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应用为本建立技术标准研究的规范框架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要点解读

二、规范编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2.1 基本思路
(1)实用性与通用性相结合。《规范》以武汉市三 维数字地图系统建设标准成果为基础,具有实用性,并 要考虑到不同城市建模软件、精细程度等的不同,着重 于一般性和通用性要求。
(2)与具体应用相结合。《规范》成果要与城市规 划管理、城市网格化管理等重点应用,通过应用检验和 完善标准。 (3)地上地下相结合。《规范》要考虑将城市地上 和地下空间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建模标准制定的范畴。
据标准,分别从基本规定、地形模型制作、建构筑物制作、模型组织、 模型命名规范、模型制作精度等方面对城市三维模型的制作给出了技术
要求。
深 圳
北 京
重 庆 广 州
成都、青岛、 济南、南宁等 武 汉
1.2 目的与意义 本规范编制的目的就是:统一城市三维建模的技 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 务以及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三维技术服务,推进城市三 维模型数据的共享、共用。因此,《规范》的编制具 有重要意义。
3.3 建模单元的划分与模型命名
现实城市是一个连续的空间,必须将其划分为小的单 元才便于三维模型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在二维地图中,一 般按规则格网划分,如城市1:2000地形图按1km×1km(图 上50cm×50cm)进行划分,称为一个标准分幅。在三维城 市建模时,为避免建筑实体被分割,一般按不规则格网进 行划分。
4
Skyline/Terra Builder
5
Google Sketchup
(3)2008年8月18日,《规范》编制启动会暨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
议(武汉),成立编委会、明确编制大纲和工作计划; (4)2008年12月25日,编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武汉),讨论初稿;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
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计算机视觉应用中的机器人抓取问题。
总体框架
课题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分析机器人抓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研究机器人抓取过程中的控制方法,识别实现等;其次,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为支撑,借助相关的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对机器人环境的视觉感知和模型表征,实现机器人抓取任务的规划与控制,以及抓取结果的传感和评估等;最后,采用实验数据评估和验证该应用在机器人抓取任务中的效果。
重点难点
本课题的重点难点主要包括:首先,研究机器人抓取过程中的控制方法,找出构建机器人抓取模型的有效方法;其次,开发有效的视觉感知算法和模型表征方法;最后,采用实验数据数据验证机器人抓取任务的效果。
主要目标
本课题的主要目标是:研究机器人抓取问题,开发高效的抓取控制方法和视觉感知算法,以及给出抓取结果的传感和评估方法,最终实现机器人抓取任务的规划和识别抓取结果的实现。
公钥密码基础设施应用技术体系框架规范

公钥密码基础设施应用技术体系框架规范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Application TechnologyInterface Specifications of Identification Authentication国家密码管理局2010年8月目次前言 (II)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公钥密码基础设施应用技术体系框架 (2)4.1概述 (2)4.2密码设备服务层 (2)4.3通用密码服务层 (2)4.4典型密码服务层 (3)4.5基础设施安全支撑平台 (3)5框架内的系列规范 (4)附录A(规范性附录)函数的命名 (5)附录B(规范性附录)错误代码区间划分 (6)参考文献 (7)I前言本规范是基于公钥密码基础设施的基础性规范之一,它描述了应用技术体系的体系框架,说明了应用技术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
本规范的附录A、B都是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密码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上海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无锡江南信息安全工程技术中心、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泰方圆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得安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杨茂江、谭武征、许俊、柳增寿、李伟平、李述胜、李元正、崔久强、徐强、高志权、周栋、蒋红宇、何长龙、李玉峰、林岳嵩。
本规范责任专家:刘平。
本规范凡涉及密码算法相关内容,按国家有关法规实施。
II前言本规范是基于公钥密码基础设施的基础性规范之一,它描述了应用技术体系的体系框架,说明了应用技术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
本规范的附录A、B都是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密码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上海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无锡江南信息安全工程技术中心、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泰方圆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得安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双活建设标准国标

应用双活建设标准国标一、概述本标准旨在为应用双活(Active-Active)建设提供一套规范和指导,以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效、安全和稳定。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企业,特别是对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如金融、医疗、物流等。
二、范围本标准涵盖了应用双活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系统架构、技术选型、灾备策略、运维管理、安全措施等。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应用双活系统,适用于各种规模的企业。
三、系统架构应用双活系统应采用分布式架构,支持高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可伸缩性。
系统应具备灵活的负载均衡机制,确保不同节点之间的负载均衡分配。
系统应支持多租户架构,以满足不同业务部门或用户的需求。
四、技术选型应用双活系统的技术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 高性能:系统应具备高性能的处理能力和数据吞吐量,以满足大规模并发请求的需求。
2. 可靠性:系统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如分布式存储、容错机制等,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3. 可扩展性:系统应支持灵活的扩展,以满足业务增长的需求。
