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湖南师大附中新高三原创预测试卷(二十二)化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湖南师大附中新高三原创预测试卷(二十二)
化学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S32 Cl35.5 K39
第Ⅰ卷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周礼》中“煤饼烧蛎房成灰” (蛎房即牡蛎壳),“灰”的主要成分为CaCO3
B. 《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C. 《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这种方法是蒸馏
D. 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屋舍者”,描述了黑火药制作过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A错误;
B. 这里的“洧水”指的是古代发现的石油,B正确;
C. “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可见加热有蒸汽产生又被冷凝后收集了,故这种方法是蒸馏,C正确;
D. 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屋舍者”,描述了黑火药制作产生过程及现象,D正确;
答案选A。

2.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用于制硬化油
B. FeCl3溶液呈酸性,可用于腐蚀电路板上的Cu
C.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铅笔芯
D. 氢氧化铝可以和酸反应,可用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用于制肥皂,植物油催化加氢,可以制硬化油,A错误;
B. FeCl3溶液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可用于腐蚀电路板上的Cu,B错误;
C.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电极,石墨质软可用于制铅笔芯,C错误;
D. 氢氧化铝可以和酸反应,可中和过多胃酸故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正确;
答案选D。

3. 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室用H2O2制取氧气,生成1molO2电子转移数是4N A
B. 500 mL 0.2 mol∙L−1K2S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3 N A
C. 1 mol乙烯和乙醇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分子数为3N A
D. 2.24 LCl2(标准状况)溶于水制成1L溶液,其中含氯微粒总浓度为0.2 mol∙L−1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生成1molO2转移电子数为2N A,故A错误;
B. 500mL0.2 mol·L-1 K2SO3溶液中含有0.1molK2SO3,含有0.2molK+,K2SO3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里能发生水解,SO 32-+H2O HSO3-+OH-、HSO3-+H2O H2SO3+OH-,阴离子数大于0.1mol,因此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多于0.3N A,故B错误;
C. 1mol乙醇和1mol乙烯分别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都是3mol,所以1mol乙醇和乙烯的混合物充分燃烧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消耗氧气的分子数为一定为3N A,故C正确;
D. 氯气溶于水后,溶液体积不等同于溶剂的体积,故溶液的体积不是1L,则含氯微粒总浓
度不是0.2mol/L ,故D 错误; 答案选C 。

4.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 +、Cu 2+、-3HCO 、-
3NO B. c(H +)/c(OH −)=1012的溶液中:+4NH 、Al 3+、-
3NO 、Cl −
C. 由水电离的c(H +)=1×
10−12mol·L −1的溶液中:Na +、K +、Cl −、-
3HCO D. c(Fe 3+)=0.1mol·L −1的溶液中:K +、Cl −、2-
4SO 、SCN −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呈碱性:则Cu 2+
、-
3HCO 不能共存,A 错误;
B. c(H +)/c(OH −)=1012的溶液呈酸性,则+4NH 、Al 3+、-
3NO 、Cl −互不反应可以共存,B 正确; C. 由水电离的c(H +)=1×10−12mol·L −1的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可以是酸溶液也可以是碱溶液,则-
3HCO 不能共存,C 错误;
D. c(Fe 3+)=0.1mol·L −1的溶液中SCN −不能共存,D 错误; 答案选B 。

5. 香菇是含烟酸较高的食物,烟酸分子中六元环的结构与苯环相似。

下列有关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
B. 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
C. 所有的碳原子一定处同一平面
D. 1mol 烟酸能和4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六元环上有4种氢原子,故六元环上一氯代物有4种,A 错误;
B. 含氧官能团为羧基,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错误;
C. 烟酸分子中六元环的结构与苯环相似,按苯环的结构特点知所有的碳原子一定处同一平面,C正确;
D. 羧基不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1mol烟酸能和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6. 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2CO2(g)+S(l)ΔH<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 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则与在恒压时相比,SO2的转化率更高
C. 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至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D.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断减小,容器内压强减小,A不正确;
B.恒容条件下达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压强减小,恒压时相当于恒容时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恒压时SO2的转化率更高,B不正确;
C.由于正反应的ΔH<0,所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SO2的转化率降低,C不正确;D.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不同的催化剂,虽然反应速率不同,但化学平衡常数只和温度有关,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D正确;
故选D。

