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神经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总结与探讨

合集下载

神经症诊断标准

神经症诊断标准

神经症诊断标准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失调,以及一系列身体症状,如头痛、胃痛、心悸等。

神经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持续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过度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常常担心各种事情的发生,导致身心疲惫,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二、多种身体症状。

患者除了情绪上的问题外,还会出现一系列身体症状,如头痛、胃痛、心悸、出汗等,经过多种检查仍无法找到明确的器质性病变。

三、持续的抑郁情绪。

患者长期处于抑郁情绪中,对生活失去兴趣,丧失对未来的希望,常常感到沮丧和无助。

四、社交和人际关系问题。

患者在社交和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常常因为过度的焦虑和恐惧而无法正常交流和沟通,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五、持续的强迫和恐惧行为。

患者出现强迫性的行为和想法,如反复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闭等,或出现明显的恐惧行为,如害怕出门、害怕与人交流等。

六、排除其他精神障碍。

在进行诊断时,需要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症等,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持续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多种身体症状、持续的抑郁情绪、社交和人际关系问题、持续的强迫和恐惧行为以及排除其他精神障碍。

对于可能患有神经症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评估和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他们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对神经症的诊断有所帮助,也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身心。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
严重影响。

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神经症,医学界提出了一系列的诊
断标准。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持续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患者会出现持续不断的焦虑和紧
张情绪,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情绪波动较大。

二、明显的恐惧和恐慌症状。

患者会出现对某些特定事物或场
景的明显恐惧和恐慌,常常伴随着心悸、出汗、呼吸困难等生理反应。

三、过分的自我关注和自我怀疑。

患者会对自己的行为和思维
过分关注和怀疑,常常觉得自己的行为和思维存在问题,导致自卑
和自责情绪。

四、社交和人际关系障碍。

患者在社交场合会感到不安和紧张,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常常选择回避社交活动。

五、身体症状和功能障碍。

患者会出现各种身体症状,如头痛、
胃痛、胸闷等,同时也会出现各种功能障碍,如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

六、持续的抑郁情绪。

患者会出现持续的抑郁情绪,常常感到沮丧和无助,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

以上就是神经症的主要诊断标准。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表现,结合这些诊断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神经症,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希望通过这些诊断标准,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及时发现并治疗神经症,让他们重拾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神经症虽然会给患者带来困扰,但只要及时获得正确的治疗,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帮助,重返正常的生活轨道。

神经症

神经症
Page 17
预后不良指征
家庭不和:夫妻长期感情不和,与父母及 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紧张。
诱发神经症或使神经症恶化的因素很难消 除。 有妨碍正常活动的躯体疾病或缺陷,各种 残疾。 酒精或药物依赖。
既往有其他精神障碍的历史。
Page 18
神经症的发展
精神分析观点:是由儿童期心理发展 方面的障碍、特别是对冲突不恰当的、 妥协的处理所致。
Page
22
正常焦虑:是一种情感表现,当面对潜在的或真 实的危险或威胁时,都会产生的情感反应。如应 激反应。
病理焦虑:是指不适当的焦虑表现,指没有明确 的致焦虑环境因素,或者是环境因素和反应不相 称,严重的或持续的焦虑反应。 焦虑症状:符合以下之一的焦虑,便可列为具有 临床意义的焦虑症状。(1)因该症状而就诊或求 助,(2)采用服药等方法试图减轻症状,(3) 因该症状而影响社会功能或产生明显苦恼。
多疾病,每种疾病有它固有的临床表现、病程、转归 等特点,各分类诊断系统均规定了具体的诊断标准。
Page
24
流行病学
任一DIS疾病
18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ECA/DIS/DSM)
1月
15 .4 3.8
6月
19.1 6.0
终生
32.2 16.4
酒药滥用/依赖
酒精滥用/依赖
药物滥用/依赖 情感(心境)障 碍 躁狂发作 抑郁发作
Page 12
四、流行病学(1)
我国普通人群的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1982年十二地区
表10-1 各类神经症患病率(‰)
城市患病率 神经衰弱 癔症 抑郁性神经症 焦虑症 恐惧症 强迫症 14.02 2.09 2.09 1.49 0.60 0.30 乡村患病率 12.05 5.00 4.12 1.47 0.59 0.29 总患病率 13.03 3.55 3.11 1.48 0.59 0.30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诊断标准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神经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评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首先,神经症的诊断需要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

神经症患者常常表现出焦虑、恐惧、紧张、易激动等情绪异常。

他们可能会出现失眠、食欲改变、体重波动等生理症状。

此外,神经症患者还可能出现社交恐惧、强迫症状、抑郁情绪等。

这些临床表现是神经症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次,心理评估也是神经症诊断的重要手段。

通过心理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水平。

神经症患者通常具有焦虑、抑郁、自卑、自责等心理特征。

他们可能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和对未来的恐惧。

此外,他们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心理防御机制,如否认、逃避、投射等。

这些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对于神经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实验室检查结果也是神经症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排除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等。

此外,实验室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生理健康状况,如血压、心率、血糖、血脂等指标。