4.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系统应采用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策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五、灾备策略应用双活系统应采用完善的灾备策略,以确保业务的连续性。
灾备策略应包括以下内容:1. 异地灾备:应建立异地灾备中心,实现数据备份和快速恢复。
2. 故障恢复:应建立完善的故障恢复机制,确保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恢复系统运行。
3. 备份策略:应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
4. 应急预案:应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性事件,确保业务能够快速恢复正常。
六、运维管理应用双活系统的运维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规范化和标准化:应建立规范的运维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流程,确保运维工作的有序进行。
2. 监控和预警:应建立完善的监控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3. 应急响应:应建立应急响应团队,应对突发性事件,确保系统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
4. 培训和文档:应对运维人员进行培训和文档管理,确保运维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医疗信息化平台应用架构与标准规范

智慧医疗医疗信息化平台应用架构与标准规范新医疗,新智慧目录contents13业务架构2应用架构标准规范国家医疗保障局组建2018年5月3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成立。
同年8月,重新组建的国家医疗保障局“三定方案”正式出炉,明确了国家医保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改革,为下一步国家“医改”提供新机制。
业务架构目录contents13业务架构2应用架构标准规范设计思想总体设计思想标准全国统一、数据两级集中、平台分级部署、网络全面覆盖采用中台设计模式,实现大中台快应用。
基础数据全国统一,实现全国主数据建设目标便捷可及“大服务”、规范高效“大经办”、智能精准“大治理”、融合共享“大协作”、在线可用“大数据”、安全可靠“大支撑”应用架构规范高效“大经办”规范高效“大经办”……综合柜员制柜外咨询、柜员办理、事中授权、后台内控、自助服务、绩效考核业务档案一体化将业务与电子档案结合,实现档案业务一体化经办模式业务财务一体化业务办理与财务系统无缝衔接,通过信息化设计达到业务财务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通过医保公共服务线上业务经办服务,结合电子证书,电子签章实现业务办理线上线下一体化医保支付电子化结合电子凭证,医保移动支付,医保电子票据等功能,达到医保结算支付电子化。
提效能!拓渠道!简流程!医保业务基础子系统缴费确认参保登记参保单位管理参保管理参保人管理关系转移接续药品商品与医保目录匹配医保目录下载与同步疾病与诊断信息同步医保目录同步和标准管理门慢/门特标准同步个人账户管理定点医疗机构科室管理医药机构定点审核定点医疗机构标准匹配定点协议管理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维护定点医疗机构人员管理审核扣费个人违规封锁审核扣款处罚考核管理个人待遇结算管理待遇计算个人待遇申请审批管理个人待遇管理个人待遇资格管理财务记账资金拨付基金财务支付医保业务基础功能服务API综合查询综合查询系统参数管理医疗救助参数管理政策参数管理月结算参数管理医疗救助对象申请医疗救助对象认证医疗救助管理建档立卡精准扶贫人员管理对账管理月结算定点机构结算管理年度清算审核扣费个人违规封锁审核监管处罚其他内部子系统内部统一门户子系统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基金运行及审计监管子系统医疗保障智能监管子系统运行监测子系统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公共服务子系统内部控制子系统省级医保信息系统省级医保基础业务管理系统统筹区医保信息系统统筹区医保基础业务管理系统医保业务基础管理子系统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基础信息库是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的主数据库•基础信息库实时同步,全国统一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子系统支付方式管理子系统便捷可及“大服务”便捷可及“大服务”核心理念渠道多样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便捷化一次不用跑服务内容面向公众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实现“服务流程显著优化、服务模式更加多元、服务渠道更为畅通及群众办事满意度显著提升”的目标。
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要以人为本

科 学 技 术 的研 究 、 展 和 应 用 要 以人 为 本 发
兰毅 辉
( 漳州师范学院 , 福建漳 州 33o ) 6 oo
摘 要 : 文 从 历 史 、 实 和 科 学技 术 发 展 动 力 的 角 度 论 述 了科 学 技 术 的 研 究 、 展 和 应 用 要 以 人 为 本 的 观 本 现 发
1 以人 为本 是科 学技 术 的产 生 和发展 的首
要 原 因
从科 学 技 术 发展 的历 史 来 看 , 在 代还 没有 真 正的 、 立 的科学技术 , 学技 术的 萌芽存 在 于宗教 独 科
和 巫术之 中 , 且古代 科学 技术 的萌 芽 、 生和发 展 而 产
具 , 利主义 成为 了科 学 技 术 的人 文 价值 的基 本观 功 念 。近代科 学技 术 的 开 端及 其 后续 的发 展 , 人 类 为 社会创 造 了丰 富 的物 质财 富 和精 神 财 富 , 大 地 满 极 足 了人所 提出 的种 种物 质需 要 和精 神需 要 , 此 同 与
中 图分 类 号 : 3 G 文 献 标识 码 : A
在现 实堆活 中我们 经 常会看 到 , 面对 科 技新 成 果及 其应 用 , 众接受 与 否受到 多种 因素 的影响 . 公 如
的精 神生 活需 要和物质 生 活 的需 要 ; 一方 面 , 技 另 科
一
开始就 与宗 教 、 巫术 等 非科学 的因素 交织 在一 起 ,
了对 人类 的危害 。这些 危害 似乎显 示 出科 技 与人类
收 稿 日期 :0 1 2—0 ; 回 日期 :02— 3—0 20 —1 4 修 20 0 l
作者简介; 兰毅辉 ( 6 一)男 ( )福建龙海^, 13 , 畲 9 副教授 , 中国^民』 学在职博士生 , = 研究方向为思维科学 、 公众理解科学 。
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一)本规范的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为资源的开发者提供一致的标准,以统一开发者的行为,达到资源基本属性结构的一致性,以实现资源在区域内的广泛共享,并为学习者或教育者等对教育资源的查找、评估、获取和使用能获得最大效率而提供支持。
同时也为不同资源库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提供支持。
本规范提供强制的资源技术最低要求和推荐的资源评价指标,以保障教育资源的质量和使用价值。
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
由于教育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便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育资源,因而不易管理和利用。
