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程序[1]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程序摘要为了保障人类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各国不断加强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估工作。
危险源识别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而环境因素评价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环境变化的趋势和发展态势。
本文将介绍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程序,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一、环境因素评价程序1. 环境因素评价的概念环境因素评价是针对环境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影响,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其目的是评估环境因素的质量、数量、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全面了解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和其危害程度,判断环境影响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要求。
2. 环境因素评价的内容环境因素评价的内容包括基础资料、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方案等方面。
其中,环境现状评价是评价环境质量现状和存在的环境问题,环境影响预测是根据环境因素的质、量、分布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对环境影响程度、类型、范围预测的一种预测性评价。
3. 环境因素评价的流程环境因素评价的流程包括:问题分析、基础数据调查与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层次和关键过程的选择、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环境风险评价、环境管理预案和监测预案等。
其中,环境风险评价是衡量环境变化对人类、生物和自然资源等的风险,从而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的一种评价。
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程序1. 危险源识别的概念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事故的人、设备、物资、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包括有机污染物、水污染、气体污染、噪声、射线等。
危险源识别则是将这些危险源进行清单化、分类和分级,对其危害性进行评价和控制。
2. 危险源识别的方法危险源识别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安全分析和安全检查等。
其中,安全分析是一种逐个排查企业中所有危险源的方法,通过对每个危险源的描述、分类、分级和评价,确定事故的后果和可能的影响区域。
3. 风险评价的概念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的可能致害方面进行的评价,并将其量化为风险程度,以便于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三、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1.1 为了识别出各部门在活动、产品、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
1.2 为了识别出供方/承包方在本公司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可能对其施加影响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
1.3 评价出重大危险源和重大环境因素,确保其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并为体系建立和运行提供依据。
2、范围对公司产品生产和服务全过程活动存在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辨识及更新,环境因素识别及危险源辨识必须覆盖所有的活动、区域、人员和设施。
3 定义或术语3.1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它的一般表述形式:名词+动词,如污水排放、化学品泄漏、煤气爆炸等。
3.3重大环境因素:具有或能够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的因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给外界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变化。
它与环境因素为因果关系,环境因素为因,环境影响为果。
3.4 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5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3.6 供方/承包方:提供产品、服务的组织或个人。
4 职责4.1 总经理负责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并负责各部门辨识及评价结果的审批以及公司重要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的最终确认。
4.2 人事财务部负责组织、策划全公司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工作,汇总、核实各部门辨识、评价结果,查看是否遗漏,并组织评价确定公司重要环境因素、重大的风险因素。
4.3 各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范围内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并将辨识与评价结果报人事财务部。
5 程序内容5.1 辨识和评价的范围、类别5.1.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a) 所有工序和岗位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b)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 (包括供方/承包方和参观访问者、实习人员) 的活动;c) 作业场所内的所有物料、装置和设施(本公司的以及由外部所提供的);d) 供方/承包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系统化分析和评估,以识别和评估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预防和降低事故和职业疾病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一、制定程序首先,应制定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程序应明确识别和评估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工作场所的所有区域和设备、工作流程、操作规程等。
二、数据收集其次,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包括工作场所布局图、工作场所相关的业务文件、设备和材料的安全数据表、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统计数据等。
同时,还需要与员工进行沟通和访谈,了解他们对工作场所环境和危险源的认识和感知。
三、现场调查接下来,进行现场调查。
由专业人员对工作场所进行逐一检查,特别关注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化学品、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布局不合理等。
通过观察、测量和抽样分析等方法,获取更多的数据和信息。
四、危险源辨识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根据收集的数据和经验,将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分类和列举,如物理因素(噪声、震动、放射性等)、化学因素(有毒物质、易燃易爆物质等)、生物因素(细菌、病毒、昆虫等)、机械因素(旋转部件、移动设备等)等。
五、风险评估然后,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危险源的潜在风险和暴露情况,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定量评估一般采用专业工具和方法,如风险矩阵、风险矩阵矩阵方法等。
定性评估则是通过专业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进行评估。
六、危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危险控制措施。
根据“三防一提高”的原则,即防治危险源、隔离危险源、降低危险源(或暴露),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技能和管理水平。
七、制定应急措施在制定危险控制措施的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程序,明确人员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八、定期评估复查最后,定期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评估复查。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程序编制的依据★GB/T24001-1996 (4.3.1 环境因素)★GB/28001-2001 (4.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2.目的组织通过对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危剑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确定出那些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和有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物损或职业病发生的重大风险因素,并在运行中对其加以控制,避免、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对程序的理解和实施3.1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标准条文*条文理解本条款提出如下三方面的要求:1.识别环境因素:确定组织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其中应包括有利于环境的行为和不利于环境的行为。
