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郦道元与他的《水经注》
郦道元为何历史地位这么高?如何评价郦道元的《水经注》

郦道元为何历史地位这么高?如何评价郦道元的《水经注》本文导读: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古籍、碑刻等文献资料,而这些汉晋古籍至今绝大部分失传。
所以《水经注》因为引用多达430多种文献保存了珍贵的史料,这些对于辑佚学、古典文献学和研究汉魏时代的部分历史、文化尤其珍贵。
“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郦道元这部书的好处就在于他不单单记叙水道变迁、流向分支,同时在以水道为纲的前提下,详细描述了经常变化的地理现象和沿岸各地的城镇、关隘、碑刻等等。
《唐六典》注中称《水经》共载水道137条,而《水经注》则将支流等补充发展为1252条。
今人赵永复将全书水体包括湖、淀、陂、泽、泉、渠、池、故渎等算入,实记2596,倍于《唐六典》之数。
所记述的时间幅度上起先秦,下至南北朝当代,上下约2000多年。
它所包容的地理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胜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人物掌故、神话故事等等,真可谓是我国6世纪的一部地理百科全书,无所不容。
难能可贵的是这么丰富多采的内容并非单纯地罗列现象,而是有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记述。
侯仁之教授概括得最为贴切:"他赋予地理描写以时间的深度,又给予许多历史事件以具体的空间的真实感。
"(《水经注选释·前言》)《水经注》是北魏以前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一个大的总结,在古地理学史上意义巨大,结束了秦汉以来很多地理书籍因为辗转传抄文字错讹的情况。
此外它对很多学科都有指导意义,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因为对于水文水利的详细记载侯仁之教授曾利用它复原了北京周围古代水利工程,研究了毛乌素沙漠的历史变迁。
我们可以运用它来研究古代水道变迁,湖泊湮废、地下水开发、海岸变迁、城市规划、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等等诸多课题。
《水经注》文采斐然,文句错落有致朗朗上口是天然的美文佳作,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审美属性。
不少篇目在历代传为经典。
如记叙“三峡”的篇章,记叙壶口瀑布的部分等等。
当然水经注最大的核心价值还在于其地理学的意义。
从《水经注》中体会郦道元写景文字的精彩

任务四:活学活用
根据本节学到的写景方法,学着写一段 写景文字。
面四十里,是河南孟门山。《山海经》记载:孟门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 黄沙土和涅石。《淮南子》记载:龙门未开辟,吕梁未凿出,河水从孟门之 上流出,慢慢地溢出,逆流而上,没有丘陵、高阜阻挡,称之为洪水。大禹 疏通河道,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记载:北登孟门,是九河的斜坡。 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 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 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 “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 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 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 河水好像愤怒的赑,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 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侧面: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鸣三声泪沾裳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
【翻译】 河水南面经过北屈县旧城西,西面四十里有风山,风山法、哪些修辞。
表现 手法
正侧面描 写
直抒胸臆 动静结合
修辞 夸张 对比衬托 引用
写山:正面: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写水:正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绝、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侧面: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不以疾也 写秋景凄凉:正面: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郦道元及《水经注》简介

郦道元及《水经注》简介《水经注》简介《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水经注》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水经注》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是中国古代水文地理的又一项中国之最。
《水经注》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
《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
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专著就叫《水经》,其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二说晋郭璞撰,一说东汉桑钦撰,又说郭璞曾注桑钦撰的《水经》。
当代郦学家陈桥驿认为即使汉桑钦撰有《水经》,晋郭璞为其作注确有其事,但这部《水经》和《水经注》也都已失传,今本郦道元所注的《水经》当是另外一部,是无名氏所为,其成书年代,诸家说法不一,全祖望认为是东汉初,戴震认为是三国时作品,今人钟凤年又认为是新莽时所作,诸说尚难确认,不过大体应为汉魏之作不成问题。
《水经注》则是以注《水经》而得名。
郦道元简介郦道元(466或472—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今河北省涿州市境内)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
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
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
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
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
浅谈郦道元与他的《水经注》

