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李白:清平调·其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之李白:清平调·其三
清平调·其三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风格独特的诗歌,吟咏了壮阔的自然风貌和人性的不断追求。
这首诗的结构完整,表现手法丰富,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夜晚,其中既有自然界的万物,也有当时的宫廷生活和人的感情。
以下是我对这首李白的清平调·其三的解析。
诗歌概述
清平调·其三是李白所作的《长恨歌》之后,又一首具有历史性、人道主义色彩的诗歌名篇。
这首诗全篇共19句,前16句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后3句抒发诗人
感慨之情。
李白此诗纵横千古,其中“春节”二句更是被后人奉为名句,流传至今,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正文
一、自然风光
诗歌开头即是巍巍群山,河水潺潺:“早岁寻芳觅兰若,暮云收尽溢清晖。
诗
中第一句“早岁寻芳觅兰若”可以看出是诗人年轻时在绿水青山中游荡所体验到的意境;第二句“暮云收尽溢清晖”就说明了诗人现在所处的环境。
这两句引出了整首诗
的半个主题——自然。
其以“寻芳觅兰若”“溢清晖”两句让人想到了清晨的山野,让
人感到一种清新的氛围,引人入胜。
随着诗人的行走,云雾萦绕,天边显露两点明光:“红树林外多秋雨,蓬山此
别无人来。
雨后的森林,阳光透过树枝,随着风的吹拂,像是抹上了一层淡淡的光晕,红树林、秋雨交加中融出一片绵亘亘的美景;“蓬山”两字说明地点,安静、空旷、静默。
“此别无人来”怅然而发的情绪透露在诗歌中。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围绕着日落之景:“寂寂竹林江渚上,长永宵宫水连天。
”笼
罩在一片静谧之境,无声又笃定,像是自然的凝重;“水连天”又借由自然的酣畅淋
漓和浑厚气息引出了后一句——“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药河川。
”
二、人生百态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药河川。
”此句是表现诗人感慨人生的一句话,他
从自然环境中法取得生命的一种深刻领悟。
繁华是虚妄的、化幻的、空的,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失不见。
“药河川”代表流逝的岁月,无情、冷漠,不管谁都逃脱
不了。
这样,自然的景物与人性的不断追求交相辉映,增强了诗歌的深度。
“万里寒云,南飞北戍满胡天”也是很有名的句子,表明了一个年轻人的心境,
他凝望着天空,曾有过理想,曾有过计划,现已无从去实现,只能铭刻在胸中。
“万里寒云”以极其凝重的形象,表现出他对自己前途的无奈和无限的憧憬。
最后两句更是倾诉出了他对于生命的感悟:“明月如霜,好风如水。
清景无限,曲江新月。
”这里所述的美景出乎诗人的意料,诗人安住其中,良久回忆自然之美,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慨,使他在诗歌中达到了一种境界,让人感叹不已。
在他所叙述的世界里,自身已经不再是人,而是一种与宇宙、自然相融合的存在,他在自然环境中体验到太极大道里的美丽。
这样,他的灵魂与自然相结合,达到了完美的和谐。
三、总体评价
清平调·其三以其精华的风景描写、深刻的思想佳句和充沛的感情表达成为李白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它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夜色中自然界的万物和人的感情,展示了李白独具的风格,是中国文学中的珍品。
清平调·其三具有良好的哲学境界和感情
特色,主题一直贯穿全篇,形象风景将人带入一个自然与历史、人性的独特境地。
它名义上是赞扬清平调,实际上是说人在社会中一定要有作为,一定要越过个人的利益,才能活得阳光灿烂。
最后,此诗所表现出来的清新、脱俗以及独特的审美情趣,吸引了人们久久难
以忘怀。
如同李白的清平调·其三诗歌,整篇文章充满着风景一样惬意的氛围,让
读者陶醉在其中,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