2.评价环境因素:评价出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并依此作为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基础。
3.更新环境因素:为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依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应不断识别和更新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识别1.环境因素的两种类型:★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针对组织自身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
★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针对供方或承包方提供给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中可标识的环境因素。
2.识别的范围:全过程识别——即活动、产品或服务实现的全过程3.识别时应考虑的问题: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四个方面、六种情况★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四个方面:水、汽、声、渣★六种情况: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废弃物的管理;对土地的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当地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如噪声、光污染等)4.识别的对象:★作为化工单位,我们在识别环境因素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噪声: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土方施工噪声等;②废水:包括生活用水、施工生产用水等;③废气:包括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④固体废弃物:包括废办公用品、废包装物、办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⑤能源浪费:包括生产生活用水、生产生活用电、办公用纸、木材消耗、生产用油等;⑥潜在泄漏:化学品泄漏、油品泄漏、一些气体的泄漏等;⑦潜在的火灾、爆炸。
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前言本标准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2009和《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8-2003进行编制,全面识别公司在施工管理、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或可望施加影响的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评价不可接受的或重大的风险及重要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根据公司相关情况的变化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及时更新危害因素、环境因素,实现对事故和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有效控制。
若本标准的内容与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或标准相抵触,按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或标准执行。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本标准由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ML223·20001.14-201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各层次、相关部门、基层单位)的职责,确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等过程控制的一般原则。
本程序适用于对在施工管理、产品或服务中涉及的所有活动、所有设施、所有人员的危害因素、环境因素的识别及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更新与控制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职责与权限3.1 安全监察处3.1.1 负责建立公司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清单。
3.1.2 负责根据公司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定期和及时评审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的结果,并及时更新。
3.1.3 负责各分公司、项目部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情况监督检查。
3.2 机关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本系统危害因素、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措施的策划、培训、检查、指导,根据条件的变化及时更新。
3.3 分公司3.3.1负责本单位危害因素、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措施的策划,根据条件的变化及时更新。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简介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是企业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企业所处的环境因素和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能够有效地降低事故和灾害的发生概率,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种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程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步骤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相关信息2.识别环境因素与危险源3.评估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的风险程度4.制定控制措施5.监测与改进下面将依次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1. 收集相关信息在开始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之前,首先需要收集与企业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企业的详细情况、工作流程、使用的材料和设备、相关法规和标准等。
这些信息将为后续的识别和评价提供依据和参考。
2. 识别环境因素与危险源在收集完相关信息后,接下来需要对企业所处的环境因素和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危险源包括化学品、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
通过对企业的工作场所、作业流程和使用的设备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出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3. 评估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在识别出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后,需要对它们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这涉及到对潜在的伤害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综合考虑。
常用的方法包括风险矩阵和风险评估矩阵,通过将风险程度分为不同的等级,能够清楚地划分危险等级,有利于提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制定控制措施评估出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后,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风险。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具体的控制措施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制定,重点关注高风险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5. 监测与改进实施了控制措施后,需要进行监测和改进,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监测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状况来进行,评估结果可以为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修改工作流程、更新设备和技术等。
环境因素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程序1 目的通过实施本程序,对公司办公和无线通信直放站设计、生产和服务及系统集成过程中发生的及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为公司制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及运行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办公和无线通信直放站设计、生产和安装服务及系统集成过程发生的及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活动。
3 职责3.1 项目管理部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与更改,指导各部门、各场所识别、评价存在和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危险危害因素,组织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并提交识别、评价结果。
3.2 产品中心负责识别、评价项目实施、交付、过程范围内的所有人员(包括相关人员)在所有场所,使用的所有机械设备、工具、设施及从事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危险危害因素。
3.3 公司各相关部门配合项目管理部的识别、评价工作。
4 工作程序项目管理部识别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和危险危害因素时,要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正常、紧急、异常三种状态。
