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专题1 运动的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a (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设经过t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则对A车有vt=v0-2at
1 质点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2 m/s2
2
A车位移x =v t- (2a)t 此时两车间距离Δx=x乙+L1-x甲A=36 m0
2 提示:由x=v0t+ at2变形可得
[v-t图像的基本认识]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t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
考点三 追及、相遇问题
例2 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x,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 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 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满足什 么条件。 解题指导 本题可运用“临界条件法”“二次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 方法解题。 答案 v0≤ 6ax
专题1 运动的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关键能力 · 突破
考点一 运动图像的理解及应用
1.[x-t图像的基本认识](2020吉林长春二模)如图所示,高速公路收费站都设有 “ETC”通道(即不停车收费通道),设ETC车道是笔直的,由于有限速,汽车通 过时一般是先减速至某一限定速度,然后匀速通过电子收费区,再加速驶离 (将减速和加速过程都看做加速度大小相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设汽车开 始减速的时刻t=0,下列四幅图能与汽车通过ETC的运动情况大致吻合的是 ( D)
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类非常规图像
四类图像
(1)a-t图像:由v=v0+at可知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Δv,如图甲 所示。
(2)
x t
-t图像:由x=v0t+
1 2
at2可得
x t
=v0+
1 2
at,图像的斜率为
1 2
a,纵截距为v0,如图乙
所示。
(3)v2-x图像:由v2-v02=2ax可知v2=v02+2ax,图像斜率为2a,纵截距为v02,如图丙所 示。
0+Δv= 1 ×6×6 m/s=18 m/s,选项A错误,B正确;因物体加速度越来越小,其v-t图
2
像如图所示,可知平均速度大于9 m/s,位移大于54 m,故选项C、D错误。
2.[v2-x图像](多选)一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开始向相距8 m的B点做直线 运动,运动过程中其速度的二次方v2与位移x之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BC ) A.质点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 B.质点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质点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2 m/s D.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8 s
审题关键 (1)该图像的横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存在于哪个运动学公式中?
提示:x=v0t+
1 2
at2
(2)如何得到与图像对应的函数关系?
提示:由x=v0t+
1at2变形可得
2
(3)图像的斜率、截距对应哪个物理量?
提示:t=0时对应初速度,斜率对应 1a
2
解析
由x=v0t+
at 2 2
得
x t
=v0+
2.运动的两种图像 直线运动的x-t图像 (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 ①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x-t图像
①若x-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甲所 示) ②若x-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如乙所示) 直线运动的v-t图像 (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
若甲由A到C所用时间为t甲,乙由C到A所用时间为t乙,则t甲与t乙的大小
关(2)系图为线 上(某同点切一) 线的地斜率点的意向义 同一方向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t'2-(v0t'+s)=s0 解题指导 本题可运用“临界条件法”“二次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 方法解题。 例1 动力车在刹车过程中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与t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 乙车位移x乙=v乙t1=60×5 m=300 m 设两车运动了时间t,则 此时两车间距离Δx=x乙+L1-x甲=36 m 作出两个物体的v-t图像,由于两物体在AB段、BC段加速度 大小相等,两段图线分别平行,两段位移又分别相等,由图看出,t甲>t乙,选项B正 确。 解答追及和相遇问题的两点技巧 x=v0t+ 得当t=2时,x=30 m,D对。 应用运动图像的三点注意 ②若x-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2.处理图像问题的流程
1.[a-t图像]如图所示为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a-t图像,关于物体的 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物体在t=6 s时,速度为0 B.物体在t=6 s时,速度为18 m/s C.物体运动前6 s的平均速度为9 m/s D.物体运动前6 s的位移为18 m