浅谈郦道元与他的《水经注》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08级,刘东众所周知,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文学家,他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
可以说他开创了中国地理学的先河,被尊为“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他所著的《水经注》也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因此毛泽东称“《水经注》的作者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也有人评价他为“中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
一.郦道元所处的大时代背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两汉是一个国势鼎盛的时代,但在那以后的魏晋南北朝,国家动乱,南北分裂,人民流离失所,郦道元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虽然战乱频繁,但也是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代,这也就造成了这个时代思想的大转变。
在中国北方,到了北魏后期,社会上以及政治领域都笼罩着不安定的气氛,但就在这种惊恐的政治气氛中,学术事业并没有停顿,有价值的著作也先后不断出现,其中最有影响、至今仍为人们所称赞的就是郦道元所著的地理巨著、人文经典《水经注》。
两汉过后三国两晋时期“独尊儒术”这样一种儒学独大的地位逐渐被破除,到了南北朝时期,思想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思想,儒、玄、佛、道思想四分天下。
在诸多的思想流派中,出现了以法治国、务实求治的主张和“无君论”等有价值的观点,也产生了消极颓废、遁世游仙的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玄学思想,这是道家和儒家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想,主张研究幽深玄远的问题,这种玄学思想对郦道元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他的《水经注》中地理、人文的描写也体现了奥妙玄远的玄学思想。
由于出身世宦,从小接受儒学正统教育,因此他及他的著作明显受到儒学思想影响,《水经注》一书中很好的体现了儒家理念的运用。
二.郦道元著《水经注》水是生命之源,人类赖以生存繁衍,也是中国传统“五行”之一,古代人民早就意识到了水之重要性,水被比作圣人,如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面对滚滚而流的江河溪流时他们又会有何等慨叹?“逝者如斯夫”便是其中最出色的代表。
《水经注》的文学价值

《水经注》的文学价值
《水经注》是中国古代一部关于江河湖泊的地理志书,作者为北魏时期的郦道元。
虽然《水经注》是一部地理学的著作,但其文学价值却非常高。
首先,《水经注》的语言优美、简练,行文流畅,充满诗意。
它不仅是地理学的文献,也是一部文学作品。
它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与生动的人文景观融合在一起,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精细的抒发,让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江河湖泊的神秘、壮美以及人文历史的变迁。
其次,《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传说和历史故事来丰富书中的文化内涵。
他通过这些故事,将地理知识与历史文化联系起来,使读者在阅读中既能够了解江河湖泊的特征,又能够了解它们所代表的历史文化背景。
最后,《水经注》的《河图》和《洛书》两篇篇章更是成为了中国古代数学和科学发展的重要篇章,对后世的数学和科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水经注》不仅仅是一部地理学的文献,更是一部充满文学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科学价值的文化经典。
- 1 -。
郦道元与《水经注》

郦道元与《水经注》郦道元是当时的范阳郡涿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涿州人,父亲郦范做过青州刺史。
他大概生于北魏献文帝天安元年(四六六),也可能迟一点生于孝文帝延兴二年(四七二),曾在北魏的京城平城做过尚书主客郎。
尚书祠部郎。
(主管国家祭祀的管职)迁都洛阳后又做过治书侍御史(监察、执法、管理重要文书)以后出京做地方官,先后做过冀州镇东府长史、鲁阳邵太守、东荆州刺史。
曾罢官家居十年,又起用为河南尹、御史中尉。
最后在孝明帝孝昌三年(五二七)出任关右大使去解决萧宝夤叛乱时被杀害。
《水经注》对我国的河流考查比《水经》清楚得多。
《水经》记载的河流仅一百三十七条,大量的支流被忽略了;《水经注》则连细小的支流也不放过,所以《注》里记述的大小河流竟多字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差不多《水经》的十倍,此外还有五百多处湖泊和沼泽,二百多处泉水和井水等地下水。
而且观察得也很仔细,有些地方详细记下了河谷的宽度、河床的深度、水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等等,例如讲“河水”即黄河时就说:“河水浊,澄清一石水,六斗泥。
”今天的观测,黄河水每立方米平均含泥沙量三七、六公斤,和《水经注》所说的很接近。
《水经注》不仅讲河流,还详细记载了河流所经的地貌、地质矿物和动植物。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古代的耕作制度、古代植物种类和植被分布,动物的地区分布及其活动的季节性,以及古人如何利用它们取得经济效益。
历史上行政区划的沿革,以及地名的由来和演变,一向为我国古代研究地理的人所关注。
在这方面《水经注》同样做了大量的工作。
今天如果要编写历史地名词典,北魏以前的许多内容依据《水经注》。
它讲述行政区划时,尽可能叙述其历史沿革,往往上溯先秦,下及当代,使读者一目了然,不致产生迷乱。
《水经注》里还载录了不少古代的陵墓以及墓前碑刻。
碑刻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价值,但因风雨浸蚀及人为破坏,很多古碑都己毁灭,而在《水经注》中至少还保存了一些名目。
知识性强的名书往往忽略了文学性、可读性,这在古今都可算是一种通病,然而郦道元的《水经注》却没有这种毛病。
_郦道元生平简介与《水经注》

