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ts circle
理论广角
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
文/姚丹
【摘要】中国画自唐宋以后,以竹子为题材的绘画已较为多见,特别是以水墨为表现手段的中国画墨竹艺术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中国文人画经久不衰的题材。

传统墨竹画所具有的独特表现形式与风格,不仅与当时的文人审美观与道德准则相符,也符合当今中国画形式风格与道德文化的追求。

因此,通过对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解读与形式风格的分析,对繁荣当今中国画创作具有普遍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画;墨竹画;技法特点;形式风格
一、国画墨竹的形成
东晋画家顾恺之在其专著《魏晋胜流画赞》中,就已经有了关于画竹的记载。

此外,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录注晋代画家顾景秀时,也提到顾绘有《王献之竹图》一画。

据此,有学者认为竹子作为绘画题材在三国两晋时期就已经出现。

此外,考古学家在唐代李贤墓壁画中,发现三竿不是双勾亦不着色以墨写叶的竹,另在敦煌的初唐壁画中发现322窟东壁的《说法图》佛身后的背景也有墨竹形象。

因此推测墨竹画萌芽于唐朝并形成以竹子为画面主体形式的可能性非常大。

北宋中期以后,随着文人画的不断发展,墨竹画开始成为独立的画科。

文同是此时期墨竹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他在画竹艺术中摒弃丹青,崇尚水墨,开创“湖州画派”,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国画墨竹出现。

至元代,善写墨竹的画家颇多,风格各异,其中李衍、柯九思、吴镇等画竹名家有墨竹作品留世。

明清两朝画竹名家也很多,明代夏昶的墨竹,有“夏昶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说。

清初石涛在墨竹艺术上取得新突破,他所画的墨竹气势磅礴、水墨淋漓,还有以画兰竹闻名的郑板桥在墨竹艺术上的成就也尤为突出。

二、国画墨竹的技法特点
(一)笔墨
笔墨的运用在国画墨竹的表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用墨变化多变且灵活,是墨竹画艺术表现之高低的重要前提。

此外,墨竹画还注重以笔墨强调画面的意境表达和画者的主观感受。

明代夏昶画竹非常注重运用笔墨趣味来再现竹在晴、雨、风、雪之中的不同韵味,弟子屈礿为了当面看他的关键技法故意请他喝酒,等他醉后离去时,在他书房画了几竿风雨竹,夏昶见后以为是自己醉后忘记结顶,又取来笔扫了几片叶子在顶上,屈礿顿觉“风旋雨骤,竹情倍增。

”可见,笔墨的运用影响着整体画面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明末徐渭《花鸟图卷》中的墨竹作品笔墨恣意、浓淡相宜,微妙的变化贯穿画面。

从画面中所体现出作者对笔墨韵味的追求,我们不难感受到画家放荡不羁的个性流露,因此,笔墨的运用也影响着画家个性的表现和情感的抒发。

(二)构图
南齐谢赫提出的品画六法之一“经营位置”,即构图,可见中国画构图布局的重要性。

在中国画墨竹艺术中,常见的布局有条幅、横幅、斗方、团扇。

郑板桥的墨竹图构图丰富多变,竹、兰、石互相结合,长短、粗细、浓淡变化参差,三者既相互交叉又互相独立,新竹老竹前后层次分明,将“胸中之竹”宁折不弯的气节极富感染力地表现出来。

清代中后期画家孙楷传世
名作《竹图》,作品以扇形构图,竹石从右下方而
出,沿左上方圆边题字,全幅布局丰满而不拥
塞,主次分明,寥寥几笔叶子令画面布局隽永沉
稳又不失空灵幽深之意,画幅虽小,但布局巧
妙,在视觉上有着疏阔而丰盈的张力。

中国画
历来讲究布局,国画墨竹画也是如此,点线面的
分布以及画面疏密聚散的变化影响着整幅绘画
的气势与意境。

(三)情景相融
我们品味历代许多画竹大家的墨竹画作品
都是形神兼备的,整个画面会给人气韵生动之
感,画家所绘之竹能触动观者的“情”。

“意存笔
先,画尽意在”是中国画最基本的理论,现当代
著名画家潘天寿先生曾说:“画之至极,终在心
源。

”可见,文人画更注重神韵意境的追求。


天寿的《风竹图》,作品看上去非常简单,作者不
画竹的全貌,而是截取竹最具生命力和气概的
主干,充分表现出竹子宁折不弯的品质,让人体
会到风竹清奇俊雅的意趣,也体现出作者俯仰
天地的阔达胸襟。