解析 a-t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为物体速度变化量,则t=6 s时,物体的速度v=
在应0用~运2 s动内图①,质像点的匀做三直点线速注运意动直,在2线~4 s内运,质点动做曲的线运v动-t图像是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如甲所示)
若甲由A到C所用时间为t甲,乙由C到A所用时间为t乙,则t甲与t乙的大小
关从系开为 始 刹(车②时计匀) 时,经变过2速s,动力直车的线位移运为30动m 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乙所示)
解析 解法一 临界条件法 [同一坐标系中两个图像](2020广东东莞检测)甲、乙、丙、丁四辆小车从
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解析 a-t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为物体速度变化量,则t=6 s时,物体的速度v=
0+Δv= ×6×6 m/s=18 m/s,选项A错误,B正确;因物体加速度越来越小,其v-t图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得t1= = s=5 s
(2)设甲车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t1,则有 at'2-(v0t'+s)=s0 设经过t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则对A车有vt=v0-2at
B.在0~t 时间内,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 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类非常规图像
例1 动力车在刹车过程中1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与t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
解析
根据v2= v02+2ax可知v2-x图像斜率表示2a,则2a=
36 m/s2=4
9
m/s2,得a=
2 m/s2,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B正确;代入点(8 m,36 m2·s-2)可
得,v0=2 m/s,选项C正确;质点末速度v=6 m/s,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
为t= v v0 = 6 2 s=2 s,选项D错误。
1 2
a·t,可知
x t
-t图像的纵截距表示初速度,斜率
表示
1 2
a,所以v0=20
m/s,a=-5
m/s2,A、B均错;由v=v0+at得当v=0时,t=4
s,C错;由
x=v0t+
at 2 2
得当t=2时,x=30
m,D对。
解题感悟 1.解题技巧 图像反映了两个变量(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要由运动学公式推导出 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来分析图像的意义。
x
(4)看“点”(特殊点和图线的交点):转折点表示图像的斜率发生突变;两线交 点表示对应纵、横坐标轴物理量相等;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 程的“初始”情况。 (5)看“面积”(面积代表哪个物理量):y对x的累积量。 (6)看“象限”(图线在时间轴上方还是下方):第1象限代表正方向,第4象限代 表负方向。
乙车位移x乙'=v乙t2
x=v0t+ 得当t=2时,x=30 m,D对。
当A车在B车的前面时有
(1)a-t图像:由v=v0+at可知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Δv,如图甲
所示。
解析 当两车间的距离为s1=10 m时,根据几何关系知,两车在轨道方向上的
距(2)离图s线0=上8 某设m 点切两线的车斜率运的意动义 速度相等时,所用时间为t
at'2-(v0t'+s)=s0 (2)到达终点线时甲车能否超过乙车。
(3)看“斜率(”4:斜)率图k= 线表示与y随x变时化的间快慢轴。 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 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3.应用运动图像的三点注意 (1)无论是x-t图像还是v-t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2)x-t图像和v-t图像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3)x-t图像和v-t图像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
5×122 m-4×12 m=36 m
C.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遇
D.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加速度总是不相同的
1.图像“六看” (1)看“轴”(坐标轴代表哪个物理量):x-t图像、v-t图像。 (2)看“线”(形状是直线还是曲线):倾斜直线表示y随x均匀变化;曲线表示y 随x非均匀变化。 (3)看“斜率”:斜率k= y 表示y随x变化的快慢。
乙车位移x乙=v乙t1=60×5 m=300 m
①若x-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解析 由x=v0t+ 得 =v0+ a·t,可知 -t图像的纵截距表示初速度,斜率
v (3)x-t图像和v-t图像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0决定。
由v -(2a)t=at得,t= ① 利用速度-时间图0像求解,先作A、B两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其图像如图所示
(4)a-x图像:由v2-
v02
=2ax可知图像与x轴所围面积表示
v2 在刹车过程中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x与t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
t
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动力车的初速度为10 m/s B.刹车过程动力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5 m/s2 C.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8 s D.从开始刹车时计时,经过2 s,动力车的位移为30 m
