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杭州市名校地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杭州市名校地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图为根据百度地图《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排名的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前十的城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高的原因主要是
A.经济水平高B.生态环境好C.交通便捷度高D.人口素质高
2.为缓解人口迁入产生的城市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A.迅速扩大城区规模,提升人口容纳量
B.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C.积极拓宽城市道路,解决交通拥堵
D.对城市进行规划,合理布局产业
【答案】1.A
2.D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学生要熟悉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掌握解决城市化问题的主要措施。
1.据图可知,我国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前十名的城市中,八个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余两个城市为中西部省份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对人口吸引力强,A正确;生态环境好和交通便捷度高对人口迁移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不是当今吸引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故BC选项错误;人口素质高的城市人口吸引力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
故选A。
2.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问题突出。
迅速扩大城市规模,会使得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压力过大,同时城市规模大,更容易出现大城市病问题,A错误;大城市由于人
口过多,应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缓解人口过多产生的城市问题,B错误;仅靠拓展城市道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且城市问题不仅是交通问题,还包括住房、就业等,C错误;对城市进行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有利于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D正确。
故选D。
2.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
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苏州古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
C.法国巴黎市中心也为“前巷后河”景观
D.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
2.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
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B.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
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
D.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
【答案】1.A
2.D
【解析】
1.苏州的建筑布局形成“小桥、流水、人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A正确;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不同,B错误;欧洲的传统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法国巴黎市中心是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布局,C错误;北京的城市布局是以皇宫建筑群为中心,与苏州不同,D错误;故选A。
2.苏州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北京的城市布局是以皇宫建筑群为中心,体现了封建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力;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工业区向城市外缘移动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据此判断ABC符合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D不符合,故选D。
3.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域内矿产资源贫乏
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冬末春初降水较多
2.甲地区防洪水库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
A.9~10月B.11~12月
C.1~2月D.4~5月
【答案】1.D
2.A
【解析】
【分析】
1.田纳西河流域内的矿产资源是比较丰富的,A错误。
田纳西河上游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B错误。
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C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田纳西河流域内的降水季节变化较大,企鹅该区域内冬末春初降水较多,D正确。
故选D项。
2.读图可知甲区域的冬末和初春时节的降水量比较大,即12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比较多,可知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每年的9~10月,A正确,BCD错误。
故选A项。
【点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田纳西河流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该区域的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即该区域的夏秋季节的降水量相对较少,冬春季节的降水量相对较多。
4.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B.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应建立一种环境伦理意识
C.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A正确。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应建立一种环境伦理意识,B正确。
生态的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C不正确。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D 正确。