2009 年第
4期
安徽文学
35
参考文献: [1]郦道元 .水经注. [2]陈隆文.郦道元与水经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7, (01). [3]陈桥驿 .郦道元生平考.地理学报, 1988,(03). [4] 辛志贤. 郦道元籍贯考辨.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82, (02). [5]陈东林.郦道元 《水经注》 的编辑体例及特色.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02). [6]杨向奎 . 读水经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3,(时郦道元所著, 是我国第一部 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 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 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 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 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 “郦学” 。 郦道元, 字善长, 北魏涿州郦亭 (今河北涿县南) 人。 他生 年尚难确定。史书仅记载他于孝昌三年 (527 年) 被害于阴盘 驿亭 (今陕西临潼县东) 。 他出身仕宦之家, 少年时随父官居山 东, 喜好游历, 酷爱祖国锦绣河山, 培养了 “访渎搜渠” 的兴趣。 成年后承袭其父封爵, 封为永宁伯, 先后出任太尉掾、 书侍御 史、 冀州镇东府长史、 颖川太守、 鲁阳太守、 东荆州刺史、 河南 尹、 黄门侍郎、 侍中兼摄行台尚书、 御史中尉等职。 他利用任职 机会, 周游了北方黄淮流域广大地区, 在实地考察中广泛搜集 各种资料, 以补文献不足, 从而完成了举世无双的地理名著 《水 经注》 。 郦道元自幼好学, 历览奇书, 除 《水经注》 外, 还撰有 《本 志》 《七聘》 诸文, 但都已亡佚, 仅 《水经注》 得以流传。 13 卷及 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专著就叫 《水经》 , 其作者历来说法 不一, 一说晋郭璞撰, 一说东汉桑钦撰, 又说郭璞曾注桑钦撰 的 《水经》 。 诸说尚难确认, 不过大体应为汉魏之作不成问题。 《水经注》 则是以注 《水经》 而得名。 郦道元为 《水经》 作注的目的, 在他自己序文中就写道: 首 先, 古代地理书籍, 《山海经》 过于荒杂, 《禹贡》 、 《周礼・职方》 只具轮廓, 《汉书・地理志》 记述又不详备, 而一些都、 赋限于体 裁不能畅所记述, 《水经》 一书虽专述河流, 具系统纲领, 但未记 水道以外地理情况。 他在游历大好河山时所见所闻十分丰富, 所以他选定 《水经》 一书为纲来描述全国地理情况。 其次, 他认 识到地理现象是在经常变化的, 上古情况已很渺茫, 其后部族 迁徙、 城市兴衰、 河道变迁、 名称交互更替等等都十分复杂, 所 以他决定以水道为纲, 可以进而描述经常变化中的地理情况。 《水经注》 是以 《水经》 所记水道为纲, 《唐六典》 注中称 《水 经》 共载水道 137 条, 而 《水经注》 则将支流等补充发展为 1252 条。今人赵永复将全书水体包括湖、 淀、 陂、 泽、 泉、 渠、 池、 故 渎等算入, 实记 2596, 倍于 《唐六典》 之数。注文达 30 万字。 涉及的地域范围, 除了基本上以西汉王朝的疆域作为其撰写 对象外, 还涉及到当时不少域外地区, 包括今印度、 中南半岛 和朝鲜半岛若干地区, 覆盖面积实属空前。所记述的时间幅 度上起先秦, 下至南北朝当代, 上下约 2000 多年。 《水经注》 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其内容包括了自然地理 和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在自然地理方面, 所记大小河流有 从河流的发源到入海, 举凡干流、 支流、 河谷宽度、 1000 余条, 河床深度、 水量和水位季节变化, 含沙量、 冰期以及沿河所经
郦道元专著《水经注》

