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鉴赏景物形象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 坐看云起时 。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 ________________ 总为浮云能蔽日 , 长安不见使人愁

• 月:月圆总易让人想起团圆的话题,所以月便 成了思乡的代名词。月皎洁无瑕,高悬空中, 常为诗人自喻,或喻君子、志向。
• 2、 (元)王冕 •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 (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诗人借此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 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 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 高洁守志)的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落花
•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 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 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________________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 ________________ 花落知多少 • 夜来风雨声,_________________ 。

• 鸟:飞鸟可任意飞翔,象征自由。鸟声清脆明 鸟 亮,又是春天的写照,或是幽静的反衬。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 ___________ 飞鸟相与还 • 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 。 处处闻啼鸟 • 春眠不觉晓,_____________ 。 月出惊山鸟 ,时鸣深涧中。 • ___________

• 梅:坚强,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抗争。不改变自 己的气节。
• 遥知不是雪,______________ 为有暗香来 。 • 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 。 只有香如故
芳草
• 芳草:喻离恨。芳草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
生,恰似离别的愁绪。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 • 试问闲愁都几许,__________ 时雨。 •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 ___________
小楼深巷
春雨杏花
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 局面即将到来
意境:
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 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 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 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 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 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
• • • •
【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 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方法点拨】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 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 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2、概括形象特点;3、理 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 雁: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
情和羁旅伤感。同时雁是传说中的信使,又有
怀念故人之意。
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________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 云中谁寄锦书来,__________
流水
流水:流水一去不返。引申出流年似水。再加上流 水悠悠不断,也喻愁怀别绪。 • 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 • 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__________
• 风雨:无情的风雨
• 落花:实让人惋惜
•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情, 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 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
这就是意象
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 • 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形象是意象的根。 • 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又与 诗歌具体语境有关。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

• 雨:绵长细密,如愁绪;点点滴滴,如眼泪。雨 是言情造势之首选。 梅子黄时雨。 •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___________
巴山夜雨涨秋池 。 • 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
• 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______ 无边丝雨细如愁 。

• 云:一是来去自由,喻游子、飘泊、自由。 二是遮蔽光华,喻小人。
象。
• 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这一特性 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 柳:以折柳表惜别。柳因其缠绵柔长的特点而 成为多情之物。
客舍青青柳色新。 • 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_
杨柳岸,晓风残月。 • 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意境:
意象+意象=意境。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 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 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 的、细小的单位。所以多个意象组合 构成意境。
是诗人的主观情意 和客观物象互相交 融而形成的艺术境 界。
【例】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 春雨初霁》)
意象:
举头望明月 • _____________ ,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 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 。 永夜月同孤 。 • 片云天来,不可断绝。 • ________
其他
• 要了解物象的寓意,关键是了解物象自身的特性,结合 语境来大胆推测。
【答题步骤】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 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 景)。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 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 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 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 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 景),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 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 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 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 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 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意象: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 亲人。
意境:
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 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 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 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 声寒砧都传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诗歌鉴赏之 鉴赏景物形象
什么是意象?
•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先 想 到 再 想 到 总 结 一 下
•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 啼鸟:欢快的气氛
梧桐
• 梧桐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不耐寒 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大如掌,易形成 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再者,雨滴梧桐 (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人肠断。 梧桐更兼细雨 • 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_ •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 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 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 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 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 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 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

• 5、菊:喻隐逸,高洁,脱俗。菊花笑傲风
霜,且不愿其它花种同开,所以,菊花就和
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
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采菊东篱下 • ______________ ,悠然见南山。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 ______________ 菊残犹有傲霜枝 。 • 雨尽已无擎雨盖,_____________
要由“落花”产生 “让人惋惜” 的联想,首先,读者要有一定 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 )。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 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 象的统一。
常见意象<意象的共性>
• 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情感
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见意
人生的短促 • 露:____________(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荒凉,兴衰之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草木:_____________
• 松 :___________ 清幽、隐逸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
• 长亭 :___________ 送别,依恋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夕阳:____________ 暮年,衰老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杜鹃(子规)_________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哀伤 • 白发:________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衰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