7. 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b3-与d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简单离子的半径:c>d
B. 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c>b
C. a、b、c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 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b3-与d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为N元素,d为Al元素;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c为O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a可能为H或Li,则e可能为第ⅣA族的Si或第ⅦA族元素为Cl 元素。

【详解】A.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简单离子的半径:c>d,故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c>b,故B正确;
C. a可能为H或Li、与N、O元素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如硝酸锂,故C正确;
D.硅酸属于弱酸,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元素的不确定增大了本题的难度。

根据题意无法确定ae的元素种类,推断是要注意“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不同主族”对元素的要求。

8. 分别依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苯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由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原理可知,酸性苯酚>碳酸氢钠溶液,A错误;
B、将“84”消毒液(含NaClO)滴入品红溶液中,褪色缓慢,若同时加入食醋,红色很快褪为无色,说明产生了HClO,随溶液pH减小,“84”消毒液的氧化能力增强,B正确;
C、铜放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铜和稀硫酸不发生反应,再加入硝酸钠固体,溶液变蓝,有明显的气泡放出,铜溶解,说明硫酸中加入硝酸钠,产生了稀硝酸,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硝酸铜的蓝色溶液,同时生成了NO,并不是硝酸钠加快铜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C错误;
D、向2 mL 0.1 mol/L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1 mL0.1 mol/L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几滴0.1 mol/L Na2S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根据题中所给硝酸银、氯化钠、硫化钠的用量,可知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硝酸银过量,过量的硝酸银会与硫化钠反应,生成黑色沉淀,因而与溶解度无关,D错误;
答案选B。

9.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SO 42-+Ba2+BaSO4↓
B. 向CH 3COOH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H3COOH+OH-CH3COO-+H2O
C. 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 +2H+Fe2++2H2O
D. 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NH 4++ OH-NH3·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SO 42-+Ba2++4OH-BaSO4↓+ AlO2-+2H2O,故A错误;
B.向CH 3COOH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OH-
CH3COO-+H2O,故B正确;
C.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Fe(OH)2 +NO3-+10H+3Fe3
++8H2O+NO ,故C错误;
D.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H 4++HCO3-+ 2OH-
CO32+-NH3·H2O+H2O,故D错误;
答案:B。

10. 国内最新研究,实现CO2的固定和储能的多功能电化学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该装置充放电过程并不完全可逆,即充电过程C不参与反应。

放电过程反应方程式为:
4Li+3CO2=2Li2CO3+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放电过程正极反应式为4Li++3CO2+4e-=2Li2CO3+C
B. 若放电过程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2mol,理论上可以固定C的质量为1.2g
C. 充电过程B电极为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D. 可用LiClO4水溶液代替LiClO4-DMSO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放电过程为原电池,根据放电过程反应方程式为:4Li+3CO2=2Li2CO3+C,正极上二氧化碳得到电子生成Li2CO3和C,电极反应式为4Li++3CO2+4e-=2Li2CO3+C,故A正确;
B. 根据A的分析,若放电过程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2mol,理论上可以固定C0.05mol,质量为0.05mol ×12g/mol=0.6g,故B错误;
C. 放电过程中金属锂为负极,则充电过程锂电极(A)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 锂能够与水反应,不能用LiClO4水溶液代替LiClO4-DMSO,故D错误;
答案选A。

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 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迷迭香酸属于芳香烃
B. 迷迭香酸含有五种官能团
C. 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7mol溴水发生反应
D. 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6mol 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
【答案】CD
【解析】
【分析】
迷迭香酸中含有的官能团为酚羟基、羧基、酯基、碳碳双键,根据各官能团的性质分析与迷迭香酸反应消耗的溴水、NaOH物质的量。