【点睛】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生态的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手段,社会的持续发展是目的。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5.读经纬网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判断A点位于B点的方向()
A.东北方B.西南方
C.西北方D.东南方
2.图中的C点与B点()
A.地方时相同B.热量带相同
C.日出时刻相同D.海拔高度相同
3.若A,B,C三艘船同时沿纬线,按图中箭头方向出发驶向0 º经线,最终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A.A B.B C.C D.一样快
4.若B地的区时为2月1日12时,此刻全球在2月1日的范围()
A.全部B.小于二分之一C.等于二分之一D.大于二分之一
【答案】1.D
2.A
3.C
4.D
【解析】
【分析】
考查方向的判读,纬线长度的分布规律,日期范围的判读。
1.读图分析可知,A点所在的纬度为30°S,所在的经度为30°E,地理位置为(30°S,30°E),B点所在的纬度为30°N,所在的经度为30°W,地理位置为(30°N,30°W),因此从南北方向来看,A点在B 点的南方,从东西方向来看,A点在B点的东方,综合判断,A点在B点的东南方,D正确。
故选D。
2.读图分析可知C点,位于(0°,30°W),B点位于(30°N,30°W),两地经度相同,因此地方是相同,A正确;C地位于赤道,属于热带,B点位于回归线以北,属于北温带,两点热量带不同,B错误;日出时刻与昼夜长短有关,也与东西方为有关,因此无法判断两地的日出时刻,C错误;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可知,A、B地都位于大西洋,D错误。
故选A。
3.读图分析可知,ABC三点距离0°经线的经度差相同,同样的经度差,纬度越低,距离越大。
用时一样,所以距离越大,速度越快。
C船沿赤道航行,所在纬度最低,距离最长,速度最快,C正确。
故选C。
4.B地所在的经度为30°W,在西二区。
全球有两条日期界线,一条为0时经线,另一条为180°经线,0时经线向东到180°为新的一天,0时经线向西到180°为旧的一天。
当30°W为2月1日12时,150°E 为24时,因此从150°E到180°为新的一天,该范围为2月2日,约占十二分之一;从150°E向西到180°,为旧的一天,该范围为2月1日,约占十二分之十一,由此判断此时全球在2月1日的范围大于二分之一,D正确。
故选D。
6.下图是应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业生产的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辽宁省某农村在早春播种时采用地膜覆盖,可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这主要是改变了农业生产的条件
A.热量B.光照
C.水分D.肥力
2.我国在河西走廊地区(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中大力推广该项技术的主要原因是地膜覆盖可以起到A.保温作用B.保水作用
C.保肥作用D.防止病虫害
3.地膜残留对作物生长环境带来的影响有
A.随意堆放,造成大气污染
B.影响雨水下渗,造成水体污染
C.污染土壤,土壤肥力下降
D.影响农村环境,造成“视觉污染”
【答案】1.A
2.B
3.C
【解析】
1.辽宁省早春气温较低,不利于作物发芽。
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以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所需要的热量,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河西走廊地区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在农业发展中可以采取措施保水。
采用地膜覆盖技术,盖膜后,因地膜的阻隔使土壤水分蒸发减少,散失缓慢;并在膜内形成水珠后再落入土表,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损失,起到保蓄土壤水分的作用。
B正确。
保温作用、保肥作用、防止病虫害不是最主要作用,ACD错误。
故选B。
3.地膜残留破坏土壤结构,影响耕地质量、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影响作物出苗,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C正确;大气污染、水体污染、“视觉污染”均为次要方面,ABD错误。
故选C。
【点睛】
地膜本身不易降解;降解过程中会释放有毒物质;会阻隔雨水下渗,削弱耕地的抗旱能力;阻碍农作物根系生长,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导致土壤板结;牲畜误食后,影响消化,甚至导致死亡。
7.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缓解城市热岛、改善人体舒适度、降低建筑物能耗的有效措施,对局地气候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据此完成小题。
1.北京市建设通风廊道的主要目的是()
A.根治北京市的雾霾B.缓解城区热岛效应
C.增加城区降水量D.降低风沙天气频率
2.对通风廊道所经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的是()
A.严格控制建筑规模,逐步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
B.拆除一切建筑物,置换建筑用地为绿化用地保证廊道畅通
C.大力修建城市的林荫大道,提高绿化面积与交通用地面积
D.开挖河湖池沼,增加城市湿地的面积,扩建人工景点
【答案】1.B
2.A
【解析】
【分析】
考查通风廊道建设的作用,城市合理规划。
1.北京市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明显,建设通风廊道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城区热岛效应,B对。
通风廊道建设,不能根治北京市的雾霾,A错。
热岛效应减弱,上升气流减弱,可能减少城区降水量,C错。
空气流通,不能降低风沙天气频率,D错。
故选B。
2.对通风廊道所经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应严格控制建筑规模,逐步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A 合理。
拆除一切建筑物,不合实际,也无必要,B不合理。
城市地价高,修建城市的林荫大道,提高绿化面积与交通用地面积,开挖河湖池沼,增加城市湿地的面积,会加重城市用地紧张程度,且要考虑城市实际状况,减少拆迁,C、D不合理。
故选A。
8.“硅谷”南北长48千米,东西宽16千米。
1950年,这里还是布满果园和温室的农业区,现在是美国新兴工业最发达的地方。
这里有三个高速公路系统和其他密如蛛网的公路、街道;在低山和海湾之间,在浓密的绿荫下,一幢幢现代化建筑掩映在田园诗般的优美恬静的气氛中,这的工厂没有高耸的烟囱,也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各公司的门前及院内空地上都是嫩绿的草坪或种植着各色鲜花和观赏树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硅谷”工业区兴起与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农业基础B.交通因素C.环境因素D.知识和技术
2.“硅谷”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相比,具有的显著特点是()
A.工业部门的起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B.工业产品具有“厚、重、长、大”的特征
C.从业人员多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D.自动化程度低,多为手工劳动,增长速度慢
3.“硅谷”工业区的特色和优势在于()
