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富水湿软路基的施工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道路富水湿软路基的施工方法
一、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道路网的不断完善,富水湿软路基的处理逐渐成为市政道路建设面
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目前湿软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浅层置换、浅层改良、复合
地基等方法。

但是,上述处理方法目前存在以下缺陷:
工程实例证明常规的浅层置换、浅层改良处理的软基工程质量难以达到较为
理想的效果,处理后的路基仍可能出现局部或整体沉降现场,导致路面出现不均
匀沉降。

而采用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法,即利用桩基与桩间土共同作用,承担上部荷载
的方法,工程质量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该方法工程量大,建设费用高,还要
花费较长的施工周期。

二、技术方案
针对目前施工处理方法中存在的缺陷,拟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在市政道路施
工建设完成后,如何减少路面的不均匀沉降,并控制施工建设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富水湿软路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步骤A:分层填筑片石形成承托层,使用级配碎石对承托层中的片石孔隙进
行灌缝填充;在灌缝后的承托层上铺设级配碎石形成找平层;在找平层上分层摊
铺灰土形成隔水层。

优选地,一种市政道路富水湿软路基的施工方法,在步骤A之前,还包括以
下步骤:对地面植被、杂物进行清理;道路红线边桩放样、定位。

在步骤A之后,
还包括:在所述隔水层上用素土分层摊铺至路床顶面形成回填层;后续路面结构
层施工。

优选地,所述回填层填筑厚度按设计路床顶面高程控制,每层虚铺厚度不大
于30cm,压实度不小于96%,回填层顶面最后一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并做
排水保护处理,设置路拱横坡为2%~4%。

优选地,所述路面结构层的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且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
水泥剂量为3%,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为5%,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隔水层铺设厚度设置为50~80cm,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30cm,压实度不小于93%,且隔水层顶面做排水保护处理,路拱横坡为2%~4%,施
工完成后表面覆盖,洒水养护。

三、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市政道路富水湿软路基加固断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托层;2-找平层;3隔水层;4-回填层;5-路面结构层。

四、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富水湿软路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路基开挖至目标深度(本实施例中的目标深度为100~150cm),从下
至上分层填筑片石形成承托层1,然后使用级配碎石对承托层1中的片石孔隙进
行灌缝填充,并采用重型机具碾压使承托层1内部变得密实;在灌缝后的承托层
1上铺设级配碎石形成找平层2,并压实;在找平层2上从下至上分层摊铺灰土形成隔水层3,并压实。

由此可知,由于承托层1的片石压实后相互挤紧咬合,形成一个硬壳层,对路基起到承托作用。

铺设级配碎石形成找平层2,可填充片石孔隙,增加承托层1刚度,同时碎石块间的缝隙可以起到很好的排水作用,加快地基土固结,随着孔隙水压力消散,下层淤泥结构得到重新调整,强度和承载力得到提高,减小路基沉降。

在找平层2上设置灰土隔水层3,阻止了软土地基中的水分上渗,保护路基及路面结构不受水分破坏,保证了路基的稳定性,同时灰土隔水层3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与片石承托层1作为整体协同受力,进一步提高了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消除路基不均匀沉降,并大幅减少工后沉降。

且施工所用片石、级配碎石、灰土,材料来源广,运输方便、价格低,可极大的节约工程成本。

进一步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富水湿软路基的施工方法,在步骤A 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地面植被、杂物进行清理至原地表面下30~50cm;道路红线边桩放样、定位。

在步骤A之后,还包括:在隔水层3上用素土分层摊铺至路床顶面形成回填层4,并压实;后续路面结构层5施工。

进一步地,根据市政道路回填施工要求的规定,回填层4填筑厚度应按设计路床顶面高程控制,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30cm,压实度不小于96%,回填层4顶面最后一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并做排水保护处理以延长使用寿命,且根据市政道路的类型、宽度、纵坡、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设置路拱横坡为2%~4%。

进一步地,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选取施工材料及参数,路面
结构层5的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且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为3%,基
层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为5%,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

进一步地,为保证施工后的隔水防渗效果能够达到市政道路标准,隔水层3
铺设厚度设置为50~80cm,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30cm,压实度不小于93%,且
隔水层3顶面做排水保护处理,路拱横坡为2%~4%,施工完成后表面覆盖,洒
水养护以延长隔水层3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为保证承托层1达到施工受力标准同时考虑工程成本的原则下,
承托层1填筑厚度设置为100~150cm,且分层填筑厚度每层不大于50cm。