在识别评价环境因素、危险危害因素时,要覆盖公司办公和无线通信直放站设计、生产和服务及系统集成过程的所有场所,所有设备、工具、设施、所有人员包括进入管辖范围内所有相关方人员,不得遗漏,做到充分性。
4.1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环境因素的识别应包括组织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
对产品和服务等因素的识别评价方法主要采取对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往的工作经验打分等方法。
4.1.1 由项目管理部组织人员对公司各部门范围存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识别出的环境因素由运营中心体系专员编制《环境因素、环境影响评价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1.2 对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要从以下方面考虑:a)法律、法规规定;b) 环境影响范围;c) 环境影响程度;d) 发生的频次;e) 资源影响;f) 对相关方影响程度等。
EHS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EHS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审核:批准:编号:EHS- 01全文结束》》xxx有限公司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编号:EHS-01版本:B/1编制日期:xx-1-22生效日期:xx-1-301、目的为了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害,确定、更新重要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并对其进行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和管理。
3、职责3、1安全部3、1、1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
3、1、2 负责组织各部门所有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工作。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3总经理负责审批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
4、工作程序4、1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及控制过程4、1、1 环境因素、危险辨识、风险评估控制图如下:法律及其他要求初始评审识别各类因素新设计、新项目或重大变更评价重要因素列入重要清单并确定风险等级EHS 方针的策划设定目标、指标制定 EHS 管理方案和文件为本程序的要求4、1、2 风险评价的基本过程如下图风险评价和确定过程本程序的条款对照确定危害及其影响建立判别准则评价危害和影响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建立详细目标和表现准则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4、2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评价适用的法律法规、其他要求、评价准则等4、3 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4、4 确认风险等级并予以记录在公司各层次上建立目标和表现准则制定有效的程序、作业文件和应急预案实施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4、2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评价4、2、1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识别4、2、1、1 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a)各部门工作区域中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等,参见表1。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1)环境因素:
a)现场观察法:观察各个施工现场,对各种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噪声及废弃物产生排放等进行识别。
b)调查表:对新、改、扩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潜在的植被破坏、土地占有等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施工过程原油、污水等潜在的泄漏及资源、能源消耗等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物资采购和服务过程中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①产品或者材料的包装缺陷;
②结构失效;
③天气、地球物理及其它外部自然灾害;
④恶意破坏和违反操作规程;
⑤火灾和爆炸;
⑥冲击与撞击;
⑦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
⑧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⑨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者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
⑩设备的腐蚀;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露。4)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
3.8风险
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3.9风险评价
评估风险程度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10安全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伤害风险的状态。
3.11可容许风险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4职责
4.1安质部、IPMT团队QSHE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3重要环境因素
是指具有或者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4环境影响
全部或者部份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者有益的变化。
工作危险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控制程序

工作危险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控制程序工作危险环境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因素。
识别这些风险是企业管理的基础,通过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一套控制程序,以帮助企业进行工作危险环境因素的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一、识别危险环境因素1.收集相关信息:通过了解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及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收集与工作环境相关的信息,例如危险源、事故记录等。
2.巡视工作场所:对工作场所进行巡视,寻找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例如高温、高压等。
4.查阅文件记录:查阅文件记录,例如工作指导书、操作规程、检查报告等,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二、风险评价1.确定每个危险环境因素的风险等级:根据危险因素的性质、暴露时间和频率、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等,确定每个危险环境因素的风险等级,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2.评估风险值:根据风险等级和概率进行定量评估,计算每个危险环境因素的风险值,风险值越高,代表风险越大。
3.评估风险后果:评估危险环境因素发生事故后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4.评估控制措施有效性:评估已经采取的控制措施对降低风险的效果,包括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三、制定控制措施1.制定风险控制目标: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每个危险环境因素的风险控制目标,即降低风险的程度。
2.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艺改进、设备维护、操作规程等。
3.评估控制措施的可行性:评估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包括技术、经济和管理可行性,确保措施的可操作性。
4.设立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进行监控和评估。
5.组织培训和宣传: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从业人员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认知和遵守度,增强安全意识。
6.不断改进:定期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控制措施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企业环境因素_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制定

企业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制定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一、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识别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我们需要找出可能对健康、安全或环境造成威胁的所有活动、产品、过程、设备或系统。
为了进行有效的识别,应考虑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
此外,还应考虑到正常操作、异常操作以及紧急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危险源。
二、环境因素评估在评估环境因素时,我们需要考虑所有可能影响环境的因素,包括排放的污染物、使用的能源、废弃物处理、土地使用和生态影响等。