郦道元专著《水经注》郦道元专著《水经注》郦道元专著《水经注》郦道元是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一生勤奋好学,既周览典籍,又重视实地踏察,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地理学专著《水经注》。
郦道元少年时,喜好读书,尤其喜欢读那些记录山川地势、风俗人情、掌故传说一类的书籍。
他常常在梦中游历那些名山大川,山势的险峻雄奇,江河的汹涌巨涛,常常使他在梦中惊醒,他幻想着有一天能走遍神州的山山水水,那些奇山秀水、历史掌故及优美的传说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啊!还在很小的时候,他就跟随他的父亲去了山东,后来长大了,又先后在山西、河南一些州郡任地方官。
所到之处,他搜集地图,按照地图所示,亲自到旧址遗迹踏察;每到一处,就造访该地的大江和河渠。
连绵不尽的河水,使他兴奋地去追索着它的昨天,追索它的青春、它的幼年,去探究它滥觞的渊泉,去寻觅它走过的每一个足迹。
郦道元每到一处,都对当地的地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他虽然生活在北魏统治地区,但对全域甚至域外的地理情况也非常关注。
他深感神州的山山相连,水水相通。
在从事地理研究和考察的过程中,郦道亢逐步觉察到以往的地理著作,诸如《山海经》《禹贡》《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等,在记述山川地理情况方面,都失之简略,都赋一类的作品由于体裁的限制,更不能畅述达意,比较著名的《水经》,虽然记载了很多大川水渚,但都极粗略,属于纲领性的记载,而且只记述水道,至于水道以外的其他地理情况,罕记一二。
郦道元清醒地认识到,地理现象是在不断变化着的,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年代的推移,人们对于上古地理情况的认识已很渺茫,加上部族的迁徙,城市的兴亡,河道的变迁,地名的更换等,地理情况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正所谓沧海桑田。
历史上的著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现实的需要了,他还觉得把历史上的地理变迁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可备遗忘,可订正舛误,也可以方便查阅,减轻不少翻阅史卷的麻烦,这是十分有益的事。
因此,郦道元决心写出一部超出前人而又有益后世的地理学著作。
郦道元水经注

郦道元水经注范文一:大家好,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郦道元的《水经注》。
郦道元是唐代的一位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水经注》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区域地理学著作,被誉为“世界地理论著巨著之一”。
《水经注》是一本关于中国各条河流和运河的详细笔记,书中收录了江河水系、山川地貌、地理气候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黄河、长江和珠江的注解,这些注解是对当时的中国文化、政治、经济以及自然环境的深刻认识。
郦道元的《水经注》不但有着深刻的阐释,还通过大量考订和修订内容,让这本书更加完整和系统。
在写作上,郦道元注重细节和真实性。
他不仅注解了这些河流的流经地域,而且更加详细地描述了这些地域的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
他还通过对河流的起源、流向等方面描述,全面展现了河流的独特魅力,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了河流的恢弘和神奇。
因此,在这个国家与自然频繁交锋的历史背景下,《水经注》凭借其详实的注解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宝藏。
总之,《水经注》不仅是一本关于中国水系的详细笔记,更提供了一个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地理学视角,是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
写作重点:1.阐述《水经注》的重要性。
2. 描述《水经注》的细节和内涵。
3. 强调《水经注》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用词分析:1.采用“称赞+说明”方式呈现主旨。
2.使用对应形容词表现多样性。
3.使用和地理学相关的词语和成语,充分体现作者的学术视角。
范文二: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郦道元的《水经注》。
这是一本集地理学、环境学、历史学为一体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世界地理论著巨著之一”。
郦道元的《水经注》详细记录了中国各大河流、湖泊、运河和水库等的情况,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黄河、长江、珠江的注解。
《水经注》认真考证了一些流域的资源和文化地位,对流域内的区位优劣和各自文化发展做出了准确分析。
此外,《水经注》还记录了山川地貌、地理气候等方面的内容。
在写作上,郦道元注重细节,对每种河流都进行详细的注解,展示了对河流精细的认知。
笔谈:《水经注》专题研究(二)——郦道元注《水经》的启示