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8 s
①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乙车位移x乙'=v乙t2
设经过t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则对A车有vt=v0-2at 解析 (1)当甲车速度大小减至等于乙车速度大小时两车的距离最大,设该减 速过程经过的时间为t,则
②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在第2 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2.[v-t图像的基本认识]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t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D)
A.在第2 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B.在0~2 s内,质点做直线运动,在2~4 s内,质点做曲线运动 C.在0~2 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1 m D.在2~4 s内,质点的加速度不断减小,方向不变
3.[同一坐标系中两个图像](2020广东东莞检测)甲、乙、丙、丁四辆小车从
解析 汽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图像A反映汽车先负向匀速后静止,再正向匀速,选项A错误;图像B 反映汽车先正向匀速后静止,再正向匀速,选项B错误;图像C反映汽车先正向 加速后匀速,再正向加速,选项C错误;图像D反映汽车先减速再匀速,后加速, 符合题意,则选项D正确。
代入数值并整理得 -10t2-11=0 (2)x-t图像和v-t图像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3)两种特殊的v-t图像 Δx=xB+x-xA= at2-v0t+x≥0
(5)看“面积”(面积代表哪个物理量):y对x的累积量。 此时两车间距离Δx=x乙+L1-x甲=36 m 作出两个物体的v-t图像,由于两物体在AB段、BC段加速度 大小相等,两段图线分别平行,两段位移又分别相等,由图看出,t甲>t乙,选项B正 确。 像如图所示,可知平均速度大于9 m/s,位移大于54 m,故选项C、D错误。 蓝牙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等之间的短距离数 据交换,某同学用安装有蓝牙设备的玩具车A、B进行实验:在距离d=6 m的两 条平直轨道上,A车自O1点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2 m/s2匀加速向右运动,B车 自O2点前方s=3 m处的O3点以v0=6 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O1、O2连线与轨 道垂直,则两车能通信多长时间?(已知两车间的距离超过s1=10 m时,两车无法 实现通信,忽略信号传递的时间)
设经过t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则对A车有vt=v0-2at
1 质点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2 m/s2
2
A车位移x =v t- (2a)t 此时两车间距离Δx=x乙+L1-x甲A=36 m0
2 提示:由x=v0t+ at2变形可得
[v-t图像的基本认识]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t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
考点三 追及、相遇问题
例2 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x,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 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 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满足什 么条件。 解题指导 本题可运用“临界条件法”“二次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 方法解题。 答案 v0≤ 6ax
专题1 运动的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关键能力 · 突破
考点一 运动图像的理解及应用
1.[x-t图像的基本认识](2020吉林长春二模)如图所示,高速公路收费站都设有 “ETC”通道(即不停车收费通道),设ETC车道是笔直的,由于有限速,汽车通 过时一般是先减速至某一限定速度,然后匀速通过电子收费区,再加速驶离 (将减速和加速过程都看做加速度大小相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设汽车开 始减速的时刻t=0,下列四幅图能与汽车通过ETC的运动情况大致吻合的是 ( D)
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类非常规图像
四类图像
(1)a-t图像:由v=v0+at可知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Δv,如图甲 所示。
(2)
x t
-t图像:由x=v0t+
1 2
at2可得
x t
=v0+
1 2
at,图像的斜率为
1 2
a,纵截距为v0,如图乙
所示。
(3)v2-x图像:由v2-v02=2ax可知v2=v02+2ax,图像斜率为2a,纵截距为v02,如图丙所 示。
0+Δv= 1 ×6×6 m/s=18 m/s,选项A错误,B正确;因物体加速度越来越小,其v-t图
2
像如图所示,可知平均速度大于9 m/s,位移大于54 m,故选项C、D错误。
2.[v2-x图像](多选)一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开始向相距8 m的B点做直线 运动,运动过程中其速度的二次方v2与位移x之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BC ) A.质点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 B.质点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质点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2 m/s D.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8 s
审题关键 (1)该图像的横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存在于哪个运动学公式中?