为了更有效地建设好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库,促进各资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教育资源检索的效率与准确度,保证资源建设的质量,制订教育资源建设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资源建设可以有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主要分八大类:试题库、试卷素材、试卷素材、媒体素材、文献素材、课件素材、案例素材、常见问题素材和教育资源索引;二是网络课程建设,它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以及网络教学的要求,对各种教育资源的综合集成;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通过评价筛选优秀的教育资源;四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在这四个层次中,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是基础,是需要规范重点和核心;第三个层次是对资源的评价与筛选,需要对评价的标准规范化;第四个层次是工具层次的建设,网络课程和素材类资源的具体内容千变万化,形式各具特色,对应的管理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充分利用它们的特色。
(二)本规范的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学习对象中与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和管理有关的领域,对教育资源技术开发、属性标注、资源管理系统开发、教育资源的质量控制等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技术标准参数确定方法研究

技术标准参数确定方法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科技领域里,技术标准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介绍技术标准参数确定方法的科学研究,对技术标准参数确定提出理论上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
一、技术标准参数确定的概念技术标准参数是指为了规范某项技术的使用,针对不同的使用条件或环境设定的可改变的参数数值,这些参数数值可以改变技术的性能和特征,从而达到规范技术的使用的目的。
二、技术标准参数确定的理论基础1、技术标准参数确定的理论上应该依托已经有的科学理论。
由于不同的技术应用,设定的技术标准参数值是不同的,因此研究者针对具体的技术应用情况,需要从技术应用的理论出发,结合现有的理论模型,提出技术标准参数的确定框架和方法,以及技术标准参数的调整方案。
2、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从参数确定的角度可以分为正向参数确定和反向参数确定。
正向参数确定是指从现有理论出发,按照实际应用的情况,结合理论分析,提出技术标准参数的确定框架和调整方案;反向参数确定则是指从实际应用出发,用实验和数据分析的方法,确定具体的技术标准参数值。
三、实施技术标准参数确定的具体方法1、正向参数确定的方法:首先,根据技术应用的理论模型,建立技术标准参数的研究框架;其次,根据技术标准参数确定框架,结合应用场景,分析影响技术标准参数值的因素;然后,结合应用实践,提出技术标准参数的调整方案;最后,结合试验结果,确定技术标准参数的准确值。
2、反向参数确定的方法:首先,结合应用实践条件,结合理论分析,确定影响技术标准参数的关键因素;其次,在实际应用的情形下,对技术标准参数进行仿真实验设计,具体操作步骤如下:设定不同的实验条件,模拟实际应用情形;确定技术标准参数实验值后,采用多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确定技术标准参数的精确值,以及技术标准参数的调整方案;最后,对技术标准参数的调整方案进行实际应用实践,评价技术标准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技术标准参数确定的实际应用加入技术标准参数确定有效地解决了科技领域中技术应用的问题,已经应用于各行各业,如计算机通信技术中的协议、制程控制技术中的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等。
《组合铝合金模板应用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组合铝合金模板应用技术标准Technical 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Combined aluminum alloy formwork in building engineering条文说明制定说明《组合铝合金模板应用技术标准》J00000—2020,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0年月日以第号公告批准、发布。
为便于设计、科研、教学、施工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组合铝合金模板应用技术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写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说明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条文规定的参考。
86目次1总则 (88)2术语和符号 (89)2.1术语 (89)3基本规定 (91)4材料与配件 (92)4.1铝合金材料 (92)5设计 (93)5.1一般规定 (93)5.2变形值规定 (93)5.3模板及支撑构件计算 (93)5.4模板的整体组拼 (93)5.5早拆模板支撑体系 (96)6构造要求与模板配置 (97)6.2模板配置 (97)7施工 (129)7.1安装准备 (129)7.3模板拆除 (131)7.4安全措施 (131)8检查与验收 (131)8.2一般项目 (132)871总则1.0.1铝合金模板质量轻、周转使用率高、可回收,符合国家绿色施工技术政策。
目前,铝合金模板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工作跟不上,使得模板周转次数偏低、损坏率偏高、规格不同意。
所以,为切实加强对铝合金模板制作质量和技术的管理,提高模板周转使用率、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制定本规程。
1.0.2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铝合金模板体系十分丰富,不但有建筑类模板,还有桥梁、道路、预制件模板和各种异形模板体系。
本规程设计的铝合金模板体系主要指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中的铝合金模板体系,对于其他用途暂未涉及。
关于组织开展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的报告

Hot Focus矣于组织开展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菜研宪的扳告褚波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总工程师为贯彻国务院深化标准化改革工作部署,落实标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大力发展团体标准,积极推逬协会团体标准可持续发展,经研究决定开展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一、编制意义1.全面支撑工程建设领域技术标准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硏究应充分结合国家标准化的改革方向,从服务好国家发展大局出发,与国家强制性标准体系紧密结合,建立高质量、接轨国际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
随着标准化的改革,住建部提出技术规范加技术标准的新体系模式,团体标准作为技术标准体系的重要技术内容,将对国家规范进行全面对应与结合,同时提出在过渡期内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构成模式。
2.快速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技术的发展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系统化、科学化的原则,从我国工程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推动新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快速发展。