许 多缺 陷 : 昔 大 禹记记 著《 “ 山海》, 而不 备 ; 地 理 周 《
志》 所录 , 而不 周 ; 尚 书》、 本 纪 》 其 简 《 《 与《 职方 》 俱
略 ; 赋所述 , 不 宣 意 ; 水 经 》 粗 缀 津 绪 , 阙 都 裁 《 虽 又 旁 通 。所谓 各 言其 志 , 罕 能 备其 宣 导 者 矣 。今 寻 而
王 双 怀
( 西师范大学 , 陕 陕西 西 安 7 06 ) 102
《 水经 》 我 国第 一 部关 于河 流水 系 的专著 , 是 在
中 国 地 学 史 上 占有 重 要 地 位 。此 书 撰 于 西 汉 , 载 了 记 我 国 17条 主 干 河 流 , 其 内 容 疏 阔 , 之 简 约 。北 3 唯 失 魏 中期 , 道元 以此书 为 纲 , 渎搜 渠 , 遗 补 缺 , 郦 访 拾 增
加 了 122条河流 的内容 , 5 写成《 水经注》 书。1 0 一 0 4
图访 颐者 , 聆州 域 之 说 ; 涉 土游 方 者 , 能 达 其 极 而 寡 津照 ; 纵仿佛 前 闻 , 能 不 犹深 屏 营 也 。 因此 , 定 不 ” 决 在《 经》 水 的基础 上进一 步探 索 , 取 给《 经 》 注 采 水 作 的方法 , 补充 《 经》 水 的不足 , 修订 《 经 》 水 的错 误 , 提
流与 水环 境状 况早 已发 生 巨大 变迁 的现代 社 会 , 一 步挖 掘《 经注 》 进 水 中的环 境价 值 和 时代 价值 , 清祖 国 理
境 内 以 河 流 为 中心 的 水 环 境 变 迁 的 原 因 、 点 、 程 和 演 变规 律 , 从 中汲 取 生 存 智 慧 , 是 我 们 当代 学 人 研 特 历 并 应
郦道元与《水经注》

郦道元与《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四十卷,是集当时地理学大成并且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巨著。
《水经》原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门著作,它系统地以水道为纲,记其源流和流经的地方,确立了因水证地的方法。
载有一百三十七条水道,海水各成一篇。
晋代郭璞,曾为《水经》作注,但已亡佚。
《水经》因郦道元《水经注》而流传于世。
郦道元以《水经》为纲,作了二十倍于原书的注释,所记大小水道一千多条,详细地记述所经地区山陵、城邑建筑、人物故事、历史古迹、地理沿革,以至神话传说。
他繁证博引,收集全国水文记载,详为考订。
所引书籍,多至三百四十七种,还记录了不少汉魏间的碑刻。
这些书籍和碑刻,极大部分在流传中散失,却因《水经注》而部分地被保留下来。
郦道元的著述态度严谨,对《水经》的谬误,也有所纠正,对一些不可信的传说,也常能加以驳诘并提出合理的解释。
郦道元的《水经注》,不同于一般的注释,实际是一部创作。
它可视为我国山水文学的珍品,因它在描写山水景物上,取得了值得珍视的成就。
郦道元文笔绚烂,叙事写物,简明生动,被后人称为散文家。
郦道元与水经注的故事

