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练习题(共22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会儿后,试管中固体物质的量减少的是A.
11.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的含义是: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或饱和溶液 的质量分数相等;
(2)t2℃时,将6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150g;
(3)若将A物质从A和少量B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宜采用的 提纯方法是 降温结晶;
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的求法:“整体法”
12g含有杂质的大理石与10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管内剩余 物质质量为107.6克。(大理石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 请计算: ⑴生成CO2的质量; ⑵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 在此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与加入氯化钠质量(a)的变化 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KNO3
不再溶 解
14.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
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 (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填“甲”或“乙”); (3)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 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B、D(填序号).
100g
3.将60 ℃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有关该 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6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20 ℃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4. 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 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1)内因:溶质、溶剂的种类 (2)外因:温度
2.在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g,则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 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A 、m溶质:m溶剂=1:4 B 、m溶质:m溶液=1:5 C 、m溶剂:m溶液=5:6 D 、m溶液:m溶质=4:1
溶质: 20g
饱和溶液 (100+20)g 溶剂:
7.用50g49%的浓H2SO4配制成10%的稀硫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加水质量为x
50g 49%
(50+x)g 10%
50g ×49%=(50+x)g ×10%
8.t℃时,向一支盛有0.15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振荡后 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g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 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
8.下列物质不可能与水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A、酒精(与水互溶) B、熟石灰 C、二氧化碳 D、硝酸钾 9.下列物质加入一定量的水中,能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生石灰 D.氯化钠
10.有一瓶饱和溶液,在温度不改变的条件下,当溶剂部分自然蒸发
而有溶质析出时,则溶液
A.变成一饱和溶液 B.仍是饱和溶液
10.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我能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 ⑴t1℃时,物质A和C的溶解度相等; ⑵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t1℃, 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C; ⑶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45g。小丽向100g t2℃的水中加入50gA物 意外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A物质的晶体析出, 我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A物质溶于水时放热。
(4)在A、B、C中Ca(OH)2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C>B (用A、B、C和 “>”、“<”、“=”表示)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25g
25g
m溶质=m溶液×质量分数
1.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1.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 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在该温度下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 的顺序是bca. (4)从a的热饱和溶液中提取a物质最好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5)为了从混有少量的a物质的c物质溶液中提取纯净的c物质 可采用的方法是:蒸发溶剂.
1.在一定温度时,向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水,食盐的溶解度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一定变
2.新鲜的蜂蜜可直接使用,也可配成水溶液,但不可用开水或用
高温蒸煮。由生活常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蜂蜜水溶液无色、无味
B.开水会使蜂蜜结晶析出
C.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
D.蜂蜜营养丰富,适宜所有人群
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110
m溶质=m溶液×质量分数
6.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取三种物质个a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 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 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到t1℃,A溶液中 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D.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3.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 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
4.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取等质量 ℃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 恢复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 B.恢复至 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 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C.浓度会降低
D.溶质的溶解度减少
11.给饱和KNO3溶液升温后,再加入适量KNO3晶体并搅拌则 未发生变化的是
12.把60℃饱和KNO3溶液降温到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3.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象 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不饱和 溶液
+KNO3
饱和 溶液
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4.一杯在加热条件下制得的饱和KNO3溶液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 A、溶液的质量没有变化 B、溶剂会减少
C、溶液会变浓
D、溶液中溶质会减少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11.请仔细观察下面溶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1)A中的试管不能(填“能”或“不能”)把水加入浓硫酸中。 (2)B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使Ca(OH)2析出。 (3)把A中试管内试剂改为Mg和稀盐酸,会(填“会”或“不会” 出现与上图相同的现象。
(4)将t2℃ 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 分数关系为A >B。 (5)将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水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加入A物质或蒸发溶剂或降温。
3.在249.5g稀盐酸加入盛有50g碳酸钙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 应.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 .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 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
5.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向60g甲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能得到105g溶液
10.请根据图1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 的是B(填物质序号);【蒸发结晶】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依次 是a、b、c,则a、b、c的大小顺序为a、b、c(或 a > b > c ); 将这三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 是C(填物质序号,下同). (3)如图2所示,烧杯内的试管中分别盛有含A、C两固体物质的 饱和溶液.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并搅拌均匀,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1)内因:溶质、溶剂的种类 (2)外因:温度
7.恒温下,使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里的溶剂慢慢地蒸发,在蒸发的过程
中不变的是: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溶液总质量
D、溶解度
9.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20℃时,在装有5gKNO3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g水并充分振荡, 此时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再将该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图1), 使试管内温度升至60℃,此时试管内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1:2. ③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时,溶解过程中所需要的玻璃 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
100 50g
100 = 50g 111 x
111
44
x
y
X= 111×50g =55.5g 100
100 = 50g
44
y
y= 44×50g =22g
100
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249.5g+50g-22g=277.5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略
55.5g ×100%=20% 277.5g
溶质: 36g
饱和溶液 (100+36)g 溶剂:
100g
2.如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1°C时,a、b、c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b>c>a. (2)n点表示在t2°C时 a和 b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3)在t3°C时a、b、c分别在50g水里达到饱和,冷却到t1°C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