A.位于地中海气候区,阳光充足
B.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是美国乃至世界电子工业的中心
C.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电子工业仍在向该地区集中
D.哈佛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
【答案】1.D
2.C
3.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新工业区
1.硅谷以技术水平高的微电子工业为主,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知识和技术,D正确。
2.硅谷工业区的特点是工业部门的起源与发展新;工业产品具有“轻、薄、短、小”的特征;从业人员多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C正确。
自动化程度高,增长速度快。
3.“硅谷”工业区的特色和优势在于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是美国乃至世界电子工业的中心,B正确;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温暖湿润,适宜居住;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
故选B。
9.下图示意公路、高铁和航空三种交通运输方式在不同运输距离上的市场份额。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公路与高铁两种运输方式市场份额竞争最激烈的运输距离在( )
A.50-150km B.200-300km C.700-800km D.950-1050km
2.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铁运输,航空运输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有( )
①压缩、淘汰部分中短途航线
②增加航运班次,节省候机时间,大幅降低票价
③提高航班正点率,减少成本,提升服务水平
④开发广大农村地区市场,大力建设航空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答案】1.B
2.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
1.根据图中公路、高铁和航空三种交通运输方式在不同运输距离上的市场份额,可知①为公路,②为高铁,③为航空,读图可知,①为公路和②为高铁在距离200—300km所占比例最接近,说明两种运输方式竞争最激烈。
故选B。
2.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铁运输,读图可知高铁在400-800km距离优势明显,所以航空运输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压缩、淘汰部分中、短途航线,长途航线采取直线飞行,减少成本,降低票价。
故选D。
10.2014年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30年的《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
从2018年起,俄罗斯将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如下图所示)向中国供气。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符合管道运输特点的是
A.占地少,灵活便捷B.设备投资小,效益好
C.运量大、成本低、投资少D.安全可靠,连续性强
2.中俄天然气合作,对于中国的意义表现在
A.促进科技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消除环境污染
C.实现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缓解能源紧缺
D.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
【答案】1.D
2.C
【解析】
1.管道运输的特点:占地较多,灵活性差,成本高,收益较慢,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D正确。
故选D。
2.我国为受气区,有利于改变了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促进能源多元化,C正确,其余为该工程对俄罗斯发展的意义。
故选C。
11.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被甲海峡分界的两大洲是
A.亚洲与非洲B.亚洲与欧洲
C.南、北美洲D.欧洲与非洲
2.夏季,当地种植水果园艺作物的有利气候条件有
①光热条件充足
②高温多雨
③昼夜温差大
④雨热同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1.B
2.B
【解析】
【分析】
1.读图分析可知,甲海峡属于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故选B。
2.该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少雨,夏季光热条件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的光合作用和糖分的积累,因此①③正确,故选B。
12.读我国产业转移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的是( )
A.劳动力素质高B.地价低廉
C.濒临港澳,靠近东南亚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2.近年来,造成珠三角地区众多外资企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的因素不包括( )
A.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产业基础处于劣势
B.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
C.靠近原料供应和能源基地
D.扩大市场范围
【答案】1.A
2.C
【解析】
【分析】
1.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劳动力素质低,A错误;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价低廉,B正确;濒临港
澳,靠近东南亚,C正确;广东、福建是著名的侨乡,广东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D正确。
故选A。
2.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产业基础处于劣势,A是转移的原因之一;
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B是转移的原因之一;
长三角地区原料、能源短缺,不靠近原料供应和能源基地,C不是转移的原因;
众多外资企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可以扩大市场范围,D是转移的原因之一;
故选C。
13.202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
下图为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拍摄到太阳表面巨大“亮斑”。
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该“亮斑”和它出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耀斑色球层B.黑子光球层
C.太阳风日冕层D.耀斑光球层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大约出现在2024年左右
B.太阳活动高峰年黑子数目明显增多
C.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大气平流层中电离层的电磁扰动
