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历史事件有哪些_李白历史事件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历史事件有哪些_李白历史事件介绍
李白的诗歌作品早在高丽朝时期就已经在韩国广为流传,受到韩人的喜爱。

韩国当时的很多文献中都提及李白,韩国学者或对李白作品进行翻译和注释、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李白历史事件介绍,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

李白大事年谱
701年(武则天长安元年)李白生。

705年 (中宗神龙元年)李白五岁。

发蒙读书始于是年。

711年(睿宗景云元年)李白十岁。

攻读《诗》、《书》及诸子百家。

715年(开元三年)李白十五岁。

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

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718年(开元六年)李白十八岁。

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

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

720年(开元八年)李白二十岁。

出游成都、峨嵋山。

谒颋于成都。

颋甚赞其才,复励之以学。

721年(开元九年)李白二十一岁。

春归家昌明。

此后三年均在匡山读书。

724年(开元十二年)李白二十四岁。

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

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李白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二十五岁。

春三月自三峡东下。

经荆门山至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在江陵与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相遇。

夏游洞庭(在今湖南省境内)、庐山(在今江西省境内)。

秋游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

726年(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

春往会稽。

秋,病卧扬州。

冬,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

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

结识孟浩然。

727年(开元十五年)李白二十七岁。

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遂家于安陆。

728年(开元十六年)李白二十八岁。

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730年(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

春在安陆。

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终为所拒。

初夏,往长安,渴宰相说,并结识其子张相。

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

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

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

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

731年(开元十九年)李白三十一岁。

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无赖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

秋到篙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遂有隐居之意。

暮秋,滞留洛阳。

732年(开元二十年)李白三十二岁。

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

秋,自洛阳返安陆。

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

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

岁未,归家安陆。

733年(开元二十一年)李白三十三岁。

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

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734年(开元二十二年)李白首至兖州,初识杜甫,两人一面,即亲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在兖州结下了深厚友谊,双曜相会,成文坛千古佳话。

开元24年,李白携妇将自安陆移家东鲁兖州。

李白移家兖州后,将家庭安置兖州治所瑕丘(今兖州)城的东门之外,即李白所谓的“鲁门东”和“沙丘城下”,随即入编瑕丘户籍,占籍瑕丘,并得到了瑕丘官府所分给的田地。

736年(开元二十四年)李白三十六岁。

春在太原,曾北游雁门关(今山西省代县)。

南下洛阳与元丹丘相逢。

秋,至篙山元丘处,结识岑勋。

南返途经襄阳时,与孟浩然再会。

是年杜甫二十五岁。

在齐鲁燕赵一带漫游。

738年(开元二十六年)李白三十八岁。

春,又出游南阳、篙山(元丘的居所)、陈州、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县)。

李白739年(开元二十七年)李白三十九岁。

春至初夏,在安宜(今江苏省宝应县)。

夏,漫游于吴地(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

秋,逆长江西上,经当涂(今安徽当涂县),至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县),适逢王昌龄被贬谪岭南(今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二人会晤。

冬,自巴陵归安陆。

741年(开元二十九年)李白四十一岁。

居东鲁,与韩淮、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河等隐于徂徕山(音cúlaí,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境内),纵酒酣歌,号称“竹溪六逸”。

又以学道为事,意欲出游越地。

李白辞亲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让李白想不到的是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

天台道士的司马承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

玄宗对其非常尊
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他学道。

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

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

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

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

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

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

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

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2] 李白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当在洞庭湖泛舟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殴打致死)。

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

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

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

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作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

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阙历历在目。

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

他认为往日之都,已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

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

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

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

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

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
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

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

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

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

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