2018年12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了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会上全面总结了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了2019年工作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的硏究,应紧密结合国家的整体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结合团体标准的特点,提出适合我国发展的新型体系模式。
3.大力发展工程建设领域标准的国际化努力推动协会标准“走出去”,围绕“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积极研究工程建设标准标2019年第5期工程建设标准化15准的国际化。
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联通,为互联互通提供机制保障,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产品要走出去,必须以标准为基础,未来中国的标准会走上世界标准的舞台上,引领技术的进步”。
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和国家工程标准国际化发展的倡议,开展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的研究,为中国标准、中国企业、国际标准、国际企业搭建桥梁和纽带,成为工程建设标准领域的窗口。
技术规范书

技术规范书技术规范书一、前言本技术规范书是在制定某一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具体规范该技术标准的细节问题,旨在指导和规范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
该规范书涵盖了该技术标准的技术要求及实现方法,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二、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概述简要介绍该项技术的背景、应用领域及现状。
2. 技术原理介绍该项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原理,并详细说明相关原理的具体应用场景及限制条件。
3. 技术规范该部分是本技术规范书的重点,主要规范该项技术的具体技术要求。
涵盖了该技术的硬件及软件规范、技术实现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以及相关测试方法和报告要求等。
4. 安全要求该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必须符合相关安全要求。
本部分详细规定了该项技术的安全要求及措施,以确保技术实现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维护要求该项技术要求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维护,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部分详细规定了维护要求及措施,包括维护周期、维护内容、维护流程及维护记录等。
三、实现方法本部分将介绍该项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所需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实现步骤等,可供技术人员参考和实践。
四、测试和验收在技术实现过程中,需要进行测试和验收以确保其符合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
本部分详细规定了测试方法,以及验收标准和验收方法。
五、项目管理该项技术的实施需要符合规范的项目管理流程,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达成预期目标。
本部分将详细规定项目管理的流程和具体要求。
六、总则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技术人员对该项技术的使用和实现过程。
如有疑问或需要调整规范要求,请及时与技术人员联系。
七、附录本部分将提供相关的附注、示例及详细说明,以完善本技术规范书。
八、结论本技术规范书是该项技术的重要参考文件,将为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提供非常有效和实用的指导。
通过使用规范书中的具体规范要求,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完成技术实现过程,提高技术效率和水平。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规范了各种技术活动,促进了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应用技术标准,许多组织和企业都建立了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技术标准。
一、重要性技术标准管理制度是组织和企业在技术领域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具有以下重要性:1. 提升技术水平:技术标准可以规范技术活动和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技术风险,进而推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2. 确保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可以规定产品设计、制造和检验的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
3. 促进产业发展:技术标准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4. 促进国际合作:技术标准具有普遍性和可比性,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应用。
二、主要内容技术标准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制度框架:明确技术标准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2. 标准制定:明确标准的制定程序和要求,确保制定的标准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3. 标准发布与传播:规定标准的发布渠道和传播方式,确保标准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各相关方。
4. 标准应用:明确标准在各个环节和领域的应用要求,推动标准的有效运用。
5. 标准评估与改进:建立标准评估和改进的机制,对标准进行定期评估,及时修订和完善标准体系。
三、实施步骤在建立和实施技术标准管理制度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研究与准备:了解技术标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调研相关组织和企业的管理经验,明确建立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2. 制定制度:制定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包括制度框架、标准制定、发布传播、应用和评估改进等内容。
3. 培训与推广: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制度的有效实施。
开发平台技术要求

开发平台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中描述的开发平台,指国家电网公司自主开发的、支撑以B/S 应用方式为主的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开发平台。
