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互联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
用研究
摘要:在学校音乐教育课堂上,“互联网+”的应用可以使原来单调沉闷的课
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还利于孩子快速理解知识点。

基于此,本论文对“互联网+”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开展了探讨,提出老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打造“互联网+”的音乐教育课堂;借助网络资源,提高孩子的艺术学习兴趣;运用计算机技术,训练
他们的艺术创造思维。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音乐教学;应用
引言:
随着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学校音乐教育工作建立了
全新的艺术教育观,学校教师队伍也将由以往的传统艺术内容灌输者向创新内涵
培育者过渡,而这里面最关键的就将是提高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互
联网+”的出现,为此带来了强大的科技基础与可能。

一、目前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缺乏专业的师资
很多学校的音乐老师都是由学校中爱好音乐的教师,或是其他科目的老师兼
职的,但这种老师并没有进行过专业音乐学校的系统培训,也不知道如何去开展音
乐教育课程,更不懂得利用音乐去陶冶情操,开拓眼界。

(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在演唱教学方面,主要是采用由教师教唱一句,学生跟老师唱的教唱方式,
音乐鉴赏课程则主要是用一体机播放了几首曲子让学生们听听,但听完了就结束了,学生们除了对明显的曲子有些印象之外,其余的地方一点都没有学到。

(三)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基本上就是老师根据书本上的教材,或者凭着老师本人的口味挑选了一些所谓好听、好歌的曲目教学,至于比较陌生的曲目就放在一旁。

课堂上的知识与技巧、欣赏与编创作品与活动,很少去实践。

二、“互联网+”在学校音乐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一)运用新技术,建设“互联网+”的音乐课堂
小学生因为年纪尚小,没有形成审美意识。

在艺术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就可以构建出充满乐趣的课堂环境和艺术课堂教学环境,从而提高了艺术课堂的教学水平。

如在《大雁湖》的艺术教学中,老师就能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大雁湖优美景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正式课堂作好了铺垫。

(二)依托互联网平台,促进多学科知识渗透
如在《兰花草》的教学,不但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范唱,还能够体现出极富中国传统特点的舞曲、服饰、建筑设计、山水画风光、文学等,拓展教学的容量和发展空间。

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通过百度、音乐教育网络、音乐教育讲坛等网络平台充分理解《兰花草》幕后的制作历史、歌曲叙事及歌曲曲风等,还能够让他们深刻了解《兰花草》创作者胡适生平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与贡献,从而促进声乐音乐课堂教学与语文教育、历史教育相结合,引领学生进一步拓宽眼界。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够逐渐使孩子形成多学科融合掌握的技能,从而举一反三,实现了培育孩子人文观念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目标。

(三)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者的音乐知识兴趣
运用歌曲游戏的律动性培养学生的对歌曲的兴趣,这所谓的律动,其实是根据音乐旋律节奏,并按照规则表现其优美动作。

其中,律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节奏感,以及音乐审美能力。

在课中,孩子们能够欣赏到轻快的旋律和优美的旋律走进课堂教学,这有利于孩子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

孩子对歌曲旋律并不会感到特别陌生,包括在平时运动中的拍手、走跳步包括踏走和点步
等,也或多或少的包含着旋律。

学生会跟随老师一起进行一些运动,还可以自编小
动作,这样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另外,音乐教育专业与其他学科的最大不同
之处就在于,音乐教育需要学习者积极的投身到乐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它也需
要学习者高度集中的精力,以便把音乐、语言、图像与自己的内在情感甚至想像
力都充分结合到一起,以便于能够理解、把握音乐的精神内涵,以及音乐的艺术美。

在现代艺术教育界,多媒体、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的运用,为中小学生构建了一种集音、像、字为一身的教学环境,为调动他们对艺术的学习积极性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网络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上的运用,首先是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良
好的环境,通过视频、动漫、配乐、配音等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资源,能够给小学
生提供一种可看、可读、可思考、可反复播放音乐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习者
的听力、视野和想像力,调动学习者的感情、启迪学习者的心灵,从而提高了学习
者对音乐课的教学效率。

(四)运用现代信息,培养学习者的音乐思维
第一,打造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创造性思考打下基础。

充分运用QQ、微信和
论坛等平台,将音乐学习者组织起来,使音乐学习者利用平台充分沟通、讨论,同
时教师们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布置教学任务,共享音乐教学经验。

第二,发展
音乐教育课程,推动学生创新思想养成。

新课程下的学校音乐教学一直以来把培
育中小学生的丰富人文情感与创造思想,视为一种重点的教育任务。

而网络也为
音乐艺术课程提供了广阔的教学资源与渠道支持,老师们能够利用丰富多彩的音
乐视频、网络教学等,如在艺术专题平台的支持下营造音乐舞台剧的课堂教学气
氛等,从而使中小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张开了想像的羽翼,在体验艺
术魅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的音乐创作,从而达到了中小学生艺术创造思想的养成。

(五)通过了解多元文化的特点,训练他们的判断力与分辨能力。

现在不少人都以为,西洋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音乐便是好的音乐,即所谓的“高雅音乐”,除此之外的就是不好的音乐,即“通俗”音乐艺术。

而人们一般都
以西洋经典音乐的标准,来评价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

但无疑,这些观点都是过时的、片面的。

而事实上,这些观点也不足为奇。

这与中国长期以来的民族音乐教
育体系,以及长期居主导地位的音乐艺术团体,对我们的文化影响有着重要联系。

要想从根本上转变我们这些人对艺术断章取义的理解,在观念上转变这种审美观与价值观,就必须先从中小学生开始。

应使中小学生尽可能地广泛地了解除西洋经典音乐之外的世界各国的音乐作品,使孩子们自己学会倾听、思索和作出评判,哪些音乐作品才是最优秀的音乐作品;哪些歌曲才是最不好的歌曲。

并由此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新课标已经向中小学校音乐教师们提出了全新的教育需求,因此新时代的音乐教师们需要迅速转变自身角色,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相信利用网络技术的平台,将音乐教育与信息化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一定会有效推动音乐教育工作更良好的开展,为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发展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丽莉,肖杨,张天星.柯达伊声乐教学方式在常州国小声乐教育中的使用状况探究[J].音乐教学空间,2016,07:187-188.[2]黄馨慧.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国小音乐欣赏教育中的使用流程分析[J].音乐教学戏剧之家,2016,14:228.
[2]陈瑶.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育学模型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师范类大学,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