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五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总结
(一)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
(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一、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15~16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文主
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2)标志: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2.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世纪中期)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
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2)标志: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3.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1)原因:随着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2)标志:电磁学的新成就、道尔顿的科学原子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

4.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标志:电的发明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
柱。

二、19世纪到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四大成就及影响
1.成就: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用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9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

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和德国科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

2.影响
(1)电磁学的成就为制造发电机创造了可能,此后,发电机、电动机的制成及电气产品的
涌现,发展了电力工业,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并出现了垄断组织。

(2)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它从根
本上推翻了“神创说”,使人类的思想认识实现了飞跃。

(3)物理学相对论深刻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是物理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

(4)量子理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
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四、“文革”结束后,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政局稳定、拨乱反正。

“文革”结束后,政局稳定,邓小平同志亲自领导了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和全国恢复教学秩序的工作,全国教育界冤假错案被平反,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4.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这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物质保障。

5.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出台,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如《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

五、现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对高考阅卷中常见问题的追根溯源,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较为规范的答题程序,按照这个程序进行答题,可以有效避免失误。

一、通观全卷试题,确定答题顺序
首先,试卷一发下来,都有5到10分钟浏览试卷的时间。

大家不要小看这几分钟时间,谁能利用好,谁就能取得先机。

很多考生拿到试卷后就是按照顺序看题目,甚至迫不及待地动笔答题,这是不科学的,而且提前答题也是不允许的。

考生应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通观试卷,了解题目、分值分布的情况。

看看哪些题目自己比较熟悉一些,哪些可能有难度,先在心里确定一个大概的答题顺序。

有些同学认为,试卷的题量是一定的,答题的时间也是一定的,先做哪些题和后做哪些题都是一样的。

实际上答题的顺序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合理的答题顺序可以为你带来更高的分数。

大家可以想一下在平时的考试中,每次都会有考生来不及做完所有题目,原因大多是在难题上浪费了大量时间。

如果在浏览试卷期间,看到自己非常熟悉的题目,可以选择先做。

先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自己熟悉的题目做完,然后主攻难题。

二、统筹安排时间、各个击破试题
在答题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

以新课标全国卷为例,全卷总分为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这样分到历史学科的时间不能超过50分钟,而考生需要解答的历史学科的试题有12道选择题(每题4分)和3道非选择题(1道25分的必修题、1道12分的必修题和1道15分的选修题)。

如果选择题每题用时两分钟,只能为非选择题留下26分钟的时间,这样肯定
是比较紧张的。

而解答政治、地理学科的试题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只有统筹安排答题时间,
才能保证将所有会做的题目都解答出来。

下面为考生提供几点建议。

1.做选择题时一定要眼快、心快、手准
所谓眼快,就是快速阅读题目,了解题目大意;所谓心快,就是快速提取信息,作出判断;所谓手准,就是要根据选出的答案准确地填涂答题卡。

建议考生将所有的选择题做完时一并填涂,而不要一题一填,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在填涂答题卡时,一定要保证题号、选项位置准确,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2.答题时要做到有的放矢
为什么有些考生答题总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搞清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没有弄清设问的要求。

设问不单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往往是“题眼”所在。

设问有规定性、针对性和指向性等特点,可以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理解试题的考查意图。

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

审读设问时要了解的主要问题包括:试题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等。

不同试题的设问千差万别,有只设一个问题的,有设多个问题的;有直接设问,也有间接设问;有归纳概括型的,也有论证分析型的。

不同类型的设问,有不同的答题模式。

只有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解题,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若看不清设问的要求,审题时“差之毫厘”,往往会导致答案“谬以千里”。

3.要揣摩赋分的意图
高考是一次重大的选拔性考试,关系到千家万户,因此每年高考试题的命制都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应该说每一道高考试题的命制都凝聚了多位专家的心血。

甚至试题的每一个分值,都有其深层次的含义。

一般来说题目的分值反映了这个题目答案要点的数量和详略程度,我们可以从分值中大致了解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如某道题目给了3分,而有些考生只答出两点,这个时候就很有可能是漏掉了某个要点。

4.答题时要做到层次分明,要点清晰
高考阅卷时间短,任务重,阅卷人员整天对着电脑阅卷,疲劳是难免的。

如果考生在答题时不注意分清层次,就不利于阅卷人员从中找出得分点,也就不利于获得更高的分数。

三、检查试题答案,避免出现失误
如果时间宽裕的话,考生一定要回过头来检查一下。

很多同学误认为只有数学、物理这样的理科需要检查,文科注重的是第一感觉,没有什么好检查的。

其实不然。

有些同学可能看到过这样一个题目:
1923年,胡适撰文写道:“这三十年里,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

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指什么
A.变法B.革命
C.民主D.科学
很多同学选择的是民主,因为大家都认为“民主”是近代中国一直在追求的东西,大家都非常推崇。

其实如果我们把“民主”代入到题目之中就会发现,它是不符合题意的。

因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推崇民主,而封建保守势力则是极力反对的。

而“变法”“革命”
代入到题目中去更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科学”。

2011年的高考试题中有很多类似这样能用代入法来检查的试题。

当然检验的方法还有很多,绝不是只有代入法一种,这需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慢慢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相信大家都有体会,自己在检查的时候很难检查出什么问题,而让别人来看则效果就不一样了,同样,我们看别人做的试卷时,也比较容易看出错误之处。

这实际上告诉我们,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回头检查的时候还是按照做题时的思路,肯定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如果能换个角度再去思考,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