清代画竹名家郑板桥独画兰
竹50余年,留下大量让人叹服的墨竹作品和有
关竹子的题画诗记以及不朽的名论。

他的《墨
竹图》不仅在视觉上给人强烈的冲击,而且画中
的“墨竹”完全超脱了竹子本身的形象,笔笔都
洋溢着真挚的感情,仿佛作者从萧萧的竹叶声
中听到民间疾苦之声。

如此,谁能说他笔下的
一枝一叶表达的不是对天下劳苦民众的关切之
情呢?
三、中国画墨竹艺术的形式风格
(一)表现形式
中国画墨竹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其使用的工
具材料有密切的关系,毛笔、墨、宣纸等这些在
中国画中所普遍使用的工具材料,不仅在一定
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文人画的发展,也是墨竹艺
术表现形式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

比如,就墨
竹画来说,毛笔柔软且富有弹性的特点,为画者
在创作过程中把握好线条的力度与轻重粗细等
丰富变化提供了极好的表现工具,能恰到好处
地表现出竹叶的形态和枝干的挺拔。

另外,宣
纸的出现也为画家用水墨作画提供了极好的载
体,在宣纸上用水墨作画,用笔或轻或重或繁或
简,能将竹的形态与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
形成了以水墨与宣纸、绢等材料为载体,通过笔
墨语言表现的绘画形式。

(二)书画一体
画竹也常被称为写竹,是因为墨竹画创作
与书法艺术的用笔相通,画家常通过起笔、行
笔、收笔以及行笔中的轻、重、提、顿等书法用笔
来表现竹子的形态与精神。

元代赵孟頫有诗
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
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书画相通是中国
画很大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在墨竹艺术上表
现得尤为突出。

元代的柯九思和明初的王绂以
及清代的吴昌硕先后以篆、草、隶书法技巧与墨
竹画中干、枝、叶、节创作方法相比较,可见书法
与墨竹技法本就是相互补充的,将书法线条的
美融入墨竹画中会很大程度增强墨竹画的抽象
美。

此外,石室先生还以书法作墨竹,更是有人
用“夫人写竹如写字,不堕画家蹊径中”来评论
管道升画竹,明代文征明也用“唐郎写竹如写
字,正以风情韵度高”来评唐寅画竹。

有人说
“墨竹就是书法的绘画,也是绘画的书法”,以书
法写竹,不但带来画竹作品的形式美,也使得竹
画作品中呈现的内在美更加丰富。

(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人文情怀
竹子具有四季常青、刚直有节的外形,以及
生命力顽强等自然特征,使人联想到高尚的人
品道德,如刚直有节的外形被人们上升到不媚
权贵的人生境界和高洁刚直的伦理道德层面。

此外,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影响下,
画家在画竹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再只是单纯意
义上写竹之自然美和寄兴,而是日益重视以笔
墨表现出自己的精神追求与道德品质。

正是由
于竹子的植物特性和特殊象征意义与中华民族
的审美趣味相吻合,与人的性格特征及古人先
贤所提倡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精神追
求相契合,所以中国历代许多画家酷爱画竹,把
自己的喜怒哀乐、思想情感都在画竹上得到抒
发。

从某种意义上说,写竹就是写人,就是写自
己,是画家表达感情,寄托自己的思想和审美意
识及生活观念最惬意的工具,同时也能借笔下
墨竹表露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体验和
认识。

结语
墨竹是中国画中常见的表现题材,其独特
的技法特点与形式风格不仅给人一种简洁朴质
的美感,同时,也融入了传统文化中对竹的品格
及人性化的审美追求。

墨竹艺术是一门需要高
超技巧的绘画,对墨竹画创作而言,在创作过程
中熟练掌握用笔的方法和技巧,对于画面意境
和创作者精神的表达非常重要。

在文化交流日
益多元化的今天,传统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
特点与形式风格将焕发出其独特的艺术生
命力。

参考文献:
[1]韦晓坚.论花鸟画“四君子”的审美价值特征
[J].美术大观,2006(2).
[2]何宝年.竹文化与绘画[J].文教资料,2001(4).
【姚丹,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84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