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文化·思考·表达——选修三专题二教学设计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扇 枕 温 衾
黄香,字文强,汉代江夏人,从小对父母 孝顺。九岁时,母亲去世,哀痛至极,为母 守孝三年。夏季天气炎热,其父因思念其母 无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凉枕席。冬季天气 寒,他先用身体暖热被褥,才让父亲上床休 息。“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就世代流传下 来。
那些耳熟能详的句子
百善孝为先 父母在,不远游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戏 彩 娱 亲
老莱子,春秋时楚国人。生性至孝,家境贫苦, 生活艰难。为了孝敬双亲,七十岁的他,不说自 己老,常穿五色彩衣,学做孩子游戏。有时担水 进屋,诈跌在地,学孩子哭,千方百计逗二老心 里喜欢,开怀而笑。他的孝行感动了楚王,亲往 请其出山辅政,老莱子面对高官厚爵,毫不动心, 婉言谢绝了楚王的聘请,陪双亲终老山野。
《诗经· 小雅· 蓼莪》: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蓄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父母双亲啊!您生养了我,抚慰我 、养育我、提拔我、庇护我,不厌 其烦地照顾我,无时无刻关怀着我 。想要报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 就像天一样的浩瀚无边!
孝文化
全国首个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山 水文化景区——中华孝道园日前在 江苏常州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开 园迎客,广大游客可以在此领略中 华千年孝道文化。
孝文化的意义
孝道文化的内涵,在伴随着中国文明社 会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内容和 特定的外延,渐次积淀和内化为中华民 族的心理情感,成为一种永恒的人文精 神、普遍的伦理道德,熔铸于儒家伦理 道德思想体系及传统文化之中,以致于 对后来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产 生了广泛的影响,被称为古老的“东方文 明 ”。
后 人
读 《 报 任 安 书 》 不 下 泪 者 , 其 人 必 不 为 人 。
苏 轼
读 《 祭 十 二 郎 文 》 不 下 泪 者 , 其 人 必 不 友
读 《 陈 情 表 》 不 下 泪 者 , 其 人 必 不 孝 ;
读 《 出 师 表 》 不 下 泪 者 , 其 人 必 不 忠 ;
——
——
《陈情表》之“情”:真、深、切 文章至情至孝 《古文观止》言其“历叙情事, 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假 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 人。”
研讨1:陈了什么情?
1、叙孤弱无依之情 2、抒相依为命之情 3、感优加恩遇之情 4、报武帝忠敬之情
研讨2、陈情的目的是什么?
辞不就职、愿乞终养。
研讨3、怎样陈的情?
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客观上不能) 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主观上不忍) 提出孝之大理
(情理不容置疑)
希望先尽孝、后尽忠 (结果必当不变)
文章的文化内涵
《晋书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 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 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 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 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 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 ,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 ,遂不应命。乃上书曰:“臣以险衅,……臣生 当陨身,死当结草。”
知识· 文化
思考· 表达
对本单元教材的处理
1、关照本单元特点 (文言文、文体知识——传统文化) 2、关照文章的内涵与外延 3、关照《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
《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
二、传承经典,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 命历史题材作为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 本素材 高中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精神内涵。可以采用专题学习的形式, 加深学生对中华璀璨国学文化、悠久历史 文化的了解,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传 承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
骈文与辞赋的区别
骈文 修辞 辞赋 铺陈 排比句 平仄、句尾押韵
对仗
对偶句 要平仄不求押韵 无固定文体标志 描写、抒情、议论、应用文
句法 音律 题目
功用
以“赋”命题
描写、抒情
关于“表”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 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 执异。” 古书训“表”为:“表,明也,标也” 陈懋仁《文章缘起》作了注释说: “下言于上,曰表。表,明也。标 著事略,明告于上也。”
文章的写作外延
1、微写作:运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记录 一个令你难忘的(或想象的)孝顺场景。 2、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是本文打动人的 原因,请你运用这样的手法向父母(或老 师)陈说你不能放弃的一个爱好(或某个 兴趣),以求得理解与支持。
赋
赋者,铺也。古文体。 铺采摛(chī,舒展)文,体物写志也。 艺术表现: 注重铺陈, 讲究声韵之美, 使用华丽词藻, 着上绚丽色彩。
对此,十九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 曾经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在其名著《 法的精神》里写到:“中国的立法者们 认为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帝国的太平。在 他们看来,服从是维持太平最适宜的办 法。从这种思想出发,他们认为应该激 励人们孝敬父母;他们并且集中一切力 量,使人恪守孝道。
他们制定了无数的礼节和形式,使人对 双亲在他们的生前和死后,都能恪尽人 子的孝道。尊敬父亲就必然和尊敬一切 可以视同父亲的人物,如老人、师傅、 官吏、皇帝等联系着。对父亲的这种尊 敬,就要父亲以爱还报其子女。由此推 论,老人也要以爱还报青年人;官吏也 要以爱还报其治下的老百姓;皇帝要以 爱还报其子民。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礼教 ,而礼教构成了国家的一种精神。”
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 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 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 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 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 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 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 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课文研讨
1、陈了什么情? 2、陈情的目的是什么? 3、怎样陈的情?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个儿子。生母薄太 后患病三年,汉文帝处理完政务后,经常陪伴在 太后的病床边,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服用 的汤药,恐怕失调,非亲口尝过后再让母亲服用。 仁孝之名闻于天下。
