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割(环庚草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割
通用名称环庚草醚(cinmethylin)
商品名称艾割(Argold)
化学名称 1-甲基-4-(1-甲基乙基)-2-[2-甲基苯基)甲氧基〕-7-(口恶)二环(2,2,1)庚烷
理化性质原药外观为琥珀色液体,比重1.014,沸点313±2℃,20℃时蒸气压1012.3×-5Pa。

2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63毫克/升。

25℃时,pH3~11条件下贮存稳定。

制剂由有效成分(100克/升)、乳化剂和溶剂组成。

外观为透明浅黄色液体,比重0.893(20℃),闪点25℃,可燃,乳化性能良好。

在正常条件下密封保存,贮存稳定期为2年,不要装在塑料容器内保存。

毒性据中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恶庚草醚属低毒除草剂。

原药大鼠急
性经口LD
50为4500毫克/千克,急性经皮LD
50
大于2000毫克/千克,急性吸入(4
小时)LC
50
大于3.5毫克/升。

对兔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对眼睛有中度刺激作用。

对豚鼠未见致敏作用。

大鼠亚急性经口无作用剂量为300毫克/千克,在大鼠体内蓄积性较小。

大鼠两年喂养试验无作用剂量为100毫克/千克,未见致癌作用,对小鼠可导致肝肿瘤。

在试验条件下未见致突变、致畸作用。

制剂大鼠急性经口LD
50为3239毫克/千克,急性经皮LD
50
大于2000毫克
/千克。

对兔眼睛有轻度刺激作用,对皮肤有中等刺激作用。

制剂 10%艾割乳油(每升含有效成分100克)
作用特点艾割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可被敏感植物幼芽和根吸收,经木质部传导到根和芽的生长点,抑制分生组织的生长使植物死亡。

水稻对艾割的耐药力较强,进入水稻体内被代谢成羟基衍生物;并与水稻体内的糖苷结合成共轭化合物而失去毒性;另外水稻根插入泥土,生长点在土中还具有位差选择性。

当水稻根露在土表或沙质土,漏水田可能受药害。

艾割在无水层条件下易被光解和蒸发,因此在漏水田和施药后短期内缺水的条件下除草效果差;在有水层条件下分解缓慢,除草效果好。

艾割在水稻田有效期为35天左右,温度高持效期短;温度低持效期长。

适用作物水稻。

防治对象稗草、慈姑、萤蔺、碎米莎草、异型莎草、毋草、轮藻、白水八角等。

应用技术稗草2叶期以前施药除草效果最好,即水稻插秧后5~7天,缓苗后。

黑龙江省稗草发生高峰期在5月未6月初,阔叶杂草发生高峰期在6
月上旬,插秧在5月中下旬,施药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艾割在移栽田主要防治稗草。

艾割与防治阔叶杂草除草剂混用,一次施药可有效地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

施药过早影响阔叶杂草的防治效果;施药过晚或因整地与插秧间隔时间过长,稗草叶龄过大,影响稗草防治效果。

最好分两次施药,第一次施药在插秧前5~7天单用艾割,最好结合水整地趁水浑浊,把药施进去,重点防治已出土的稗草;第二次施药在插秧后15~20天,混用其他防阔叶杂草除草剂;重点防治阔叶杂草,兼治后出土的稗草。

在低温、水深、弱苗等不良环境条件下,仍可获得好的安全性和除草效果。

10%艾割乳油一次性施药,每亩用25~30毫升(有效成分2.5~3克)。

艾割与金秋、太阳星、草克星、农得时、威农、莎多伏等混用,可有效地防治稗草、雨久花、萤蔺、异型莎草、牛毛毡、泽泻、慈姑、毋草、水马齿、沟繁缕、白水八角、眼子菜、节节菜、碎米莎草、丁香蓼、狼把草、花蔺等,对多年生莎草科的扁秆(biao)草、日本(biao)草(三江(biao)草)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艾割与防治阔叶杂草除草剂混用一次性施药:每亩用10%艾割乳油20~25毫升(有效成分2~2.5克);两次性施药:第一次每亩用15毫升(有效成分1.5克),第二次每亩用10~15毫升(有效成分1~1.5克)。

