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套试卷汇总}2020-2021绍兴市中考化学第二次适应性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在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
B.氧气可作燃料
C.二氧化碳固体作制冷剂
D.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答案】B
【解析】A、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在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正确;
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错误;
C、二氧化碳固体升华吸热,可以作制冷剂,正确;
D、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正确;
故选:B。

2.常见金属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AgNO3=3Ag+X(NO3)3,有关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X可能是铁
C.金属活动性X>Ag
D.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Ag和X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选项A正确;
B、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生成了X(NO3)3,X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价,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故该金属不可能是铁,选项B不正确;
C、由金属X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X的活动性比银,选项C正确;
D、反应中有单质x参加反应,又有单质Ag生成,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Ag和X,选项D正确。

故选:B。

3.氧气是我们离不开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能提供呼吸B.氧气具有可燃性C.氧气具有助燃性D.氧气性质较活泼
【答案】B
【解析】A、氧气能供给呼吸,表现了氧气的氧化性,正确;
B、氧气只能支持燃烧,而本身不能燃烧,所以不具有可燃性,所以B不正确,C正确;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正确。

故选B。

点睛:氧气本身不燃烧而能支持燃烧,要走出氧气能燃烧这个误区。

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下列描述中用到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西平城出主的人面鱼纹彩陶盆B 用于制造人造骨的
钛合金
C制造某赛车车身大部
分结构的碳纤维
D衣用机车轮胎的合成橡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的材料叫复合材料。

【详解】A、鱼纹彩陶盆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错误。

B、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C、碳纤维属于复合材料,正确;
D、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错误;故选C。

5.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塑料降解B.海水晒盐
C.自制白糖晶体D.小食品袋内充氮气防腐
【答案】A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A、塑料降解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自制白糖晶体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小食品袋内充氮气防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6.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陶瓷烧制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酒D.甲骨刻字
【答案】D
【解析】A、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甲骨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7.中考期间,小芳妈妈为她制定的早餐食谱是:馒头、煎鸡蛋、牛奶,从膳食平衡角度看,你认为最好还应补充()
A.豆浆B.牛肉C.蔬菜D.米饭
【答案】C
【解析】馒头中含有淀粉、煎鸡蛋中含有油脂、蛋白质、无机盐,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所以还缺少维生素,在水果蔬菜中富含有维生素.
A、豆浆中富含蛋白质,故A错;
B、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B错;
C、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C正确;
D、米饭中含有淀粉,故D错.
故选C.
8.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其表面会变红色
D.点燃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答案】D
【解析】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产生白烟,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错误;
C、铜在空气中加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固体,错误;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正确。

故选D 。

9.推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酸雨中含有酸,所以引起酸雨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是酸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中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对物体做功,需要利物体施加力,所以只要物体受到了力,该力就一定对物体做功
D.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所以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它将一直运动下去
【答案】D
【解析】根据物质的种类;元素的概念;力与做功的关系;运动与力的关系来分析。

【详解】A、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属于氧化物而不是酸,推理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比如铵根离子和钠离子的质子数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推理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物体受到力,该力不一定对物体做功,推理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滑行距离越远,所以小车不受阻力作用,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将一直运动下去,推理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学会通过举实例的方法来证实结论的错误,即通过举出反例的方法来验证观点是否正确。

10.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B.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C.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以生产白糖
D.可燃冰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一样,都是甲烷,均属于新能源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硫及含氮化合物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故可以利用活性炭脱色生产白糖,符合题意;
D、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不是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65 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50 g
B.将t2℃下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C>A
C.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
D.从含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B,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t1℃时,A的溶解度为30g,故t1℃时,65 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30g
⨯⨯,含有溶剂:65g-15g=50g,不符合题意;
65g100%=15g
130g
B、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将t2℃下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B还是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t2℃下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物质t1℃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与t2℃时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可以用t2℃时的溶解度计算,t1℃时B的溶解度>t2℃时C的溶解大于t1℃时A的溶解度,故将t2℃下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C>A,不符合题意;
C、t2℃时,A、B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故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A、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溶液状态未知的情况,无法比较,符合题意;
D、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从含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B,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固体的溶解度曲线,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得出: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2.关于分子、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B.分子的质量大于原子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增大
【答案】C
【解析】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故A错误;
B、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例如氢分子质量小于氧原子的质量,故B错误;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C正确;
D、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体积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3.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是_____;
(2)50℃时A、B两种物质恰好饱和的溶液降到1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_____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50℃时将35gA物质加入50g水中,经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答案】4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小于B 80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是:40℃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50℃时,A、B两种物质恰好饱和的溶液降到10℃,
都有溶质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s
100%
100g+s
⨯,10℃时,A
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物质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小于B;
(3)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60g。