【详解】A项,迷迭香酸中含C、H、O三种元素,迷迭香酸不属于烃,A项错误;
B项,迷迭香酸中含有的官能团为酚羟基、羧基、酯基、碳碳双键,共四种,B项错误;
C项,1个迷迭香酸分子中含4个酚羟基和1个碳碳双键,1mol迷迭香酸最多与6molBr2发生取代反应、与1molBr2发生加成反应,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与7molBr2发生反应,C项正确;D项,1个迷迭香酸分子中含4个酚羟基、1个羧基和1个酯基,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与
6molNaOH发生反应,D项正确;
答案选CD。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注意:(1)苯环不属于官能团;(2)酚类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时,酚羟基的邻、对位苯环氢可被溴原子取代。

12. 考古中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B. 锡青铜中的锡加速了铜的腐蚀速度
C. 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快
D. 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锡青铜是合金,合金的熔点比纯金属的熔点都低,A错误;
B. 锡青铜中的锡比铜活泼,所以形成原电池时,锡作负极,则铜被保护,B错误;
C. 在潮湿环境中,锡青铜易形成原电池而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快,C正确;
D. 生成Cu 2(OH)3Cl 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属于化学反应,D 错误。

答案选C 。

13. 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与硫酸亚铁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未配平):KMnO 4+FeSO 4+H 2SO 4―→K 2SO 4+MnSO 4+Fe 2(SO 4)3+H 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e 2+
的还原性强于Mn
2+
B. MnO 4-是氧化剂,Fe 3+
是还原产物 C. 生成1 mol 水时,转移1.25 mol 电子
D. 取反应后的溶液加KSCN 溶液,可观察到有血红色沉淀生成 【答案】AC 【解析】
【详解】A .该反应中还原剂是Fe 2+,还原产物是Mn 2+,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故A 正确;
B .该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铁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3价,所以氧化剂是MnO 4-,还原产物是Mn 2+
,故B 错误;
C .根据得失电子相等配平方程式得2KMnO 4+10FeSO 4+8H 2SO 4=K 2SO 4+2MnSO 4+5Fe 2(SO 4)3+8H 2O ,根据方程式知,生成1mol 水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1018
mol
⨯=1.25mol ,故C 正确; D .铁离子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络合物而没有沉淀,故D 错误; 答案选AC 。

【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化合价变化是解本题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D ,要注意铁离子的检验中的现象是溶液变成血红色,不是血红色沉淀。

14. 常温下,用0.1mol·L -1NaOH 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 -1H 3PO 4溶液,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2<pH<4.7时,H 3PO 4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均相同
B. A 点溶液中有:c(Na +)+c(H +)=c(24H PO -)+c(24HPO -
)+c(34PO -)+c(OH -)
C. B 点溶液中有:c(Na +)> c(24HPO -)> c(34PO -
) >c(24H PO -
)
D. 等浓度的NaH 2PO 4和Na 2HPO 4的混合溶液中有2c(H +)+c(24H PO -)=2c(OH -
)+c(24HPO -
)
+3c(34PO -
)
【答案】AD 【解析】
【详解】A .H 3PO 4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pH 大小无关,因此当2<pH <4.7时,H 3PO 4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均相同,故A 正确;
B .根据电荷守恒得到A 点溶液中有:c(Na +)+c(H +)=c(24H PO -)+2c(24HPO -
)+3c(34PO -)+
c(OH -),故B 错误;
C .B 点溶液中溶质为Na 2HPO 4,溶液pH =9.7,溶液显碱性,说明24HPO -
是水解大于电离,
因此c(Na +)>c(24HPO -
)>c(24H PO -
)>c(34PO -),故C 错误;
D .等浓度的NaH 2PO 4和Na 2HPO 4的混合溶液中电荷守恒为:c(Na +)+c(H +)=c(24H PO -
)+
2c(24HPO -)+3c(34PO -)+c(OH -),再根据物料守恒:2c(Na +)=3c(24H PO -)+3c(24HPO -
)+
3c(34PO -),
将第一个等式乘以2再减去第二个等式:2c(H +)+c(24H PO -)=2c(OH -)+c(24HPO -
)+3c(34PO -),故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D 。