这些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为神经症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综上所述,神经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评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只有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医生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说,及早发现并进行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医生在诊断神经症时需要谨慎细致,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特征和生理指标,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对于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准确诊断,才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帮助。

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常见心理障碍诊疗体会

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常见心理障碍诊疗体会

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常见心理障碍诊疗体会摘要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就诊于心内科,笔者对“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躯体形式障碍及癔症”这四种心内科常见心理疾患的临床诊疗体会进行报告。

关键词心血管系统症状广泛性焦虑躯体形式障碍癔症广泛性焦虑此类患者多以“心慌、胸闷、气短”为主诉就诊于心血管内科,临床表现为长期的心悸、心慌、出汗、胸闷、胸背和肩部肌肉酸痛、呼吸急促、口干、便秘、腹泻、尿频、皮肤潮红及苍白,及不易缓解的紧张和不安,做事时心烦意乱,没有耐心;与人交往时紧张急切;极易朝坏处想;休息时也坐卧不宁,严重时可出现肢体发抖、全身肉跳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等。

过度焦虑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体内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物质释放过多,进而引发一系列以心血管系统躯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症候群。

在心内科反复就诊,常常被误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心肌炎、更年期综合征。

检查发现:心率偏快(90~130次/分,部分伴发房早或心电图st-t改变),血压正常或轻中度增高(以舒张压增高为主,并且波动大,治疗反应脆性大),实验室检查可排除器质性心血管疾病。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总分14~38分。

惊恐发作患者经常急诊入院,心电图检查可见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0~160次/分,有时伴有st-t改变,血压增高,因此经常入住心血管内科。

发作时间一般为5~20分钟,很少持续1小时以上,急发急止,反复发作,发作间期正常。

且可自述发作时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仿佛窒息将至、疯狂将至、死亡将至。

患者宛如濒临末日,惊恐万状,且伴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如胸痛、心动过速;呼吸困难、严重时有窒息感;头痛、头昏、晕厥和感觉异常,也可有出汗、腹痛、全身发抖或全身瘫软等症状。

发作过后仍心有余悸,焦虑的情绪体验不再突出,代之以虚弱无力。

惊恐障碍患者直接就诊于精神心理科的并不多见,往往按冠心病、高血压、嗜铬细胞瘤住心内科,因得不到正确治疗而丧失工作能力。

神经症诊断标准

神经症诊断标准

神经症诊断标准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点是患者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以及身体上的各种不适,如头痛、胃痛、心慌等症状。

神经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对于神经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情绪和焦虑症状。

神经症患者常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的症状,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微小的事情而感到过分紧张和恐惧,甚至出现了恐慌发作。

此外,他们还可能出现持续的忧虑和担心,对未来充满了不安感。

二、身体症状。

神经症患者除了情绪问题外,还会出现各种身体上的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晕、胃痛、心慌、胸闷等。

这些症状并无明显的器质性疾病依据,但患者却因此感到异常不适,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

三、社会功能障碍。

神经症患者在社会交往中可能表现出退缩、回避,对于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缺乏兴趣和信心。

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出现尴尬或尴尬的情况而选择回避社交,甚至出现明显的社交恐惧症状。

四、持续时间和功能影响。

神经症的诊断需要考虑症状的持续时间和对日常功能的影响。

患者的症状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并且对其日常生活、工作、社交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才能被诊断为神经症。

五、排除器质性疾病。

在进行神经症的诊断时,需要排除各种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症状,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肾脏疾病等。

只有在排除了这些疾病后,才能确诊为神经症。

在进行神经症的诊断时,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和生活情况,结合相关的心理评估和身体检查,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也需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困境,重返正常的生活轨道。

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及防治

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及防治

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及防治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1、区分几个概念精神病、神经病、神经症、精神疾病1)神经病:神经病不等于精神病,它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发生器质性疾病。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脑血管疾病、癫痫、中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

在医学上,神经病属于神经病学研究的范畴,在医院里专门设有神经科处理治疗这类病人。

2)神经症:亦称神经官能症。

它是指非器质性的、大脑神经机能轻度失调的心理疾病。

它与神经病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器质的、病理的改变。

患者没有思维障碍,有自知力,会对自身异常的心理状态感到十分痛苦。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中,有一定比例的人患有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神经症,从而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3)精神病:精神病不等于神经病,它是精神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类,与其他疾病最大区别在于自知力的缺陷与丧失,对自己精神症状丧失判断能力,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

4)精神疾病:精神疾病也叫精神疾患,是各种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属轻度性质的神经症、人格障碍、身心疾病和重度的精神病。

2、心理疾病发生的原因1)生理:据上海市1961年对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所做的普查发现,亲属从远到近,其发病率由少到多,精神病人的亲属中得精神病的可能均为正常人亲属发病率的6倍。

2)心理:当代的大学生是既往重成绩轻素质的教育体制下的历史产物,有的同学心理素质偏差,有很多还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又缺少磨练,心理抗震能力较差,个性特征孤僻、不合群、偏执。

