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硕士MPH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号:___________ 密级: __________ UDC :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PH)
学位论文
2012年安徽省35家医院医院感染的横断面调查
The Cross-sectional Survey on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35 Hospitals in Anhui Province in 2012
张磊
指导教师苏虹教授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统计学系
申请学位级别公共卫生硕士专业方向疾病预防控制
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10月10日论文答辩日期2013年11月23日
2013年11月9日
分类号:___________ 密级: __________ UDC: ___________
2012年安徽省35家医院医院感染的横断
面调查
The Cross-sectional Survey on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35 Hospitals in Anhui Province
in 2012
姓名:张磊
学号:M2011050
院系: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方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研究方向:疾病预防控制
导师姓名:苏虹
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10月15日
论文答辩日期:2013年11月23日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安徽医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并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他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日期: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3)
1 前言 (6)
2 材料与方法 (7)
2.1调查方法 (7)
2.2调查对象 (7)
2.3调查内容 (7)
2.4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率 (8)
2.5 质量控制 (8)
2.6 伦理学 (9)
2.7 统计方法 (9)
3 结果 (10)
3.1一般情况 (10)
续表1 各科室患者的医院感染患病率和感染例次率 (11)
3.2 各科室感染率情况 (11)
3.3 不同性别间各感染部位感染率 (12)
3.4 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 (13)
3.5 科室与主要经血传播病毒携带构成情况 (14)
3.6 侵袭性操作相关情况 (15)
3.7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7)
3.8 外科系统手术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9)
3.9内科系统与外科系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前细菌培养情况
对比分析 (22)
3.10重症监护病房(ICU)与其它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情况和送
检情况对比 (23)
3.11医院感染病原体 (24)
4 讨论 (25)
4.1 医院感染率 (25)
4.2 不同性别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分析 (26)
4.3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 (26)
4.4 科室与主要经血传播病毒携带情况 (27)
4.5侵袭性操作相关情况 (27)
4.6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8)
4.7 标本送检率 (29)
4.8 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情况 (29)
5 结论 (30)
参考文献 (31)
附表一 (36)
附表二 (38)
个人简历 (39)
致谢 (40)
综述 (41)
参考文献 (49)
2012年安徽省35家医院的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摘要
目的描述安徽省的医院感染现状,探讨并分析医院感染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安徽省的医院感染防治以及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

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2012年11
月14日当天在院病人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当天出院病人,但不包括当天入院病人。

分层逐级培训调查内容和方法,首先由安徽省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对各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然后专职人员对参与调查的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住院信息、入院诊断、医院感染部位、是否漏报、病原体、主要经血传播病原体、侵袭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外科手术切口情况等。

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并逐个录入专业软件,然后跳转成EXEL文件后导入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本次调查应查31943人,实际调查31656人,实查率99.10%。

共计769位病人发生804例次医院感染。

病人医院感染率为2.43%,例次感染率为2.54%。

医院感染部位前5位分别是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表浅切口和皮肤软组织,所占比例分别为46.39%、12.44%、9.70%、9.08%和6.84%。

4.67% 的病人HBsAg 阳性,0.76%的病人抗-HCV阳性,0.29%的病人抗-HIV阳性。

7.52%的病人使用动静脉插管,13.04%的病人使用泌尿道插管,4.90%的病人使用了呼吸机,80.73%的病人进行了静脉输液。

男性、静脉输液、动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和手术与发生医院感染有关,是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小于0.05。

共调查外科病人11596人,其中4576人进行了手术治疗,占39.46%。

手术治疗病人中有2839人在术前使用了抗菌药物,占62.04%。

内科系统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31.69%,外科系统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7.0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CU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9.64%,其它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9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共分离出医院感染病原体500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占15.40%;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株,MRSA检出率为14.63%。

结论本次调查显示安徽省的医院感染率低于全国的医院感染水平,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

ICU的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科室,其抗菌药物使用率、侵袭性操作率亦高于其它科室。

男性、相关侵袭性操作如动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静脉输液和手术共6项危险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

