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进行早期综
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
疗效。
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伴肩关节半
脱位患者,对其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脑卒中肩关节
半脱位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0.00%,改善和促进了肢体功能康复。
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
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早期康复治疗;疗效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常见的问题。
根据测量方法、测量时间的
不同,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发病率为17%~81%,多数在3个月内起病[1],脑卒
中早期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减少,重力作用可引起肩关节囊松弛及周围肌肉张
力不平衡。
肩胛骨下旋及偏瘫侧上肢早期护理不当等因素所致[2],如果不能及时
治疗,则会导致肩痛等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会直接影响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
活动的恢复效果。
针对这个问题,我院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现
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2020年1月—2021年3月,我院康复科收治了50例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
纳入标准:脑卒中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修订,
并经CT或MRI证实[3];上肢和手的Brunnstrom分期为Ⅰ、Ⅱ期;5例患者意识
清晰、生命体征稳定、已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都是单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首次发病,病程为1~6个月。
排除标准: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视、听、理解认知障碍;脑卒中外既往存在患肩外伤、骨关节炎、神经根型颈椎病、陈旧性脱位、骨
折等,及通过入院摄片、体格检查提示其他原因导致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疾病。
1.2一般资料
自2020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39~72岁,平均57.5岁。
其中左侧偏瘫28例,右侧偏瘫22例;缺血性卒中29例,出血性卒中21例,病程8~17天。
1.3研究方法
1.3.1护肩装置:充气式护肩在佩戴肩吊吊带的同时将气囊充气后置于患侧
腋下,并用护肩上的固定环将其固定,在患者坐位或立位时,为了克服患侧上肢
的重力牵拉,矫正患肢的内收内旋倾向,维持正常的盂肱关节解剖关系,此护肩
可用于患侧上肢处于驰缓期的坐位或立位训练,能有效保护患侧肩关节。
当患者
坐位或走动时,肩带可以防止肩关节受伤和拉伤。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肩吊带可矫
正已存在的半脱位。
1.3.2正确良姿位摆放:采取偏瘫侧、健侧和仰卧位。
当偏瘫处于侧卧位时,躯干向后旋转,背部由柔软的枕头支撑。
当健侧卧位时,偏瘫侧上肢由软枕支持
在患者前面,肩前屈约100°。
当仰卧位时偏瘫侧肩胛下放软枕防止肩胛后缩。
坐位洗刷、用餐时,在患者座位前放一餐桌,使桌前调至不使肩关节有下沉感为宜。
1.3.3物理治疗:用于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物理疗法有低频,中频和
神经肌肉电刺激以及超短波,红外线等,最常用的是电刺激疗法。
电刺激作用于
肩关节周围的肌肉,激活这些肌肉的神经纤维,并增加被刺激的肌肉的张力。
增
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和促进肩关节周围肌腱肌肉的功能,并在刺激神经肌肉的
同时刺激传人神经。
使其逐渐恢复原有的运动功能。
1.3.4运动想象疗法:患者闭上眼睛仰卧在床上,全身放松2至3分钟。
想
象一下,在温暖、放松的地方,首先让患者脚部肌肉交替放松,然后是腿部,上肢,双手;随后使用5~10分钟进行间歇的运动想象。
想象的内容应集中于肩关
节功能的改善,与肩关节功能密切相关的动作,每个动作想象10次,期间休息
30s后进行下一动作的想象,治疗的最后2分钟让患者把注意力重新集中于自己
的身体和周围环境,告诉病人回到房间感受身体并注意周围的声音。
最后,治疗
师从10倒数到1,在数字1时,让患者睁开眼睛[4]。
1.3.5运动疗法:PNF技术是一种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以特定的运
动模式、以对角线和螺旋为特征的动作治疗患者,在治疗时,采用患侧肩胛带模
式和患侧上肢组合模式进行针对性训练,通过肩胛骨和上肢模式能够促进肩胛骨
和肩周肌群产生反应,促进肌肉收缩,具有稳定肩关节、改善肌肉力量等优势。
1.3.6电针疗法:针刺取穴的主穴为肩髃、肩髎、肩贞、臂臑,配穴为肩井、天宗、曲池、风池、百会、四神聪。
在主穴上连接电极,每组电极上下连接,选
用疏波,频率为30Hz,强度为患肢耐受并且能观察到肌肉跳动为度。
1.4疗效标准及评定方法
疗效标准:显效:肩痛明显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有效:肩部疼
痛得到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得到部分改善;无效:肩痛和肩关节活动的范围没
有变化。
2.结果
50例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接受3~5个疗程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病情
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其中17例显效,28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00%。
3.讨论
肩关节半脱位是中风常见并发症之一,上肢弛缓性麻痹发生率为60%~80%。
比较容易发生在BrunnstromⅡ、Ⅲ期的肌肉张力松弛阶段,因此大多数发生在疾
病发作后的3个月内,其机制是弛缓性麻痹,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张力低,肌肉力
量减弱,肌肉反射消失,肩关节的牵拉机制丧失,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由于上肢
的重量而拉伸。
使得肱骨头由肩关节盂中半脱位而出,临床表现主要受肩关节运动的限制,特别是在抬起时。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中风肩关节半脱位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姿势,肩部保护装置,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电针疗法,运动想象疗法等是中风肩关节半脱位的早期治疗措施,对肩关节半脱位有显着影响。
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和治疗应从床上开始。
在软瘫期间,应注意患肢的良肢位置和肩关节的被动训练。
积极锻炼发生后,可以适当减少辅助量,采用主动和被动组合;在保持肩胛骨正常位置的前提下维持活动肢体,这对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继续锻炼,以防止或减少抽搐等异常模式的发生。
逐渐减少肩关节,最终改善患肢功能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5]。
参考文献
[1]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6):55-76.
[2]周文萍,阚世锋,陈文华.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9):831-833.
[3]邢岩.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临床医生,2011,2(3):50-59.
[4]陈佩顺,丘卫红.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8,13(1):23-25.
[5]曹留拴,王笑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