3)社会:首先是大学生的理想生活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当一个大学生步入高等院校,进入大学校园时,面对的并不是轻松、愉快的象牙塔,而是较差的生活、学习条件,是紧张甚至激烈竞争的现实生活,有些学生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可能产生种种心理障碍;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使许多学生看到社会生活中,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某些消极、腐败乃至丑恶的社会现象,与其心中真善美的理想模式形成反差,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

神经官能症

神经官能症

整理课件
12
神经症的治疗
系统脱敏疗法 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
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 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 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 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 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 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恐惧发作时还常伴有抑郁、强迫、人格解体等症状。
整理课件
18
焦虑症状:担心在公共场所昏倒而无亲友救助,或 失去自控又无法离开,伴有植物性神经激活的表现, 在焦虑程度严重时出现惊恐发作(panic attacks)
焦虑均在特定情境中发生:多数场合是拥挤人群, 封闭场所,难以立即逃离到安全场所的地方
整理课件
16
恐惧症
场所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
单一恐惧症
整理课件
17
场所恐惧症(agoraphobia) 又称广场恐惧症、旷野恐 惧症等,是恐惧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60%。多起 病于25岁左右,35岁左右是另一发病高峰年龄,女性 多于男性
表现:对某些特定环境的恐惧,如高处、广场、密闭 的环境和拥挤的公共场所等。患者害怕离家或独处, 害怕进入商店、剧场、车站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因 为患者担心在这些场所出现恐惧感,得不到帮助,无 法逃避,因而回避这些环境,甚至根本不敢出门。
认为他们的怀疑和担忧是合理的; 所恐惧的只是自身的身体状况而非外界客体或情境; 恐惧情绪通常较轻。
整理课件
26
治疗
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惧症的首选方法。系统脱敏 疗法、暴露冲击疗法对恐惧症效果良好。整理课件 Nhomakorabea8

神经症的共性

神经症的共性

神经症的共性:作为一组人为合并起来的疾病单元,神经症的各亚型有着各自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病程一、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以人际关系、婚姻与性关系、经济、家庭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多见,即应激性的生活事件。

一方面可能是遭受应激性事件多的个体易患神经症;另一方面则可能是神经症口才的修改特点更易于对生活感到”不满”,对生活事件更易感,或者是其个性特征易于损害人际交往过程,从而生活事件.常有以下特点:●应激性事件的强度往往不十分强烈,而且往往多个事件反复发生,持续时间很长,即虽然灾难性的强烈应激事件也可引起神经症,但更多的是那些使人牵肠挂肚的日常琐事.这点有别于反应性精神障碍的特点;●此事件往往对神经症患者具有某种独特的意义,即某些神经症口才对常驻机构人看来也许无足轻重的事情特别敏感.●口才对应激性事件引起的心理困境或冲突往往有一定的认识,也知道应该怎样去适应以消除这些事件对心理的影响,但往往不能将理念化为行动,将自己从困境和矛盾的冲突中解脱出来.●不仅来源于外界,更多地源于口才内在的心理欲求与对事件的不良认知.他们常常忽略和压抑自己的需求以适应环境,但又总是对他人和自己的作为不满,总是生活在遗憾和内心冲突之中.(二)患者病前常有一定的易患素质和人格基础。

在遭遇相同应激事件的群体中,最后发展成神经症者毕竟是少数,提示个体的易感素质或性格特征对于神经症有重要的病因学意义。

遗传学研究表明,某些神经症亚型如惊恐障碍、强迫症、恐惧症在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

不同的个性特征可能与所患的神经症亚型有关。

如有强迫型人格特征者易患强迫症,有表演型人格特征者易患意症,有A型行为倾向者易患焦虑症等,而临床上也的确难以见到有表演型性格特征者患强迫症的情况。

(三)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未能发现肯定的、相应的病理学和组织形态学变化。

绝对的若能性的症状是不存在的,异常的精神活动必定有异常的物质活动为基础。

神经症

神经症

诊断标准:广泛性焦虑
【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 ①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②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 痛苦。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6个月。 【排除标准】 (1)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的继发性 焦虑; (2)排除兴奋药物过量、催眠镇静药物,或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 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躁狂症、抑郁症,或精 神分裂症等伴发的焦虑。
临床表现:广泛性焦虑
广泛性焦虑: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
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 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 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 而感到痛苦。又称慢性焦虑症表现: –缓慢起病经常或持续存在的焦虑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症状常 –其他症状,如抑郁、疲劳、强迫症状、恐 惧症状、人格解体等。
鉴别诊断和治疗
• 鉴别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恐惧症和焦虑症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 治疗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 精神外科
恐惧症
定义
是指患者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 异乎寻常的恐惧和紧张,并常伴有明显 的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 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在相同场合 下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以至极力回避 所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影响其正常 活动。
临床表现
• 病程:多数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发展的趋势 • 临床表现:以恐惧为主,并有回避 –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 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 法控制; –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 临床分型 –场所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 – 单一恐惧症

神经症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神经症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神经症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神经症和人格特质是两个相互关联的心理概念,在人类行为和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神经症是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一系列焦虑、强迫和恐惧等症状,而人格特质则是一个人长期形成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倾向。