混用:混用一次性施药,每亩用量:
10%艾割20~25毫升(有效成分2~2.5克)加10%金秋13~17克(有效成分1.3~1.7克);10%艾割20~25毫升(有效成分2~2.5克)加10%草克星10克(有效成分1克);
10%艾割20~25毫升(有效成分2~2.5克)加10%农得时13~17克(有效成分1.3~1.7克);
10%艾割20~25毫升(有效成分2~2.5克)加15%太阳星10~15克(有效成分1.5~2.25克);
10%艾割20~25毫升(有效成分2~2.5克)加30%威农10克(有效成分3克)。

混用两次性施药,每亩用量:
插秧前5~7天,10%艾割15毫升(有效成分1.5克);插秧后15~20天,10%艾割10~15毫升(有效成分1~1.5克)加10%金秋13~17克(有效成分1.3~1.7克);
插秧前5~7天,10%艾割15毫升(有效成分1.5克);插秧后15~20天,10%艾割10~15毫升(有效成分1~1.5克)加10%草克星10克(有效成分1克);
插秧前5~7天,10%艾割15毫升(有效成分1.5克);插秧后15~20天,10%艾割10~15毫升(有效成分1~1.5克)加10%农得时13~17克(有效成分1.3~1.7克);
插秧前5~7天,10%艾割15毫升(有效成分1.5克);插秧后15~20天, 10%艾割10~15毫升(有效成分1~1.5克)加15%太阳星10~15克(有效成分1~1.5克);
插秧前5~7天,10%艾割15毫升(有效成分1.5克);插秧后15~20天,10%艾割10~15毫升(有效成分1~1.5克)加30%威农10克(有效成分3克)。

在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多的条件下,太阳星、金秋、草克星、农得时、威农用高药量。

扁秆(biao)草、日本(biao)草、(biao)草发生严重的地块,草克星、威农等可进行两次施药或施用排草丹。

艾割采用毒土、毒沙法施药。

毒沙法每亩用湿润的沙(或土)15~20千克拌匀撒于稻田。

喷雾法施药也可,但不如毒土法方便。

艾割对水层要求严格,施药时应有3~5厘米水层,水深不要没过水稻心叶,保持水层5~7天,只灌不排。

注意插秧要标准,要不使水稻根外露;沙质土。

漏水田或施药后短期缺水,水源尤保证的稻田不要用艾割。

水稻浸种后催芽前,每亩用种量用增产菌浓缩液15毫升或益微粉剂15克拌种后催芽,或水稻苗床在起秧前3~5天,结合浇最后一遍水,每7平方米用增产菌浓缩液10毫升或益微粉剂 10克加水20升,喷洒苗床,浇透为止。

做到带菌下地,即有防病作用,又能促进幼苗生长,根系发达,插后缓苗快或不缓苗,抗药能力增强,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使用艾割仍然安全。

在中国登记作物、登记号登记作物水稻。

登记号PD213- 96。

在其他国家登记作物水稻、棉花、花生、大豆。

注意事项
1.艾割的持效期偏短,故用药期要准。

除草的最佳时期是杂草处于幼芽或幼嫩期,草龄越大,效果越差。

2.在南方稻田,艾割使用剂量每亩超过2.67克(有效成分)时,水稻可能会出现滞生矮化现象。

3.艾割在水稻移栽田施用时用量很低,因此,除了取量准确之外,拌药土和撒施时应尽量均匀。

4.误服本品有害,不可沾染皮肤、眼睛。

施药时避免吸入药液,施药后要用肥皂水清洗裸露部分,如误服要立即送医诊治。

5.不要污染水源、食品和饲料。

6.要贮存于阴暗、干燥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