评估应包括正常操作、异常操作以及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三、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包括对已识别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其可能造成的潜在伤害或损坏程度,以及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评价。
四、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基于风险评价的结果,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应考虑成本效益,并确保能够在公司能力范围内实施。
在制定措施时,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措施:通过提高工艺、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可靠性,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风险。
2.减缓措施:采取措施以减少人员接触时间、降低污染排放和优化工艺过程等。
3.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疏散路线和紧急联络程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响应。
五、实施与监控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并监控其有效性。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了解并能够正确执行风险控制措施。
3.定期审查和更新风险控制措施,以适应新的或变化的情况。
4.对已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持续监控,以确保其有效性。
5.对高风险区域或过程进行重点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记录与报告记录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并定期向上级管理层报告。
这些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危险源识别的详细步骤和结果。
2.环境因素评估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隐患辨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识别潜在的危险,评估风险,并评估环境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影响。
以下是一般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通过识别和分析工作场所中可能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危险源来开始的。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施:1.实地考察:仔细检查工作场所的各个区域,记录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
2.审查文件:审查以前的事故记录、工作指导和任何其他相关文件,以寻找类似危险源。
第二步: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它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危害:确定每个危险源与员工、访客或公众健康安全的潜在影响。
2.确定风险: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每个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
3.风险控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控制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危险源。
第三步: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评价是评估工作场所外部环境对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它包括以下步骤:1.外部考察:考察周围环境,如气候、土壤、水源等,了解是否存在任何潜在的环境因素导致危害。
2.评估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包括空气质量、噪音、震动等,以确定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潜在影响。
3.采取行动: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降低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总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是确保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重要程序。
它们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和专业知识,并应该定期进行更新和审查。
通过识别危险源、评估风险,以及评估环境因素,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潜在危害,确保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安全。
延续之前的内容,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基础,通过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危险源,可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使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例如:1. 事故调查:分析以前发生的事故情况,了解其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为了动态的识别公司在施工活动、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评价并及时更新重要环境因素、不可接受风险,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环境污染的预防。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服务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
3术语和定义本程序采用GB/T19001-2000idt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0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28001-200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标准和公司《管理手册》中有关术语和定义。
4职责4.1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重大环境因素清单》、《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4.2工程管理部负责编制并监督实施本程序,组织对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编制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和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4.3行政人事部负责公司机关办公区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并向工程管理部提交识别、评价结果。
4.4项目部负责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编制项目重要环境因素和不可接受风险清单,并向工程管理部提交识别、评价结果。
4.5各职能部门分别负责业务范围内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并向工程管理部提交识别、评价结果。
5工作程序5.1环境因素识别范围5.1.1识别环境因素时,应从公司的办公、设计、采购、施工和竣工后服务等全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识别,最大限度地排查出环境因素。
5.1.2识别项目施工环境因素时,应考虑同一环境因素在不同施工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环境影响特征。
5.1.3应识别与公司活动或为公司提供产品、服务且产生环境影响的供方、相关方的环境因素,即可能施加影响(如对供应商、运输商、分包商)的方面和范围。
5.2环境因素识别的要求识别时,应考虑环境因素的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八个方面:5.2.1三种状态:a)正常状态:指固定的、例行性且预期的作业与程序,如正常施工状态;b)异常状态:指非预期的,非例行性的作业与程序,如施工中的设备检修,工程停工状态;c)紧急状态:不可预见何时发生,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紧急事件,如发生火灾事故、爆炸等意外状态。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1.目的对本公司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保重要因素能够得到控制。
规范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更新,对其实施动态管理、有效控制。
2.定义与范围定义: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的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岗位等。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价工作。
范围:用于公司各部门及所有生产活动、过程、服务和作业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更新和管理。
3.职责3.1安全环保部3.1.1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并鉴定重要环境因素;3.1.2负责督导、参与、跟踪各部门进行各岗位风险评估;3.1.3负责进行审核、登记、汇总,建立公司《OHS风险调查/评估表》,并发到部门;3.1.4负责组织制定危险源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制定对危险源的防范措施及管理措施;3.1.5负责监督、检查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3.2各部门3.2.1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对所管区域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各岗位风险进行评估;3.2.2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宣贯各岗位的风险;3.2.3负责建立本部门《环境因素识别表》《OHS风险调查/评估表》;3.2.4配合安全环保部制定对各风险的防范措施并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工作程序4.1环境因素识别4.1.1识别因素的步骤4.1.1.1选择公司相关的过程(活动、产品或服务);4.1.1.2确定该过程伴随的因素及影响;4.1.1.3选择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问卷调查;2)面谈;3)核查表;4)直接观察和测量;5)记录评估。