抗菌药物使用率符合我国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50.0%的要求。

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用药比较普遍,标本送检意识不高。

医院感染病原体以条件致病菌为主,MRSA 检出率较高。

今后需加强感控相关工作。

关键词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The Cross-sectional Survey on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35
Hospitals in Anhui Province in 201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status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Anhui province,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with the risk factors, so as to provide a certain basi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and reduction of the nosocomial l infection rate in Anhui province.
Methods Th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adopted for cluster sampling of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monitoring network hospitals in Anhui province. The patients in hospital on the day of November 14, 2012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cluding the discharged patients on the day, but not including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on the day. For the stratified step by step training survey content and method, firstly, the expert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quality control center in Anhui province conducted the systematic training for the full-time worke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management section, and then the full-time personnel conducted training for the clinical medical personnel involved in the survey. The survey contents included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the hospital diagnosis, nosocomial infection sites, any omissions, pathogens, main pathogens of blood transmission, invasive operations, the use of antibiotics, surgical incision and so on. The detailed record of information was entered one by one into the professional software, skipped into EXEL file and then introduced to SPSS16.0 for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count data was subject toχ2 test,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were subject to the single factor and multiple factor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is survey should cover 31943 participants, but the actual survey covered
31656 participants, with the real survey rate of 99.10%. A total of 769 patients had 804 cases of nosocomia l infection. The nosocomia l infection rate of the patients was 2.43%, with the case infection rate of 2.54%. The top 5 of nosocomia l infection sites wer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urinary tract, superficial incision and skin soft tissue, with the proportion of 46.39%, 12.44%, 9.70%, 9.08% and 6.84%, respectively.
4.67% of the patients had HBsAg positive, 0.76% of the patients had anti-HCV positive, 0.29% of the patients had anti-HIV positive. 7.52% of the patients adopted arteriovenous intubation, 13.04% of the patients adopted urinary tract intubation, 4.90% of the patients adopted the ventilator and 80.73% of the patients conducted intravenous infusion. The male, intravenous infusion, arteriovenous intubation, urinary tract intubation, the use of ventilator and operation had relationship with the nosocomia l infection, which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the occurr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hospital, with the P values less than 0.0
5. The surgical patients of 11596 people were surveyed, where 4576 people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accounting for 39.46%. 2839 people in patients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used the antibacterial drugs before the surgery, accounting for 62.04%. The antibacterial drug utilization rate of medical system was 31.69% and the antibacterial drug utilization rate of surgical system was 47.01%, wher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antibacterial drug utilization rate of ICU was 79.64% and the antibacterial drug utilization rate of other departments was 42.98%, wher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 total of 500 strain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pathogens were isolated, wher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as the most common (accounting for 15.40%); 6 strains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were detected, with the detection rate of 14.63%.
Conclusions This survey indicated that the nosocomia l infection rate in Anhui province was below the national level of nosocomia l infection, where the male infection rate was higher than women. ICU nosocomia l infec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departments, and its antimicrobial usage and invasive operation rate were higher than other departments. A total of six risk factors such as male and invasive operations related to the arteriovenous intubation, urinary tract intubation, the use of ventilator, intravenous infusion and surgery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nosocomia l infection. The antimicrobial usage conform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50.0% by the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in our country. Both the clinical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and the empirical medication were common,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specimen inspection was not high.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pathogens were mostly conditional pathogenic bacteria, the detection rate of MRSA was relatively higher.A lo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related work need to do in the future.
Keywords Nosocomial infection/Cross-sectional/Survey
1前言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以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威胁,也给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带来伤害[1-2]。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是评价和判断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主要方法,科学的调查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起步较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3]。

美国CDC于20世纪70年代,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80所医院组成的全美医院感染监测体系(NNIS)[4]。

我国也一直参照美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

二十世纪初,我国修订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试行)》,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展[5]。

但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6]。

欧洲国家多采用现患率调查进行医院感染监测。

近年来,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程度、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的支持还是广大医务员工对医院感染管理认知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7]。

一支拥有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爱岗敬业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队伍已经形成[8-9]。

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出台也标志着表明了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经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道路[10-12]。