提示:x=v0t+
1 2
at2
(2)如何得到与图像对应的函数关系?
提示:由x=v0t+
1at2变形可得
2
(3)图像的斜率、截距对应哪个物理量?
提示:t=0时对应初速度,斜率对应 1a
2
解析
由x=v0t+
at 2 2
得
x t
=v0+
2.运动的两种图像 直线运动的x-t图像 (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 ①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x-t图像
①若x-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甲所 示) ②若x-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如乙所示) 直线运动的v-t图像 (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
若甲由A到C所用时间为t甲,乙由C到A所用时间为t乙,则t甲与t乙的大小
关(2)系图为线 上(某同点切一) 线的地斜率点的意向义 同一方向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t'2-(v0t'+s)=s0 解题指导 本题可运用“临界条件法”“二次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 方法解题。 例1 动力车在刹车过程中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与t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 乙车位移x乙=v乙t1=60×5 m=300 m 设两车运动了时间t,则 此时两车间距离Δx=x乙+L1-x甲=36 m 作出两个物体的v-t图像,由于两物体在AB段、BC段加速度 大小相等,两段图线分别平行,两段位移又分别相等,由图看出,t甲>t乙,选项B正 确。 解答追及和相遇问题的两点技巧 x=v0t+ 得当t=2时,x=30 m,D对。 应用运动图像的三点注意 ②若x-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2.处理图像问题的流程
1.[a-t图像]如图所示为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a-t图像,关于物体的 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物体在t=6 s时,速度为0 B.物体在t=6 s时,速度为18 m/s C.物体运动前6 s的平均速度为9 m/s D.物体运动前6 s的位移为18 m
解析 a-t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为物体速度变化量,则t=6 s时,物体的速度v=
在应0用~运2 s动内图①,质像点的匀做三直点线速注运意动直,在2线~4 s内运,质点动做曲的线运v动-t图像是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如甲所示)
若甲由A到C所用时间为t甲,乙由C到A所用时间为t乙,则t甲与t乙的大小
关从系开为 始 刹(车②时计匀) 时,经变过2速s,动力直车的线位移运为30动m 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乙所示)
解析 解法一 临界条件法 [同一坐标系中两个图像](2020广东东莞检测)甲、乙、丙、丁四辆小车从
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解析 a-t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为物体速度变化量,则t=6 s时,物体的速度v=
0+Δv= ×6×6 m/s=18 m/s,选项A错误,B正确;因物体加速度越来越小,其v-t图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得t1= = s=5 s
(2)设甲车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t1,则有 at'2-(v0t'+s)=s0 设经过t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则对A车有vt=v0-2at
B.在0~t 时间内,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 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类非常规图像
例1 动力车在刹车过程中1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与t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
解析
根据v2= v02+2ax可知v2-x图像斜率表示2a,则2a=
36 m/s2=4
9
m/s2,得a=
2 m/s2,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B正确;代入点(8 m,36 m2·s-2)可
得,v0=2 m/s,选项C正确;质点末速度v=6 m/s,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
为t= v v0 = 6 2 s=2 s,选项D错误。
1 2
a·t,可知
x t
-t图像的纵截距表示初速度,斜率
表示
1 2
a,所以v0=20
m/s,a=-5
m/s2,A、B均错;由v=v0+at得当v=0时,t=4
s,C错;由
x=v0t+
at 2 2
得当t=2时,x=30
m,D对。
解题感悟 1.解题技巧 图像反映了两个变量(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要由运动学公式推导出 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来分析图像的意义。
x
(4)看“点”(特殊点和图线的交点):转折点表示图像的斜率发生突变;两线交 点表示对应纵、横坐标轴物理量相等;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 程的“初始”情况。 (5)看“面积”(面积代表哪个物理量):y对x的累积量。 (6)看“象限”(图线在时间轴上方还是下方):第1象限代表正方向,第4象限代 表负方向。
乙车位移x乙'=v乙t2
x=v0t+ 得当t=2时,x=30 m,D对。
