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进阶式项目化教学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进阶式项目化教学方案
【摘要】针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提出高职院校该课程的进阶式项目化教学方法,给出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组织原则等研究成果。

实施进阶式项目化教学,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问题激发的方式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程序设计基础;;项目化
1.引言
高职院校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主要引导学生初步建立编程思维,学会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计算机专业基本素质和程序设计基本能力。

课程核心内容是VISUAL 开发平台和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强调基础性和应用性,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前提。

传统教学方法注重VB语言的学习,偏重编程语言的语法讲解和程序结构的流程理解[1],有利于学生对编程基础知识的掌握,但不能完全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对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

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生自身的特点,使用进阶式项目化教学方式能更好地达到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

2.进阶式项目化教学内容
2.1 教学内容设计
传统的教学内容从语言基础开始,逐步讲授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数组、字符串、程序结构、过程函数等,再讲授开发环境、控件编程、文件操作等内容,最后讲授数据库编程部分。

流水账式的内容编排使编程语言的学习与开发环境的使用脱节,易导致学生编程语言掌握很好但程序开发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

针对传统教学内容编排的缺点,设计三个由易入难的进阶式项目,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能更好地将VB程序设计语言应用于应用程序开发。

项目一“简单计算器”内容涵盖语言基础和基本控件的使用;项目二“多功能写字板”内容涵盖程序设计中类的概念,复杂控件、菜单、工具栏和状态栏的使用,以及基本文件操作;项目三“进销存管理系统”内容涵盖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库编程。

将一个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以“课”为单位组织教学,每次课引导学生完成一个程序任务,该任务既涵盖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又是项目的一部分。

三个进阶式项目确定十四个学习任务,组成三个技能模块,最后以一个综合项目作为课程实训。

以72课时为例,具体项目及任务内容及课时分配如表1所示。

项目一和项目二可训练学生进行控件编程的单项能力。

项目三引导学生完成
一个数据库管理程序综合项目,涵盖课程前段的所有单项技能并训练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最后两周的实训通过一个综合项目着重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各项目及其任务的能力目标如表2所示。

2.2 实践环节设置
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思想是:围绕岗位职业技能要求,遵循“学以致用”的思想,设计“要做什么——要学什么——怎么做”的认知过程,让学生从盲目重复的技能操作,转变成目标明确的主动的技能训练。

实验项目教学和实训项目教学是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两个重要部分,其具体环节设置如下:
(1)课堂实验项目教学:遵循“由简入难、多层次学习”的教学原则,实验内容分为基本任务和进阶任务两个层次。

基本任务涵盖课堂学习内容,给出简单的操作步骤,是较低层次的单项技能训练。

进阶任务是基本任务的升级版本,仅给出关键提示,是较高层次的单项技能训练。

基本任务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进阶任务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做为课后练习,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2)进阶项目教学:三个项目的技能难度依次增加,将每个项目适当分解成多个任务,每次实验完成一个任务。

通过循序渐进的实验,项目的雏形慢慢形成,最终完成整个项目。

学生的实验过程就是完成项目开发的工作流程。

(3)实训项目教学:强调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采用多层次培养模式[2]。

要求学生自己进行项目设计开发,完成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的全过程。

根据学生能力强弱,给出不同层次的系统要求,最终每位学生都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应用项目,培养了程序员岗位的综合职业技能,积累了应用开发经验。

3.进阶式项目化教学实施
3.1 教学过程设计
通过任务驱动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教师演示类似任务的完成步骤,引导学生完成基本任务。

教师对任务完成情况给出评价总结。

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进阶任务(难度增加并涉及新技能),教师给出关键提示。

课程教学过程按照任务展示、问题引导、问题解决、操作演示、概括总结、任务实施、评价提示七个步骤进行。

以4课时为例,课堂时间分配与教学过程、基本内容、教学方法如表3所示。

3.2 教学组织原则
在进阶式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组织方法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理论讲授围绕实践应用进行: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理论为实践服务,
围绕进阶项目讲解需要的理论知识,适当加以扩展。

(2)“进阶项目引导、分解任务驱动”型教学方式:将一个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通过完成课堂任务,培养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单项技能;通过进阶项目,多层次培养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综合能力。

(3)“工作流程顺序”教学安排:参考软件项目开发的工作流程,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完成项目教学的过程就是完成一个项目开发的工作流程。

(4)问题引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引导学生掌握编程思想。

教师负责项目选取和技术指导,指导过程重在提示启发,由学生掌握学习及训练的主动权。

在课程网站上提供相关学习资料,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学层次。

4.结语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过程是讲授程序语法、训练程序样例、考试基础知识,培养的是执行能力。

进阶式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是任务启发、技能学习、项目展示,培养的是创造能力。

项目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的灵活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项目的综合性训练了学生相应的岗位职业技能[3],项目的应用性培养了学生利用本课程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茹志鹃.高职教育中程序设计基础类课程探讨[J].价值工程,2013(17):265-266.
[2]袁梅冷.高职软件专业多层次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02):141-142.
[3]李嘉.基于职业岗位的项目化软件实训方案研究[J].科教文汇,2011(09):185,1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