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表现的影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探索
72
作者简介:马继民(1982— ),男,回族,甘肃天水人。
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一、教师期望的实现过程
布罗菲和古德(J.E.Brophy&TL.Good,1970)提出教师期望效应实现过程的模型j。
模型包括五个步骤:①教师对某些学生寄予特定行为和学习成绩方面的期望;②由于这些期望,教师以不同的行为对待不同的学生;③这种区别对待向学生透露了教师期望他们出现什么样的行为和成就的信息,并改变了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④如果这种对待一直持续下去,学生也没有以任何方式抵制或改变教师的这种对待,那么这种期待就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行为。
受到高期望的学生会提高成绩,而受到低期望的学生学习成绩会下降;⑤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成绩和行为会越来越符合教师对他们产生的期望。
从上述过程看,教师期望并不是无意识地自动实现的。
教师将其期望转化为行为,通过这些行为将期望传递给学生,从而把学生的行为引向教师预期的方向。
教师如何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期望呢?
哈里斯和罗森塔尔(M.J.Harris&.R Rosenthal,1985)运用元分析法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教师对高期望学生行为比低期望学生更多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教师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方式为高期望学生创造较为温暖的社会情绪气氛;②对高期望学生作出不同寻常的反应;③授予高期望学生以较多较难的教材;④给予高期望学生较多的问答问题的机会。
古德根据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把教师对待低期望学生的行为概括为以下n项。
把他们的座位安排在远离教师的角落或集中;在教学中较少注意他们;较少让他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做公开演示;当让他们回答时,如果他们不能立即答出,教师等待的时间较少;回答问题不正确时,教师不给他们留有思考或纠正错误的时间;回答问题不正确时,教师通常会作出批评;当他们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很少公开提出表扬;当公开的回答介于对错之间时,教师对他们则不给予表扬,而对高期望学生则给予表扬;教师对他们的反馈不如给高期望学生的反馈那样精确和详细;教师经常对他们的回答不予反馈;对他们提出的学习和努力要求比对高期望学生提出的要求低。
由于低期望学生在上述各方面感到教师对他们比对待高期望的学生差,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慢慢降低,最终与教师的低期望相一致。
与积极的教师期望带来积极的教育效果一样,消极的教师期望同样会导致消极的教育效果。
金盛华教授(1985)对差生成因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金教授基于角色理论的观点,认为差生成绩落后是其整个角色动力系统的角色偏常
的表现。
学生成绩落后导致教师对他产生消极的角色期望,由此教师对他作出消极的评价,这就导致学生产生了消极的自我概念和较低的成就动机,进而产生偏离一般学生角色的消极行为,这种消极行为又导致该生学习成绩落后。
学生的行为动力系统出现恶性循环,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差生。
二、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与雅各布森(L.Jaocbosn)合作,在一个经典实验中再现并证实了教师期望效应的存在。
这个实验的不同之处是充分展示高期望对随机抽出的学生的自我实现预言的潜在影响力。
教师期望如何转变为学生成绩的积极变化?罗森塔尔指出,教师期望至少促进了四个过程:①老师对学生行为更加热情、友好,创造了一种社会赞许和接受的氛围。
②对于被教师寄予高期望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要求更高—这涉及学习材料的质量和难度水平两方面。
③教师对挑选出来的学生给予学习方面更为直接、清晰的反馈(表扬和批评)。
④老师给那些高期望的特殊学生创造较多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发言、展示作业、获得表扬,因而给学生以确凿的证据,表明他们确实如老师所期盼的那样优秀。
了解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我们再来看看学生对老师的期望。
毫无疑问在课程开始之前,在人际交往中,双方各自根据直接或间接得到的有关对方的信息,去推测或预测对方的性格特征及可能出现的行为,这就是社会交往中的人际期望。
在中学的教育过程中,也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学生对教师的期望。
教师期望指教师对学生所作的关于当前与未来学业成绩和一般课堂行为的推断和预测。
这种期望会通过自我实现预言的方式干预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自我实现预言指的是个人有一种将要发生什么情况的信念而使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教师期望的心理效应是教师对个别学生未来的学业成就、智力发展或社会行为形成了深信不疑的推断或预测,并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促使期望实现的行为,学生的学业成就或行为等最终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
参考文献:
[1]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美]DavidG.Myers著,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SoeialPsyehology,8thEdi-tion)[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美]RsehardJ.GrrigandPhilipG.zim-bado著,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Psyehology andLife,16thEdition)[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4]刘德恩,等.职业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2001.
摘 要:教师期望是教师对学生当前与未来学业成就和一般课堂行为的推断,期望通过自我实现预言的方式干预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对高期望学生和低期望学生采取不同方式,并自觉或不自觉地促使期望实现的行为,使学生的学业成就或行为等看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关健词:教师期望;自我实现预言;学生表现
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表现的影响研究
马继民
(甘肃省张家川县平安学区,甘肃 天水 7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