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七下活动四《体验与评价》word教案1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格尔尼卡声讨暴行的檄文一、教学目标(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原因。
(三)赏析作品: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六)、展示作品: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格尔尼卡牛头:德国法西斯马;西班牙无辜百姓课后反思: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立体的表达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对立体物象的表达方法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特别是透视的表达方法。
人教版美术七下活动一《欣赏与评述》word教案

人教版美术七下活动一《欣赏与评述》word教案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各种观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明白得和体验的过程中,发觉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观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定、交流与评判。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观赏,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觉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教学难点
通过对作品的观赏与评判,学生充分明白得作品中的语言表现形式。
七年级美术下册《拓展与评价》优秀教学案例

1. 学生根据创作计划,独立完成美术作品。
师:“同学们,现在请根据你们的小组讨论结果,开始进行美术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注意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作品完成后,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
师:“请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我会对你们的作品进行点评,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
五、案例亮点
1. 生活化的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本案例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图片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将生活与美术紧密联系起来。这种情景创设使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感受美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创作热情。
4. 反思与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本案例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使学生从多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反思与评价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找出不足,还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5.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美术素养
本案例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美术技巧,提高美术素养。通过创作、展示、评价等环节,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七年级美术下册《拓展与评价》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拓展与评价》是七年级美术下册的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本学期所学的美术知识、技能和创作方法的总结与反思,进一步拓展创作思维,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在本章节中,我们将以“生活”为主题,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培养他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此案例,教师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互相评价,共同提高,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此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初中美术教学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美术的魅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年级:七年级科目:美术1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教学进度表:周次课题1-2周《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1课时3-4周《色彩的魅力》2课时5-6周《春天的畅想》2课时7周《凝练的视觉符号》2课时8周《亲切的使者》1课时9周《喜悦与收获》1课时10-11周《招贴—广而告之》1课时12-13周《盛情邀请》2课时14-15周《独特的装扮》2课时16周《平面设计的盛宴》2课时2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研究领域:欣赏·批评课时:1课时【讲授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研究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天下,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3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课件【教学过程】1、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研究内容。
2、引导阶段:展示作品XXX的《血衣》素描稿及其创作的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3、开展阶段:(1)模仿作品《血衣》中的几组人物形象,上台表演人物的造型姿态,体验人物内心情感,加深对作品人物性格及作品内涵的理解。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四单元、第1课广而告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海报的作用、构成要素及特点,能设计较简单的校园海报和公益海报,能欣赏、理解各种创意海报。
过程与方法:在探讨中感知海报的作用,在欣赏中感受海报的表现特点和创意构思,在合作中,互相启发掌握设计方法,在评价中培养自信与修改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欣赏和设计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并体会海报的艺术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海报的设计原理,掌握海报设计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审美原则和创意表达的综合运用。
教具准备:范作、轻音乐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 1、复习 2、反馈:(1)什么是海报?(2)你见过什么海报?它们有什么作用?(3)你能把它们概括分类吗?教师小结引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分类欣赏:播放:商业海报、公益海报和校园文化海报2、学习海报的构成要素和特点:(1)大家知道海报的作用是传达信息,那它是靠什么传达信息的。
(2)启发学生观察表达:图案、文字、色彩(3)课件演示:海报(图案、文字、色彩)传达信息学习海报的特点:(1)图案、文字、色彩怎样才能引人注意呢?也就是海报的特点。
(2)出示范例海报,学生欣赏概括海报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图案、文字、色彩三方面说。
(3)教师演示课件:海报的特点:图案——与主题相关联,直观有创意文字——简洁,叙述清楚、一目了然色彩——醒目,视觉冲击力强(板书特点)3、海报的创意欣赏;激发学生创作热情(1)课件演示各种创意海报,指名学生说创意构思(教师适时鼓励)(2)学习设计步骤和方法a.欣赏了这么多有创意的海报,你也想来设计一个海报吗?如果要你设计一个海报,你会设计吗?你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能说说你的设计步骤吗?b.启发学生说设计步骤:审题——构思——起稿设计c.教师小结设计步骤(可整理学生设计思维,明确设计思路)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
通过复习为本课的设计应用奠定基础。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的关注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色彩的运用1. 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色彩的冷暖知识。
2. 学习色彩的搭配方法,包括对比色、邻近色和类似色等。
3. 进行色彩练习,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搭配方法。
2. 采用示范法,展示色彩的运用技巧。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色彩的运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搭配方法。
2. 学生能在绘画作品中合理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学生能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提高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材。
2. 教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3. 参考资料:相关的色彩书籍、杂志和网络资源。
六、教学计划第一节:欣赏与分析1. 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分析其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
2. 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分析的练习,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第二节:绘画技巧的拓展1. 学习新的绘画技巧,如水彩画、素描等。
2. 进行绘画技巧的实践,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新的技巧。
七、教学活动第一节:创意绘画1. 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创意绘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二节:手工制作1. 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如剪纸、陶艺等,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八、教学计划第一节:美术与生活1. 学习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
2. 学生进行生活场景的绘画或设计练习,提高美术应用能力。
第二节:美术与文化1. 学习美术与文化的关系,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特点。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色彩的基础知识1.1 颜色与色彩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区分色彩的三原色、六色彩和色彩的互补关系。
进行色彩实验,让学生通过混色来理解色彩的变化。
1.2 色彩的感知与表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物体的色彩,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学习色彩的表达方法,通过绘画实践让学生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第二章:绘画技巧与材料2.1 绘画工具与材料介绍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让学生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工具。
进行绘画实践,让学生熟悉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2.2 线条与形状学习线条和形状的基本画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线条的粗细、曲直和形状的变化。
利用线条和形状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
第三章:欣赏与分析3.1 美术作品欣赏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分析和讨论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特点,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2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审美观念。
第四章:美术与生活4.1 美术与生活让学生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
进行生活场景的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美术知识来表达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4.2 创意与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进行创意设计的实践,让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创新设计。
第五章:美术与传统文化5.1 美术与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美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书法、国画等。
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美术技法和风格,进行传统文化的绘画创作。
5.2 民间艺术与民俗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如剪纸、泥塑等。
学习民间艺术的基本技法,进行民间艺术的创作实践。
第六章:人物绘画6.1 人物头像绘画学习人物头像的绘画技巧,包括脸部轮廓、五官刻画等。
进行人物头像的绘画实践,让学生掌握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12009-05-16 13:50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单元总目标:1、通过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以及人类对生命活力的向往、热爱和艺术表现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
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使学生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3、通过对作品的研讨与解释,使学生初步懂得,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4、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涵育美感与陶冶情操的功能与价值有初步的体验和认识。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备了一些欣赏知识。
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艺术。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自主欣赏美术作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解惑,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与真谛,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如围绕“艺术是什么”、“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本单元的美术课是创造性劳动,第一课的主题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课型欣赏和评述。
教学用具包括教材和课件,课时为2课时。
通过研究,学生能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和评述美术目标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难点是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教学关键是生活——美术授课教师。
教学过程包括引课和书写部分课题——源于生活。
在新课中,学生欣赏了XXX的素描作品《血衣》,并通过思考讨论,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学生也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理解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XXX的《格尔尼卡》被用来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人生观、世界观,从而印证本课课题——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最后,教师展示了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因材施艺的重要性。
总之,本单元的美术课强调了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主题,通过欣赏和评述作品,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以及参与意识和合作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和艺术的情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本课旨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美术作品的意境,了解美术作品中三维过程与方法,掌握一定的美术批评方法,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标情感、态度、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生活价值观的向往。
重点在于理解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了解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方法,能对相关的美术作品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
通过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进行体验分析。
教学进程:1.课前准备:教师布置学生准备几张自己觉得有趣的图片,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到课件中。
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研究辅助资料,提供一些相关的网址供学生参考。
2.课堂引导阶段:播放课件,展示学生提供的照片,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让学生了解艺术家是怎样表现富有情趣的作品的。
一单元活动四 体验与评价 单元学习体验与评价