当A车在B车的前面时有
(1)a-t图像:由v=v0+at可知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Δv,如图甲
所示。
解析 当两车间的距离为s1=10 m时,根据几何关系知,两车在轨道方向上的
距(2)离图s线0=上8 某设m 点切两线的车斜率运的意动义 速度相等时,所用时间为t
at'2-(v0t'+s)=s0 (2)到达终点线时甲车能否超过乙车。
(3)看“斜率(”4:斜)率图k= 线表示与y随x变时化的间快慢轴。 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 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3.应用运动图像的三点注意 (1)无论是x-t图像还是v-t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2)x-t图像和v-t图像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3)x-t图像和v-t图像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
5×122 m-4×12 m=36 m
C.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遇
D.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加速度总是不相同的
1.图像“六看” (1)看“轴”(坐标轴代表哪个物理量):x-t图像、v-t图像。 (2)看“线”(形状是直线还是曲线):倾斜直线表示y随x均匀变化;曲线表示y 随x非均匀变化。 (3)看“斜率”:斜率k= y 表示y随x变化的快慢。
乙车位移x乙=v乙t1=60×5 m=300 m
①若x-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解析 由x=v0t+ 得 =v0+ a·t,可知 -t图像的纵截距表示初速度,斜率
v (3)x-t图像和v-t图像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0决定。
由v -(2a)t=at得,t= ① 利用速度-时间图0像求解,先作A、B两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其图像如图所示
(4)a-x图像:由v2-
v02
=2ax可知图像与x轴所围面积表示
v2 在刹车过程中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x与t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
t
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动力车的初速度为10 m/s B.刹车过程动力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5 m/s2 C.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8 s D.从开始刹车时计时,经过2 s,动力车的位移为30 m
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8 s
①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乙车位移x乙'=v乙t2
设经过t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则对A车有vt=v0-2at 解析 (1)当甲车速度大小减至等于乙车速度大小时两车的距离最大,设该减 速过程经过的时间为t,则
②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在第2 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2.[v-t图像的基本认识]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t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D)
A.在第2 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B.在0~2 s内,质点做直线运动,在2~4 s内,质点做曲线运动 C.在0~2 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1 m D.在2~4 s内,质点的加速度不断减小,方向不变
3.[同一坐标系中两个图像](2020广东东莞检测)甲、乙、丙、丁四辆小车从
解析 汽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图像A反映汽车先负向匀速后静止,再正向匀速,选项A错误;图像B 反映汽车先正向匀速后静止,再正向匀速,选项B错误;图像C反映汽车先正向 加速后匀速,再正向加速,选项C错误;图像D反映汽车先减速再匀速,后加速, 符合题意,则选项D正确。
代入数值并整理得 -10t2-11=0 (2)x-t图像和v-t图像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3)两种特殊的v-t图像 Δx=xB+x-xA= at2-v0t+x≥0
(5)看“面积”(面积代表哪个物理量):y对x的累积量。 此时两车间距离Δx=x乙+L1-x甲=36 m 作出两个物体的v-t图像,由于两物体在AB段、BC段加速度 大小相等,两段图线分别平行,两段位移又分别相等,由图看出,t甲>t乙,选项B正 确。 像如图所示,可知平均速度大于9 m/s,位移大于54 m,故选项C、D错误。 蓝牙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等之间的短距离数 据交换,某同学用安装有蓝牙设备的玩具车A、B进行实验:在距离d=6 m的两 条平直轨道上,A车自O1点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2 m/s2匀加速向右运动,B车 自O2点前方s=3 m处的O3点以v0=6 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O1、O2连线与轨 道垂直,则两车能通信多长时间?(已知两车间的距离超过s1=10 m时,两车无法 实现通信,忽略信号传递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