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与干姜配伍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子与干姜配伍研究进展
分,也是主要的毒性成分[1-2]。

研究发现乌头碱对心脏有显著毒性,可致传导阻滞,心律不齐,甚至发生室性纤颤和停搏,去甲基乌头碱对离体和在体心脏,正常和衰竭心脏,均具有
明显的强心作用[3]。

另有研究表明,附子还具有抗炎、镇痛[4]、抗肿瘤[5]等作用。

研究发现,干姜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和姜辣素。

干姜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α-蒎烯、β-水
芹烯、α-姜烯、β-红没药烯等[6];姜辣素分为姜酚类、姜烯酚类、姜酮类、姜二酮类、姜二
醇类等类型[7]。

干姜是温里药,现代药理研究其有①促消化[8],抗胃溃疡[9]②抗凝血、抗血栓形成和改善
脑循环[10]③改善心衰兔的心肌舒缩性能,减轻心衰症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11]④保
护心肌细胞[12,13,14]⑤镇痛、解热、抗炎[15]⑥抗肿瘤[16]等作用。

2 附子与干姜配伍作用研究
2.1 配伍药理作用研究
四逆汤是姜附配伍的代表方剂,目前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可强心、升压、抗休克等。

高岚等[17]研究发现,附子、干姜、甘草混煎炮制能改善由缺血引起的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

杨辉等[18]研究发现,随着四逆汤剂量的加大,其保护心衰心肌的作用增强。

杨兰等[19]研究
发现四逆汤水提取物表现出对心肌细胞直接的保护作用。

唐劲松等[20]研究附子干姜组分配
伍发现具有显著治疗心力衰竭的功效。

展海霞等[21-22]研究表明,附子配伍干姜煎剂对大鼠
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四逆汤还具有抗休克作用,对休克大鼠有
强心升压作用,对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对血管也有调节作用,且能明显提高供心抗缺血能力,延长供心保存的时限[23-24]。

2.2 配伍毒性研究
附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毒性很大,列为下品。

中医药理论认为,附子通过合理配伍,
既可降低其毒性,又可发挥其特长。

陈道群[25]等研究认为干姜中的姜辣素可能对乌头碱有
制约和解作用。

裴妙荣[26]等实验研究表明,干姜与附子同煎,可降低3种毒性生物碱含量
而有解毒作用。

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27-28]表明,二者配伍后可大大降低附子毒性。

但也有
研究发现,附子与干姜配伍后煎液能增加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

如张宇等[29]发现,附子与
干姜配伍后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升高。

陈佳江等[30]研究表明,不同附子炮制品与干姜不同
比例配伍后各组总生物碱煎出量均有所增加。

张丽等[31]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附子、附姜和
四逆汤水提液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结果显示,煎煮过程中3种双酯型乌
头碱中溶出量最高的是次乌头碱[32]。

徐姗珺等[33]研究发现,干姜与附子合煎有减小附子毒
性的作用,但共煎液中的乌头碱含量增加。

以上表明附子配伍增效减毒双重作用机制,即附
子中双酯型生物碱既是毒性成分,又是活性成分,与干姜配伍后双酯型生物碱的溶出量大体
均增加,体现了中医“附子无姜不热”的观点。

3 总结
附子和干姜作为临床常用药,现代实验研究及临床对其配伍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研究表明,两药合煎乌头类生物碱总量升高。

但实验又显示干姜与附子共煎液的毒性减小。

从毒性
效应方面看,对于其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及机制还不明确。

因此,今后的研究重点应集中在
对其化学成分、药效以及毒性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上,找出二者配伍增效减毒的机制,
有助于其临床合理、有效、安全的应用,发挥中药特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M a M,Yu J.Existence of multiple positive periodic so1utions for non linear functional difference equations[J].J Math Appl 2005,305:4831.
[2]L iu Y.Periodic solutions of nonlinear functional difference equations at nonresonance
case[J].JM ath App1,2007,327:8011.
[3]肖风霞.四逆汤的药理研究进展册.中医药研究[J].1999,15(4):60.
[4]张明发,沈雅琴.温里药温经止痛除痹的药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29-32.
[5]董兰凤,刘京生,苗智慧,等.附子多糖对H22和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9):14-19.
[6]何文珊,严玉霞.生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J].中药材,2001,24(5):376.
[7]Kikuzaki H.Antioxidant effects of some jinger constituents[J].J Food Sci,1993,58(6):1407.
[8]蒋苏贞,陈玉珊.干姜醇提取物对肠道平滑肌运动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1,30(1):
11-14.
[9]蒋苏贞,廖康.干姜醇提取物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8):79-80.
[10]Lu CJ.Function of ginger 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its gateway[J].ZhongguoL inchuang Kangfu,2005,9(45):187- 189.
[11]卢传坚,许庆文,欧明,等.干姜提取物对心衰模型兔心功能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5):301- 305.
[12]陈信义,李峨,侯丽,等.乌头类生物碱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评述[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0):922- 9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