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机械运动(及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中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机械运动(及答案)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汽车以4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的斜坡,到达坡顶后接着又以6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4.8 m/s
B. 5 m/s
C. 4.25 m/s
D. 2.75 m/s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汽车上下坡通过的总路程:s=2×60m=120m;
由v=得,上坡时所用的时间:t1===15s;
下坡所用的时间:t2===10s;
全程所用的总时间:t总=t1+t2=15s+10s=25s;
则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v===4.8m/s。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进行计算即可,注意路程、时间的对应.
2.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形,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驾驶员感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B. 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
C. 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D. 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行驶中,乘客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是因为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故A错误;
B、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水平向上受力平衡,即摩擦力等于牵引力,故B正确;
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不能描述为汽车受到惯性,故C错误;
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根据参照物,惯性,力的相互性,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等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2)对汽车受力分析可知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摩擦
力,由二力平衡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4)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
3.如图所示,一小钢球从光滑固定斜面的A点静止释放,相继经过B、C两点,且AB=BC,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A. 小钢球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小钢球在AB,BC两段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C. 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
D. 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BC两段内做功相等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B、小钢球从A处由静止滚下,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速度越来越大),动能增大,故A、B选项错误;
C、斜面光滑,整个过程能量守恒,小钢球具有的机械能不变,故C选项错误;
D、AB、BC两段的高度相等,因此减少的重力势能相等,故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BC两段内做功相等,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小球的动能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在理想情况下(没有摩擦),小球的能量是守恒的;
根据小球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低,分析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对各选项进行分析.
4.如图所示为相距6米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小车的s﹣t 图象,则()
A. 甲、乙运动的快慢相同
B. 运动3秒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
C. 运动3秒甲、乙可能相距5米
D. 运动3秒甲、乙不可能相距13米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甲的速度是:v甲= = =1m/s;乙的速度是:v乙=
= ≈1.3m/s;故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故A错误;
B、据图可知,甲3s运动的路程是3m,乙运动3s的路程4m,所以运动3秒乙通过的路程比甲大,故B错误;
CD、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甲追乙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3m+4m7=7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乙追甲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5m;
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13m;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分析】(1)通过该图象得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即可;(2)据图象得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关系即可;(3)据甲乙两个物体可能的运动方向逐个分析即可判断.
5.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
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
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
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
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4km/h=4× m/s≈1.1m/s,故B符合实际;
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C不符合实际;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或10c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
6.图象法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能表示下列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A.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
B. 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
C. 某物质的密度与质量
D. 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A 错误;
B、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B错误;
C、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密度与质量不成正比;故C 正确;
D、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横纵坐标间的变化规律,此题中表达的是两个物理量间存在正比规律;由此选出符合图线变化规律的选项.
7.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车旁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
A. 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
B. 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
C. 甲车一定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
D. 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所以选项A、D不符合题意;
若乙车向东运动或乙车向西运动且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都会看到乙车向东运动,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8.某探空气球(包括其下方的吊篮)与其下方吊篮中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2,吊篮所受的浮力和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气球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所受浮力始终保持不变,此时气球以1m/s的速度竖直向下运动.如果吊篮中物体的质量减少一半,经过一段时间后,气球恰好能以1m/s的速度竖直向上运动.若去掉吊篮中所有的物体,气球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A. 2m/s
B. 3m/s
C. 4m/s
D. 5m/s
【答案】B
【解析】【解答】解:设气球质量为m,则物体质量为2m,由题意知空气阻力f=kv,v1=v2=1m/s.(1)当气球匀速下降时,受重力G=3mg,方向竖直向下;浮力F浮,方向竖直向上;和空气阻力f1=kv1,方向竖直向上;由平衡条件得:3mg=F浮+kv1①;(2)吊
篮中物体的质量减少一半后,当气球以同样匀速上升时,受重力2mg,方向竖直向下;
浮力F浮,方向竖直向上;空气阻力f2=kv2,方向竖直向下;由平衡条件得:2mg+kv2=F 浮②;(3)去掉吊篮中所有的物体时,气球上升,设最终匀速运动,速度最大为v,此时气球受重力mg,方向竖直向下;
阻力f3=kv,竖直向下;浮力F,竖直线上;由平衡条件得:mg+kv=F浮③.
由①②③解得:v=3m/s.
故选B.
【分析】(1)气球在空气中受到重力、阻力和浮力的作用,当匀速下降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2)气球在空气中受到重力、阻力和浮力的作用,当匀速上升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3)气球在上升和下降时,所受阻力的方向是不同的,阻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由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9.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小明用卡取出自行车,行驶在上学途中,他
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路旁的树木
B. 小明骑的自行车
C. 迎面走来的行人
D. 从小明身边驶过的汽车
【答案】B
【解析】【解答】解:小明在上学的途中,以路旁的树木、迎面走来的行人、从小明旁边驶过的汽车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以小明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是静止的;故选:B.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10.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
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 t AB<t BC
B. t AB=t BC
C. v AB>v BC
D. v AB<v BC
【答案】D
【解析】【解答】解:(1)由图中停表示数可知,t AB=5s,t BC=3s,所以t AB>t BC.故A、
B错误;(2)由题意知s AB=s BC=sm,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v AB= =sm= ,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 BC= = ;所以v AB<v BC.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由图得出小车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 分析判断小车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
11.下列配对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A、电能的单位应为J或kW•h,而不是W,所以错误;
B、电动机利用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天平利用杠杆原理测质量;茶壶利用了连通器的
原理,
故答案为:项中的对应关系都是正确的;
C、高压锅利用的是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的原理,所以错误;
D、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应该不改变,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应该改变,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常见物理现象及原理、物理量与单位的对应关系。