一单元活动四体验与评价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活动内容,根据教材中四个活动内容进行拓展与变化,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美术知识及技能,分别将四个教学活动安排具体化、个性化,在活动内容上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欣赏•评述”课学习的多元化。
教学目标1.显性目标学生通过搜集大量的证据证明本方的观点,再以展示美术作品、展开辩论证明自己的观点,得以丰富美术知识,增强关注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对美术创作的认识,审美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2.隐形目标学生在评价、创作、探究美术作品的同时,形成了全新的思维方式,提高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美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利用辩论阐述自己的观点,达到美术鉴赏水平的提高。
2.难点:学生在展示和辩论的活动中,语言准确地传达美术的知识,阐释自己的观点。
活动项目分配建议1.以论坛的形式使学生展开辩论,充分展示各种依据,如自己的作品,名家的作品,理论依据等,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2.采用正反两方的主题对立、双方答辩的活动形式。
3.小组排好顺序,按单数组和偶数组划分,单数组对偶数组。
4.每组辩论时间应有所控制,在辩论之前给学生一些时间讨论,整理发言稿,派代表发言,在有限的时间内组员可以给予补充。
5.辩论开始后其他各组要有纪录和评价,教师准备好评价表请学生填写。
6.辩论只是激发学生热情的一种活动形式,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美术的形式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情感。
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创作的形式无论是抽象还是具象,都是人类借助美术创作这一载体与自然交融的生命活动。
教学过程课后教学反馈1.本节课教学成功点:2.本节课学生学习成功点:3.本节课教学即兴发挥的闪光点:4.本节课学生学习即兴发挥的闪光点:5.本节课教学失败(欠妥)点:6.本节课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7.今后教学如何完善:教学设计(二)1.本节课也可以从东西方美术不同的文化来分析。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提高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欣赏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
分析作品的主题、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后感、评论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1.3 教学步骤: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自由欣赏。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特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
第二章:绘画与创作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基础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2.2 教学内容:学习基础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尝试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如铅笔、水彩、毛笔等。
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3 教学步骤:教授基础绘画技巧,进行示范。
学生进行练习,尝试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提供指导和鼓励。
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三章:雕塑与立体创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雕塑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材料进行立体创作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欣赏各种类型的雕塑作品,了解雕塑的基本元素。
学习使用不同材料进行立体创作,如泥塑、纸雕等。
创作自己的雕塑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3 教学步骤:展示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让学生自由欣赏。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雕塑作品的特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授雕塑的基本技巧,进行示范。
学生进行练习,尝试不同的雕塑材料和工具。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提供指导和鼓励。
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四章:设计与社会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设计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人教版美术七下活动一《欣赏与评述》word教案

