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啶用于局部麻醉下鼻窦开放术的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美托咪啶用于局部麻醉下鼻窦开放术的临床观察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用于局部麻醉下鼻窦开放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方
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进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组)及右美托咪啶组(D组),每组30例。
D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 μg/kg,手术开始后以0.4 μg/(kg·h)速度持续输注,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给药。
S组患者给予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记录入室时(T0)、手术开始前5 min(T1)、手术开始后5 min(T2)及鼻窦开放时(T3)的MAP、HR;采足背动脉血测定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的浓度;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判断麻醉满意度。
结果:与S 组相比,D组T1、T2、T3三时间点MAP、HR下降,动脉血中NE及E浓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减轻鼻窦开放时应激反应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安全有效的用于鼻内窥镜手术。
目前,我国部分医院仍然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虽然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但因其常常会因麻醉不充分或患者紧张而造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应激反应,以及由此引起的出血增加,影响手术视野,给手术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右美托咪啶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α2受体激动剂,其具有镇静、镇痛、催眠和遗忘作用,能够抗焦虑、抗交感、抗应激,血流动力学稳定[1-2],对呼吸影响轻微等作用。
本研究拟对在局部麻醉的同时加右旋美托咪啶静脉强化用于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的患者镇静的安全性与可行性进行探讨,以便对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12月本院就诊的ASAⅠ~Ⅱ级择期进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患者60例,年龄30~40岁。
排除标准:既往有心脏传导阻滞、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出血体质、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或不认可局麻的患者。
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每组30例。
两组的性别、体重及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比较
组别性别例平均体重
(kg)手术时间
(min)
男女
S组(n=30)12 18 58.36±10.58 65.25±18.24
D组(n=30)14 16 56.67±11.11 63.13±12.20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采足背动脉血3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LC-6A 型高效液相谱仪,日本岛津公司)测定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的浓度。
1.2.2 治疗方法患者入室后开通静脉通路,进行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
D组(右美托咪啶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10 min以0.5 μg/kg 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手术开始后以0.4 μg(kg·h)的速度持续输注[3],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给药;S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1.3 观察指标入室至手术结束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SBP、DBP、MAP、HR 及SpO2。
分别记录入室时(T0)、手术开始前5 min(T1)、手术开始后5 min (T2)及鼻窦开放时(T3)的MAP、HR;测定血浆中NE、E的浓度。
术中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判断麻醉满意度,分为3级:I级为无疼痛(0~3分);Ⅱ级为轻度疼痛(3~6分),但能耐受;Ⅲ级为疼痛(7~10分),不能耐受。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时间点MAP、HR、NE及E的比较在T0时间点,两组MAP、HR、NE及E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1、T2、T3三时间点,两组MAP、HR、NE及E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时间点MAP、HR、NE及E的比较(x±s)
组别时间MAP
(mm Hg)HR
(次/min) NE
(nmol/L)E
(nmol/L)
S组T0 84.12±10.27 83.47±8.36 2.03±1.13 0.52±0.05
(n=30)T1 85.38±10.86 86.83±10.91 2.65±1.20 0.61±0.37
T2 88.57±11.29 87.41±9.82 2.78±1.53 0.63±0.62
T3 89.75±8.48 90.39±11.48 2.80±1.28 0.64±0.38
D组T0 86.46±9.67 84.63±6.47 2.01±1.02 0.53±0.07
(n=30)T1 74.23±8.37* 76.17±8.32* 2.12±0.98* 0.46±0.27*
T2 73.36±10.54* 77.26±8.18* 2.21±1.27* 0.45±0.19*
T3 74.19±7.63* 76.39±6.35* 2.19±1.17* 0.44±0.16*
*与S组相比,P<0.05
2.2 两组麻醉满意度比较D组麻醉满意度Ⅰ级22例(73%),Ⅱ级8例(27%),Ⅲ级0例;S组Ⅰ级0例,Ⅱ级21例(70%),Ⅲ级9例(30%),两组麻醉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右美托咪啶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因其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作用且对呼吸的抑制作用轻微[4],在围手术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右美托咪啶可以通过G蛋白耦联受体,降低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AC)、cAMP 和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水平导致离子通道的磷酸化,从而发挥作用[5]。