本文将探讨神经症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这种关系对个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神经症对人格特质的影响1. 神经症的原因和发展神经症的发展与个体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

个体在面对各种压力、刺激和困难时,可能会出现焦虑、强迫和恐惧等症状,这些症状反映了个体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以及对内外界刺激的过度敏感。

人格特质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神经症与人格特质的相互作用一方面,人格特质可能导致神经症的发展。

例如,焦虑倾向、强迫倾向和恐惧倾向等人格特质可能增加个体患上神经症的风险。

人格特质决定了个体对外部刺激和内部心理冲突的反应方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如果个体具有焦虑和压力等负面情绪的人格特质,他们更容易对各种不良刺激产生过度敏感,进而可能导致神经症的发展。

另一方面,神经症也可能对人格特质产生影响。

神经症的症状和心理困扰可能改变个体的心理结构、认知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影响其人格特质的发展与塑造。

例如,长期的焦虑和强迫症状可能导致个体对某些事物或行为形成刻板的反应,进而形成了敏感、谨慎、追求完美和控制的人格特质。

二、人格特质对神经症的影响1. 人格特质对神经症的预测作用人格特质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它们可以被用作预测个体患上神经症的风险或易感性的指标。

例如,研究表明,具有神经质、内向和敏感性等人格特质的个体更容易患上焦虑和抑郁等神经症。

2. 人格特质对神经症症状的调节作用人格特质也可能对神经症的症状和程度产生影响。

例如,研究发现,乐观、自信和抗压能力强等积极人格特质与神经症症状的减轻和缓解相关。

人格特质中心理健康因素的加强可能有助于个体调节情绪和应对压力,减少神经症症状的发作。

神经症与人格障碍的鉴别和干预

神经症与人格障碍的鉴别和干预

神经症与人格障碍的鉴别和干预神经症和人格障碍是心理学领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然而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准确的鉴别神经症和人格障碍,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的鉴别方法以及干预措施。

一、神经症与人格障碍的概念和特征神经症是一种以焦虑症状和恐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患者通常表现出紧张、担心、恐惧、疲劳和睡眠障碍等症状。

神经症患者的症状具有明确的诱因,如压力、创伤或触发事件。

神经症的症状通常是临时性的,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人格障碍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人格特征的异常。

患者在个人行为、情感反应和人际关系中都存在一些固定和刻板的模式。

人格障碍通常会对个人生活和社交功能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二、神经症与人格障碍的鉴别方法1. 症状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性:神经症的症状通常是暂时的,会随着触发事件的解决而减轻或消失;而人格障碍的特征是长期存在的,不会因外界事件而改变。

2. 症状的种类和程度:神经症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等情绪相关的症状,而人格障碍则涉及更广泛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

3. 个体的意识和接受干预的态度:神经症患者通常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愿意接受干预治疗;而人格障碍患者对自身问题的认知和治疗的接受度相对较低。

三、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的干预措施1. 神经症的干预措施:a.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等,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思维方式和消除焦虑。

b. 药物治疗:如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可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2. 人格障碍的干预措施:a. 心理治疗:个体心理治疗、群体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了解自身问题并改变不良的人际关系模式。

b. 支持性治疗: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促进患者更好地适应自己的特点和环境。

四、预防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的关键措施1. 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人们了解心理障碍的症状和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和干预的能力。

2. 减少压力和创伤: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心理创伤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神经症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与维护方法

神经症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与维护方法

神经症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与维护方法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神经症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一些常见的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一、神经症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神经症是一种由于内外原因导致的心理失调,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焦虑、恐惧、强迫行为等症状。

这些症状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神经症患者常常会感到持续的紧张和焦虑,使他们难以享受生活。

焦虑不仅会影响情绪,还会对大脑和身体产生消极的影响。

这种持续的紧张状态导致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社交障碍等问题。

其次,神经症会降低个体对应激的适应能力。

由于过度焦虑和恐惧,神经症患者常常无法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人际关系,他们都很难保持平衡和稳定的状态。

这种长期的适应困难会导致心理健康受损。

最后,神经症对个体的日常生活有着较大的干扰。

强迫行为和社交回避等症状会使患者在工作和社交场合中感到困扰和尴尬,影响他们的正常交往和工作效率。

这种困扰和干扰进一步加重了心理健康的压力和负担。

二、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1. 寻求专业帮助:当出现神经症症状时,及早寻求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专业人士可以通过评估和治疗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建议,帮助个体恢复心理平衡。

2. 打造支持系统:与家人、亲朋好友建立一个健康的支持系统,可以在神经症发作时提供支持和理解。

情感的交流和支持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增强心理健康的稳定性。

3. 学会应对压力:学会应对压力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

通过良好的时间管理、积极的应对策略和适量的运动,个体可以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减少焦虑和恐惧感。

4. 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于维持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寻找和强化积极的情感和信念,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挫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 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焦虑、恐惧、紧张和强迫症状。

