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补写语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题步骤及方法
1.整体感知,把握语段的话题、对象或中心、观点。 2.分清层次及结构,确定补写句子的类型。
暗示性词句(关联词、代词等), 标点符号(特别是冒号、分号、问号)。 4.组词造句: 根据找到的提示信息, 揣摩上下文遣词造句的规律写出句子。
概括语段(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信息)
材料的内容不同,其主要信息也不同。 1、新闻类:“陈述对象+行为+结果”。 2、叙事类: 扣住六要素,即XX在XX地点做了XX事,其意义 或影响是什么。 3、说明类:语段常用的方法是:①抓住说明对象特征、范围、 研究成果、意义等②若有几层意思并列,则要归纳这几层意 思的共同性或实质性,进行分层合并。 4、议论性材料,关键是要先找到其论点。
如果空缺本身后面带问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设问句或反 问句。
②冒号。
如果空缺本身后面带冒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个领起句;如 果空缺前带冒号,则所下一个句子可能是个总结句。
③分号。
如果空缺前或后出现分号,则所补写句子与前或后构 成一个并列关系,可能句式上要与前或后保持一致。 ④逗号。 如果空缺前是逗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个衔接句, 语意是在前文基础上的延伸、承接、递进等。
2、抓语言标志 体现层次的词语:序数词
“首先”“其次”“再说”“最后”“不仅如此”
“一方面……另一方面”“此外”等 关联词: 注意因果、递进、并列、转折、选择、总分等复句的关联词 举例子、打比方等解释性语句: “如、例如、比州、比方说、好比说”等
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 ①问号。
如果空缺前有问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答句;
技法点拨
一:阅读语段,确定中心或对象(注意反复出现词) 二:结合语境,推导句子
三:整合关键信息,定好主谓宾,概括答案 在考虑补写句子的内容时,一般情况下都要借助上下 句的部分关键词语,不可全用自己的语言来写。
四:检查验证—代入检验,以求连贯 根据“句不离段”的原则,必须要对拟写好的句子作 全面细致(内容和形式上)的检查验证,
语言文字运用 --语段补写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切艺术都要有一个创造主体和一个创造对象,因此,它就既 要有人的条件,①__。人的条件包括艺术家的人生经验和文化教 养等;物的条件包括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等,这些都是需要不断 加工改造的对象。此外,② ,例如绘画的线条和颜色,音乐中的 声音和乐器,文学的语言之类等。所以艺术既离不开人,也离不
二、补写句子特点:
1.要补写的是三个句子 2.类型:领起句、展开句(含过渡句)、总结句
三、答案要求: 1.简练:每句在12个字(15个字)之内 2.规范:答案中的关键词多在语段前后句中出现过
补写句子的主要类型
从位置上看 开头:引领句 中间:过渡句、照应句、仿写句 结尾:总结句
1.引领句(记叙类语段就为叙述的主体(对象);说明语段为 被说明的事物及其主要特征;议论的话题、中心看法。) 2.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结或回扣前文,启示下文 要讲的内容。) 3.照应句(前面提出的问题,后文有所着落;后面出现的情节, 前文有所交代,前后照应,和谐统一。) 4.仿写句(与上文或者下文的某个句子句式相同、内容能衔接) 5.总结句(概括本段中心的作用)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3分)()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开物,它和美感一样,③ 。
①也要有物的条件
②还要加上加工改造的工具和媒介
③也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③都要有创造主体和客体
补写句子
瞻前顾后解读文本, 左右逢源补写句子
一、语段特点:
试题特点∶
1.以说明性、议论性为主 2.内部层次性、逻辑性强:上下句之间、首尾句之间均有一定的 逻辑照应,语意紧密 3.由3-4个句子组成
(二)、据逻辑推导内容 依据上下文内容及其逻辑发展,推导所补写句子的内 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
展开句的内容大多是依据它的上句或下句推导出来的。
领起句或总结句,则要结合整个语段的内容来推导。
(三)、据前后词句形式推导表达 依据上下文的语言形式,推导所补写句子的具体衔接 词语及表达形式,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上下句的语言形式”具体指: ①关联词语要搭配;②与前后句的词语要搭配; ③指代词要衔接;④句式结构前后要一致; ⑤语序要一致。
【解折】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整个语段的大 致内容是人们怎样判断是否肥胖和减肥的一些误区。 再根据语 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 语意的提示。
①处,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判断身体是否肥胖,下文接着提到体质指 数,因此,该空应填写“主要看体质指数”;②处,上下文有表示递进 的“不但”,那空处应填含有“还/而且”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还会 得胃病,胃病比损害健康更严重一些,有递进效果;因此空缺处填“还 会损害健康”合适;③处,根据上下文分析,长期不吃晚饭易得胃病, “如果恢复吃晚饭,甚至会更胖”,可看出,体重不但没降下去,还会 反弹,下文有“甚至”表示递进,因此空处填“体重不仅会反弹”合适。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 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 长期坚持,②,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 ③,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 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 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本题共2小题,9分)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 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 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 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 肥胖,①。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 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 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二:结合语境,推导句子 要从两个角度推导: 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 到内容上扣得紧; 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 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二:结合语境,推导句子
(一):分析语段的逻辑层次
1、看位置
段首,说明它可能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段的领起句,起总领作用 段中,说明它可能是展开句(过渡句、衔接句), 起承上启下、递进延展的作用 段末,说明它可能是个总结句,是对该句或整个语段 内容的高度概括。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C 【解析】此题考查人称代词的作用,近年来练习模拟 时关注度不高,好在本题并不难。题干和选项C 中的 “你”都是泛指,没有指具体,而 A 、 B 、 D 三项都 是特指。
22、①主更看体质指数 ②还会损害健康 ③体重不仅会反弹
看是否自然巧妙、准确和谐;
是否做到了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是否兼顾了事理的逻辑性、风格的趋同性、文体色彩 的一致性。
一:阅读语段,确定中心或对象(注意反复出现词)
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 是阅读能力。
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 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 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 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 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