D.太阳活动高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
【答案】1.A
2.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太阳活动的知识点,属于基础性知识题。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根据材料进行解答。
1.根据图中显示,太阳大气中突然增大增亮的斑点为耀斑,耀斑位于色球层,A对,D不对;黑子在光球层上,温度较低,因此呈现黑色,B不对;太阳风是日冕层向外释放的带电粒子流,C不对。
故答案选A。
2.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11年,202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则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大约出现在2024
年左右,A正确;太阳活动高峰年黑子数目会明显增多,B正确;平流层分布在对流层顶向上大约55千米的高度处,在60公里以上至1000公里的高度,这一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大气成分开始电离,称作是电离层,C不对;太阳活动会改变地球上的气候,从而影响全球农业生产,统计数据表明,太阳活
动高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D对。
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的,故答案选C。
【点睛】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有黑子和耀斑。
黑子主要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两者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发生的周期大约是11年。
14.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我国下列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是( )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西北地区D.华南地区
【答案】C
【解析】
【详解】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大陆性气候,日较差大;四个地区中西北内陆,大陆性气候强,日较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C正确。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为季风气候,气温日较差小于西北,ABD错误。
故选C。
15.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图甲比较,图乙所示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2.马塞卢位于安道尔的
A.西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
【答案】1.A
2.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图相关知识。
1.图示甲图一格经纬网跨经纬度较乙图大,故表示的实际范围大,则反映比例尺较小.与图甲比较,图乙所示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故选A。
2.马塞卢在南半球,安道尔在北半球,从纬度看:马塞卢位于安道尔的南方;安道尔在1°E附近,马塞卢在27°E附近,从经度看:马塞卢位于安道尔的东部。
综合马塞卢位于安道尔的东南方。
故选B。
【点睛】
地图比例尺中的分子通常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就越大在同样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16.读我国北方某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区域发展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地附近建设河港B.山区大力发展亚热带水果
C.西南沿海建设盐化工基地D.沿海地区大力发展煤炭工业
2.甲发展成为中心城市的主要优势是
A.气候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
C.水能丰富D.干支流交汇处
3.关于该区域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服务功能与丁相同B.乙的城市等级最高
C.丙的某项服务功能可能超过甲D.丁的服务范围明显大于丙
【答案】1.C
2.D
3.C
【解析】
1.读图,丙地附近海岸为沙质海岸,泥沙淤积较重,水深较浅,不适合建设港口,A错;该图表示我国北方某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我国北方地区不属于亚热带,B错;西南沿海地区靠近盐田,适合建设盐化工基地,C正确;该图并未显示该区域煤炭资源分布情况,且沿海地区大力发展煤炭工业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D错。
故选C。
2.读图,甲城市位于干支流的交汇之处,交通便利,D正确;该区域气候相差不大,A错;图中并未显
示甲地矿产资源丰富,B错;甲处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水能不丰富,C错。
故选D。
3.读图,甲为中心城市,乙丙为县城,丁为乡镇。
所以甲的服务功能大于丁,甲城市的城市等级最高,丁的服务范围明显小于丙,A、B、D错误;丙城市的城市等级虽然小于甲,但是丙位于沿海,可能某种服务功能(如滨海旅游业)超过甲,C正确。
故选C。
17.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2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地区M、N两点间两个不同时刻的热力环流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陆风出现时,图中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是
A.MNQP B.MNPQ C.QPMN D.QPNM
2.若图中M与N之间的湖风为正东风,则此时PQ间的风向为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3.若M点附近形成城市,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答案】1.A
2.B
3.C
【解析】
【分析】
1.陆风出现时,也就是陆地气压高于湖泊时,M气压高于N,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且近地面气压性质与高空相反,据此再结合热力环流方向总是从近地面高压指向低压开始形成环状可得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为MNQP,选A。
2.MN位于近地面,MN之间为正东风,说明PQ之间应该是西风,而PQ位于高空,摩擦力较小,地转偏向力影响更为显著,据题干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因此地转偏向力会使风向右偏,从而形成西北风,据此分析本题选B。
3.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之间温差发生变化,如白天,会使得陆地升温更多,从而加大湖陆温差,使得湖风更加强大,A错;围湖造陆减小了湖泊面积,会减弱湖泊与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使湖陆风减弱,B错。
湖陆风使陆地与湖泊上空的空气运动增强,进而影响区域内气温、气压及湿度,对局地气候起到调节作用,表现为增加陆地空气湿度,调节陆地气温,使气温日较差减小,C对D错,据此分析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