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四年级数学秋游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数的比较大小,掌握将刻度尺上的长度与对象的长度进行对应,学会用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发现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量的估计、测量和提取时的准确性和巧妙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实验的好习惯,探索科学的乐趣,增强合作学习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能够将数与具体事物进行对应。
三、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物体长度对比卡片、刻度尺、纸板等;
2.多媒体课件:数学游戏、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步骤1:导入(10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刚学过的数的大小比较知识,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a.19和21哪个数更大?为什么?
b.3/4和1/2哪个数更大?为什么?
2.给学生展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例如铅笔、橡皮、书等,让学生观察并用大小写标记将它们排列出来。
步骤2:新课讲解(15分钟)
1.引入主题:我们要进行数学秋游。
在秋游前,我们需要带上一些必需品,如书包、笔记本、雨伞等。
这些物品都有不同的长度,我们可以将它们排列出来。
2.通过展示物体长度对比卡片,让学生观察物品的长度差异,引导学生发现物品的长度大小与数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长度是最好的单位,导入刻度尺的使用。
步骤3:刻度尺的实际应用(25分钟)
1.展示刻度尺和一些物体,如手提包、铅笔盒等。
让学生观察物体的长度,并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进行测量,记录下长度。
2.引导学生观察刻度尺上分成若干条小分度,每个小分度之间的间隔是否相等。
如果不相等,如何对第一个小分度进行调整。
3.让学生自己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用刻度尺上的单位表示出来。
步骤4:数的大小比较(25分钟)
1.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数学游戏,让学生对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几个例子,并给出正确的大小比较。
2.给学生分发工作纸,让他们分小组进行一些类似的练习,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步骤5:总结讲解(5分钟)
1.让学生回答几个总结性问题,检查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简要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体的长度是表示数大小的最好单位,并让学生记住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五、板书设计
1.物体长度与数的大小对应关系。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体长度与数的大小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刻度尺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的能力。
通过数的大小比较的训练,巩固学生对分数大小比较知识的掌握。
整节课内容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和长度的对应关系。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进行测量和比较,并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