4.1.1.4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与企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要求的可能产生影响的活动或过程;2)出现的紧急事件和灾难事件;3)过去体系审核的不符合项(如果有);4)相关方的观点;5)竞争利益的机会。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是指一套用于识别、评估和控制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程序。
该程序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并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的步骤和内容。
步骤一:辨识潜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在这一步骤中,要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收集信息:收集各种与工作环境相关的信息,包括工作流程、设备和工具、物质和化学品、工作场所布局等。
2.观察工作场所:对工作场所进行观察,了解员工的工作活动、工作条件和操作流程。
同时,还要观察是否存在可能造成危险的因素,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
3.分析工作任务:对各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这可以通过分析任务的特性、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等方面来完成。
步骤二: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在这一步骤中,要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评估风险: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识别可能造成的伤害和病害、估计发生的可能性以及评估其对员工的影响程度。
2.评估影响:评估辨识出的环境因素对员工的影响程度,包括对健康、舒适度和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3.分级评估:根据风险和影响的程度,将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分级评估,以确定哪些是高风险、高影响的因素。
步骤三:制定控制措施在这一步骤中,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对员工的风险和影响。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场所的设计或设备的配置,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产生或释放。
2.行政控制: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和程序,限制或规范员工的行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暴露。
3.个体防护措施:对于无法通过工程和行政控制消除或减少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要选用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和措施来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程序: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程序: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程序在企业管理中,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是重要的环节。
通过识别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程序的关键步骤。
●识别环境因素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环境因素可能对安全生产产生影响。
为了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首先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具体而言,需要识别以下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包括气象、水文、地质、生物等方面的环境因素;●作业环境:包括工作场所的温度、湿度、照明、噪声、振动、辐射等方面的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方面的环境因素。
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对企业的安全生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识别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企业的员工和资产带来潜在危险的要素。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识别以下危险源:●物理性危险源:包括机械、电气、放射性等方面的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包括有毒物质、易燃易爆物质等方面的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包括病原体、细菌、病毒等方面的危险源;●心理性危险源:包括员工压力、工作疲劳、不当操作等方面的危险源。
这些危险源可能给企业的员工和资产带来潜在威胁,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在识别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基础上,需要对它们进行风险评价。
具体而言,风险评价包括以下步骤:●对每个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有多大影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每个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
定性方法包括专家评估、安全检查表等,定量方法包括概率-后果评价法、风险矩阵法等。
确定重要因素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需要确定哪些因素是重要的,以便优先采取控制措施。
一般而言,以下因素应被视为重要因素:●高风险等级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可能对企业的核心资产和员工造成严重威胁的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的因素。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是一项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其对企业运行和生产安全的可能影响的过程。
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则是基于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结果,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防控措施,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得到及时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的程序。
本文将从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目标是全面了解企业所处环境的各类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并评估其对企业运行和生产安全的可能影响。
这一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 数据收集与整理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环境数据,包括环境监测数据、环境评估报告、环境法律法规等,进行整理和归档,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1.2 环境影响评估在收集和整理环境数据的基础上,对各类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其中,需要重点关注可能对企业运行和生产安全造成较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例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社会经济变化等。
1.3 影响评估结果的汇报和沟通完成环境影响评估后,需要将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和汇报,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讨论。
通过汇报和沟通,可以全面了解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是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基础上,细化和规范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类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该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危险源辨识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面调研和分析,辨识出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人为因素等多种类型。
2.2 风险评价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评估其对员工安全、环境保护和企业生产运营的潜在风险程度。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哪些危险源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管理、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更新。