活动一欣赏与评述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各种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教学难点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学生充分理解作品中的语言表现形式。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全册教案

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第一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材分析:本课为“欣赏·评述”领域,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创造的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还会蕴涵某种情感和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学会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这个作品的理念表达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欣赏这些美术作品.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意蕴第二课弘扬真善美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材分析:艺术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美术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
美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
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为此,美术作品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增强弘扬真善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说要表达的意思,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纹样与生活第一课了解纹样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教材分析:纹样是取材于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风景、几何形状等题材,经过一定的构图和色彩搭配设计而形成的具有装饰美感的花纹。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教案word版

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欣赏·评述(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教学课题:二一课时教学目标授课时间:单元目标:了解绘画和生命之间的关系;1. 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力;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函育美感育陶冶情操的功能育价值的初步体验和认识情;3.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4.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图片和课件教具准备:绘画的表现形式和生命之间的关系 2.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基本内涵难点;1.重点难点:人(〈美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材分析: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教版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肯定,中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美初学生分析: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欣赏知识。
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备了一些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
美术作品的表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艺术。
设计理念: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
自主欣赏美术作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
引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
在让学生进行质疑解惑,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课堂教学美感与真谛。
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题。
如围绕“艺术是什么”、“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问共同解决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
2020-2021学年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捣练图》相关的信息资料。
(可制成读书卡片)二、播放影视剧《大明宫词》片段,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有个直观印象。
导入《捣练图》。
三、尝试以制作简单网页的形式学习《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以网页设计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一)版块设计:学生在掌握一定制作网页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网页版块组成。
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确定。
版块一:仕女画(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二:宋徽宗赵佶(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三:唐女性形象(相关文字、图片)版块四:画家小传(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五:思考与讨论(二)围绕《捣练图》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实网页版块。
1、分组讨论以上前四个版块。
通过汇总已备学习资料,查阅书籍,上网等形式,将和本专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归并,经讨论一致同意后整理成文,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2、重点分析第五版块,确定研究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思考与讨论”版块的内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课件教学过程:1、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阶段:展示作品王式廓的《血衣》素描稿及其创作的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3、发展阶段:(1)模仿作品《血衣》中的几组人物形象,上台表演人物的造型姿态,体验人物内心情感,加深对作品人物性格及作品内涵的理解。
通过学生参与、观看,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更能从学生成功与不成功的表演中感受到人物造型艺术的魅力。
表演完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表演,结合作品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
(2)展示油画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及其创作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学生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3)展示课本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刻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省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
初中美术教案七年级活动 尝试与评述