神经症患者常常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产生过度的焦虑和恐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正确诊断神经症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准确识别和治疗这一心理障碍。

首先,神经症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患者常常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恐惧和紧张,甚至出现强迫行为。

他们可能会因为某些特定的事物或情境而产生极度的恐惧,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地进行日常活动。

此外,神经症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胃痛、心悸等身体症状,这些症状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疾病基础,通常是由于情绪紧张和焦虑导致的。

其次,神经症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心理障碍和器质性疾病。

神经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往往与其他心理障碍和器质性疾病相似,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排除。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和生活情况,同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此外,神经症的诊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

患者的个性特点、生活事件和社会环境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生活情况,以帮助确定诊断。

最后,神经症的诊断需要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CD)等。

医生需要根据这些标准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综上所述,正确诊断神经症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同时考虑心理社会因素,并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识别和治疗神经症,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神经症是一种可以治愈的心理障碍,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抑郁性神经症、焦虑、强迫和恐惧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性格特征的比较

抑郁性神经症、焦虑、强迫和恐惧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性格特征的比较

抑郁性神经症、焦虑、强迫和恐惧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性格特征的比较温盛霖;王厚亮;陶炯;顾华英;程敏锋【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5(009)044【摘要】目的:了解焦虑、抑郁、强迫和恐惧症4种神经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方法:选择1998/2003到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心理科门诊首次就诊的神经症患者1805例.用症状自评量表(以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作为观察指标.按照0~4的5级评分,0: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共88项,包含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掩饰性4个人格维度,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掩饰性分值越高表示性格越倾向该维度,内-外向分值越高,表示性格越倾向外向)对患者的焦虑、抑郁、强迫和恐惧神经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180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神经症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总分最高(223.55±62.77),其症状表现为抑郁、强迫、人际关系、躯体化(3.04±0.88,2.80±0.87,2.57±0.88,2.08±0.79);其次是焦虑症(208.07±79.67),症状为焦虑、躯体化(2.72±1.00,2.10±0.89),强迫症的主要症状为强迫、焦虑(2.79±0.97,2.59±0.97),恐怖症的主要症状为人际关系与恐惧(2.77±1.00,2.20±0.81).②神经症患者的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结果:焦虑症在神经质分中比其他3种神经症低(56.15±18.94,60.18±15.50,58.34±16.72,57.98±15.60);在精神质维度量表分中抑郁性神经症与恐怖症明显高于焦虑症和强迫症(53.26±14.58,52.26±13.24,49.97±17.12,50.37±14.59);而内外向、掩饰性分值在4种神经症类型中评分接近.结论:不同神经症患者有不同心理症状和人格特征.躯体化症状以焦虑症和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明显;强迫症状以强迫症和抑郁性神经症为主;人际紧张突出表现在恐怖症和抑郁性神经症;抑郁症状突出表现在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恐怖症状突出表现在恐怖症患者.4种神经症亚型的共同个性特征为神经质倾向和轻度精神病质倾向,其中抑郁性神经症和恐怖症的个性特征中精神病质倾向较高.【总页数】3页(P23-25)【作者】温盛霖;王厚亮;陶炯;顾华英;程敏锋【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心理科,广东省广州市,510630;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心理科,广东省广州市,510630;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心理科,广东省广州市,510630;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心理科,广东省广州市,510630;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心理科,广东省广州市,5106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2【相关文献】1.比较分析焦虑、抑郁、强迫和恐惧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 [J], 胡国儒2.强迫,焦虑,抑郁性神经症单胺类血浓度分析 [J], 邓祖怡3.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与抑郁症及焦虑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对比 [J], 麦桂英;赵振环;朱海兵;刘玉萍4.对比分析焦虑、抑郁、强迫和恐惧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 [J], 于开军;靳娜;李国萍5.广泛性焦虑症与神经衰弱、抑郁性神经症、抑郁症门诊患者的症状特征比较 [J], 刘炳伦;郝伟;胡岱梅;王洪军;王松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种神经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总结与探讨

4种神经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总结与探讨

4种神经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总结与探讨蒋正伟【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目的:分析恐惧症、强迫症、焦虑和抑郁神经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辅助临床诊断并提供用药指导。

方法:对心理科门诊就诊的400例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对患者的恐惧症、强迫症、焦虑和抑郁神经症等特征与心理状况进行评定。

结果:4种神经症患者的总均分(总分、症状均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大于160,其中抑郁症组患者的平均得分高于其它3组( P<0.05);除“敌对”和“焦虑”外,其他因子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神经质均分超过中间值,掩饰性、精神质、内外向各维度的量表均在中间值,焦虑症在神经质分中比其他3种神经症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焦虑和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明显,抑郁和强迫症以强迫症状为主,抑郁和恐惧症常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4种神经症主要表现为轻度精神病倾向和神经质倾向。

【总页数】3页(P6-7,25)【作者】蒋正伟【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精神病院,江苏徐州 22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7【相关文献】1.40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个性特征测评 [J], 李薇;尹万森2.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特征、社会期望及社会支持的对照研究 [J], 邓厚才;袁平;欧阳杏娟;阎月敏3.住院青少年神经症患者个性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J], 王佩蓉4.198例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的个性特征对照研究 [J], 邹文华5.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特征、社会期望与社会支持的对照研究 [J], 哈保卫;贾传柱;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焦虑性神经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分析

