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好仁不如好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件(共35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则:
子夏曰:“贤(尊重)贤易(轻视)色;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贡献) 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学”在《论语》及儒学中有广狭两个含义, 狭义是指学习文献知识,相当于今天的学,读书 研究;广义是指德行优于知识,行为先于语言。 修行、实践是孔子弟子学习的重要内容。
《论语》选读七
思考: 选文十一 则,按内 容分几部 分?
选文11则,按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的作用 第二部分:学习的内涵 第三部分:学习的内容
1.2.3.4.5则 6.7.8.9则 10.11则
第1则: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 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 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学礼的立足点和归宿是修身,修身的根本标准或规范 是礼,因此学礼可以包含在修身当中,学礼与修身有高度 的一致性。
礼是为人处事,是各种执政行事的准则,是人性所在的 尺度,是维系家庭关和社会关系的重要规范。 不学礼,无 以立。
完善自我
第一部分( 1.2.3.4.5则)
学习的作用:
弥补自己(1则) 提高自己(2.3则) 纠正自己(4则) 完善自己(5则)
孔子 是中华文化的顶级设计师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顶级设计师,在天下大乱,礼 崩乐坏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 着精神,勇担大任,勾画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 ,以 超绝的智慧为这个乱世开出了一个药方,那就是仁爱。
那么如何用药才能收到实效呢?孔子告诉我们:要 将仁爱化作一种行动,传播普及开来,第一要坚守一个 原则——那就是“持义而为”,第二要做好一种教育— —那就是“有教无类”,第三要找到一个门径——那就 是
孔子的好学,是修身养德,砥砺品质。体现 了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第8则: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 学?”孔子对曰:“有颜回 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孔子对颜回的评价特高:“自吾 有回,门人日益亲,回之德行著名”, 他认为颜回有高度的器识和深沉的涵 养,对自己要求严厉不苟,突出的表 现在不迁怒不贰过上,这是要靠克己 好学的工夫才能做的到,颜回不推卸 责任端正态度,时时检点自己、磨砺 自己、超越自己的。
第二部分( 6.7.8.9则) 学习的内涵:
第10则:
子曰:“弟子(年轻 人)入则孝,出则弟 (通“悌”,敬爱兄长),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礼乐制度和文化知 识)。”
《论语·学而》
孔子认为做学问和道德修养之间,道德 修养是第一重要,年轻人应该把学习做人放 在第一位,重视孝悌这一做人的根本。
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主要不是看 他的文化知识,而是看能不能践行伦理道德。践 行了伦理道德,就是上好了人生的第一课。可见 孔子的教育重在德行,重视培养道德品质、人格 修养,重视躬行践履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 求知”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第7则: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接近、靠近)有 道而正(匡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纠正自我
第5则:
子曰: “恭而无礼则劳(辛苦),
慎而无礼则葸(畏首畏尾), 勇而无礼则乱(犯上作乱), 直而无礼则绞(急切伤人)。 君子(在上位的人)笃于亲, 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 不偷(不厚道)。”
《论语,其实是在说明 学习的重要性。孔子强调学习就是一种道德修养,而“礼” 是道德的重要内容。
好古、敏(勤勉)以求之者
也。”
第3则:
《论语·述而》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 忠信(忠厚诚实)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
渊博的知识,高尚的 品德,是通过奋苦学得来的。 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不 断地充实自我,走向完善。
孔子对“好学”的标准定 的极高,在他的眼里只有颜 回好学,可以英年早逝。
提高自我
第4则:
子曰:“由也,女(汝)闻六言(德)六蔽矣乎?”
对曰:“未也。”
“居(坐下)!吾语(告诉)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愚蠢);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放浪没有准则);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急切而伤害人);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犯上作乱闯祸);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狂妄不知天高地厚)。”
孔子认为读书必先明理,做事做 学问之前,必须先学会做人,但是做 到这两点个却是凤毛麟角,难怪孔子 对颜回的死哭天抢地,痛心不已。
第9则:
子曰:“古 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 人。”
《论语·宪问》
孔子要求学生们明
确学习目的,端正学 习态度。学习要以充 实自己弥补不足为目 的,重在养德,努力 朝着为“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宏图大 志奋斗不息,而不是 为了装潢,炫耀自己。
《论语·学而》
这一则,说明了什么是好学。 孔子认为,好学包括四个方面,前两个方面说 的是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的是要做什么。 不追求饱足,不贪图安逸;勤勉做事谨慎说话, 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
也就是淡化物质追求,丰富涵泳精神,尤其 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更要丝毫不受外界物欲所 困扰,“非淡泊无以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坚定自己的志向,有一个明确的精神追求。作 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专注地修 养身心,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论语·阳货》
“仁” “智” “信” “直” “勇” “刚”,六种都是好品 德,但是如果不好好学习,把 握分寸,中正平和,用心涵养, 善于运用,仍然有重大弊端。
君子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 能走中庸之道,不偏不离,掌 控尺度,既不过犹不及,也不 矫枉过正。
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 杨修之死,尾生抱柱,张飞之 死。
《论语·季氏》
第1则赏析:
孔子说人生而知之,是 天才,是上等人;经过学 习后天努力达到天才境界 的是中等人;天资差又不 努力不学习的是下等人。
孔子承认人的智力是有 差别的。如何缩小,甚至 是消除这种差别呢?只有 通过学习。学习可以缩小 或消除智力差异,弥补自 己的不足。
弥补自我
第2则: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