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历史第一次模拟检测.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复习历史第一次模拟检测
历史试题2008年3月12日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史书记载: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用熟铁制的,刺到敌人身上立刻弯曲,需放在地上用脚踩平再用。

同一时期,我国的刀剑却锐利坚硬。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A.战国时期我国已能够造钢剑 B.同一时期我国战争更多
C.春秋时期我国出现灌钢技术 D.春秋时期我国铁质兵器完全取代青铜兵器
2.下列历代政治制度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设置刺史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④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你最可能做到
A.临摹己加印的书画B.欣赏众多的民间风情作品
C. 借助指南针进行远洋航行 D.接触到日趋成熟的书法理论
4.《中国科学与文明》一书中写道“现代研究显示,中国早期的官僚政治组织对于科学艺术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力。

”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看法的是
A.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B.长篇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
C.郭守敬编成《授时历》
D.马钧改良翻车
5.《大明律》的各项内容中最能体现明中后期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是
A.规定了皇族和贵族的封建特权 B.对贪污贿赂严惩不贷
C.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D.增加了经济立法
6.明朝推行一条鞭法的背景是①土地兼并严重②阶级矛盾尖锐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19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人被中国人称为“夷”,而从60年代开始,中国人又将西方人改称为“洋”,这种变化从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人由鄙视到崇敬的态度变化
B. 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随着交往的扩展而正逐步客观化
C.中国人已经放弃了“天朝上国”的盲目自大心态
D.中国人被迫同化于西方的强势文化之下
8.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史 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 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碍和限制 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阻碍和促进的双重作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9.下图所示纪念章和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义和团运动
B .武昌起义
C .五四运动
D .共产党成立 10.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封建的主张,主要体现在
A .同意改组国民党
B .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中共合作
C .召开国民党一大
D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1.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批评中共的领导人加入国民党不是去做主人,而只是做客人,终无当
主人的决心。

这实际上是
A .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 .批评当时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
C .指责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国情
D .谴责武汉国民政府的背叛
12.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南沿岸的部分高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

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刻大撤退”。

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 .为持久抗战作出了贡献
B .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 .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 .彻底粉碎了日本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13.1947年中国共产党决定以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策代替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其主要原因 A .农民渴望获得土地 B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C .巩固政权的需要
D .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需要 14.下图这张漫画反映的是
A .美国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的不满
B .抗战期间美国对国民党的溃败现象不满
C .1945年美国企图在中国搞两党轮流执政
D .三大战役失败后美国企图在中国扶植新的代理人
15.在“米棉之战”中,中共领导的人民政府对不法商人斗争取得胜利的最关键因素是政府
A .掌握了大量的物资商品
B .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C .健全国家的金融体制
D .建立强大的国营商业系统
16.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17.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18.宣传画形象而又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面是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宣传画,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19.20世纪80年代,使我国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改革实践是A.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确立土地承包关系 D.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20.2001年4月13日日本文部省宣布,“新史教科书编纂委员会”编写的教科书检定合格。

该教科书删去了“从军慰安妇”.“侵略”等记述和用语。

中韩等国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这类事件不会对中日关系产生多大影响②说明日本右翼势力仍有一定影响③亚洲人民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④中日友好关系的基础已经破裂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是为了象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这句话表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有
①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天主教会渴望扩大影响③文艺复兴运动,鼓励人们
冒险④葡萄牙王权的强大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2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进英国先进技术过程中,美国和法国的主要不同点是A.部分引进 B.引进的效果基本相同
①②③④
C.全套引进 D.边引进边创新
23.西方文明冲击东方社会所产生最根本的客观进步作用是
A.改造经济结构B.冲击传统观念
C.传播政治文明D.加速技术进步
24.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北美生根开花?”这说明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25.下图是爱迪生与他发明的电灯,这项发明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交通运输获得巨大发展
B.轻工业的地位逐步下降
C.重工业的地位逐渐上升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迅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其中第26小题20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2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

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

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

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

”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

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行。

(6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列举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4分)
(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8分)
泰顺育才高中2007--2008年高三复习第一次模拟检测
历史试题答题卷2008年3月12日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大量建设物资如橡胶、化肥,钢材、机械甚至沥青,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但进口所需的外汇却很难得到。

西方国家对中国大陆实行全面经济封锁、贸易禁运。

为打破经济封锁,扩大对外贸易,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成功举办。

材料二首届广交会只有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名客商参加(来自港澳的采购商有1021位),出口商品以粮油,土特产、轻工等初级产品为主,仅有的八家国营外贸公司成交了约1800万美元。

加上当年秋季的广交会,两届交易会出口成交总额占当年全国创汇的20%。

材料三广交会创办至今从未中断。

改革开放又为广交会增添了新的活力。

第86届广交会(1999年),机电产品成交量首次超过轻工工艺品,居成交第一位。

目前,全世界有2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万多采购商到会,形成了“万商云集”的盛况。

材料四 2006年第100届广交会参展企业分类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政府最初创办广交会的原因和目的。

(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首届广交会的主要特点。

(4分)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交会的新变化(4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4分)。

28.下列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孟德斯鸠及其代表作伏尔泰卢梭
请回答:(1)他们各提出了哪些思想?如何评价他们的主要贡献?(9分)
(2)分析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3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8年3月12日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其中第26小题20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2分。

)26.(1)由传统观念中对商业的轻视和对商人的鄙视,变为对商业的重视和对商人的推崇。

(2分)(2)勤俭致富,乐善好施,注重诚信(声誉),重视文化子女教育。

(任2点4分);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大量农产品投放市场,商帮实力雄厚,拥有庞大资金的商人在各地经营大宗商品贸易和长途贩运,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等。

(任3点6分)
(3)依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2分)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6分)
27.(1)原因: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2分);目的:扩大对外贸易;赚取外汇,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4分)。

(2)客商以港澳、东南亚为主;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中国参会商以国营企业为主;广交会成为国家出口创汇重要渠道。

(4分)
(3)变化:规模越来越大(或答出口交易额逐年增长);中国出口商品的层次越来越高(或答机电等高新技术产品成交比重越来越高):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参展企业的主体。

(任2点4分)原因: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任2点4分)
28.答案(1)①孟德斯鸠探讨了政治自由的条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他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基本原则;
②伏尔泰从根本上否定天主教会,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培养了不少启蒙运动的追随者,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③卢梭阐述“天赋人权”学说,提出“人民主权”口号,主张民主共和制。

他为法国中下层群众提供了革命的理论旗帜,在法国大革命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背景:A、17、18世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推翻这个“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2分)
B、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1分)
C、科技:自然科学进步。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