15. 利用液化石油气中的丙烷脱氢可制取丙烯:C 3H 8(g )⇌C 3H 6(g )+H 2(g ) ΔH 。

起始时,向2L 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丙烷,在不同温度、压强下测得平衡时反应体系中丙烷与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所示(已知p 1为0.1MP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ΔH <0 B. 压强p 2<0.1 MPa
C. p 1条件下,556℃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6
D. 556℃时,起始向2 L 密闭容器中通入1.2 mol C 3H 8、0.8 mol C 3H 6、0.6 mol H 2,此时v (正)>v (逆)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图象中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升高丙烯增加,丙烷减少,说明升温平衡正向进行,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的△H >0,A 错误;
B .温度一定,压强越大平衡逆向进行,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p 2压强下丙烯物质的量分数大于p 1状态,说明p 1>p 2,即压强p 2<0.1MPa ,B 正确;
C .丙烷物质的量为1mol ,消耗物质的量为x ,图象中可知丙烷在B 点物质的量分数为50%,则
38
32C H C H6+H 1
001x
x x x x x -始变平
11x x x x --++=50%,即x =13,所以平衡常数111661123
K ⨯==,C 错误; D .556℃时,起始向2 L 密闭容器中通入1.2 mol C 3H 8、0.8 mol C 3H 6、0.6 mol H 2,此时浓度熵为0.40.30.20.6⨯=>112
,所以反应逆向进行,v (正)<v (逆),D 错误;答案选B 。

第Ⅱ卷 非选择题
16. 综合利用CO 2、CO 对构建低碳社会有重要意义。

(1) Li 4SiO 4可用于富集得到高浓度CO 2。

原理是:在500℃,低浓度CO 2与Li 4SiO 4接触后生成两种锂盐;平衡后加热至700℃,反应逆向进行,放出高浓度CO 2,Li 4SiO 4再生。

700℃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用于高温共电解CO 2/H 2O ,既可高效制备合成气(CO +H 2),又可实现CO 2的减排,其工作原理如图。

写出电极c 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电解生成的合成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如下反应:CO(g)+2H2(g)⇌CH3OH(g)。

对此反应进行如下研究:某温度下在一恒压容器中分别充入1.2 mol CO和1 mol H2,达到平衡时容器体积为2 L,且含有0.4 mol CH3OH(g)。

此时向容器中再通入0.35 mol CO气体,则此平衡将
_____(填“向正反应方向”“不”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 已知:
若甲醇的燃烧热为ΔH3,试用ΔH1、ΔH2、ΔH3表示CO(g)+2H2(g)⇌CH3OH(l)的ΔH,则ΔH =_____。

(5) 利用太阳能和缺铁氧化物可将廉价CO2热解为碳和氧气,实现CO2再资源化,转化过程如图所示,若用1 mol缺铁氧化物与足量CO2完全反应可生成______mol C(碳)。

【答案】(1). Li2CO3+Li2SiO3=CO2+Li4SiO4(2). CO2+2e-= CO+O2−(3). H2O+2e-= H2+O2−(4). 向逆反应方向(5). 2ΔH1-ΔH2-ΔH3(6). 0.1
【解析】
【分析】
(1)根据信息分析和质量守恒书写低浓度CO2与Li4SiO4接触后生成的两种锂盐,再书写平衡后加热至700℃,反应逆向进行,放出高浓度CO2,Li4SiO4再生的方程式。

(2)其工作原理如图,电极c上CO2中C化合价降低,H2O中H化合价降低,作电解池的阴极。

(3)先计算平衡时H2(g)、CO(g)和CH3OH(g)物质的量,求出平衡常数,再求出向容器中再通入0.35 mol CO气体时容器体积,求出浓度商并与平衡常数比较。

(4)根据图像和燃烧热的概念得到三个热反应方程式,再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5)根据图中信息得到反应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计算。

