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语文五下《18红虾》[欧阳颖玲]【市一等奖】优质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体会插叙手法的运用。

4、深入感受凡•高的贫穷生活,感悟凡•高的人性光辉。

5、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操。

2教材分析
凡•高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但他的绘画成就在生前却没有得到人们的认识,所以他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

课文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画铺的老板用五个法郎买下了凡•高的作品《红虾》,凡•高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女孩,便毫不犹豫地把刚拿到手的钱全部送给了她。

学习本文,有利于学生受到艺术熏陶,培养关心他人的品质。

3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插叙手法的运用。

深入感受凡•高的贫穷生活,感悟凡•高的人性光辉。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导入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几幅作品。

(边出示画面边介绍:
这是他的代表作《向日葵》1987年在伦敦拍卖会上,以3990万美元的价格被
买走, 折合人民币逾2.5亿元;这幅是《鸢尾花》,它还贵一些,值3.5亿人民币
呢;这是他的肖像画代表作《加歇医生像》,你们猜猜它值多少?告诉大家,它值5
个亿,能建5所桂阳朝阳学校呢。

)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一:生:这些画太贵了。

怎么会这么贵?
师:是啊,凡高的画为什么会这么值钱,学完今天的故事——红虾,你就能找到答
案了。

预设二:生:画家一定很有钱。

师:真的是这样吗?孩子们,让我们静下心来,走进画家凡高的故事——《红虾》,
也许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通读全文,感知大意
通读全文,感知大意
师:来,孩子们,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地读读课文。

(出示导读卡)
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谈谈你读文后的感受。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述了一个贫穷的画家凡·高帮助一个小女孩的故事。

师:你读得很仔细,内容概括也很完整。

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我感受到凡高非常贫穷。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1:我从他写给兄弟的信中感受到的。

师:会读书。

生2:我感受到凡高是一个善良的人。

我从他拿着五个法郎帮助一个小女孩这
件事感受到的。

师:是啊,这样一个善良的艺术家生前却过着贫困无助的生活。

(板书:贫困无助)活动3【讲授】参读课文,感受凡高的贫穷无助
参读,感受凡高的贫穷无助
师:孩子们,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感受一下凡高的贫困无助吧。

(点击出示导读卡)
默读课文1—5自然段。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凡高的贫穷?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生:默读课文,并交流感受。

师:读完的孩子把自己的感受与小组同学交流。

师:孩子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生1:我从“他一个人流落在异乡,身边既无亲人也无朋友。

”感受到凡高很贫穷无助。

(出示句段一)
师:“既无亲人也无朋友”由此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生1:无依无靠、孤苦无依、孤苦无助
师:是呀,他远离亲人,远离朋友,孤苦伶仃。

师:在这一句段中,你还关注了哪些句子?
生2:我从“虽然他每天都从事14至16个小时的绘画工作,但是他的画却一张也卖不出去。

他因此受尽了人世间的冷遇。

”感受到凡高很贫穷。

“一张也卖不出去”意味着他没有钱,没有生活的来源。

师:是啊,他因此受尽了人世间的冷遇。

生3:我还从“他在寒冷的深夜里紧紧地裹着一条旧毛毯,给远方的兄弟写信”感受到他很贫穷。

“紧紧地裹着”说明他很冷,没有保暖的衣服,没有取暖的设备,只能在寒冷的深夜里裹着一条毛毯,连毛毯还是旧的。

师:是呀,就这样过着一种家徒四壁,衣不遮体的生活。

(课件出示并引读:生活是这样的不公,年轻的画家是如此的贫困无助!)来,继续交流。

生4:我从“ 这几天我过得很不愉快。

星期四我的钱已花光了,4天里我靠23杯咖啡加一点点面包为生,面包钱还是欠了人家的。

今晚下肚的只是一块面包皮了……然而创作却深深吸引着我,我像苦力一样画着我的油画……”感受到他的贫穷,很可怜。

(出示句段二)
师:钱已花光了,面包钱还是欠了人家的。

由此你想到了哪个词?
生:身无分文。

师:“4天里我靠23杯咖啡加一点点面包为生”平均每天只喝几杯?
生:5杯多,6杯还不到。

师:几杯咖啡加一点点面包,今晚下肚的——
生:只是一块面包皮了
师:那明天、后天呢?
生:已经没有吃的了。

师:你想哪些词来形容凡高此时的生活?
生:饥寒交迫、忍饥挨饿、食不裹腹
师:是啊!连生命都难以保住,生活又该如何继续?谁能来带着感受读读信的内容?谁还想试试。

师:(课件出示并引读:生活是这样的不公,年轻的画家是如此的贫困无助!)来,接着交流。

生5:我从“他知道,这个冬天如果再卖不出一张画,那他只有被赶出住所而露宿街头了。

”感受到了凡高的贫穷。

我关注了“露宿街头”这个词,说明凡高穷得连住的地方都会没有了。

(出示句段三)
师:是呀,本就饥寒交迫,现在连唯一的容身之所也将失去,流落街头的生活我们不敢想象!
师:(课件出示并引读:生活是这样的不公,年轻的画家是如此的贫困无助!
师:这个冬天如果再卖不出一张画,那他只有被赶出住所而露宿街头了。