本规范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应用软件开发的经验积累和最佳实践,规定了开发平台应当具备的各类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的技术指标,并对各类指标的具体要求做出了规定。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相关直属单位,承担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项目的研发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8336-2001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OASIS Reference Model for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 1.0——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 1.1——Business Process Model and Notation (BPMN) Specification 3 体系结构图1 开发平台的体系结构图开发平台是以业务为导向和驱动的,可快速构建应用系统的软件平台,可以为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屏蔽大量的底层技术细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开发平台是服务于业务应用建设团队的基础软件产品,它提供了丰富的开发功能,提升了开发效率,降低了建设成本,优化了系统质量。
同时,开发平台的存在奠定了业务应用的技术架构,基于此开发出来的业务应用,具备了一致的技术架构,不仅有利于应用自身的建设,而且由于应用接口的统一,使得集成也变得更加简单。
表1 开发平台中提供的功能表功能必备性基础框架是安全权限是工作流是集成开发环境是第三方集成是系统监控是数据报表否消息机制否远程部署否任务调度否数据缓存否矢量图形否平台功能当前以组件接口方式供业务应用系统调用,逐渐演进为以服务方式提供平台功能。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范文(4篇)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管理技术标准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竞争力,促进技术进步和工业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技术标准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二条技术标准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公正性、公开性、透明性、权威性。
第三条技术标准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健全技术标准制定、发布、实施、监督和管理体系,推动技术标准的保持和更新。
第三章技术标准的制定第四条技术标准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实事求是、科学决策。
技术标准制定须立足于实践,明确技术要求,做到公正客观、科学合理,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公开透明、广泛征求意见。
技术标准制定前应公开发布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组织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及公众参与讨论和评议。
(三)权威性、可操作性。
技术标准应由权威机构或专业委员会组织制定,确保其具备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条技术标准的制定程序:(一)确定制定技术标准的任务和目标;(二)组织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制定技术标准的专业人员,成立技术标准制定工作组;(三)收集整理技术资料,调研和分析相关技术情况;(四)分阶段、分组制定技术标准草案,广泛征求意见;(五)组织专家评审和论证,修改完善技术标准草案;(六)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发布技术标准。
第六条技术标准应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与科技发展和产业需求相适应。
第四章技术标准的发布与实施第七条技术标准的发布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发布前应公开征求各方意见,并经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二)技术标准发布应公开透明,确保信息对外公开和公众容易获取。
第八条技术标准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技术标准应主动推广和宣传,使之为各方所知晓和接受;(二)技术标准的实施应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支持,确保技术标准的正确使用和执行;(三)技术标准的实施应及时检验和评估,对不合格的应及时整改或废止。
第五章技术标准的监督与管理第九条技术标准的监督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建立健全监督与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二)加强对技术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三)技术标准的违反者,应依法进行处罚和纠正。
信息化规范标准体系建设

信息化规范标准体系建设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需要按照三维空间进行,包括技术、应用和管理三个维度。
技术维度主要是对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研究,以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应用维度主要是对信息化应用标准和规范进行研究,以保证信息化应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管理维度主要是对信息化管理标准和规范进行研究,以保证信息化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这三个维度相互关联,互相支持,构成了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2.2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的建立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包括标准的分类、标准的层次结构、标准的制定和管理等方面。
在标准的分类上,可以按照技术、应用和管理三个维度进行分类;在标准的层次结构上,可以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进行分类;在标准的制定和管理上,需要建立标准的制定机构和标准的管理机构,以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2.3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的优化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的优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
在标准的制定上,需要考虑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需求,及时制定新的标准和修改旧的标准;在标准的管理上,需要建立健全的标准管理机制,加强标准的宣传和推广,促进标准的实施和应用。
