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药八大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吃药八大误区
1.误用成人药品
许多成人可以使用的药品由于副作用较大,并非适用于孩子。
如氟哌酸用于婴儿可能会影响骨软骨的发育:氯霉素会导致灰婴综合征;庆大霉素会导致孩子听力损害。
若不了解这些药品的特性,随意给孩子使用成人药品,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又如中成药有许多补益药,多为成人而制,孩子服用是肯定不合适的,如有服用需要,请谨遵医嘱。
2.重叠用药
常用感冒药中的美林、泰诺、必理通、百服宁等药品均含有同一种解热镇痛药成分。
如果重叠使用,会导致药物过量,容易产生造血抑制等不良反应。
所以,在使用药品前一定要对药品的作用与成分仔细阅读。
中药汤剂和中成药的使用,一般也不重叠使用,以防药物成分重叠,破坏原有方子的阴阳、寒热平衡,疗效有的就大打折扣了,严重者还可造成身体负担及损害。
3.剂量错误
药物的计量单位,如片剂,颗粒剂、散剂,栓剂等多以克(g),毫克(mg),微克(ug)为单位,溶液,糖浆,口服液等往往以毫升(ml)为单位。
成药的剂量,家长一是遵医嘱用药,一是认真阅读说明书的剂量指导,切莫自行决定。
4.病情判断错误
许多感染性疾病,如麻疹、幼儿急疹,流脑,病毒性心肌炎等,早期症状都酷似感冒,没有医学背景者难以识别,容易延误诊治。
当孩子出现发热不退、精神不佳、食欲不振,或症状持续几日都不见好转,需积极带孩子就医诊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5.使用频率不当
不同的药物在体内吸收,分解和排除的速度不尽相同,每天服用的次数也不一样。
如果不按规定的频率服用,疗效就会打折扣,或者引起药物过量。
6.用药时机不当
有些对症的药物只需在症状出现时使用,症状缓解时停用,不需要长期使用。
退热药一般在体温超过38.5℃时服用,若持续热度不退,可以在4~6小时后重复用一次,热退后就不必再用了。
有时为了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大多数药物如抗菌素等应当在饭后服用。
有些药物则必须饭前空腹时服用,有利于减少或延缓食物对药物吸收和药理作用的影响,发挥药物的最佳功效,如思密达,乳酶生、多酶片等。
7.配伍不当
有些药物单独使用时对孩子可能是安全的,但混合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用专业的术语来说,属配伍禁忌。
如头孢曲松与钙剂同时注射,会导致死亡。
部分抗菌素与钙剂或铁剂合用,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抗菌效果,因此,在服用抗菌素期间,应暂停服用钙、铁制剂。
儿童的用药剂量并不像成人那么简单,只需按片来计算,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药量必须按体重来计算,药品说明书有时会标注:每公斤体重多少毫克,或每公斤体重多少毫升,要准确换算,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自行购药就容易发生药量计算错误,有的妈妈治病心切,随意给孩子加大剂量,也容易导致药物过量。
8.疗程不足
大多抗菌素在正规使用时,必须连续服用7天左右,若疗程不足,可能导致病情迁延或症状反复。
现代的许多一线城市各种药品超市相继出现,实行开架销售,为病人买药提供了极大便利。
但是,由于缺乏医生的指导,自行购药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失误。
深秋的到来,捎来了冷空气,人们防不胜防,孩子更是难以适应。
在变化多端的天气,孩子难免会生些小病,有的家长会根据以往经验,自行上药店为孩子买些熟悉的药品服用,其实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小儿药物使用要得到重视,从安全角度出发,不提倡家长自
行到药店为孩子买药,孩子生病还是上医院系统诊治为妥。
如自行用药,为了慎重起见,阅读药品说明书很有必要,家长们拿到药不要急着给孩子喂药,对药物的药性和剂量有十分的把握才可用于孩子身上,药物疗效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