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物理常识—2021年高考物理10月模拟试题分项汇编(六)(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物理10月模拟试题分项汇编(六)
物理常识
1、(2021·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

通过对这个实验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结论是()
A.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B. 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其运动状态的维持并不需要外力
C. 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 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答案】B
【解析】
A.理想斜面实验只能说明钢球具有惯性,推广到一切物体的是牛顿,故A错误;
B.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运动状态的维持并不需要外力,故B正确;
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这是牛顿得出的,故C错误;
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这是牛顿第二定律内容,故D错误;
故选B。

2、(2021·辽宁省大连103中学高三上学期一模)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
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说法中不符合
...史实的是()
A. 亚里士多德认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B.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C.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描述运动所需要的概念是伽利略首先建立的
D. 笛卡尔认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答案】B
【解析】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符合史实,A不符合题意;
B.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不符合史实,B符合题意;
C.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描述运动所需要的概念是伽利略首先建立的,符合史实,C不符合题意;D.笛卡尔认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符合史实,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1·江苏省如东中学高三上学期调研)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科学方法的角度来说,物理学中引入“合力”运用了
A. 等效替代法
B. 理想实验法
C. 建立模型法
D. 控制变量法
【答案】A
【解析】
在物理方法中,等效替代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是指用一种情况来等效替换另一种情况.如质点、平均速度、合力与分力、等效电路、等效电阻等.
研究一个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时,引入合力的概念,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理中的科学研究方法的种类区分,注意在初中物理中灵活应用这些研究方法.
4、(2021·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高复部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牛顿、千克、秒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B.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已有实验基础上进行合理外推而来,属于理想实验,是不能直接用实验来验证的
C. 伽利略通过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 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斜面实验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答案】B
【解析】
A.千克、米、秒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三个基本单位,牛顿是导出单位,故A错误;
B.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已有实验基础上进行合理外推而来的,属于理想实验,是不能直接用实验来验证的,故B正确;
C.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
D.伽利略设想的理想斜面实验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故D错误。

故选B。

5、(2021·湖北省武汉市六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据新华社10月6日消息,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罗杰·彭罗斯、德国赖因哈德·根策尔、美国安德烈娅·盖兹等三名物理学家。

在人类对物质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中,物理学家们大胆猜想、勇于质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下列有关物理学家及他们的贡献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测定了小球运动的位移与时间,进而得出了速度随位移均匀增加的结论
B. 伽利略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中,通过对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研究,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
C. 开普勒潜心研究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提出了“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观点
D.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
【答案】D
【解析】
A.伽利略测定了铜球运动的位移与时间,进而得出了位移x与t平方的成正比,就可以检验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小球是否做匀变速运动,故A错误;
B.运用逻辑推理否定了亚里土多德关于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论断,认为轻重物体下落的高度相同,故B错误;
C.开普勒潜心研究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提出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的观点,故C错误;
D.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万有引力恒量G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故D正确。

故选D。

6、(2021·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在物理学的研究及应用过程中所用思想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猜想法
B. 速度的定义式v=
x
t


,采用的是比值法;当△t趋近于零时,
x
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
该定义应用了理想模型法
C.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类比法
D. 如图是三个实验装置,这三个实验都体现了放大的思想
【答案】D
【解析】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选项A错误;速度的定
义式v=
x
t


,采用的是比值法;当△t趋近于零时,
x
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
了极限法,选项B错误;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选项C错误;用力向下压,使桌面产生微小形变,使平面镜M逆时针方向微小旋转,若使法线转过θ角,则M反射的光线旋转的角度为2θ,N反射的光线就就旋转了4θ,那么投射到平面镜上的光斑走过的距离就更大,故该实验观察测量结果采用的是微小变量放大法.第三个装置都是球m,受到m对它的引力会使竖直悬线发生扭转,从而使镜面M的法线转过微小角度,从而电光源的投影会在标尺上移动一定距离,从而将微小形变放大将微小形变进行放大,故都是利用放大的思想方法.这两个装置都是将微小形变进行放大,故都是利用放大的思想方法.用挤压玻璃瓶时微小的变化不易观察,但通过细管中水位的变化能够观察出来,是一种放大的思想.故D正确.
7、(2021·甘肃省会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许多科学家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等效代换法.控制变量法.微元法.建立物理模型法.放大法等等.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伽利略为了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
B. 牛顿巧妙地运用扭秤测出引力常量,采用了放大法
C.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其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答案】B
【解析】
A.伽利略为了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故A项正确;
B.卡文迪许巧妙地运用扭秤测出引力常量,采用了放大法,故B项错误;
C.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项正确;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其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D项正确。

本题选叙述不正确的,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