通过不断优化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可以更好地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三、总结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对于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和优化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通过建立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可以更好地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信息化标准所涉及的方面,我们建立了一个三维空间,包括关键技术、项目管理和应用领域。
这个空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化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在这个三维空间中,关键技术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直接反映了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
项目管理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模式,而应用领域则是利用关键技术和项目管理等技术管理手段而开展的具体信息化工程项目。
以应用为本建立技术标准研究的规范框架

处理速率 ( s ,定位和书写精度 ( 点i) mm) ,感应 和书 写高度
( ) I ,触摸和书写压力 ( )的指标 。即使有些主观性指标 , m g
【 关键词 】技术标准 ; 教育 信息化产 品; 规范 ;应用
【 中图分类号 】G 00 7 4 —5 【 文献标识码 】A 【 论文编 号】10 —8 9 2 1 )1~o 5—O o 9 0 7(0 0 O 0 1 4
一
问题 的提 出
随着信息科技 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学校尤其
到 广 泛 认 同 , 充 分 发 挥 作 用 ,真 正 实 现 有 利 于 引领 和 推 动 技
五种类型 ,每种技 术都有不 同的特 点和优势 。红外定位技术 ,
感应框环 布 白板 四周 ,板体 本身无定位元件 ,能够承 受猛烈 撞击等 高强度 环境 ,无需专 用笔书写,可直接用手指 直接操 作 ,使用寿命 长,特别适合 幼教、早教教学环境使用 ;使 用 电磁感应 技术的 白板 ,使用 专用 电磁笔书写 ,定位准 确,精 度高 ,灵敏度 高,快速书写无延 时,不断点 ,响应速度 快, 是复杂类精密性课程演示的好帮手等 。
清技 术发展脉络和方 向,把握技术关键和重 点。在制订标准 文档 时,应该从产 品的分 级分类 ,名词术语 、产品标识 、技
术 说 明 、 教 学 功 能 、应 用 环 境 、 安 装 规 范 、检 验 验 收 等 方 面 全 面 细 致 地 进 行 表 述 和 规 范 , 以帮 助 用 户 准 确 理解 。 所 谓 客 观 性 , 是指 标 准 中涉 及 的技 术 参 数 指 标 要 以可 就 以实 测 的 的参 数 来 描 述 ,同 时提 供 相 关 指 标 定 义 、名 词 解 释 , 计 算 方 法 和 实 测 方 法 。如 电 子 白板 的信 号跟 踪速 度 ( /) ms,
框架标准、设计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标准

框架标准、设计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构建高效的标准体系:框架标准、设计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标准1. 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环境中,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对于组织和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常用技术管理制度

常用技术管理制度1. 技术管理规范技术管理规范是技术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是技术管理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技术管理规范应包括以下内容:1.1 技术管理目标:明确技术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项具体目标,确保技术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
1.2 组织机构:明确技术管理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确保技术管理活动有序进行。
1.3 流程和方法:规范技术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包括技术研究和开发、技术创新和应用、技术标准和规范等。
1.4 资源配置:规定技术管理的资源配置原则和方式,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分配与管理。
1.5 绩效评价:建立技术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对技术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2.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需要建立技术创新管理制度,推动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2.1 技术创新策略:确定技术创新的战略定位和方向,明确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和目标。
2.2 创新项目管理:建立创新项目管理制度,规范新产品开发、技术改进和项目实施的流程和方法。
2.3 创新资源配置:统筹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为技术创新提供充分支持和保障。
2.4 技术成果转化:建立技术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2.5 技术创新评价:建立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评估和反馈。
3.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技术标准是企业技术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的基础,建立技术标准管理制度是保证技术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重要手段。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3.1 技术标准编制:规范技术标准的编制程序和要求,确保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3.2 技术标准发布:统一技术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方式,保证技术标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3 技术标准修改:建立技术标准修改机制,及时更新和优化技术标准,适应技术和市场的变化。
