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麻章区九年级语文第四次模拟测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湛江市麻章区九年级语文第四次模拟测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共4题;共15分)
1. (6.0分)默写
①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②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 (5分)(2019·长春模拟) 阅读话段,按要来完成下面各题。
生活在农村,与左邻右舍打交道,主要靠天性、情感,很少涉及交际与策略。
虽然也有个别的“嚼舌头”,所以基本与谋略无关,如麻雀的叽叽喳喳,是天性。
在城市混,出入城市的上流社会则不同,主要是靠交际、策略,而不是情感和纯真。
从余先生书中得知,余先生的祖辈、父辈不精于谋略,①余先生自然不是没有受过这方面的熏陶与感染。
②因此,他做不了“城市交龙”,只能做乡村的“________”
(1)语段中划线的一对关联句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2)“熏陶”中“陶”字的读音是“________”。
(3)②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________”。
(4)①句存在语病,请将改正后的语句抄写在下面。
(5)语段中横线处应填写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 闲云野鹤
B . 斗鸡走狗
C . 凤毛麟角
D . 高山流水
3. (2分)(2019·长春模拟) “冬尽梅花点点”是一副春联的上联,请选出作为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万户栖柳依依
B . 千家喜气洋洋
C . 春回爆竹声声
D . 春来微风一缕
4. (2分)(2019·长春模拟) 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 老人路上掉了一张餐纸,清洁人员追上去说“老家伙,你怎能乱扔垃圾?真没素质!”
B . 小刘到书店买到了梦寐以求的书,临走时,店老板说:“谢谢惠顾,欢迎下次光临。
”
C . 快递员送货超时,收货人说:“你是腿短呢,还是属蜗牛的?这么老半天才把东西送到!”
D . 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
二、阅读理解(45分) (共5题;共45分)
5. (10分)(2015·十堰)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前人之述备矣备:完备,详尽浊浪排空排:充满
B . 北通巫峡通:直到,到达薄暮冥冥薄:迫近
C . 此乐何极极:穷尽感极而悲者矣极:十分,非常
D . 而或长烟一空或: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了抒发“览物之情”。
B . “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物(景),﹣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但这些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C . 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是选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
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得极其自然,而且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D . 语言大量运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4)《孟子•梁惠王下》中这样说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它有什么共同之处?
6. (5.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回答问题。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易
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维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于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解释划线词语。
①秦王不说________ ②故不错意也________
③以大易小________ ④受地于先王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请你对第①段中安陵君的回答作简要赏析。
(4)第②段秦王接见唐雎的讲话有几重意思?他讲话运用了哪些手段?
7. (16分)(2019·长春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竿冷
①是哪一个参访河山的古人,在踏破芒鞋之后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成了古往今来,登临山水者的箴言。
②山之仁,在于容纳参天古木,亦褓抱了任何一株愿意驻足的小草。
山愿意合抱,让雨水注成湖泊,也愿意裂身,让瀑布发声。
山裸露在天空之下,任凭雷劈雨打;也忍住干旱季节不知从何而来的火燎。
山仍然沉默,像一位仁者在希望与幻灭共生的人世上闭目养神。
③水的流动多么像智慧之路。
水从来不眷恋过往,流动是它唯一的宿命。
水或回旋于礁石间。
思索如何绕身而过,轻轻地扬弃了河道上的顽石,既不争辩。
也毋庸和解,只派一匹青苔教导它们水的含义。
至于飘落在水面的柳絮花片,水愿意负载它们,做它们的足,却在流程里教会它们,凡是离乡背井,追寻更宽阔天地者,必须永远是个孤独者,水不曾允评它们在河面上发芽,遂在中途,慷慨地收留它们腐朽的体肤。
就连天光云影,也无法沉淀为水的四肢,智者不宜耽溺,不宜收藏过多的身外之物。
水草不断照耀,鱼群愿意繁殖以丰富水的仓库,但水战水哉,流动是唯一的命运,纯粹的命运。
④山以洪钟型的绿意招呼,水回应以短笛。
像两位久未谋面却又不曾相忘的故友,一路循声时答。
⑤“为何你总是赶路,难道万顷田地不值得你献身?一塘鱼肥不值得你孕育?你口口声声要与海洋汇合,如果千江万川不汇聚为海,这世上的生灵,岂不拥有更宽广的土地,锄出他们的家园、种植他们的米粟?”山问。
⑥“我岂能成全短暂的荣华?如果千山万江耽溺于小小的宅舍,在草树鱼粮之中,慢慢耗尽血脉,谁来成全沧海?谁显示给生灵?这繁花茂林的上地上有一片无法征服的海洋,像手中繁华之钥,无法开启永生的琉璃门。
我多么希望微笑永远停留在子民验上,但我更愿意海洋启示它们关于不可捉摸、无法猜测的生之奥秘。
唯有幻灭能洗尽它们脸上的油脂,让它们做一个谦卑的人,做一个缄默的人!”水答。
⑦“那么,我是你的反面了。
生之短暂,是你我都知道的,我担忧狂啸的浪头席卷一切,把短暂生辰里仅有的
欢乐吞没,是故,我愿意永远固守在此,至少,这世上有一座高山,是狂涛追赶不到的,他们可以携带妻儿到的怀抱里躲避,我预先准备柴薪和蔬果,让他们取火生烟。
所有受苦的人看到烟,可以前来分食,如果你执意以死亡惊吓他们,我亦执意张起绿荫,让他们在此成家、繁衍,以生命连接生命,以人造人,永远抵御你的偷袭!”