进一步地,承托层1填筑用片石采用不易风化的石料,以确保片石层的使用
寿命,且片石具备摩擦系数大,不易压缩,透水性好的优点,为保证压实后路基
的整体稳定性更强,选用片石直径范围为30~50cm。

进一步地,为保证级配碎石能够顺利填充承托层1的片石空隙以协同受力,
提高基底承载力,同时还可以余留一定的空间保证基底的渗水、排水,级配碎石
最大粒径应不大于5cm,找平层2铺设厚度设置为30cm。

进一步地,为保证市政道路施工环境下的隔水层3的最优含水量、最大干密
度和一定力学性能参数指标,隔水层3用灰土应选用熟石灰,且石灰掺量应不小
于30%,颗粒不大于5mm。

由于灰土中的石灰能与土中的二氧化硅、三氧化铝及
三氧化二铁等物质结合,生成胶结体的硅酸钙、铝酸钙、铁酸钙,将土胶结起来,使灰土有较高的强度和抗水性,以增加土壤颗粒间的附着强度,阻止基底中的水
分上渗。

进一步地,根据路基宽度应大于等于路床宽度的原则,承托层1按路基全断
面设置,且设置至路床坡脚外0.5m的范围。

本方案通过设置实施例1、2和对比例1、2的测试数据对比来直观的阐释所
带来的技术效果进步,实施例1、2和对比例1、2具体施工参数对比如表1所示:表1实施例1、2与对比例1、2施工参数对比
将实施例1~2和对比例1~2施工后的路基进行工后沉降量、压实度、含水率、弯沉值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压实度按照JTG3450-2019《公路路基里
面现场测试规程》中的挖坑灌砂法进行测试,弯沉值按照JTG3450-2019《公路路
基里面现场测试规程》中的自动弯沉仪进行测试,含水率按照JTG3430-2020《公
路土工试验规程》中的烘干法进行测试。

路基的工后沉降量测试采用埋置沉降板
进行测量,按国家三等精密水准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观测频率:每三天观测一次,观测一个月。

表2路基沉降量、压实度、含水率、弯沉值测试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承托层1厚度是否在本申请优选范围内及隔水层3的设置
与否,都会影响路基的相关性能参数,具体为:承托层1厚度为50cm时,相对
于承托层1厚度为100cm时,工后沉降量提高、压实度下降、含水量升高及弯沉
值变大;未设置隔水层3时,相对于设置了隔水层3的路基,其工后沉降量提高、压实度下降、含水量升高及弯沉值变大。

说明了实施例承托层1、找平层2和隔
水层3的设计能够共同起到有效消除路基的不均匀沉降的效果。

五、有益效果
针对市政道路富水湿软路基的施工,本方法通过分层填筑片石并压实后,形
成片石相互挤紧咬合的硬壳承托层,保证了路基的承载力基础。

在承托层上铺设
级配碎石所形成找平层,可填充片石孔隙,增加承托层刚度,同时碎石块间的缝
隙可以起到很好的排水作用,加快地基土固结,随着孔隙水压力消散,下层淤泥
结构得到重新调整,使强度和承载力得到提高。

在找平层上设置灰土隔水层,阻
止了软土地基中的水分上渗,保护路基及路面结构不受水分破坏,保证了路基的
稳定性,同时灰土隔水层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与片石承托层作为整体协同受力,进一步提高了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可见,所设计的承托层、找平层和隔
水层之间可相互配合,共同提高路基整体强度和承载力,同时减少水分的上渗,
利于排水,保证路基稳定性。

而现有的技术包括浅层置换、浅层改良处理施工方
法多以土工布或土工格栅来扩展应力,以减少工后不均匀沉降,地基强度、承载
力不高,且一般无防渗水的设计,而较为复杂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法所采用的桩基
和桩间土的结构,多采用碎石桩或砂桩以保证排水,但若要防止水分上渗,则需
要使用防水涂料,使整体结构变得复杂,施工进度慢,工程成本高。

能够有效消除路基不均匀沉降,并大幅减少工后沉降。

且施工方法简单,所
用片石、级配碎石、灰土,材料来源广,运输方便、价格低,可极大的节约工程
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