3.4 技术标准培训:开展技术标准培训,提升员工对技术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5 技术标准监督:建立技术标准监督机制,加强对技术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一章绪论第一条为规范我国的标准化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以下简称《标准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标准化,是指利用科学方法建立和完善质量技术标准、实施和检验技术规范,建立技术规格、标准化、检测和评价制度,实施技术认证,以及推广应用技术标准、标准化和质量检测,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第四条我国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是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质量第一,规范应用技术标准,发展促进技术不断发展,规范技术活动和技术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第五条本条例实施过程中,应当按照促进技术进步、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消费者权益与党中央指导思想、我国国情等原则进行.第六条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中国国家质量监督)负责全国标准化工作的统筹、组织和管理,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其他有关部门也应予以重视和支持.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根据《标准法》和本条例规定,负责本地区标准化工作,并向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报告工作情况.第二章标准制定和使用第八条对标准主体,应当强化要求,建立规范操作制度,并将标准作为企业内部标准,贯彻落实要求和实施方法.第九条对标准制定,应当采用科学、公开、包容、参与、持久等方式进行,不断改进标准的内容和方法,以求达到科学合理、针对性强、调整灵活等要求.第十条标准应当把握实际情况和对企业的可操作性,遵守行业规范,做到重要内容覆盖面宽,不会加重企业负担,又时刻保持质量控制,从而保证客户满意.第十一条标准应当依据发展情况定期进行修订,以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第十二条对标准的使用,应当经过批准并列入《中国国家标准清单》,以保证标准的有效性.第三章技术认证和检测第十三条企业应当依据相关标准实施技术认证,保证技术水平的合理化.第十四条技术认证应当遵循公正、公开、专业等方式进行,以确保技术水平的公正性和公正性.第十五条技术检测应当履行相关职责,对申请检测的样品进行检测,以及对数据的在线采集、分析和应用,分析数据,生成直观的形象,并给予有效性.第十六条中国国家质量监督应当根据有关标准制定、修订技术检验和质量检测的验收标准和手册,以保证检测体系的可操作性.第四章标准化应用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在投入生产前开展技术标准应用前期准备,确定技术标准的适用范围、依据、原件和质量要求,以及本次申请的技术检测标准,严格实施技术标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第十八条企业应当根据现行标准,开展与产品相关的技术标准应用,把技术标准贯彻落实到实际操作中,以保证产品质量.第十九条企业应当对技术标准的实施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和改进,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格情况,以确保技术标准的准确与可行性.第五章鼓励和奖励第二十条中国国家质量监督应当将技术标准化工作作为示范单位评定和鼓励的重点,针对高级标准化示范企业实施财税、政策和征信等奖励.第二十一条中国国家质量监督应当鼓励各企业制定不断完善的技术标准,推动产品质量持续改进,并按照技术改进情况,不定期转化形式,鼓励、支持和指导企业加强技术审查、改进计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文章讨论了教育信息化产品技术标准研究的两大核心问题:规范与应用,阐述了制订教育信息化产品技术标准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以应用为本建立技术规范内容框架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技术标准; 教育信息化产品; 规范;应用【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10―0051―04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对教育信息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与此同时,教育新媒体、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入教育市场,由于不同的产品和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时,彼此之间的特点和优劣没有统一的比较、衡量办法。
在众多的产品和技术方案面前,学校面临的困惑是:什么样的产品和方案对本校最适合?it厂商推出的哪些新技术和新产品特别适合哪种教育环境的需求?大多数厂商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表达诉求,学校由于缺乏教育权威机构提供的参考资讯和专业技术指导,并不十分明确自身的实际需求,难以选择到合适的产品和技术方案,导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浪费,教育效益低下的现象随处可见。
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组建技术标准委员会,组织调动教育技术行业中的产学研各界力量,共同制订一个科学、客观、公正、权威的教育行业it产品应用标准,对于规范教育信息化产品市场,引领技术发展,指导教学应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标准的起草过程中,我们首先面对的问题是产品技术的标准如何入手?标准的内容框架如何建立?标准的技术指标如何确定?确定各种教育信息化产品技术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为此,笔者结合电子白板技术标准的起草,就标准制订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抛砖引玉的探讨。
二建立技术标准的基本原则规范性是产品技术标准的基本属性。
规范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产品的技术参照体系,统一标准,为产品开发商和用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应用指南。
作为教育行业的推进性技术标准,我们应该围绕教育应用,按照“全面性、客观性、公允性、统一性、兼容性、先进性”的原则来制定教育技术产品的规范,确保技术规范得到广泛认同,充分发挥作用,真正实现有利于引领和推动技术发展,促进和指导教育教学应用的目的。
所谓全面性,就是指我们在制订技术产品的规范标准时,首先要进行广泛深入的国内外背景调研,对该类主流技术产品的技术原理、系统结构、性能指标、教学功能、应用环境、产品优势、全球市场分析数据、竞争态势、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未来产品应用趋势、技术发展前沿性研究、产品解决方案、工程安装方案、周边行业发展与该类产品之关系、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等背景资料进行全方位扫描,站在技术的高度,分析、比较不同厂商产品的技术模式和性能特点,厘清技术发展脉络和方向,把握技术关键和重点。
在制订标准文档时,应该从产品的分级分类,名词术语、产品标识、技术说明、教学功能、应用环境、安装规范、检验验收等方面全面细致地进行表述和规范,以帮助用户准确理解。
所谓客观性,就是指标准中涉及的技术参数指标要以可以实测的的参数来描述,同时提供相关指标定义、名词解释,计算方法和实测方法。
如电子白板的信号跟踪速度(m/s),处理速率(点/s),定位和书写精度(mm),感应和书写高度(mm),触摸和书写压力(g)的指标。
即使有些主观性指标,也要提供主观评价的依据、标准和方法。
如电视图像5个等级的主观判断方法。
所谓公允性,就是指标准作为一项共性技术,提供了公共技术框架,同一产品的不同技术类型,在教学应用上各有优劣,在产品标准中的阐述中必须对工作原理、技术性能、教学应用的优劣作全面、客观、公允的描述,不能厚此薄彼。
如现阶段的国际或国内市场上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产品有红外线技术、压阻技术、电磁感应技术、超声波技术、光电技术五种类型,每种技术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红外定位技术,感应框环布白板四周,板体本身无定位元件,能够承受猛烈撞击等高强度环境,无需专用笔书写,可直接用手指直接操作,使用寿命长,特别适合幼教、早教教学环境使用;使用电磁感应技术的白板,使用专用电磁笔书写,定位准确,精度高,灵敏度高,快速书写无延时,不断点,响应速度快,是复杂类精密性课程演示的好帮手等。