在一个寒冷的黄昏,凡高拿着他刚刚完成的静物画走出了住所。

(点击出示课文第1、5自然段)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生:读1、5自然段。

师:孩子们,读完这两个自然段你有哪些疑问?
生1:凡高为什么会来到一家小画铺门前?
生2:小画铺的老板为什么是勉强购下了他的画呢?
生3:为什么对凡高来说,这算是最大的恩宠了?
生4:为什么他紧紧攥着五个法郎,赶忙离开了小画铺?
生5:他会去哪里呢?
师:孩子们,你们刚刚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有几个问题我觉得很有价值,值得我们去深思。

凡高为什么会来到一家小画铺?他去找过大画廊吗?
小画铺的老板为什么是勉强购下了他的画?
为什么对凡高来说,这算是最大的恩宠了?
师: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小组交流。

师:我相信大家的讨论已有了结果,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生1:我觉得他没去找过大画廊,因为他没出名,担心别人看不上他的画。

生2:我觉得他去找过,因为到大画廊可以卖个好价钱。

生3:我觉得他去找过,遭到拒绝后,再来到小画廊的。

师:孩子们猜想的都有道理。

那小画铺的老板为什么是勉强购下了他的画呢?“勉强”是什么意思?
生:勉强就是不情愿,不乐意。

师:是呀,可老板不情愿为何他还要买?
生:老板看到凡高很穷就可怜他。

师:可老板若是同情,他为什么不爽快点,而是勉强地购下呢?
生:可能是凡高求过很多次吧。

师:恳求过一次吗?两次?还可能是?
生:三次四次,许多次。

师:是纠缠了很久老板才答应的,这才叫勉强。

师:(情景再现,配乐)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130年前的那个黄昏,那是一个怎样的黄昏?
生: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

生: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黄昏。

师:在那个风雪交加、寒风刺骨的黄昏里,风
生:风凛冽地刮着。

生:风呼呼地刮着。

师:雪
生:雪纷纷扬扬。

师:风夹着雪,雪和着风,呼啸而来,仿佛整个世界
生:仿佛整个世界都冻僵了!
师:就在这样一个风雪交加的、最寒冷的黄昏,凡高带着他刚刚完成的静物画——红虾,来到一家大画廊。

老板,这是我刚刚完成的画,您能买下吗?
生:你的画我不喜欢,不买!
师:他又来到另一家大画廊。

老板,您买下我这幅画吧。

生:你的画不值钱,我不买!
师:老板,您就买下吧!
生:我不买。

师:凡高一家一家画廊地问下来。

老板,请您买下我的画吧!
生:我不买!
师:老板,求您买下我的画!
生:我不需要,你走开!
师:这一路下来,得到的都是同样的答案。

风更大了,雪更猛了,天色越来越暗了,凡高又冷又饿,最后他来到一家廉价的小画铺。

“老板,您就买下我这幅画吧!”
生:我已关门了,你走吧!
师:老板,求您买下我的画吧!
生:你到别处去卖吧!
师:老板,求您了,求您买下吧!我已付不起房租了!
生:你的画也不值钱,给你五个法郎,走吧!
师:谢谢!谢谢!他紧紧地攥着这五个法郎,赶忙离开了小画铺。

“攥”可以换哪些
词?
生:拿,抓,握、捏。

师:怎样抓着才叫攥?
生1:紧紧地抓着才叫攥。

师:你能加上你的动作吗?
生2:用力地抓着才叫攥。

师:是啊,他紧紧地攥着,生怕飞了!他紧紧攥着的只是五个法郎吗?
生:他紧紧攥着的是他的容身之所。

生:他紧紧攥着的是他饱肚的食物。

生:他紧紧攥着的还是他画画的纸笔。

师:他紧紧攥着的还是他用生命在追求的理想。

这对凡高来说,难道不是最大的
恩宠吗?
活动4【讲授】体会插叙手法的运用
体会插叙手法的运用
师:故事读到这,孩子们,让我们再回过头来,快速地阅读1——5自然段,这里呀,
藏着一个叙述上的小秘密,你能发现吗?我们发现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联系最为紧密,就是在叙述凡高去卖画。

作者为什么要在中间插入三个自然段
呢?你有什么看法?
生:我觉得这三个自然段都是在写凡高很贫穷,也就告诉了我们他去卖画的原
因。

师:你真会思考!是的,作者插入这3个自然段就是想达到这样的目的,这种叙述
方法就叫插叙。

(板书:插叙)插叙能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以后大家在
习作中也可以试着运用。

课文中插叙的这三个自然段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
凡高的贫穷与无助。

活动5【讲授】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凡高贫穷,穷得让人揪心!穷得让人心碎!他紧紧地攥着这五个法郎,赶忙离开
了小画铺。

故事会怎样发展呢?让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