【详解】(1)在500℃,低浓度CO 2与Li 4SiO 4接触后生成两种锂盐,根据元素守恒得到两种锂盐为Li 2CO 3和Li 2SiO 3;平衡后加热至700℃,反应逆向进行,放出高浓度CO 2,Li 4SiO 4再生。

700℃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 2CO 3+ Li 2SiO 3 = CO 2+Li 4SiO 4;故答案为:Li 2CO 3+ Li 2SiO 3 = CO 2+Li 4SiO 4。

(2)其工作原理如图,电极c 上CO 2中C 化合价降低,H 2O 中H 化合价降低,作电解池的阴极,
电极c 发生的电极反应式:CO 2+2e - = CO+O 2−、H 2O+2e - = H 2+O 2−;故答案为:CO 2+2e - =
CO+O 2−、H 2O+2e - = H 2+O 2−。

(3)某温度下在一恒压容器中分别充入1.2 mol CO 和1 mol H 2,达到平衡时容器体积为2 L ,且
含有0.4 mol CH 3OH(g),则消耗0.8mol H 2(g),0.4mol CO(g),剩余0.2mol H 2(g)和0.8mol CO(g),
此时容器内气体物质的量共0.2mol +0.8mol+0.4mol= 1.4mol ,容器体积为2L ,此时平衡常数为20.4
2500.80.2()22
K ==⨯; 此时向容器中再通入0.35 mol CO 气体,则气体物质的量为1.75mol ,根据恒温恒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得到容器体积为
1.75mol 2L
2.5L 1.4mol
⨯=,此时CO 物质的量为1.15mol ,则浓度商c 20.4
2.5=54.3501.150.22.5 2.5Q ≈>⎛⎫⨯ ⎪⎝⎭
,因此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答案为:向逆反应方向。

(4)根据图像得到H 2(g) +
12O 2(g) = H 2O(l) ΔH 1,CO 2(g) = CO(g) +12O 2(g) ΔH 2,甲醇的燃烧热为ΔH 3,即CH 3OH(l)+32
O 2(g) = CO 2(g)+2H 2O(l) ΔH 3,将第一个方程式乘以2减去第二个方程式,再减去第三个方程式得到CO(g)+2H 2(g)⇌CH 3OH(l)的ΔH ,则ΔH =2ΔH 1-ΔH 2-ΔH 3;故答案为:2ΔH 1-ΔH 2-ΔH 3。

(5) 根据图中信息得到反应方程式为10Fe 0.9O +CO 2 =3Fe 3O 4+C ,若用1 mol 缺铁氧化物与足量CO 2完全反应,根据方程式可生成 0.1 mol C(碳);故答案为:0.1。

【点睛】向恒压容器加入气体时,一定要注意加入气体会使整个容器体积增大,因此要计算出此时容器的体积,再根据浓度商进行计算并与平衡常数相比较。

17. 南京工业大学某研究团队最近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刊文介绍了他们开发的一种新
型催化剂——反钙钛矿基非贵金属催化剂,这种价廉的新型催化剂结合了钙钛矿结构的灵活性和过渡金属氮(碳)化合物的高导电性、优异电催化性等优点,理论上来说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析氧反应电催化剂。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周期表中,N、O、F是位于同周期且相邻的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和最小的元素组成一种只含极性键的化合物M,M
分子的立体构型是___,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______。

(2)CN-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

例如,工业冶炼金的原理:2[Au(CN)2]-+Zn===2Au+[Zn(CN)4]2-。

1 mol [Zn(CN)4]2-含______mol σ键。

(3)钛酸钙的晶胞如图所示。

钛酸钙的化学式为_____;1个钛离子与_____个氧离子等距离且最近,这些氧离子可构成正八面体,钛离子位于该正八面体的体心。

已知钛酸钙的晶胞参数为a nm,则该正八面体的边长为_____pm。

(4)Fe和N可组成一种过渡金属氮化物,其晶胞如图所示。

六棱柱底边边长为x cm,高为y cm,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晶胞的密度为_____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答案】(1). V形(2). sp3(3). 8 (4). CaTiO3(5). 6 2(7).
2
A
3
x y6N
⨯⨯⨯
【解析】
【分析】
分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回答,化学式按均摊法计算、过渡金属氮化物其晶胞密度也均摊法计算,体积求算:六棱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正六边形面积等于6×正三角形面积,
3
x cm
3
2 cm2。