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A,所以将35gA物质加入50g水中,经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的质量=50g+30g=80g。

【点睛】
在比较饱和溶液改变温度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时,首先根据溶解度曲线判定溶液的状态,再根据一定温
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s
100%
100g+s
⨯,判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1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_____℃时,a 、c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若使a 、c 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
体,方法是_____.在t 2℃时,
a 、
b 、
c 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填“a ”、“b ”或“无法确定”)在t 2℃时,将150克a 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_____克.
【答案】t 1 蒸发溶剂 b >a >c 无法确定 100
【解析】(1)在t 1℃时,a 、c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2)a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若使a 、c 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方法是蒸发溶剂;
(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g
溶解度溶解度,则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a 、b 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c 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在t 2℃时a 、b 、c 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时ab 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仍然是饱和溶液,c 的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而t 1℃时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大于t 2℃时c 的溶解度,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 >a >c ;因为不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因此无法确定析出晶体的多少;
(4)在t 2℃时,a 的溶解度是50g ,即100g 水中最多溶解50g 的a ,所以150克a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 溶质a ,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 ,因此有:50g =(150g+x )×20%,解得x =100g ;
故答案为:
(1)t 1;(2)蒸发溶剂;(3)b >a >c ;无法确定; (4)100。

【点睛】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及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情况等知识,并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才能正确解答。

15.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在B 图中将相关
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A 中两种分子的相同点是_____;氢原子和某原子能形成A 2B 型分子,且该原子
与氧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则该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

【答案】它们的每个分子都是由2
个原子构成的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相同。

【详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在B图中补出两个氯化氢分子即可,如图:

(2)由图示中微粒的构成可以得出,A中两种分子的相同点是:它们的每个分子都是由2个原子构成的。

(3)氢原子和某原子能形成A2B型分子,且该原子与氧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则该原子应是硫原子,原
子结构示意图为:。

【点睛】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16.酸碱反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人的胃里有_____,因此胃液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含用氢氧化铝的药物可缓解病痛.其治疗的化学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做馒头发酵面团时,会产生乳酸等有机酸,蒸馒头前需加进适量的纯碱或小苏打等碱性物质,它们相互作用产生了_____气体(填化学式),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若加入的碱性物质过多,可向面团或蒸锅中滴加少许含_____(填化学式)的酸性调味料,否则蒸出的馒头会变涩,颜色发黄.未成熟的水果大多具有涩味,这是因为水果有鞣酸.脱涩的方法之一是:先用少量的水将生石灰化成石灰乳,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然后把它用清水稀释,取上层清液,浸泡水果5至多天即可除去涩味.人被昆虫叮咬后皮肤红肿起泡,这是由于昆虫在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甲酸所致.把少许下表所列的生活常用品_____或_____(填编号)涂在被咬的皮肤上,痛痒便会消失.
A B C D
物质
肥皂水食醋牙膏食盐水
pH 10 3 9 7
(5)请你再举出一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利用酸碱的例子_____.
【答案】盐酸Al(OH)3+3HCl═AlCl3+3H2OCO2CH3COOHCaO+H2O═Ca(OH)2AC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解析】(1)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盐酸能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胃液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缓解病痛,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2)纯碱和酸性物质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食醋能和纯碱反应,若加入的碱性物质过多,可向面团或蒸锅中滴加少许食醋(化学式为CH3COOH);
(3)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4)甲酸呈酸性,可以用碱性物质中和,肥皂水pH=10,牙膏=9都显碱性,故可选;
(5)生产中常常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等。

三、实验题
17.如图是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请写出图1中
仪器名称①_____。

如果将图1装置B中的单孔橡胶塞换成图2中的b,则优点为_____。

如图3六种物质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产生氧气,请你写出图中物质X的名称_____,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如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_____ (填实验现象)证明氧气已满。

实验室中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_____。

已知:氨
气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备氨气,请你从图1中选出制备一瓶氨气所需要的装置组合_____(填字母)
【答案】酒精灯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高锰酸钾 2KC1O 32 MnO Δ2KCl+3O 2↑ 集气瓶内没有水(或有大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AE
【解析】(1)图1中仪器①名称是酒精灯;
(2)如果将图1装置B 中的单孔橡胶塞换成图2中的b ,则优点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在实验中还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ClO 32 MnO Δ2KCl+3O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集气瓶内没有水(或有大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时证明氧气已满;
(4)实验室中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5)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备氨气,发生装置选A ,氨气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
(1)酒精灯;(2)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3)高锰酸钾 集气瓶内没有水(或有大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4)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5)AE 。

18.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

装置A 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用过氧化氢溶
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欲制取3.2g 氧气,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_克;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如图F )收集二氧化碳,验满二氧化碳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________(填“a ”或“b ”)端,如果火焰熄灭,则CO 2已收集满。