七年级第四单元活动三尝试与评述活动三尝试与评述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根据本单元活动一、二,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和学校的实际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环境,发现存在的校园环境中不和谐和不完备的因素。
思考怎样在现有的条件下为校园添光彩,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与校园生活的需要。
在体现学校特色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的设计方案。
2.学生分组合作,通过研讨,提出自己的设想,各组以制作小报的形式写成建议书,大胆提出改造设想,在小组内采用分工合作形式,具体实施设想中每一步骤,用美术的知识与技能最终体现出来。
3.在最后的创想、作品展示时,由学生自我阐述所设计作品的构思,创意。
对思考与实践的过程进行描述,与全体同学共享活动中的体验,从而建构新的实用与审美的设计观。
教学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学生通过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知识,对自己所在的校园的环境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并进行设计的尝试,同时对学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学生通过此课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体验研究式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提高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学生通过“我为校园添色彩”课程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关注学校的形象与建设,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荣誉感。
通过调查、研讨、设计、展示,运用美术知识,对校园设计的理念、校园环境的改造等问题进行探究,提高环境艺术的审美水平,培养美术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设计新理念。
教学难点设计稿的绘制与模型的制作。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组织教学导入复习讲新课学生实践小结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学具。
二、复习旧知识校园建设的新理念我们的校园文化有哪些环境设计可以体现我们自己的特色?在校园设计中如何体现文化特色、人文特色、绿色特点,突出校园设计的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
三、讲授新课图片展示校园的设施,如:电话亭、休闲椅、体现学校育人理念的宣传长廊、体现学科活动场所(生物园、地理园、英语角、艺术角等)和方便学生在校生活的设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元活动四体验与评价
教学设计(一)
设计思路
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活动内容,根据教材中四个活动内容进行拓展与变化,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美术知识及技能,分别将四个教学活动安排具体化、个性化,在活动内容上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欣赏•评述”课学习的多元化。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
学生通过搜集大量的证据证明本方的观点,再以展示美术作品、展开辩论证明自己的观点,得以丰富美术知识,增强关注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对美术创作的认识,审美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2.隐形目标
学生在评价、创作、探究美术作品的同时,形成了全新的思维方式,提高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美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利用辩论阐述自己的观点,达到美术鉴赏水平的提高。
2.难点:学生在展示和辩论的活动中,语言准确地传达美术的知识,阐释自己的观点。
活动项目分配建议
1.以论坛的形式使学生展开辩论,充分展示各种依据,如自己的作品,名家的作品,理论依据等,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2.采用正反两方的主题对立、双方答辩的活动形式。
3.小组排好顺序,按单数组和偶数组划分,单数组对偶数组。
4.每组辩论时间应有所控制,在辩论之前给学生一些时间讨论,整理发言稿,派代表发言,在有限的时间内组员可以给予补充。
5.辩论开始后其他各组要有纪录和评价,教师准备好评价表请学生填写。
6.辩论只是激发学生热情的一种活动形式,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美术的形式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情感。
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创作的形式无论是抽象还是具象,都是人类借助美术创作这一载体与自然交融的生命活动。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过程与方法
说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准备情况。
二、学生活动指导
(一)主题辩论要点及要求:教师在课件上示范一段辩论思路。
通过两个相反的问题,启发学生。
提出思考问题:如何阐述自己观点的正确?
教师提示:主题辩论的要点 1.提出自己的观点:论点
如:正方同学提出:“艺术与科学是相互依赖和促进的关系。
” 反方同学提出:“艺术和科学可以
不相互依赖和促进而独立发展。
” 2.出示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论据
这些证据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名家的美术作品、科学成果,名人的事迹、名人的理论,经过验证的科学理论等,还可以用自己的
1.学生准备搜集的信息资料和自己的作品。
2.学生看电子演
示课件,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可以小组讨论,
学生分别说出自
己的想法,生生互动互相学习启发。
3.记录辩论要
求,在老师限定的时间内准备发言(小组讨论或写发言稿)。
4.辩论开始,学
生分组顺序展开
辩论。
其他学生
聆听和记录,做
出初步的评价。
5.学生自评和互
1.学生通过搜集大量的证据证明本方的观点,再以展示美术作品、展开辩论证明自己的观点,丰富美术知识,增强关注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对
美术创作这
一人类生命活动与自然交融的认
识,审美能力在原有的
基础上得到提高。
2.学生在评价、创作、探究美术作
亲身实践和感受。
3.用理论和事实证明自己观点的成立:论证
在论证过程中,思路要清晰,论据要充足,不能颠三倒四,用事实说明的观点最有说服力。
4.最后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结论
最后强调自己的观点,得出与论点相一致的结论。
(辩论结束) (二)出示辩论会的正方和反方的命题 辩论思考题:
正方:具象的表现形式表达生命与自然和谐情感更真实。
反方:抽象的表现形式表达生命与自然和谐的情感更鲜明。
(三)辩论会要求
1.各组出一名代表,可朗读已写好
评。
品的同时,形成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培养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美术鉴赏
能力。
3.辩论只是
激发学生热情的一种活动形式,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美术的形式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情感。
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创作的形式无论是抽象还是具象,都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