【详解】(1)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氮N元素的2p轨道电子
处于半充满状态,稳定性较强,则第一电离能大小的顺序为F >N >O ,第一电离能最大的F 元素和最小的O 元素组成一种只含极性键的化合物M 的分子式为OF 2
,OF 2分子中O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对数为2,则O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 3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 形;
(2)1个CN -内有碳碳叁键,含1个σ键和2个π键,[Zn(CN)4]2-有4个配位键是σ键,故1 mol
[Zn(CN)4]2-含8mol σ键;
(3) 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钙离子的个数为1,钛离子的个数为8×18=1,氧离子个数为12×1
4
=3,离子个数比为1:1:3,则钛酸钙的化学式为CaTiO 3;1个钛离子周围有6个氧离子与其等距离且最近,正八面体边长等于晶胞边长的22
倍,1 nm =103 pm ,则该正八面体的边长为22
a ×103 pm =5002a pm ; (4)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含有12×1
6 +2×12
+3=6个Fe 原子,含有2个N 原子,六棱柱的底面由6个正三角形构成,正三角形的高为32
x cm ,每个正三角形的面积为34x 2 cm 2,晶胞的体积为236x y 4⨯cm 3,则晶胞的密度为2A 3x y 6N ⨯⨯⨯g/ cm 3,故答案为:2A 3x y 6N ⨯⨯⨯。

18. 用含锂废渣(主要金属元素的含量:Li 3.50%、Ni 6.55%、Ca 6.41%、Mg 13.24%)制备Li 2CO 3,并用其制备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LiFePO 4。

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资料:i .滤液1、滤液2中部分离子的浓度(g ‧L -1):
Li + Ni 2+ Ca 2+ Mg 2+
滤液1 22.72 20.68 0.36 60.18
滤液2 21.94 7.7×10-3008 0.78×10-3
ii.EDTA能和某些二价金属离子形成的水溶性络合物。

iii.某些物质的溶解度(S):
T/℃20 40 60 80 100
S(Li2CO3)/g 1.33 1.17 1.01 0.85 0.72
S(Li2SO4)/g 34.7 33.6 32.7 31.7 30.9
I.制备Li2CO3粗品
(l)上述流程中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2)滤渣2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

(3)向滤液2中先加入EDTA,再加入饱和Na2CO3溶液,90℃充分反应后,分离出固体Li2CO3粗品的操作是_________。

II.纯化Li2CO3粗品
(4)将Li2CO3转化为LiHCO3后,用隔膜法电解LiHCO3溶液制备高纯度的LiOH,再转化得电池级Li2CO3。

电解原理如图所示,该池使用了___________(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III.制备LiFePO4
(5)将电池级Li2CO3和C、FePO4高温下反应,生成LiFePO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IV.(6)FeP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易溶于硫酸的白色固体,FePO4在pH=2时沉淀效果最好,邻二氮菲与Fe2+结合生成稳定的橙红色邻二氮菲亚铁离子,与Fe3+形成浅蓝色邻二氮菲铁离子。