α2受体激动剂作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末梢,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并产生镇静作用。
患者术前的紧张焦虑及术中创伤疼痛均会导致机体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机体儿茶酚胺含量及心率、血压的变化是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最直接表现。
本研究发现,D组T1、T2、T3三时间点MAP、HR、NE、E均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S组局部麻醉不能完全抑制应激反应,而D组右美托咪啶通过激动中枢突触后和交感神经末梢的突触前α2受体,从而抑制麻醉和手术操作引起的交感神经发放冲动,降低了交感神经张力和血浆儿茶酚胺浓度[6]。
有研究显示[7],右美托咪啶不会引起呼吸抑制,其对呼吸的影响与深睡眠对呼吸的影响一致,曾水和等[8]对右美托咪啶用于硬膜外麻醉患者进行镇静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这就保证了右美托咪啶使用的安全性,患者易于唤醒而无呼吸抑制。
对右美托咪啶是否有镇痛作用尚存有争议。
Bulow等[9]研究显示右美托咪啶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与未使用者相比,其可以明显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镇痛药物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Martin等[10]对400余例术后进入重症监护病房使用
右美托咪啶镇静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与未使用者相对比,镇痛药需求明显减少,从而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但是,Agnst等[11]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啶静脉注射仅有镇静作用而没有镇痛作用,原因为与使用阿芬太尼来镇痛的患者相比,右美托咪啶产生镇痛作用所需计量远大于镇静剂量。
本研究通过V AS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分析,右美托咪啶组疼痛程度远小于对照组,一方面可能右美托咪啶产生了镇痛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右美托咪啶的镇静作用减少了疼痛所带来的不愉快,间接发挥了镇痛作用。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啶作为局麻下鼻窦开放术的辅助用药是可行的,既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又可以减轻手术创伤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为患者提供一种满意舒适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 Hall J E,Uhrich T D,Barney J A,et al.Sedative,amnestie,and analgesic properties of small dose dexmedetomidine infusions[J].Anesth Analg,2000,9(1):699-705.
[2] Ickeringill M,Shehabi Y,Adamson H,et al.Dexmedetomidine infusion without loading dose in surgical patients requi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haemodynamic effects and efficacy[J].Anesth Intensive Care,2004,32(6):741-745.
[3]梁永新,古妙宁,王世端,等.右美托咪啶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10,31(6):2710-2712.
[4]杨明明,谢凡,聂颖,等.右美托咪啶及靶控输注用于脑功能区致痫灶切除唤醒麻醉[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118-119.
[5]邓小明,曾因明.2011麻醉学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85-287.
[6] Nelson L E,Lu J,Guo T,et al.The alpha2-adrenoceptor agonist dexmedetomidine converges on an endogenous sleep-promoting pathway to exert its sedative effects[J].Anesiology,2003,98(2):428-436.
[7] Bergese S D,Patrick Bender S,McSweeney T D,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dexmedetomidine with midazolam and midazolam alon for sedation during elective awake fiberoptic inthbation[J].J Clin Anesth,2010,22(1):35-40.
[8]曾水和,林世清.右美托咪啶用与硬膜外麻醉镇静的效果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9):2707-2709.
[9] Bulow N M,Barbosa N V,Rocha J B.Opioid consumption in total intravenousanesthesia is reduced with dexmedetomidine: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remifenanil in gynecologic videolaparoscopic surgery[J].Clin Anesth,2007,19(4):280-285.
[10] Martin E,Ramsay G,Mantz J,et al.The role of the alpha2-adrenoceptor agonist dexmedetomidine in postsurgical sed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Intensive Care Med,2003,18(1):29-41.
[11] Angst M S,Ramaswamy B,Davies M F,et parative analgesic and mental effects of increasing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dexmedetomidine and alfentanil in humans [J].Anesthesiology,2004,101(3):74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