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揭竿而起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成语故事揭竿而起大全
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

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小编收集了成语故事揭竿而起,欢迎大家阅读!
成语故事揭竿而起1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

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

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

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

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

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

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

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

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

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

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

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

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

多泛指人民起义。

成语故事揭竿而起2
揭竿而起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又名陈涉,是秦末阳城的一个雇农。

他同其他雇农,成年累月地像牛马一样受苦,心里深深怀着对于秦王朝的仇恨。

一天,在田埂上休息的时候,陈胜低着头,不言不语,同伴们以为他病了,纷纷向他慰问,他忽然抬起头,愤愤地说:“将来咱们要是得了富贵,可千万不能忘了穷哥们啊!”当时大家听了,有人暗暗惊竒,但是也有人冷笑道:“嘿,你我现在穷得给人当雇农,还说什么富贵不富贵。

”陈胜看了他一眼,叹口气说:“燕雀怎么知道鸿鹄之志呢!”
后来,秦二世元年,征兵防守边疆,阳城被征发的共约900人,当然都是些贫苦的农民,陈胜也在被征之列,他同另一个农民吴广,因为身高体壮,被派为领队的'头目,奉命开往渔阳,并限期到达c地方官还派两个军官,押着同行,先到大泽乡集合。

那时,恰逢连日大雨,道路难行,走了好几天才到大泽乡。

陈胜和吴广暗中商量:“看来我们不可能如期赶到渔阳了,与其因为误期而死,还不如干脆不去了,就在这里起义,大不了也是一个死t.”原来按当时军法,逾期不到防地者,一概处死。

两人商量定了,就趁着军官喝醉的时候,一下子把他们都杀了。

随即召集全体士兵,官布起义反秦。

士兵们齐声欢呼。

于是,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发出命令,定国号为--大楚”;并下令大家各祖右臂,作为符号。

首先占领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整肃军容,然后攻下附近各县,收集兵力,继续扩展。

接着就攻下了陈县。

那时,巳拥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兵几万人。

他们就以陈县为根据地,拥立陈胜为“张楚王”。

这个风声一传开来,各地深受秦朝压迫的人民,纷纷响应,杀掉当地的官吏,举起了起义的旗帜。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围性的农民起义,就这样爆发了。

成语故事揭竿而起3
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名壮丁去渔阳守边,官差选陈胜、吴广管理壮丁,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
按秦律规定这些人得全部处死,陈胜、吴广迫不得已,只好举起竹杆当义旗,进行起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