郦道元与《水经注》的故事一、郦道元的生平与背景郦道元,字善长,出生于北魏时期的一个官宦家庭。
他从小就展现出对地理学的浓厚兴趣,对于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充满了好奇心。
在家庭的影响下,郦道元熟读经史,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然而,他的父亲在政治斗争中失势,被贬为平民,家境一落千丈。
尽管生活困苦,郦道元并未放弃对学问的追求。
他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古代地理书籍中存在的大量错误和遗漏。
这激发了他编写一部准确、完整的地理学著作的决心。
二、郦道元与《水经注》的结缘郦道元在成长过程中,偶然得到了一本残缺不全的古代地理著作《水经》。
这本书以河流为线索,详细描述了沿岸的地理风貌、历史传说和文化遗迹。
郦道元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他下定决心要亲自考察书中所描述的每一片土地、每一条河流。
在游历过程中,郦道元积累了大量的地理数据和实地考察经验。
他发现,《水经》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中错误百出,漏记现象严重。
为了修正这些错误,郦道元开始着手编写自己的地理著作。
三、郦道元的探险之旅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郦道元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探险之旅。
他穿越了荒原、森林、沙漠,访问了无数名山大川。
在考察过程中,他不仅详细记录了河流的走向、水文特征和沿岸景观,还收集了大量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
在探险过程中,郦道元遭遇了种种困难。
有时他需要穿越荒无人烟的沙漠,有时他需要攀登陡峭的山峰。
但他始终坚定信念,以无比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重重困难。
他的探险故事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四、《水经注》的诞生与价值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奋斗,郦道元的《水经注》终于问世。
《水经注》是一部四十卷的巨著,以河流为线索,系统地描述了我国境内的水文地理情况。
它不仅对古代地理书籍进行了修正和补充,还增加了大量实地考察资料和历史传说。
《水经注》在地理学、历史学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它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地理参考资料,也为历史遗迹的保护提供了依据。
此外,《水经注》还对我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了全面展示,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郦道元和《水经注》的故事

郦道元和《水经注》的故事郦道元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从小就随做官的父亲宦居山东,并经常和朋友们一起游览名山大川,访求名胜古迹,从小就对祖国的山川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郦道元在北魏孝文帝时期进入仕途,并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为永宁伯。
他先后出任太尉掾、书侍御史、冀州镇东府长史、颖川太守、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黄门侍郎、侍中兼摄行台尚书、御史中尉等职。
在郦道元的一生中,他有机会走访了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江苏、安徽、湖北等地。
他周游了北方黄淮流域广大地区,在实地考察中广泛搜集各种资料,以补文献不足,最终完成了中国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
然而,在公元572年,郦道元遭到汝南王元悦等人的暗算,被杀害于陕西临潼。
这一事件让人无不感到惋惜。
郦道元在地理学、文学、历史学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
他的著作《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学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著作。
在《水经注》中,郦道元详细描述了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传说等,用生动的语言将地理知识、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融合在一起,使得读者在欣赏文字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此外,郦道元在历史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通过实地考察和搜集资料,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纠正了许多错误的历史记载。
他的历史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为后人了解和认识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的来说,郦道元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著作《水经注》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在地理学、文学和历史学方面的贡献,郦道元还在水利工程方面有所建树。
他担任过多个州的太守,任职期间,他注重水利工程建设,修复了许多古代水利工程,并新建了一些水利工程,为当地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郦道元还关注社会民生问题。
他在任职期间,积极解决当地的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保障了民众的生产生活。
他还提倡教育普及,推动文化繁荣,为当时社会的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郦道元和水经注的故事