焦虑性神经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分析

焦虑性神经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分析
姜秀荣;杨艳杰;王丽娜;乔正学;于方;马国娣
【期刊名称】《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年(卷),期】2011(19)2
【摘要】目的研究焦虑性神经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A型行为问卷,测定200例焦虑性神经症患者,对其心身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SCL-90结果与常模比较,焦虑性神经症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高(t=153.04,P=0.000);A型行为问卷结果显示,焦虑性神经症患者的A型行为问卷总分和时间紧迫感、无端敌意2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常模(t=5.45、2.14和6.33,P<0.05),其中总分及无端敌意有显著差异性(t=5.45和2.14,P<0.01);对其与SCL-90进行相关分析显示,焦虑性神经症患者的SCL-90中偏执因子与A型行为问卷中无端敌意因子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焦虑性神经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其敌对人格与心理健康有关。

【总页数】3页(P140-142)
【作者】姜秀荣;杨艳杰;王丽娜;乔正学;于方;马国娣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卫学院心理教研室;天津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72
【相关文献】
1.204名军队基层政工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及与人际交往品质相关分析
2.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3.高三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4.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5.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神健康重点知识总结

精神健康重点知识总结

精神健康重点知识总结
一、什么是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是指个体在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正常状态。

精神健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的人格特征,如自尊、自信、自立、自我控制等。

2.对周围世界有积极适应能力,可以对外部环境做出积极的回应,处理外部矛盾和困难。

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社会交往中保持自我形象。

4.有较好的意志坚强性,抵御外来压力和磨难。

二、常见的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指因个体发展所处环境、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等原因导致精神功能障碍或行为异常,严重影响个体正常活动和社会交往的一系列疾病。

常见的精神疾病有:
1.抑郁症:常见于年龄较大或生活在重压之下的人群中。

2.焦虑症:情绪不安,持续不断地担心、害怕和过度紧张。

3.躁狂症:情绪高涨,带有多动和冲动的行为表现。

三、精神健康的日常维护
1.保持合理睡眠,建立规律生活节奏。

2.保持多种形式的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

3.注意生理健康,保持身体健康和饮食均衡。

4.积极探索生命中的意义和价值,认识自我、认知世界、理解人生。

四、如何预防精神疾病?
1.提高公众精神健康意识,不同质地的精神疾病具有不同的危
险因素,应根据危险因素采取不同措施。

2.积极应对发生在生活中的小小的压力和矛盾,采用良好的心
理和行为调节。

3.及时发现和治疗精神疾病,避免疾病加重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以上是关于精神健康重点知识的总结,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和启示,科学健康的精神状态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大家要时刻关
注和关爱自己的身心健康。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症状包括焦虑、恐惧、紧张、烦躁、易激动等。

神经症患者通常会出现一系列身体症状,如头痛、胃痛、心悸、呼吸困难等,同时也会有情绪上的困扰,比如担心、恐惧、焦虑等。

神经症的诊断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神经症诊断标准。

首先,神经症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精神障碍,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神经症患者通常会出现一系列身体症状,如头痛、胃痛、心悸、呼吸困难等,同时也会有情绪上的困扰,比如担心、恐惧、焦虑等。

神经症的诊断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神经症诊断标准。

其次,神经症患者的症状必须持续一段时间,并且对日常生活产生明显的影响。

比如,患者因为焦虑而无法正常工作、学习,或者因为恐惧而无法正常社交,这些都是神经症的典型表现。

此外,神经症还会伴随着一些自主神经系统的症状,比如出汗、心慌、头晕等。

另外,神经症的诊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人特征和环境因素。

比如,一些人天生就比较紧张焦虑,而另一些人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外部因素导致神经症。

因此,在诊断神经症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特征和环境因素。

最后,神经症的诊断还需要排除一些器质性疾病的可能。

有些器质性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等,也会引起焦虑、恐惧等症状,因此在诊断神经症时,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可能。