本程序适用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本部。
2 目的
2.1 对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实现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
2.2 对公司、相关方在生产及辅助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有效的风险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无
4 职责
4.1 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源的审批;
4.2 制造工程部安全环保处:
4.2.1 负责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计划的制定;
4.2.2 负责公司环境因素、危险源的审定、上报及下发;
4.3 职能部门、二级单位:本单位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评价。
5 工作要求及程序
5.1 工作程序
5.1.1 制造工程部安全环保处根据年度计划,每年下发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计划,组织对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
5.1.2 职能部门、二级单位依据《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参照环境因素、危险源评价方法对本单位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初步识别及评价,并将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及评价清单上报制造工程部安全环保处。
环境因素评价方法见附录 A.1,危险源、风险的确定及评价方法见附录A.2;《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见附录B.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见附录B.2
5.1.3 制造工程部安全环保处负责对职能部门、二级单位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汇总、审核,并将审核后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重要危险源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审批通过后,由制造工程部安全环保处负责以文件形式将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重要危险源清单下发。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见附录B.3;《重要危险源清单》见附录B.4
5.1.4 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法律法规、标准、目标变化等),由制造工程部安全环保处组织对相应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重新识别及评价。
当内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发生事故事件等),职能部门、二级单位须重新对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及评价。
环境因素、危险源重新识别情况见附录A.3。
5.1.5 职能部门、二级单位对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可通过目标、管理方案、应急预案等来实现对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源的控制;并上报制造工程部安全环保处存档。
5.2 流程图
5.2.1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流程图见图1。
图1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流程图5.3流程说明
5.3.1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流程说明见表1。
表1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流程说明
6 记录
7 附录
附录A 参考标准
附录A.1 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1.1 识别环境因素首先要选择活动、产品和服务,选择过程中应考虑公司经营活动和施工生产活动。
1.2 识别环境因素时考虑覆盖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包括大气的排放、水体的污染、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社区、相关方和其它地方性问题等六个方面。
1.3 识别因素时,应对办公区、生产现场范围内的活动和服务进行分析,将环境方面的因素尽量全面识别出来。
1.4 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过程分析方法。
1.5 环境因素评价的流程和方法
1.6 评价流程
调查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评价环境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1.7 环境因素的评介方法:经验法和评分法
用评分法识别环境因素时以如下标准进行评价:
附录A.2 危险源、风险的确定及评价方法
1 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所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
根据本公司生产特点,从以下四个方面选择活动、产品或服务:
1.1 原材料采购、贮存和输送;
1.2 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
1.3 生产、施工过程;
1.4 其它辅助活动。
2 危险源辨识评价时需考虑的方面:
2.1 活动、时态、状态等
2.1.1 一切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2.1.2 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人员的活动;
2.1.3 作业场所的地理位置及环境、设施;
2.1.4 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2.1.5 企业原有经验及控制方法,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2.1.6 绩效监视和测量的手段;
2.2 危险源辨识评价还应考虑包括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和七个方面(机械性能、电能、势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和人机工程因素)。
3 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应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覆盖公司所有场所和人员(含进入公司的外来人员);考虑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15类危险因素。
4 重要危险源评价时应考虑:重大危险的规模和范围、重大危险的影响程度大小、影响持续的时间及发生的概率等。
4.1 依据经验法、LEC法、按照《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对风险进行评价。
4.1.1 经验法
4.1.2作业条件高危风险性评价方法即D=L*E*C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L值表示)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率(用E值表示)
——可能出现的结果(用C值表示)
具体分值可见下表,填写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中。
(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用L值表示);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用E值表示):
(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用C值表示);
(4)用上述三个值的积来表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用D值来表示)大小。
4.2 《重要危险源清单》的确定:
A、B级风险的危险源,及符合以下条件的危险源应列入《重要危险源清单》:
4.2.1 最高领导者要求重点关注的危险源;
4.2.2 发生过事故,目前尚无有效控制措施的;
4.2.3 违反法规强制性规定,预计可能会导致重伤以上事故发生的危险源;
4.2.4 相关方强烈关注的危险源。
5 风险控制
5.1 A、B级风险的危险源即重要危险源,可通过制定目标、指标,运行管理方案来实现对其控制。
5.2 A、B级风险的危险源,可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预防措施或管理办法。
其内容应包括:5.2.1 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方案、程序和方法;
5.2.2 明确所需要的资源;
5.2.3 制定具体步骤;
5.2.4 确风险控制措施要达到的效果和预期目标。
5.3 C级风险的危险源,应在各工艺设计、技术方案、安全操作规程等文件中予以体现,在实际工作中采取设立警示标志或监护人员等各项措施。
5.4 D级风险的危险源,可以以口头通知的形式告知,工作中略加注意。
5.5 E级风险的危险源,可以忽略。
附录A.3 环境因素、危险源重新识别情况
1.1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发生较大变化。
1.2 公司活动、产品服务发生较大变化。
1.3 相关方抱怨、投诉。
1.4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有遗漏。
附录B 记录模板
附录B.1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见表B.1。
表B.1
标准范本见附件B.1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
表
附录B.2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见表B.2。
表B.2
标准范本见附件B.2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
评价表
附录B.3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见表B.3。
表B.3
标准范本见附件B.3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附录B.4 重要危险源清单
见表B.4。
表B.4
标准范本见附件B.4
重要危险源清单
附录C 引用文件列表
见表C.1。
表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