强有力的政策和程序,在感染控制方面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13]。

此外,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多部门协作和全员参与管理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14-17]。

现患率调查是医院感染监测中重要的调查方法之一。

不仅可以提供医院感染流行状况的本底资料,还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通过对住院患者一天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可以了解医院感染的详细情况和发病特点以及发病模式等。

对于缺乏条件开展医院感染长期监测的医院,可以采用定期、不定期的现患率调查来了解医院内感染发生的情况;对于开展目标性监测的医院,可通过定期开展现患率调查,了解某地区医院感染情况;反复进行现患率调查,可以看出医院感染的长期趋势,用于控制效果评价[18]。

WHO资助14个国家55所医院开展现患率调查,平均8.7%的病人存在医院感染[19]。

欧美国家医院感染率一般在5-15%,很大程度
取决于不同国家、地区、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以及有无完善专业体系[20-21]。

国内的医院感染率水平在4%-8%之间[22]。

为了解安徽省医院感染的流行特征,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对安徽省35家医院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调查方法
资料来源于安徽省医院感染监控网络,该网络由卫生厅于2001年指定医院组成并沿用至今,分别为各个地市的部分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

可代表安徽省医院的医院感染基本情况。

选择安徽省监控网医院中的所有医院的在院病人作为调查对象,共35家,临床科室类别齐全。

采用现患率调查方法对以上医院所有在院病人进行调查。

本次现患率调查是收集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完成有关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疾病资料,从而描述医院感染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2调查对象
为2012年11月14日0点至24点期间内35家医院所有现住院病人(包括2012年11月14日的出院病人,不包括11月14日的入院病人)。

2.3调查内容
2.3.1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
一般情况包括标准科别、院内科别、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及疾病诊断;医院感染情况包括是否为医院感染病人、是否为漏报病人、医院感染的部位以及感染的病原体;主要经血传播病原体调查包括HbsAg阳性、抗-HCV阳性、抗-HIV阳性、静脉输液;侵袭性操作调查内容包括动静脉插管、人工呼吸机、泌尿道插管、其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使用目的、联用情况以及治疗用药的送检情况;外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手术切口等级、围手术期用药情况等。

2.3.2医院感染床旁调查表
由调查小组到患者床旁采用体检和查房的方式进行调查,确定该病人是否为医院感染病人,并记录相应感染症状和体征。

2.4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率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所有调查当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患者均计入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病例的确定:(1)“存在医院感染”包括①调查当天(2012年11月14日0点-24点)新发生的医院感染;②过去发生的医院感染,在调查当天(2012年11月14日0点-24点)该病人仍未痊愈的部位或病人。

(2)“不存在医院感染”指①过去发生的医院感染在调查当天已经痊愈的病人或部位;②没有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

2.5 质量控制 2.5.1逐级培训
聘请安徽省医院感染专家对参与此次调查的所有医院的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定调查时间、调查内容、调查用表,并督促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于调查前对其医院的临床监控小组成员培训,培训内容同上。

2.5.2成立调查及质量控制小组
各医院的感染管理科负责整个调查的实施工作。

至少按每50张床位配备1名调查人员,调查人员由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各病区住院总、监控医生、监控护士组成。

所有调查人员3-4人为一组,由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任组长(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不够,可将临床科室的调查分次进行,每个科室只查一天),每组负责调查3-4个病房。

调查人员随机分配调查病区,调查前统一培训。

调查前要求所有被调查的科室管床医生对在院病人的病历书写完整,并完善各项与感染性疾病诊断有关的检查。

2.5.3 现场质控
现场调查时按序发放调查表,各病区住院总到病人床旁以体检和询问的方式调查并填写医院感染现患率床旁调查表,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和各病区监控医生
%
100⨯=
观察期间调查病人数
病例数
同期存在新旧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
查看在架病历,统一设计的调查个案表由监控护士集中填写。

