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农”问题 必须深入开展社会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深入开展社会调查研究
中共龙山县委党校车丕湘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决策、解决问题的重要法宝。

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确保我县开展的农民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全县上下必须深入开展社会调查研究。

一、社会调查研究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前提。

农民问题主要是农民的素质问题和减轻农民负担问题。

农民素质问题,在我县主要是指政策理论、思想道德、法律法规、市场意识、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素质。

农民素质的高低关系着龙山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和我们下一代的基本素质问题。

因此,必须进行社会调查研究,采取统计调查法,具体到各个文化程度的人数,参加各种社会组织、人民团体的状况。

形成能够真实反映农民素质的调查报告,施行农村人才振兴战略,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通过“农民教育年”活动,并构建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减轻农民负担是另一个重大的农民问题。

近年来,由于个别地方对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不力,引发了农民上访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研究,从农民口中获得真实的可靠信息,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制定和贯彻科学的农民减负政策,维护社会稳定,才能还政与民,取信于民。

二、社会调查研究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基本前提。

农业问题,主要是解决农业产业化问题,反映在现实层面上就是解决
农民增收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进行密切联系农村实际的社会调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个别访谈,开调查会等方式,了解农民增收的生活状况和现实诉求,具体了解农民种地的数目、产量、销量、成本、收入等;在调查农业产业化的时候,要采用统计调查法、抓好典型等方式,帮助农民进行市场调研,及早规划。

为把握好农业生产的产业化这个大局,应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形成规模经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最终才能制定出一整套适合农业发展的政策,使农民增收,生活幸福,对政府满意。

三、社会调查研究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基本前提。

当前农村问题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户籍制度的改革问题。

城乡二元制结构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有的现象,这种制度虽然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农村的利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城乡经济、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的格局。

为适应新形势,各地相继进行了户籍改革,为进一步解放农村的生产力,鼓励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产生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有的社会阶层,即“农民工”阶层。

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社会治安、“农民工”的政治待遇及其子女的受教育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调查研究。

毛泽东曾告诫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凭空想象,主观臆断是不行的;听取书面报告,
不做亲自调查也是不允许的,必须做亲自调查。

”或者采取视察、开调查会、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实地统计等社会调查方法,获得第一手可靠材料,制定正确的户籍改革政策。

因此,只有政策向农村倾斜,提高农民的政治待遇,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占我国人数比重最大的农民朋友谋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