总之,神经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个人特征、环境因素和体格检查结果。

只有在排除了其他精神障碍和器质性疾病的可能后,才能做出神经症的诊断。

希望本文所述的神经症诊断标准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著】4种神经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总结与探讨蒋正伟(江苏省徐州精神病院,江苏 徐州 221006)【摘要】 目的:分析恐惧症㊁强迫症㊁焦虑和抑郁神经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辅助临床诊断并提供用药指导㊂方法:对心理科门诊就诊的400例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对患者的恐惧症㊁强迫症㊁焦虑和抑郁神经症等特征与心理状况进行评定㊂结果:4种神经症患者的总均分(总分㊁症状均分㊁总均分和阳性项目)大于160,其中抑郁症组患者的平均得分高于其它3组(P <0.05);除 敌对”和 焦虑”外,其他因子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神经质均分超过中间值,掩饰性㊁精神质㊁内外向各维度的量表均在中间值,焦虑症在神经质分中比其他3种神经症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㊂结论:焦虑和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明显,抑郁和强迫症以强迫症状为主,抑郁和恐惧症常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4种神经症主要表现为轻度精神病倾向和神经质倾向㊂【关键词】 神经障碍;心理健康;个性特征doi: 10.3969/j.issn.1672-0369.2015.03.003中图分类号: R74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5)03-0006-03Summary and discussion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4kinds of neurosisJIANG Zhengwei(Xuzhou Mental Hospital,Xuzhou Jiangsu221006,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phobia,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anxiety,depressive neurosis patients'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linical assistant diagnosis and clinical drug use.Methods:400ca⁃ses visiting psychology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investigated by SCL-90,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for the patients with phobia,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anxiety,depressive neurosis to understand their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es.Results:For the4kinds of neurosis,the total mean scores(total score,symptom mean scores,total mean score,positive i⁃tems)were all greater than160,wherein,the mean score of the patients in depress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hree groups(P<0.05);in addition to the"hostile"and"anxiety",other factors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The mean neurotic score exceeded the intermediate value,while the scores of concealment,psychoticism,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were in the inter⁃mediate values.The anxiety score in neuroticism was less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hree kinds of neurosis,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s:The patients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have an obvious somatization symptoms, those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mainly have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and those with depression and phobia often show as interpersonal tension.The4kinds of neurosis show mild psychoticism and neuroticism tendency.【Key words】Nerve disorder;Mental health;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神经官能症又称为神经症㊂神经症病因形式学说的素质论观点认为,某种偏离常人的个性特征是导致神经症发病的主要因素,其素质基础是神经质倾向[1]㊂其实,神经症是精神障碍的统称,是常见的精神疾病,由于患者的症状介于各亚型症状之间无典型区分,因此缺乏对神经症概念和类型的统一的看法㊂本文对400例神经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讨论4种不同亚型神经症的个性特点和症状,以指导临床用药,为诊疗提供参考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徐州精神病院心理科门诊首次就诊的400例神经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的诊断标准,排除器质性疾病和滥用精神药物史者㊂1.2 方法 采用自评症状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观察对象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和评分,观察患者神经症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评结果㊂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件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a =0.05㊂2 结果2.1 4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4组患者性别㊁年龄㊁文化程度㊁病程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6表1 4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项目焦虑症组(n=95)抑郁症组(n=110)强迫症组(n=89)恐惧症组(n=106)年龄(岁)31.52±9.1626.44±8.0625.13±7.2426.03±8.06性别男53645158女42463848文化程度小学12151115初中21292124高中25322927大学及以上37343040病程3个月内32322836 3~6个月11213116~12个月8791012~24个月2736272824~36个月5132836个月以上122010142.2 4种神经症患者自评量表得分情况 从4种神经症患者的总分㊁症状均分㊁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来看,4种神经症患者的总均分大于160,其中抑郁症组患者的平均得分高于其它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敌对"和"焦虑"外,其他因子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㊂表2 4种神经症患者自评量表得分情况(⎺x±s)项目焦虑症组抑郁症组强迫症组恐惧症组总分208.16±80.02222.51±61.72201.34±64.92205.73±6055总均分 2.28±0.78 2.51±0.72* 2.24±0.71 2.29±0.67阳性项目51.51±21.1855.97±19.47*50.91±20.3550.74±20.12症状均分 3.11±0.77 3.28±0.71* 3.12±0.76 3.13±0.65躯体化 2.11±0.91 