所谓统一性,是指把不同产品厂商采用的技术标准统一到教育技术产品的行业标准上。
目前,教育技术产品厂商采用一些国际的标准和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以及厂商自身的标准,如rohs认证、3c认证,还有教育部教学仪器所的认证等,在制订规范时,需要兼容这些国际国内标准,将其应统一到教育技术产品的行业标准上来。
所谓兼容性,是指不同产品之间的兼容和产品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兼容。
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由于存在技术模式、解决方案和数据格式的差异,也需要在技术标准研究中提出兼容性的解决方案。
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硬件和软件的一体化产品,不同厂商提供的硬件技术指标内容不同,软件的教学功能、资源平台、文件格式也不同,互不兼容。
在制订规范时,有必要统一格式或提出兼容性解决方案。
所谓先进性,是指标准的内容尽可能体现先进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如电子白板技术已从第一代复印式产品、第二代投影式互动产品发展到第三代智能式、平板式电子白板,在互动式电子白板中,又出现了电磁式和光电式产品,我们在起草技术规范时,必须关注先进的技术产品。
三以应用为本建立技术标准的框架应用性既是标准制订的出发点,又是标准制订的目的。
教育应用性体现了教育信息化产品技术标准的特证,是区别于其它技术标准的主要标志。
应用性也是检验教育信息化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的一个参照。
科学的产品技术标准,应该被教育行业的广大用户和教育信息化产品厂商广泛接受,并迅速推广应用。
因此,应该以应用为本,建立技术标准的框架。
首先,技术标准制订的过程应该体现应用性。
标准的制订应该是专家、产品开发商和产品使用者三方共同参与完成的,以专家为主体,开发商提供产品技术支持,学校用户提供使用意见,第三方实验室提供测试报告。
标准起草后,需要广泛征求产品开发商和用户的意见,经过测试、修订后再推广使用。
教育信息化产品技术标准的使用者主要是产品用户(如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等)和产品开发商。
使用者参与了标准的整个过程,为标准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第二,从教育应用性出发,建立教育信息化产品的技术规范。
从产品用户来看,一般来说,学校关注什么样的产品和方案对本校最适合?学校教师对教育信息化产品的需求更强调教学功能和应用环境的适用性、技术性能的稳定性、系统操作的易用性、设备接口的通用性、系统结构的扩展性、文件格式的兼容性、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技术服务的及时性、培训的系统性、良好的性价比、运行低耗以及环保节能等因素。
从产品开发商来看,他们比较关注什么样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切合实际教学环境要求?产品的哪些功能切合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什么样的产品会受到学校师生欢迎?什么样的产品技术方案代表了先进的技术模式?相对来说,他们更关注标准对于产品的教学功能、教学应用环境、技术方案要求和产品技术等级方面的描述以及在技术创新、节能环保方面的规定。
因此,我们可以从应用性需求出发,把单一产品置于实际应用环境和系统解决方案中,确定产品的教学功能与技术性能定位,由此建立产品的技术规范框架。
以交互式投影类电子白板为例,根据目前市场上五种不同技术类型(红外线技术、压阻技术、电磁感应技术、超声波技术、光电技术)的技术白板,同类原理的产品,尽管规格不同,关键技术指标(如定位精度、响应速度等)基本相同,不同类型产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系统配置、技术性能、软件功能三个方面。
因此,我们从系统构成、技术性能、教学功能三个主要方面把各种产品按分成简易型、标准型和高级型3个等级,并从产品的技术原理、技术方案、系统构成、应用环境、教学功能(含软硬件)、技术性能、工作环境、安装方式八个维度建立技术规范的框架,如下表。
其中,(1)产品原理分别按红外线技术、压阻技术、电磁感应技术、超声波技术、光电技术五种方式予以说明,红外线白板和超声波白板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只能定位在简易型和标准型等级,其它三种电子白板产品定位在标准型和高级型。
(2)技术方案与系统配置是相对应的,主要是根据电子白板与投影机、计算机、视频展示台、手写屏和学生应答器等其它产品连接组成的互动教学系统方案,不同类型的产品适合不同的技术方案。
简易型是在原有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使用红外线感应定位技术和超声波感应定位技术,通过对普通白板或银幕加以改装,构成互动式多媒体教学系统;标准型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基本的课堂师生互动,白板系统配置按标准配置就行,不必配手写屏和学生应答器等白板附件;高级型技术方案实现了高度的师生互动和人机互动,需要配置手写屏和学生应答器等白板附件。
(3)应用环境主要说明不同技术方案适应的教学环境。
如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的普通教室、学术报告厅,实验室等环境。
(4)教学功能分别从硬件、软件两方面说明,就电子白板来说,功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配套的软件功能上。
(5)技术性能选择市场主流产品的20个指标予以说明,三个等级产品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定位精度、响应速度、分辨率和资源库方面;其中软件的兼容性需要对通用的文件格式作出规定;电气安全认证和节能环保认证是强制性指标,分别规定需要通过3c认证和rohs 认证或我国有关部门提供的电子产品无污染、无毒害的绿色环保认证。
(6)安装方式主要是对产品的软硬件安装提出要求。
在确定电子白板技术性能指标和教学功能特别是软件功能指标时,我们以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十大品牌的技术参数作为参照,作出相应规定。
从表1的技术性能指标体系中,学校用户可以知道什么产品用什么技术方案,适应什么样的教学环境,有什么样的系统配置和教学功能;产品开发商可以知道产品的技术等级以及不同教学环境对产品的技术方案、技术性能和教学功能要求。
第三,从应用性出发,编写产品技术标准的文档。
在制订技术规范时,如果能统一产品标识、规定使用指南的编写要求,并针对典型的教学需求和应用环境,提供产品的性价比说明与选型参考,采用规定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文字表达方式,对于大多数学校用户说,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第四,从应用性出发,制订产品检测、验收的标准。
一般来说,技术产品的检测、验收,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程序,但作为学校用户,由于没有合适的测试环境和仪器设备,往往很难按照客观规范的程序进行检测,主观性、经验性的检测方式更具有操作性。
因此,在制订教育技术产品的检测验收规范时,我们可以采用客观性检测和主观性、经验性检测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既提供客观性检测、验收要求,又提供主观性、经验性的检测要求。
如电子白板的响应速度,可以通过用笔在白板上任意画圈的方式进行检测。
技术标准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制订标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比如标准的规范性与推荐性的矛盾,规范描述的规定性与参考性冲突,标准的稳定性和技术的动态性之间的矛盾,硬件指标明确,软件指标模糊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广泛的调研,深入细致的论证,充分发挥专家组成员、产品厂商和教育行业用户的集体智慧,共同探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