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城镇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城镇总体规划
摘要:小城镇总体规划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研究当前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合理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引导小城镇空间利用布局,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城镇;总体规划;城镇特色
一、阜阳市概况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北大平原上,北邻齐鲁、西连豫鄂,境内平畴沃野、河网密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其众多人口散布在市域的小城镇中。

二、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认识
小城镇的概念界定:
(1) 小城镇=小城市+建制镇+集镇——分属城和乡, 有时还加上中等城市统称为“中小城镇”, 并且认为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点部分。

按国务院颁布的《集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规定: “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从发展的观点来说, 这些非建制镇宜称为“未建制镇”。

(2) 小城镇=小城市+建制镇——仅指城市范畴中规模较小, 人口
少于20万的两类。

(3) 小城镇=建制镇——属于城市的范畴, 是建制镇在城镇体系中的同义词。

(4) 小城镇=建镇镇+集镇——包括县城镇、县城以外建制镇和集
镇。

[1]
上述各种观点中, 第4种观点表明了动态地观察城市化的进程, 分析了城乡居民点的层次, 建设小城镇既包括了现在属于城市范畴的建制镇,也应考虑发展前景将成为建制镇的集镇。

阜阳市作为农业型城市,在城市发展中并没有把小城镇的发展列为主要内容,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和研究没有特别重视。

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

由于小城镇与广大村庄在社会、经济方面的联系较为密切, 小城
镇必然地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容纳地点。

因此,大力发展小城镇,合理规划引导小城镇发展是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问题
(1) 政策限制
城市的快速发展,大大压缩了小城镇的发展空间。

阜阳市小城镇普遍发展水平不高,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对小城镇发展的支持政策。

目前,小城镇发展体现为“三无”:无用地、无资金、无行政管理权限。

镇区用地大部分都属于集体用地,无产权证不可出售,城镇建设也只能自谋出路,先违法占地后合法化。

大部分镇区近年来无新增国有用地指标,最多仅有每年约100亩增减挂后的奖励指标,难以对镇区发展形成有利支持。

按当地形象的说法,除了镇政府所在地或是部分学校等公共设施以外,其余均属于不可动的集体用地。

另一方面,由于镇政府仅有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很多管理权限缺失,导致管理滞后。

例如,由于镇政府没有城建管理权限,无权力拆除违法建筑,镇区违章建筑随处可见。

(2) 轻视小城镇镇区区域研究
当前小城镇总体规划中, 普遍存在着重规划布局轻区域经济分析的现象, 造成规划与经济发展脱节, 盲目设定过大的发展目标,脱离实际。

[2]在小城镇职能定位上,没有认真分析研究区域内的小城镇差别。

造成小城镇职能定位上的重复,没有实现区域内小城镇分工协作,反而造成恶性竞争。

因此, 小城镇规划要以上一层次的规划为指导,树立群体城镇的构想, 要打破只局限一个中心镇做规划的观念,做到有中心、有群体、遥相呼应、彼此协调。

在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上, 要站在区域的高度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 使之统筹兼顾, 资源共享, 发挥其效益的最大化。

在规划原则的掌握上, 要注重城乡一体化、乡村城市化、城镇现代化和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原则, 注重近期, 兼顾长远, 使规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 土地问题
目前,土地利用规划和小城镇总体规划有着年限的差异,造成土地利用规划在前,小城镇总体规划在后的局面。

由于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的专业差异性,小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用地范围常常不一致,造成小城镇发展占用农耕用地的问题。

美好乡村建设的问题尤为突出,目前乡村的土地利用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基本是在原有的乡村的基础上小幅扩大。

然而美好乡村带来的村庄合并问题,以及合并后的中心村选址用地问题,比较严重。

已经编制完成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小
的村庄建设用地大部分没有被去除,但是新的中心村又要有集聚功能,合并小于400人的村庄。

这样就造成建设用地指标比较分散,没有足够大的用地指标来建设中心村,造成中心村建设占用农耕用地。

(4) 规划建设中的问题
当前的小城镇建设特色不是特别突出,造成千镇一面,甚至有些环境较以前更差。

盲目建设,违规占地,环境恶化,是当下小城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四、小城镇总体规划对策
针对当前小城镇现状存在的问题, 在规划编制中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1)争取政策支持,统筹城乡发展。

承上启下、连结城乡这是我国小城镇的区域地位特征, 上连市县下带村庄, 它是城乡之间联系的纽带, 是乡村城市化进程中最活跃的生长点, 它是改革我国经济体制, 改善工业布局和农业结构、调整城乡人口分布的关键环节。

在规划中要加强区域的观念, 进行小城镇外延空间的体系化研究。

(2)解决建设用地问题,合理协调小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内容,使小城镇发展方向和用地得到土地利用规划的有力支持。

做到土地使用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3) 产业发展。

三大产业、相互促进设市城市的产业结构主要是第二、三产业, 而小城镇则具有一、二、三产业并存的结构形态, 与城市不同的是其规划用地及各项设施标准都必须相应考虑第一产业的存在因素,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农业由单一的种植业正转向种、养、加的多种经营, 并向集约型、“三高”型、特色型的农业产业化加速转化,兴办乡镇企业、第三产业, 在优势特长处选择生长点, 在产业结合处寻找突破点, 形成工农结合相互促进的经济和社会结构, 实现农业富余劳力的转移。

(4) 在镇的经济发展规划中, 要充分发挥本镇的优势, 并与市区工业疏散相配合, 确定支柱产业, 选好以本地资源为原料、传统技艺为特色的产业项目, 提高拳头产品的知名度, 要形成农工商一体、供产销结合的具有内在活力的综合体, 并不断创新升级,形成常盛不衰的发展机制。

(5) 镇区规划要与所属村庄统一进行, 统筹安排各项公共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要按现代化的标准,又针对小城镇特点, 安排好水、电、路、通讯、燃气、污水、垃圾等项,做到设施齐备, 环境优越, 管理有序, 成为人们现代化生产与生活的载体。

(6) 小城镇的特色突出。

如何在小城镇建设的高潮中, 通过有效的手段, 保护、继承和发展城镇特色, 已成为小城镇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

小城镇丰富的历史文化所形成的独特的人文景观不仅是城镇发展中应该重视、保护的对象,更是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发挥城镇特色优势的重要资源。

城镇规划应注重城市人文特色的更新与重塑, 以适应和促进当今城市的发展。

由于受人口、用地规模和职能、性质所限, 小城镇总体规划建设中, 应通过道路、绿化、建筑有机合理的布局, 结合小城镇自然山水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等, 充分体现城镇的空间形态特征。

在这个统一体中, 还应从城镇历史、文化中吸取营养, 挖掘、总结、提炼出城镇独特的风貌特征题材, 结合现代生活需求, 通过对山水环境的适度改造和利用, 挖掘自然的价值, 创造出更加宜人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镇特色景观环境。

选择中心区、文化中心或一条街, 进行重点规划, 通过开发建设, 以集中体现城镇文脉延续性特色景观, 达到人文特色环境的更新和重塑, 以适应小城镇的发展。

总之,以人为本,科学、可持续地推动小城镇的发展才是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任世英, 邵爱云. 试谈中国小城镇规划发展中的特色[J] . 城市规划, 1992(2) .
[2]仇保兴. 我国的城镇化与规划调控[J] . 城市规划, 2002 (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