12.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学生课桌高度约为150cm
B.一颗鸡蛋质量约为10g
C.成人步行速度约为1.1m/s
D.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0℃
【答案】C
【解析】【解答】A、普通学生课桌高度在1m以内,大约0.8m(即80cm);不会达到150cm;A不符合实际;
B、10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1个鸡蛋质量约为50g,B不符合实际;
C、成人步行速度约为1.1m/s,C符合实际;
D、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D不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长度、质量、速度、温度的估测,普通学生课桌高度在1m以内,大约0.8m;1个鸡蛋质量约为50g;成人步行速度约为 1.1m/s;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注意生活经验的积累。

13.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
B. 小球在前0.5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
C. 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
D.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D
【解析】【解答】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5个时间间隔,用时 5 0.1s=
0.5s, A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 B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AC之间的距离为s=5.50cm=0.055m,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v═
=0.11m/s, C不符合题意;
D. 由图可知,小球在BC段的时间为t BC=2 0.1s=0.2s,路程s BC=5.50cm−2.50cm=3.00cm =0.03m.小球在AB段的时间t AB=3 0.1s=0.3s,路程s AB=2.50cm=0.025m,所v BC=
==0.15m/s,v AB=≈0.083m/s,计算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理解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1S,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B. 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C. 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他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D. 站在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匀速下落过程中的跳伞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故动能不变;同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小,故重力势能变小,所以机械能变小,故A正确;
B、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改变,故其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
C、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是以自己所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木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C错误;
D、由于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大小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改变,包括以下三种情况: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而方向不变;速度大小不发生改变而方向改变;速度大小以及方向都发生改变;(3)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
15.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

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3,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分别是s1、s2、s3,移动速度分别为v1、v2、v3,不计滑轮摩擦,则()
A. F1:F2:F3=2:1:4 s1:s2:s3=2:1:4
B. F1:F2:F3=4:1:2 s1:s2:s3=2:4:1
C. F1:F2:F3=2:4:1 V1:V2:V3=2:1:4
D. F1:F2:F3=2:1:4 V1:V2:V3=2:4:1【答案】 D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 ,本题中三个滑轮都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假设物体与水平面的摩擦力f,物体移动的速度为v0,运动的时间为t,则对这三个图分析可得:
(1)甲图:滑轮为定滑轮,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不能省力,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此时拉力 F1=f;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1=v0,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1=v0t。