每一在院病人均应进行调查,不得重复调查。

由于各种原因未调查的对象,可由专职人员补充调查。

调查表由调查人员填写;注意追踪病原学检查结果。

床旁调查结果应与病历调查结果相结合,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是否为医院感染。

如有诊断疑问,小组讨论后,组长确定。

抗菌药物使用目的不明确者,可询问病房管床医生。

2.5.4调查注意事项
重点关注体温记录,抗菌药物使用原因,入院诊断,实验室报告(尤其是病原学报告),病理学检查结果。

着重注意住院时间长、病情严重、免疫力下降和接受侵袭性操作的患者;床旁调查人员应注意询问方法与技巧;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检查每一调查表,查看是否填写真实、完全。

2.5.5 数据录入
所有参与调查的医院均通过“医院感染管理监控系统(VERSION2.0)”软件对调查表内容逐条录入,并通过该软件上报,然后在终端收集汇总。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表个案录入时若出现漏项、或错填等现象该软件会自动提示出现相应错误并无法保存、上报,故避免出现逻辑错误,防止出现漏输、错输数据。

数据结果真实可靠。

2.6 伦理学
本文调查内容不涉及个人隐私,无需通过伦理学审查。

特殊感染部位如外阴、生殖系统感染的床旁体检应由与病人同性别医生进行床旁调查。

2.7 统计方法
调查结果通过“医院感染管理监控系统(VERSION2.0)” 进行网络直报。

该系统由安徽省卫生厅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组织全省各监控网医院统一安装运行,便于全省监控网络收集相关医院感染信息。

先由35家网络医院安装该系统单机版,然后生成报表后通过网络传送至该系统管理版,管理版由调查组织成员组统一管理运行。

汇总信息后跳转成EXCEL格式表格,然后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PSS)16.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影响因素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结果
3.1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35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23家,二级医院10家,未定级医院2家。

应查31943人,实际调查31656人,实查率99.10%。

其中男性患者17024人,占53.78%,医院感染人数为501人,感染率为2.94%;女性患者14632人,占46.22%,感染人数为268人,感染率为1.83%。

男女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年龄最小的调查对象为出生2小时的新生儿,年龄最大为97岁。

共计感染人数769人,部分病人发生2个及以上感染例次,共804例次,病人感染率为2.43%,例次感染率为2.54%。

感染率最高为综合ICU,感染率为32.20%;最低为产科新生儿组、眼科、内科ICU和儿科ICU,均为0,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各科室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和感染例次率
科室应查人数实查人数实查率
(%)
感染人数
感染率
(%)
感染
例次数
感染
例次率(%)
呼吸内科1566 1553 99.16 15 0.97 15 0.97 消化内科1205 1197 99.34 16 1.34 16 1.34 心血管内科2163 2150 99.40 38 1.77 39 1.81 内分泌科904 896 99.12 7 0.78 7 0.78 肾内科794 788 99.24 21 2.66 22 2.79 传染病科756 749 99.07 4 0.53 4 0.53 血液病科678 667 98.38 34 5.10 34 5.10 神经内科2023 2005 99.11 54 2.69 57 2.84 中医科487 477 97.95 4 0.84 4 0.84 其它内科2089 2074 99.28 62 2.99 63 3.04 普外科2807 2793 99.50 75 2.69 80 2.86 胸外科774 768 99.22 28 3.65 29 3.78 心外科48 48 100.00 2 4.17 2 4.17 神经外科1129 1122 99.38 93 8.29 100 8.91 骨科2820 2804 99.43 62 2.21 62 2.21 泌尿外科1032 1011 97.97 13 1.29 14 1.38 烧伤科221 214 96.83 21 9.81 23 10.75 整形科107 102 95.33 5 4.90 5 4.90 肿瘤科2181 2176 99.77 58 2.67 59 2.71 其它外科564 558 98.94 16 2.87 16 2.87
续表1 各科室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和感染例次率
科室应查人数实查人数实查率
(%)
感染人