【答案】酒精灯 2H 2O 22MnO 2H 2O +O 2↑ 68 b
【解析】(1)装置A 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为酒精灯;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 22MnO 2H 2O +O 2↑, 解:设欲制取3.2g 氧气,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为x ;
222222H O H O O MnO +683210%x 3.2g
6832=10%x 3.2g
解得x=68g ,所以需质量分数为10%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68g ;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验满二氧化碳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b 端,如果火焰熄灭,则CO 2已收集满。

四、计算题
19.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研究某公共场所铁制护栏锈蚀的程度,将12.8g 已生锈的铁片,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产生的气体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铁片除有Fe 2O 3外,不含其他杂质)。

m 的值为________;该铁片中Fe 2O 3的质量分数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65.0 12.5%
【解析】(1)根据图可以看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0.4g ,生成氢气对应的盐酸溶液的质量为115.0g-15.0g=100.0g ,则生成0.2g 的氢气需要盐酸50.0g ,因此m 的值为:15.0g+50.0g=65.0g ;故填:65.0 (2)设该铁片中Fe 2O 3的质量分数为x 。

2256
212.8g (1-Fe
+2HCl =FeCl 4+H x)0.g
⨯↑ 562=12.8g (1-x)0.4g
⨯ x=12.5%
答:该铁片中Fe 2O 3的质量分数为12.5%。

故填:12.5%
【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在常温下,向 pH=3 的苹果汁中不断地加水,则该苹果汁的 pH 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 .不断变小
B .一直变大
C .可能等于 6
D .可能等于 8
【答案】C
【解析】向 pH=3 的苹果汁中不断地加水,氢离子的浓度不断减小,pH 不断增大,但是苹果汁还是酸性的,不可能超过7成为碱性,故pH 可能等于6。

故选C 。

2.2019 年锂电池的研究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锂-空气”电池是锂电池的一种,它在无水电解质中反应的原理:2Li+O 2−−−→←−−−放电
充电 Li 2O 2,说法错误的是 A .充电时,反应为分解反应
B .充电时,氧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
C .放电时,反应为化合反应
D .放电时,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答案】B 【解析】A 、充电时,该反应为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A 正确; B 、充电时,参加反应的Li 2O 2属于化合物,其中的氧元素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生成的氧气是单质,氧元素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反应过程中氧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故B 错误;
C 、放电时,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C 正确;
D 、放电时,反应中的氧元素、锂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该反应是氧化反应,故D 正确。

故选B 。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 、N 、Q 、P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 .反应后物质M 的质量为l3g
C .反应中N 、P 的质量比为5:4
D .物质Q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A 【解析】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 的数值为:(18+1+2+32)-(26+2+12)=13(g ),故反应后物质M 的质量减少了5g ,物质N 的质量增加了25g ,物质P 的质量减少了20g ,参与反应的物质P 的质量+参与反应的M 的质量=生成物质N 的质量,是多变一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 错误;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 的数值为:(18+1+2+32)-(26+2+12)=13(g ),故B 正确;
C .反应中N 、P 的质量比为(26-1):(32-12)=25:20=5:4,故C 正确;
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物质Q 的质量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故可判断物质Q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D 正确;
4.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
【答案】A
【解析】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会造成溶剂水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小于配制所需要的溶质质量,引起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C919大飞机采用的复合材料中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3N4中Si、N元素的质量比是3:4 B.Si3N4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Si3N4含有2个氮分子D.硅元素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答案】B
【解析】A、Si3N4中Si和N的质量比为(28×3):(14×4)=3:2,错误;B、硅元素显+4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x=﹣3价,正确;C、Si3N4是由氮化硅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氮分子,错误;D、硅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易的电子,也不易失电子,化学性质较稳定,错误。

故选B。

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6.15%的H1O1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1.实验室欲利用15%的H1O1溶液制取O1,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A.B.C.D.
【解析】A、长颈漏斗不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因此不能控制反应速率,错误;B、B中分液漏斗中应该盛放过氧化氢溶液,错误;C、从长颈漏斗加入的应该是过氧化氢溶液,不能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加入,否则不能控制反应速率,错误;D、过氧化氢溶液从分液漏斗中加入,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而控制反应速率,能使生成氧气的速率平稳,正确。

故选D。

7.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
A.甲:稀盐酸①铁;乙:水②生石灰
B.甲:水①硝酸铵;乙:稀盐酸②铁
C.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
D.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A、稀盐酸滴入铁粉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反应放热,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滴入硝酸铵中,硝酸铵溶解吸热,内部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气球变得更瘪,不会膨胀,B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滴入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内部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再将稀硫酸滴入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反应放热,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水滴入生石灰中,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内部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再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中,中和反应放热,内部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B.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C.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溶液能导电也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