2.09±0.78* 1.73±0.72 1.74±0.67强迫 2.50±0.94 2.79±0.88* 2.78±0.96 2.51±0.83人际关系 2.24±0.94 2.56±0.87* 2.33±0.90 2.76±0.98焦虑 2.71±0.96 2.72±0.94 2.58±0.96 2.71±0.93抑郁 2.50±0.93 3.03±0.87* 2.48±0.88 2.45±0.86敌对 2.08±0.89 2.24±0.86 2.14±0.83 2.10±0.83恐惧 2.02±0.91 2.01±0.78* 1.86±0.75 2.19±0.80偏执 1.97±0.87 2.23±0.88* 2.15±0.84 2.15±0.83精神病性 2.05±0.81 2.31±0.78* 2.12±0.77 2.11±0.76其他 2.35±0.86 2.56±0.88* 2.15±0.85 2.01±0.76 注:*抑郁症组分别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2.3 不同神经症患者的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结果 不同神经症患者神经质均分超过中间值,掩饰性㊁精神质㊁内外向各维度的量表均在中间值,焦虑症在神经质分比其它3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㊂表3 不同神经症患者的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结果(⎺x±s)分量表焦虑症组抑郁症组强迫症组恐惧症组内外向44.83±16.1844.89±13.7545.72±13.9543.96±13.93神经质56.14±18.92*60.17±15.4958.33±16.7157.97±15.58精神质49.96±17.0853.25±14.5750.32±14.5852.24±13.22掩饰性44.25±16.0143.40±13.5843.28±13.6444.51±12.99 注:*焦虑症神经质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3 讨论焦虑症状主要表现为 躯体化”㊁ 焦虑”,其次为 抑郁”㊁ 睡眠障碍”等,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为 精神病性”㊁ 强迫”㊁ 抑郁”其次为 人际关系”和 焦虑”等[2]㊂从表2显示的各项目因子的得分中可以看出,抑郁在各因子得分中均值较高,其中患者的抑郁㊁总均分㊁总分㊁阳性项目和精神病性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分较高㊂强迫症则主要以 焦虑”㊁ 强迫”为主要症状,其次为 抑郁”㊁ 偏执”,其中 恐惧”㊁ 躯体化”得分较低;而 恐惧”㊁ 人际关系”是恐怖症的主要表现,其次为 强迫”㊁ 抑郁”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恐惧症和抑郁症是发病的多数人群,占216/400,且平均发病年龄在40岁左右,且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加㊂神经症患者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在160以上,表明心理治疗是此类患者最为需要的治疗方式㊂对各类神经症的症状自评表统计分析发现,抑郁症组患者的平均得分高于其它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 敌对”和 焦(下转第25页)7面,进行严密缝合,放置橡皮引流管㊂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相同支持治疗㊂1.3 疗效判定 依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2](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分为5个等级:Ⅴ级可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Ⅳ级在保护下工作;Ⅲ级日常生活需要照顾;Ⅱ级仅有最小反应;Ⅰ级,死亡㊂本次实验中Ⅰ㊁Ⅱ级定义为疗效差;Ⅲ级定义为疗效中等;Ⅳ㊁Ⅴ级定义为疗效良好㊂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用t检验,技术资料用x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疗效比较 经过对两组术后进行平均3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比较[n(%)]组别例数疗效良好疗效中等疗效差研究组169(56.3)5(31.3)2(12.5)对照组156(37.5)4(26.7)5(33.3) 注:应用秩和检验,与常规骨瓣组比较,Z=-3.04,*P<0.05㊂2.2 不良反应比较 经过治疗,研究组出现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2例,脑脊液侧漏2例,外伤性癫痫2例,颅内感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3.8%;对照组出现急性脑膨出3例,脑脊液侧漏1例,外伤性癫痫2例,术后再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6.7%㊂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3 讨论特重型颅脑损伤常见交通事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而及时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案,有效地防止颅内压增高,是降低患者致残和死亡的关键㊂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优点主要是视野暴露好㊁减压效果优及手术操作方便等[3],但仍有患者术后脑组织严重水肿,颅腔代偿容积不足,导致恶性颅内高压,部分患者致死㊁致残㊂若去除骨瓣的同时将颞肌切除可获得更多的空间防止颅内高压,对于改善术后颅内局部压力有重要意义[4]㊂但颞肌切除术后患者的咀嚼功能会受到部分影响,修补颅骨时由于缺乏颞肌而影响患者的张口功能㊂但在颞肌切除辅助标准大骨瓣开颅清创术中运用此方法效果明显[5]㊂本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综上所述,颞肌切除辅助标准大骨瓣开颅术临床疗效优于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㊂参考文献[1] 黄鹏,左良成,名强,等.标准大骨瓣开颅联合颞肌切除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62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08): 1177-1179.[2] 张磊,邹文俊.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1,23(10):1569-1570.[3] 钟晖东,李斌.标准大骨瓣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4):180-181.[4] 黄昌琴,杨淑青.1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394-395.[5] 张卫,金浩,朱扬清.标准大骨瓣开颅和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3,39(22):2739-2741.(收稿日期:2014-08-14)编辑:王冰(上接第7页)虑”外,其它因子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㊂表2显示,躯体化㊁焦虑是焦虑症患者的主要表现,其次为睡眠障碍和抑郁㊂抑郁㊁精神病性和强迫症是抑郁症患者的主要表现,其次为睡眠障碍和人际关系等,同时此类患者对周围事物兴趣不足,自信心不足,心里痛苦水平较高㊂强迫症主要表现为患者恐惧和人际关系紧张,其次是抑郁㊁焦虑和强迫㊂由于神经症患者都存在自我痛苦㊁自知力和求治愿望,因此容易导致紧张和焦虑[3]㊂艾森克量表调查结果则显示,神经质倾向是神经症患者共同个性特征,其得分升高表现为易激怒㊁焦虑㊁情绪不稳等,精神质患者多数不适应环境,为人孤独,常有麻烦,缺乏同情心[4]㊂综上,对4种神经症患者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的探讨,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辅助临床诊疗,值得借鉴㊂参考文献[1] 章虹,毛小平,徐曼.神经症患者人格与心理症状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8):1243-1244. [2] 李书平,李娟,杨菲,等.116例神经症临床分析及整体调整与综合治疗[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786-4788. [3] 朱孔香.各类精神障碍患者个性特征差异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1):2089-2090.[4] 孔秋玲,邹江冰,蒋琳兰.焦虑症的生化病理机制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1,32(21):2869-2871.(收稿日期:2014-09-13)编辑:江洪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