(2)乙图:滑轮为动滑轮,因为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省一半的力,
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此时拉力F2=f;但是费2倍的距离,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2=2v0,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s2=2v0t。

(3)丙图:滑轮为动滑轮,拉力的作用点在动滑轮的轴上,因此是个费力杠杆,费2倍的力,省2倍的距离, 因此,F3=2f,
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3=v0,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3=v0t。

综上分析:F1:F2:F3=f:f:2f=2:1:4,
v1:V2:v3=v0:2v0:v0=2:4:1
s1:s2:s3=v0t:2v0t:v0t=2:4:1
故答案为:D。

【分析】(1)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知道物体所受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然后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分别求出F1、F2、F3,即可比较其大小;
(2)根据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判断出速度和距离的关系。

16.甲、乙两人骑车在公路上并肩行驶,他们各以自己为参照物,则()
A. 甲认为乙是运动的
B. 乙认为甲是静止的
C. 甲认为路旁的树是静止的
D. 乙认为对面驶来的车是静止的
【答案】 B
【解析】【解答】甲、乙并肩前进,相对于地面他们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因此参照物为地面;互相以对方对参照物,他们的位置并未发生改变,因此,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运动静止相对性的掌握。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7.运动会男子100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m、80m、100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全程王小兵的平均速度最大
C. 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在每段距离内,周伟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
【答案】 C
【解析】【解答】A,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选项A三名运动员全程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小,物体运动越快;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故三名运动员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越少,运动越快,即v=s/t得:表中可知:周伟用时最少,平均速度最大,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得: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v刘=s/t刘=60m/(8.3-2.4)s=60m/5.9s≈10.17m/s,
v周=s/t周=60m/(8.4-2.5)s=60m/5.9s≈10.17m/s,C符合题意;
D,根据得: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了机械运动中平均速度的理解及计算。

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18.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图甲所示,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B. 图乙所示,加油机相对歼击机是静止的,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C. 图丙所示,我们吃饭使用的筷子是省力杠杆
D. 图丁所示,用抽气机将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出时,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来越低
【答案】B
【解析】【解答】A、小孔成像是光沿由于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加油机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相对歼击机位置的没改变,加油机相对歼击机是静止的,B符合题意;
C、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是费力杠杆,C不符合题意;
D、随着玻璃钟罩内空气的逐渐抽出,可以听到手机的声音越来越小,即响度逐渐变小,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不同物体声有别,音色不同来辨别.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19.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张家口举办。

如图所示,当运动员穿着滑雪板在水平雪地上进行滑行训练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B. 穿滑雪板是为了减小对雪地的压力
C. 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D. 滑雪板受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解析】【解答】A、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运动员是静止的。

A不符合题意;
B、滑雪板一般都做成较大的面积,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雪地的压强,防止陷下去。

B不符合题意;
C. 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二者等值、反向、共线、不同体不是平衡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符合题意;
D. 滑雪板受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不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20.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 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获胜,说明甲队拉乙队的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
C. 推门时手离门轴越远越省力,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 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

但房子总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C
【解析】【解答】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所以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不能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A不符合题意;
B、甲拉乙的力和乙拉甲的力是相互作用力,故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甲方胜了乙方,是因为甲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乙的最大静摩擦力,B不符合题意;
C、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符合题意;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所以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

房子同样如此。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21.我国研制的“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悬停等功能.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这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是()
A. 垂直起飞
B. 垂直降落
C. 定速巡航
D. 空中悬停【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在一次试飞中,飞员感觉地面扑面而来,是感觉地面在向上运动,这是以运动飞机为参照物,并且飞机在垂直降落时感觉,故只有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22.2018年5月德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航模竞赛成功举办。

如图是参赛选手比赛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B. 飞机模型在空中飞行时,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以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D. 当飞机模型在地面上静止时,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飞机模型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D
【解析】【解答】A.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A不符合题意。

B.飞机模型在空中飞行时,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B不符合题意。

C.以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为参照物,人的位置是变化的,所以人是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

D.当飞机模型在地面上静止时,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飞机模型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当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