⑧“你岂能抵挡无垠之海?这世上,有多少繁荣的山,便有多少幻灭之海;有多少生之贪爱,便有多少死之恐惧。
你我岂是为敌的,我们一动一静,一实一虚,无非为了等待一个真正认识我们的人。
他站在你巅峰吟诵水的歌谣,他坐在我的河畔,默读山的倒影。
他能自你的多情中谛听我,从我的无情里注视你啊!”
⑨山仍然盘坐,为了褓抱;水仍然奔处,为了幻灭。
仁者以身为泥,种植希望;智者只是冷冷地关照。
⑩当死亡袭击生灵,肉身还给山,而眸底下的人泪属于水。
山水的对话在冰封的寒冬沉默了。
江面浮着薄冰,仿佛一江冻结的语言。
(1)“山以洪钟型的绿意招呼,水回应以短笛。
像两位久未谋面却又不曾相忘的故友,一路循声对答“在文中有何作用?
(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山仍然盘坐,为了褓抱;水仍然奔赴,为了幻灭”一句进行赏析。
(3)请你结合第③段和第⑥段,概括水的特点。
(4)“仁者乐山”,文章中高山的形象代表了哪一类人?
8. (9分)(2019·长春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柳”件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窗幕无重数”(欧阳修)。
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
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
“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
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
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再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
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此此拥不足为证。
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
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
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
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来,“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
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
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
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
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开篇即写诗人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
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
冯廷巳《鹊
踏枝》:“缭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
此外,流出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
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
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
(1)作者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合称的观点不妥的依据是什么?
(2)“柳”在古典诗词中具有哪些意象?请根据本文内容简要概括。
(3)“故此据不足为证”。
这句话中“不足”一词有什么具体作用?
9. (5.0分)(2019·长春模拟)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我不知道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和陶土,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丑陋的家伙;有多少国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合用;又有多少因为晒得太早,大阳热力过猛而晒裂了;也有多少在晒干后一般动就碎裂了。
一句话,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调和好,运回家,再做成泥瓮。
结果,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或两只大瓦罐,样子非常难看,简直无法把它们叫作缸。
(1)以上选段出自《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________。
(2)结合选段说说“我”在制作陶器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3)选段体现了“我”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共2题;共60分)
10. (10.0分) (2017九上·简阳月考) 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大盘点】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
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2)【成语大搜集】《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
(只填序号)
①温故知新②舍生取义③愚公移山④择善而从
⑤任重道远⑥诲人不倦⑦一鼓作气⑧见贤思齐
(3)【观点大讨论】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11. (50分)(2019·长春模拟) 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一)题目:心中有阳光。
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生活就像三类鱼。
第一类:鱼缸中的鱼。
被装在精致我的鱼缸里,并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美丽动人。
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欣赏它。
它特别高兴,后来没有人来欣赏它了,它几乎被人们淡忘。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生活在狭小的空间,忧郁而死。
第二类:池墙中的鱼,被饲养在池中。
初阳中钻出水草觅食;傍晚又钻进水草酣睡。
突然有一天,一张大网撒向鱼池,所有鱼被一网打尽。
第三类:海中的鱼。
所有的海鱼组成一个大集体,无止尽的漫游,没有任
何约束,每天与大自然作着无止境的搏斗,有的死了,而其中一些则幸存下来。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
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共4题;共15分)
1-1、
2-1、
2-2、
2-3、
2-4、
2-5、
3-1、
4-1、
二、阅读理解(45分) (共5题;共45分)
5-1、
5-2、
5-3、
5-4、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8-1、
8-2、
8-3、
9-1、
9-2、
9-3、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共2题;共60分)
10-1、
10-2、
10-3、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