感染率
(%)
感染
例次数
感染
例次率(%)
妇科1260 1253 99.44 7 0.56 7 0.56 产科成人组1389 1377 99.14 7 0.51 7 0.51 产科新生儿组294 289 98.30 0 0 0 0
儿科新生儿组830 827 99.64 10 1.21 10 1.21 儿科非新生儿组1310 1295 98.85 12 0.93 12 0.93 耳鼻喉科644 640 99.38 1 0.16 1 0.16 口腔科315 304 96.51 4 1.32 4 1.32 眼科469 458 97.65 0 0 0 0 喉镜室123 111 90.24 1 0.90 1 0.90 内科ICU 15 15 100.00 0 0 0 0 外科ICU 7 7 100.00 2 28.57 2 28.57 儿科ICU 12 12 100.00 0 0 0 0 综合ICU 296 295 99.66 95 32.20 107 36.27 精神科134 133 99.25 1 0.75 1 0.75 其它科室497 488 98.19 1 0.20 1 0.20 合计31943 31656 99.10 769 2.43 804 2.54
3.2 各科室感染率情况
为了解各科室感染率情况,把所有科室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和ICU,在调查日当天以上科室的医院感染率见图1。

图1 各科室医院感染率情况
3.3 不同性别间各感染部位感染率
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各感染部位患病率,结果发现,上呼吸、下呼吸道、表浅切口、泌尿道、皮肤软组织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性别间总体医院感染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深部切口、胃肠道、血液、其它部位的不同性别之间感染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间各感染部位感染率
感染部位 男( n=17024) 女( n=14632) 2 值
P 值 例数 感染率(%)
例数 感染率(%)
上呼吸道 73 0.43 27 0.18 14.911 0.000 下呼吸道 256 1.50 117 0.80 33.506 0.000 表浅切口 52 0.31 20 0.14 9.876 0.002 深部切口 11 0.06 4 0.03 2.309 0.129 泌尿道 18 0.11 60 4.10 29.650 0.000 胃肠道 19 0.11 14 0.10 0.192 0.662 血液 12 0.07 6 0.04 1.204 0.273 皮肤软组织
45 0.26 10 0.07 17.427 0.000 其它 15 0.09 10 0.07 0.390 0.532 合计
501
2.94
268
1.83
41.000
0.000
3.4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病例次共计804例次,医院感染部位前五位分别是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表浅切口和皮肤软组织,中枢神经系统最少。

详细情况见表3、图2。

表3 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
感染部位感染例次数构成比(%)
下呼吸道373 46.39
上呼吸道100 12.44
表浅切口73 9.08
皮肤软组织55 6.84
泌尿道78 9.70
胃肠道33 4.10
血液18 2.24
深部切口15 1.87 腹(盆)腔内组织17 2.11
腔胸膜腔 4 0.50
中枢神经系统 2 0.25
其它36 4.48
合计804 100.00
图2 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
3.5科室与主要经血传播病毒携带构成情况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加强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感染的预防非常必要。

有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因一次暴露血液,可能感染HBV危险的概率为6%~30%,感染HCV危险的概率为0.4%~1.8%,感染HIV危险的概率为0.29%[23]。

医院感染经血液传播的危险性日益增大,为评估经血传播病原体在医院感染管理的日常诊疗活动中的职业危害,本次调查对血液中的HBsAg、抗-HCV、抗-HIV进行了统计调查,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在院病人中,4.67% 的病人HBsAg阳性,0.76%的病人抗-HCV阳性,0.29%的病人抗-HIV阳性。

科室详细情况见表4、图3。

表4 科室与主要经血传播病毒携带构成情况
科室n
HBsAg阳性抗-HCV阳性抗-HIV阳性
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
内科12556 687 5.47 114 0.91 14 0.11
外科11596 549 4.73 100 0.86 64 0.55
妇科1253 57 4.55 4 0.32 1 0.08
儿科1295 6 0.46 0 0 0 0
ICU 329 7 2.13 3 0.91 1 0.30
其它科室4627 173 3.74 21 0.45 14 0.30
合计31656 1479 4.67 242 0.76 94 0.29
3.6侵袭性操作相关情况
侵袭性操作是指以治疗为目的的对病人进行有创的机械侵入的诊疗活动,为了解安徽省各医院的侵袭性操作对医院感染的影响,对动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静脉输液等四项侵袭性操作做了汇总分析。