实验室可以利用FeSO4•7H2O和H3PO4(弱酸)制备FePO4。

其制备的步骤为取一定量的
FeSO4•7H2O溶解于稍过量的H3PO4中,(请补充完操作步骤)_________。

(可以使用的试剂有邻二氮菲试剂、20%H2O2溶液、NaOH溶液、蒸馏水。

)
【答案】(1). 研磨、70℃加热(2). Mg(OH)2、Ni(OH)2和Ca(OH)2(3). 趁热过滤(4). 阳(5). Li2CO3+2C+2FePO4=2LiFePO4+3CO↑(6). 在混合液中边搅拌边加入20%H2O2溶液,直至取样滴加邻二氮菲试剂后溶液变成浅蓝色为止,然后加入NaOH溶液调节pH至2,出现大量白色沉淀,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干燥
【解析】
【分析】
含锂废渣(主要金属元素的含量:Li 3.50%、Ni 6.55%、Ca 6.41%、Mg 13.24%)研磨后与硫酸在70℃时发生反应,由表中离子浓度的数据,可确定生成的滤渣1为CaSO4;加入NaOH后调节pH=12,由表中数据可确定滤渣2为Mg(OH)2、Ni(OH)2和Ca(OH)2;加入EDTA和饱和Na2CO3溶液后,生成Li2CO3;再加入磷酸等,最后转化为LiFePO4。

【详解】(l)从图中可以看出,上述流程中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采取的措施是研磨、70℃加热。

答案为:研磨、70℃加热;
(2)由分析知,滤渣2的主要成分有Mg(OH)2、Ni(OH)2和Ca(OH)2。

答案为:Mg(OH)2、Ni(OH)2和Ca(OH)2;
(3)90℃充分反应后,分离出固体Li2CO3粗品时,需考虑到随着过滤操作的进行,混合液的温度降低,Li2CO3的溶解度增大,易造成Li2CO3的溶解损失,所以应进行的操作是趁热过滤。

答案为:趁热过滤;
HCO =H2O+CO2↑,若使用阴离子交换膜,(4)在阳极,2H2O-4e-=O2↑+4H+,起初发生反应H++
3
后来从右侧迁移入的OH-与H+再反应,阳极区溶液不可能是纯净的LiOH溶液;若使用阳离子交换膜,则Li+进入阴极区,与生成的OH-构成纯净的LiOH溶液,故该池使用了阳离子交换膜。

答案为:阳;
(5)将电池级Li2CO3和C、FePO4高温下反应,生成LiFePO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此可燃性气体应为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Li2CO3+2C+2FePO4=2LiFePO4+3CO↑。

答案为:
Li2CO3+2C+2FePO4=2LiFePO4+3CO↑;
(6) FePO4中铁显+3价,应加入强氧化剂(20%H2O2溶液)将Fe2+氧化为Fe3+;为保证Fe2+全部氧化为Fe3+,还需对氧化产物进行检验;原溶液酸性强,应加入NaOH溶液调节pH=2。

综合
以上分析,可得出制备的步骤为:取一定量的FeSO4•7H2O溶解于稍过量的H3PO4中,在混合液中边搅拌边加入20%H2O2溶液,直至取样滴加邻二氮菲试剂后溶液变成浅蓝色为止,然后加入NaOH溶液调节pH至2,出现大量白色沉淀,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干燥。

答案为:在混合液中边搅拌边加入20%H2O2溶液,直至取样滴加邻二氮菲试剂后溶液变成浅蓝色为止,然后加入NaOH溶液调节pH至2,出现大量白色沉淀,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干燥。

【点睛】在回答“90℃充分反应后,分离出固体Li2CO3粗品的操作”时,我们很容易忽视“趁热”而只回答“过滤”,解题时应理解命题人提供表中数据的真实意图。

19. 以绿矾(FeSO4·7H2O)为原料制备高铁酸钾(K2FeO4)的流程如下:
(1) “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2) “合成”时生成Na2FeO4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FeO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如下图所示。

不同温度和pH下2-
4
为了提高“合成”时Na2FeO4的产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充分搅拌反应液
B. 控制反应在60 ℃左右进行
C. 将氧化后所得溶液分多次加入NaClO和NaOH混合溶液中
D. 将NaClO和NaOH混合溶液分多次加入氧化后所得溶液中
(3) “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4) 向“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饱和KOH溶液可析出K2FeO4晶体,说明该温度下两者饱和溶液
FeO 的物质的量浓度c(K2FeO4)______c(Na2FeO4)(填“<”、“>”或“=”);此时母液中的阴离子除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