刻 木 事 亲
丁兰,东汉河(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幼年丧父母,未得奉养。 长大后,看别人父母健在有家庭,享受着天伦之乐,内心非常痛苦, 他昼思夜想,深切怀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作为一种寄托,也为了安 慰自己,他用木头雕刻了二老的形象,供奉于厅堂,象侍奉活着的 父母一样毕恭毕敬。凡事都和木像商量,一日三餐先敬双亲而后自 食,出返必告,终年不息。其妻久而不敬,用针戏刺木像手指,木 像手指出血,丁兰返家,见木像眼中垂泪,查问情由,斥责其妻, 其妻惭愧之极。此事传开,足见丁兰对父母之孝顺。
鹿 乳 奉 亲
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生性至孝,父母年老都患 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 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人 误认其为鹿,正要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 猎人敬其孝心,以鹿乳相赠,并护送郯子出山。而国君 孝顺的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为 亲 负 米
韵文:整齐,有韵律,如诗词曲 古代文 体 文:有韵,如辞、赋 散文: (广义)
骈文:整齐、对偶 笔:无韵 散文:不讲韵、不求整 (狭义)
辞赋的发展: (辞:歌唱;赋:朗诵) 先秦:诸子散文 两汉:史传散文 大赋: 篇幅长、善铺陈、夸张 小赋: 灵活、短小、抒情 有用对偶的 汉赋
南北朝: 骈赋 (句式整齐、重视声律) 唐: 律 (一律到底) 赋 “古文运动”
骈文的发展:
魏晋出现 南北朝:正宗主流 唐 代:“四六文” (四字句和六字句)
清 代:“骈体文” 之称
骈文的特点:
1、强调对偶: 只要两句相
2、讲究声律: 声韵和韵(偶句韵,四句换韵) 3、大量“用典”: 目的:典雅、含蓄、简洁 4、讲究藻饰: 文辞优美
形式主义
拾 葚 供 亲
蔡顺,字君仲,汉代汝南人。少年丧父,对 母极孝。时遇王莽之乱,年岁饥荒,粮食缺乏。 蔡顺拾桑葚充饥,并以不同的容器分装。一队赤 眉军经过,问他,他说:“黑甜的给母亲,青的 给自己吃。”赤眉军称赞其孝顺,赠牛脚一条, 白米二斗,让他带回家供养母亲。
涌 泉 跃 鲤
后汉姜诗,妻子庞氏,夫妻奉母至孝。姜母 喜欢饮用沱江水,又好食鲤鱼。夫妻常烹鱼奉母。 为了让母亲喝到沱江水,庞氏经常去离家六七里 远的江边挑水。一日,宅旁忽然涌出泉水,其味 如江水,并且每日跳出两尾鲤鱼,夫妻就常常做 美味给母亲吃。这是他们感动上天的缘故。
芦 衣 顺 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生性至孝, 自幼丧母,后母对两个亲生儿子用棉花做衣服,对他却 用芦花。一次,他为父亲驾车,体寒手抖,车险些失控, 父亲怒而鞭打他,芦花飞出,才发觉后母虐待他。父亲 决定休掉后母,闵损却哭泣着劝阻说:“娘在只孩儿一 人受冻,娘走了三个孩子衣单。”后娘知道后深受感动, 从此待他如亲生儿子一样,一家和睦。
仲由,字子路,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生性 至孝,家境贫寒,常以野菜为食。仲由为孝敬父母, 常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供养父母。仲由父母去世后, 他随孔子周游列国时,在楚国面对美味佳肴,回忆 起昔日生活之苦,更加思念其父母。后来仲由在鲁 国、卫国做官,成了千古闻名的孝子。
啮 指 痛 心
曾参,姓曾名参,字子兴,又称曾子,鲁国武城 (今山东费县)人。孔子弟子。著有《大学》一书。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对母孝顺。传说,有一天,他 进入深山砍柴,家中来了客人,母亲急盼儿归,便 咬了咬自己的手指,此时曾参忽感心痛,知是慈母 呼唤,急忙背柴回家。真是母子连心。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 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 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 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 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 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 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 ;《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 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西城区贯彻落实《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 科教学改进意见》的建议
六、有效加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高中提倡写作的常态化、多样化、生活化;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的文章,也能写文学类 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将社会生活转换为自己的写作素材。提倡读 写结合,将阅读中获得的思考和认识转化到 写作中。养成修改和点评文章的习惯。 基于生活实际的写作,基于阅读的写作,基 于真情实感与思辨的写作。
关于“孝道”
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 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 终也。”,
孔子说:“孝,德之本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 “孝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人之行也。”
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 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母亲因家境贫 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舜有个弟弟叫象, 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 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 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 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
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 以情动人。
司马炎的目的
《论语· 颜渊篇》说“君子务本,本立 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 勉强不得,顺水人情,换个美名
李密的成功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 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 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 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 度的最好的感情。” 发于情,归于理,情理兼备
内容重在: 摹写事物, 抒发情感, 表达思想。
【文本研读】
【问题· 1】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 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 什么作用? ①建筑之奇 ②美女之众 ③珍宝之多
《古文观止》: 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 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 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 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 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 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 了坚实的基础。 横征暴敛的奢侈生活是导致秦王朝覆亡 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