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同版本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的初步比较以“生命的物质基础”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不同版本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的初步比较
——以“生命的物质基础〞为例
姚震英
高中生物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于2004年9月起在广东、山东、宁夏和海南四个省级实验区实施,生物学科配套的实验教科书有五个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江苏版〕;河北少儿出版社〔以下简称河北版〕;中国地图出版社〔以下简称中图版〕;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以下简称浙江版〕。
由于版本众多,而且每一版本处理同一知识内容时的方式不尽相同,因此很多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十分困惑。
为此,笔者就“生命的物质基础〞这一内容在人教社旧版①和人教社过渡版②教科书以及五个版本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中的呈现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以便为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在人教社旧版及过渡版中的呈现比较
“生命的物质基础〞的主要知识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其编写方式在教科书中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人教社旧版到过渡版的编写里就有了一次较大的变动〔见表1〕。
二、“生命的物质基础〞在五个版本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中的呈现比较
1. 在章节编排位置上的比较
人教社过渡版依据生物体由微观→宏观的发展体系编写,已相当完善。
五个版本新课程教科书在此基础上,又都不同程度地有了一些新的突破〔见表2〕。
2. 与人教社过渡版相比增加的主要内容
五个版本新课程实验教科书所增加的主要内容详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其共同特点是:从离子和分子的角度更好地解释了化合物的功能;从生物大分子骨架的组成解释了碳元素是构成生物最基本元素的原因;设计了探究活动和探究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三、五个版本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的特色比较
1. 以不同的形式充分表达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四条: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作为实验区使用的第一批教材,五个版本都非常注重突破传统理念,百花齐放,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的核心任务。
生物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和个人生活中。
教学中可以通过构建更合理的知识体系,提高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培养科技意识和系统分析能力等方法,逐步实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五个版本教科书均能从多方面实现这一目标,具体见表4。
〔2〕面向全体学生
五个版本教科书在课程内容的呈现上是多样的,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在面向全体学生方面,五个版本教科书均有各自的主要特色,详见表5。
〔3〕倡导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不仅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而且是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方法之一,同时还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五个版本教科书均安排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具体见表6。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个版本教科书以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生物学知识,了解生物学与职业的关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
人教版和江苏版都用专门的篇幅描述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人教版的“与生活的联系〞,江苏版的“放眼社会〞和“走进职业〞。
而河北版、中图版和浙江版那么在不同的栏目中渗透生物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比以往教材更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也增加了教材的实用性。
2. 从多个角度、用多种形式呈现,表达知识联系的多元化
五个版本教科书涉及的主要基础知识大体相同,但对知识的呈现形式大不相同。
大到章节的编排体系,小到某一知识点的表达形式都有所不同。
如人教版、江苏版、河北版和浙江版虽然都按“化学元素→化合物〞体系编排,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描述顺序以及各种有机物的描述顺序均有不同,而中图版那么把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分到不同的章节中描述。
不同的教材对同一知识的不同表达方式,不仅表达了知识内在联系的复杂化和多元化,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表达了各自的特色。
3. 同中求异,各具特色,达成相同的教学的目标
五个版本教科书虽然对同一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不同,但都围绕着《标准》的要求,通过
对知识的阐述和学习方法的引导,表达《标准》的理念,实现相同的教和学的目标。
例如,“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五个版本教科书都具有的一个知识点,而对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的导出,五个版本教科书就采用了不同的方式。
江苏版和浙江版采用的是平铺直叙的形式;河北版采用的是给出五种氨基酸的结构简式,让学生通过“构建模型〞探究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人教版采用的是给出四种氨基酸的结构简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栏目中的两个问题,总结出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后,再构建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中图版采用的是给出四种氨基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和结构简式,结合“分析讨论〞栏目中的四个问题,探究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由此可见,虽然五个版本教科书在这一知识点上的阐述方法和学习方法不尽相同,但它们都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目标。
4. 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通过学习应该掌握什么知识,这在以前的教材中没有专门的归纳。
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做到自己归纳,而基础差的学生通常等着教师来为他归纳。
大部分新课程实验教科书注意到以往教材在这方面的不足,设有专门的部分引导或帮助学生归纳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归纳的能力。
如,人教版每节的旁栏有“本节聚焦〞,每章后有“本章小结〞;江苏版每节的旁栏有“学习目标和关键词〞;河北版的每章前有“主要内容〞,每章后有“本章小结〞;浙江版的每章前有“本章学习要点〞,每章后有“本章小结〞。
这些内容的设立,可以让学生把握住每节或每章的主要知识,并能从中找出线索,归纳出知识的体系,利于学生预习和复习环节的进行。
四、给教师的启示
1.生物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目前已有五套之多,不同的教科书以不同的方式都能达成《标准》规定的相同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不必局限于一种教科书,可依实际情况,综合多种版本的教科书来教学,表达取材上的多元化,再通过教学形式和内容上的多元化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多元化,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2. 《标准》的实施,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操作平台,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否更好地适应《标准》的要求,取决于教师思想上的开放和教学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因此,教师要撇弃旧有的思想观念,尽快为适应《标准》的要求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充电。
3. 《标准》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虽然探究性学习有许多优点,但是它也存在着
难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基础知识和耗时多等缺点。
因而,教师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适当引导学生总结基础知识,设计和控制好探究过程中的方法和时间安排,以便教学能按时完成。
4.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因而,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多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物是一门学以致用的学科,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生物课程标准研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