3.6.1 在院病人侵袭性操作构成表
在院病人共计31656人,其中7.52%的病人使用动静脉插管,13.04%的病人使用泌尿道插管,4.90%的病人使用了呼吸机,80.73%的病人进行了静脉输液。

各科室详细情况见表5、图4。

表5 在院病人侵袭性操作构成
科室 n 动静脉插管
泌尿道插管 使用呼吸机 静脉输液 例数 构成比(%) 例数 构成比
(%) 例数 构成比(%) 例数 构成比(%) 内科 12556 672 5.35 294 2.34 50 0.40 10763 85.72 外科 11596 1069 9.22 2367 20.41 981 8.46 9208 79.41 妇科 1253 71 5.67 494 39.43 144 11.49 849 67.76 儿科 1295 118 9.11 0 0 2 0.15 1199 92.59 ICU 329 202 61.40 278 84.50 208 63.22 315 95.74 其它科室 4627 247 5.34 696 16.31 167 3.61 3222 69.63 合计
31656
2379
7.52
4129
13.04
1552
4.90
25556
80.73
3.6.2感染病人侵袭性操作的构成
本次调查共计769人发生了医院感染,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中,有26.27%的病人使用动静脉插管,42.65%的病人使用泌尿道插管,22.24%的病人使用了呼吸机,90.38%的病人进行了静脉输液。

各科室详细情况见表6、图5。

图4 在院病人侵袭性操作构成
表6 感染病人侵袭性操作的构成
科室n
动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静脉输液


构成比
(%)


构成比
(%)


构成比
(%)


构成比
(%)
内科255 25 9.80 35 13.73 7 2.75 230 90.20 外科373 108 28.95 191 51.21 87 23.32 336 90.08 妇科7 2 28.57 5 71.43 1 14.29 5 71.43 儿科12 1 8.33 0 0 0 0 10 83.33 ICU 97 66 68.04 91 93.81 74 76.29 94 96.91 其它科室25 0 0 6 24.00 2 8.00 20 80.00 合计769 202 26.27 328 42.65 171 22.24 695 90.38
3.7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7.1医院感染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发生医院感染为应变量(发生=1;未发生=0),以性别、年龄、静脉输液、动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手术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 分析。

根据相关研究,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与年龄有关,婴幼儿和老年人的抵抗力明显较弱[15],将年龄<2或>60岁赋值为1,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男性、
静脉输液、动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和手术与发生医院感染有关,P 值均小于0.01,见表7。

表7 各危险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赋值调查人数
感染
例次数
感染率
(%)
OR值95%CI P值
性别男=1 17024 501 2.94 1.625 1.399-1.888 0.000 女=0 14632 268 1.83 1
年龄(岁)<2,>60=1 15075 383 2.54 1.150 0.996-1.328 0.056 2-60=0 16581 386 2.33 1
静脉输液有=1 25556 695 2.72 2.276 1.188-2.898 0.000 无=0 6100 74 1.21 1
动静脉插管有=1 2379 202 8.49 4.698 3.978-5.549 0.000 无=0 29277 567 1.94 1
泌尿道插管有=1 4129 328 7.94 5.300 4.576-6.139 0.000 无=0 27527 441 1.60 1
使用呼吸机有=1 1552 171 11.02 6.110 5.112-7.302 0.000 无=0 30104 598 1.99 1
手术有=1 6840 289 4.23 2.237 1.928-2.595 0.000 无=0 24816 480 1.93 1
3.7.2医院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05的变量为多因素分析中的自变量,共引入性别、静脉输液、动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和手术等6项危险因素,以是否发生医院感染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8。

表8 各危险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回归系数标准误Wald χ2值OR值95%CI P值性别0.500 0.078 40.651 1.649 1.414-1.924 0.000 静脉输液0.507 0.125 16.365 1.660 1.299-2.122 0.000
动静脉插管0.811 0.100 66.221 2.251 1.851-2.736 0.000
泌尿道插管 1.371 0.105 170.858 3.940 3.208-4.839 0.000
使用呼吸机0.597 0.118 25.694 1.816 1.442-2.287 0.000 手术-0.205 0.098 4.416 0.814 0.673-0.986 0.0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