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大学生是指接受基础高等教育但尚未进入社会的学生,他们是一个特
殊的社会群体,是社會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
人才。

大学生精力充沛,是国家新型发展的代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

目前,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着心理问题。

许多新生认为进入大学后可以放松
自己,这导致他们缺乏目标、理想和方向。

同时,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
中面临着心理压力和焦虑。

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也会面临一系列困难,例如生活压力大,人际交流问题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
育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学生产生心理
问题的原因,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措施,构建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模式的具体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集理论知识教学、个体咨询、群体心
理咨询、宣传教育活动于一体的必修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心理健康对人生发展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是,可以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
心理素质、自信、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
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

为学生健康
的生活奠定基础。

一、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一)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现代大学生的沟通困难主要表现在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不知道沟
通的技巧和原则。

有些学生甚至有孤僻症的倾向,不想与他人互动。

同时
一些学生是为了交流而进行交流,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观点。

导致大学
生沟通困难的原因有几个:目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这给大学生的
教育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任性自私、随心所欲;童年时代缺乏集体环
境,导致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的缺失。

父母的过度承包使独生子女在上大
学后缺乏独立生活和生活在世界上的最低能力。

(二)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大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因沟通顺畅而获得心理满足,但同时又深深
地被网络本身的辉煌所吸引。

因此,有的大学生越来越依赖互联网,有的
甚至上瘾,每天花大量时间上网,沉迷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
活疏远,不愿与人面对面互动。

(三)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对于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和逐渐适应的过程,在新生刚入学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看讲,这一时期有其独特
的名称“新生心理失衡期”。

造成新生心理失衡的第一个原因是大学在现
实生活中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不统一,造成了心理上的差距。

第二,新生
没有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和新的教学模式,造成困惑和心理失衡。

此外,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成员,新生们对自己在中学表现最好的经历也
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四)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学习压力大的原因一部分来自他们对专业的不满意,这使得他
们长期处于冲突和痛苦之中。

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问题和长期心理压
力也会带来压力。

此外,还有各种证书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压力等。


神科长期处于高度
紧张状态,就会导致大学生的强迫、焦虑甚至精神分裂症等心理障碍。

生活压力主要表现在学生不能独立生活,过度依赖父母,另一方面又想独
立生活,前后矛盾的思想造成他们巨大的精神压力。

(五)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得大学生毕业前的心理压力显著增加。

主要原因有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情况、研究生入学考试、恋爱分离、大学经历不愉快、分居情绪、突发事件、经济状况等矛盾事件。

同时,女性学生的心理压力往往大于男性学生。

二、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因此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更要学生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格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同时学校需要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主动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的达到以人为本的标准,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化,高等教育的目标也不断改变,逐步实现了由精英向大众的转变,因此学生学习压力不断增大,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大学生规模逐步扩大。

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结构发生了变化。

如果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也会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校稳定的发展。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育健康的学生品格。

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在生活中自尊自爱,不断自我完善,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大学生活,敢于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三、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措施(一)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最直接的方式,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对学生的认知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教
学开始之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做一个整体的规划,尽量从学生的实际生
活中分析问题,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教师在课堂中要有具
体的教学步骤,让学生认识到心理教学主要包括:心理咨询,人际沟通,
管理情绪,认识自我等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并不是存在问题的人才进行心理健康教
育,让学生对自身有全新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课本中的知识解决困
扰自身的问题,使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接受生活中的不如意,
积极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二)加强对心理教学方式的创新
在實际的大学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创新心理教学方式,根据时代的变化,利用科学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多从学生的实际生
活入手,可以让学生说出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然后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
分析。

教学方式可以不局限于教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
参与社会实践,或者团体活动,在具体的事件中提高学生生活的兴趣和面
对困难的勇气。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搜集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
小测试,学生在测试中认识自我,然后教师再根据测试答案鼓励学生深度
剖析自我,认识自我。

此外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频,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三)加强对大学生日常心理的教育
辅导员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辅导员必须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定时为
学生讲解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
的心理健康有很好的帮助。

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和同学进行沟通,积极走访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健康
档案,对于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在生活中更要注意他们的生活状况,多
与她们进行交流。

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因此对世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
些学生的思想存在偏差,辅导员要及时进行点播和指正。

一个班级是一个
整体,辅导员可以带动班干部,让班干部时刻关心班上同学的生活动态,
在学生生活中出现问题时,辅导员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引导学生保
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对于班上的心理委员,首先要让她认识到心理健
康的重要性,然后心理委员才能向同学们宣传正确的生活理念。

(四)教师做好观察工作
学生是一个整体,教师也是一个团队,所有的教师应该团结合作,这
样才有足够的时间关心到每一位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制,每一位教师
负责一部分学生,教师和其负责的学生要充分交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学生不正确的做法进行指引,教师和同学之间亲密交流
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能拉近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四、结语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还
能培养健全的学生人格,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
加强德育教育,使大学生拥有正确的生活理念,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积极寻找
有效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方法必不可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