郦道元和水经注的故事
郦道元是北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地理学家。
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水利。
他不仅为古书《水经》作注,还广泛阅览400余种相关书籍,查阅当时所能搜集到的所有地图,钻研了大量的文物资料,并且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写出了名垂青史的《水经注》。
在他编著《水经注》的过程中,有一个小故事。
当时,他跟随父亲在青州时,曾和友人遍览山东。
做官之后,也到过许多地方,一生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区。
每到一处,他都会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留心勘察当地的水流地势,探溯源头。
在他游历的过程中,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籍,如《山海经》、《禹贡》、《周礼·职方志》、《汉书·地理志》等,虽然记载了许多河流,但是唯独没有全面描述河流的书籍。
于是他决心补缀这一空白,这就是他写作《水经注》的初衷。
郦道元勤奋好学,为了完成这部巨著,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他经常亲自到各地考察水流地势,搜集资料。
甚至在公元527年,他被任命为关右大使前去监视萧宝夤时,也不忘考察当地的河流。
然而,他的这一行动却引起了萧宝夤的猜疑和不满,最终在阴盘驿亭(今陕西临潼)被萧宝夤的
军队包围。
在面临生死关头,郦道元仍然坚持写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郦道元的一生与水有不解之缘,他虽然最终因缺水力竭而死,但他留下的《水经注》却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地理著作之一,为后人研究古代地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郦道元与《水经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篇不到200字的短文《三峡》,为我们道尽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撰写出这篇著名山水之作的作者便是本篇的主人公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据《辞海》记载,他约于公元470年,生于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
于公元527年,被萧宝夤(yín )部将郭子恢围杀于阴盘驿(今陕西省临潼区东北阴盘城),暂葬当地。
后于公元528年归葬洛阳邙山。
朝廷追封其吏部尚书等职。
郦道元的一生,不仅为北魏朝廷任职效力,更为后人称道的是,他曾经在多处任职期间,踏遍祖国千山万水,并以隽永的文笔进行记述,最终写下了四十卷、三十余万字的堪称中国古代水文地理之最的鸿篇巨制《水经注》。
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人类的农业生产也离不开水,但是这些线状的水系,源自山峰,奔流向海,水量时大时小且流动不定。
当它们淹没人类聚集的村庄、耕种的农田时,就会形成势不可当的洪水。
洪灾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从西方的挪亚方舟到我国古代的大禹治水,世间流传着各种各样关于治理洪水的神话故事。
洪水,大多是由河流湖泊发展起来的,了解这些河流湖泊的位置、走势、水量变化以及与人群聚居的关系,才能真正了解水系,从而顺乎它们的运动规律,甚至局部改变它们的流向。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中国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勤劳勇敢的祖先驯服江河湖海的历史,可以说,书写了《水经注》的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是中华民族在进入文明时代以来最为有名的知水、治水的功臣。
他所著的《水经注》,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堪称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同时又是游记文学的优秀作品,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生于刺史之家我出生的时候,父亲郦范刚刚升任青州刺史不久。
而此时,与北魏对峙的南朝宋国全境只有梁邹、历城、东阳没有被攻下。
郦道元与《水经注》

作者: 刘德岑
出版物刊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8-76页
主题词: 水经注;郦道元;北魏;我国古代;成书年代;地理志;黄河流域;山海经;郭璞;李吉甫
摘要: <正> 一郦道元的生平我国古代伟大的地理学家郦道元(?—527年)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
他生长在一个官僚世家里。
曾祖郦绍,原是后燕慕容宝的濮阳太守。
公元三九七年(魏皇始二年),北魏拓跋珪攻克后燕的中山(今河北定县),“其所属公卿、尚书、将吏、士卒降者二万馀人”。
“绍以郡迎降。
”授为兖州监军。
(治滑台,今河南滑县)从此、郦氏家族加入了北魏拓跋部政权系统。
公元三九八年(魏天兴元年)北魏又“徙山东。
郦道元《水经注》赏析

郦道元《水经注》赏析[原文]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 ī)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山献(y ǎn )]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cháng)”[三峡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里,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一点断开的地方。
重叠的岩石像是屏障一般,遮掩住了天空和阳光,如果不是正午就见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见不到月亮夏天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来往。
如果有统治者的命令和紧要的文件需要传达,有的时候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下午日暮时分就抵达了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驾驭奔驰的骏马乘着风而行,也不如船快。
每逢秋天和春天,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绿色的深潭倒映着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高高的悬崖上流下泉水成瀑布,急流冲荡在柏树之间。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的情趣和雅味。
每当天刚晴下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凄寒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长长的呼叫,接连不断而凄楚异常,空荡的山谷回荡着响声,悲伤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有渔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解]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郦道元(466或472—527),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
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址、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郦道元和水经注的故事

郦道元和水经注的故事今日郦道元被誉之为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地理学家,就是因为他写了部伟大的相关著述——《水经注》。
陈桥驿先生在《郦道元生平考》一文中评价道:“这是一部彪炳千秋的伟大作品,它不仅是一部杰出的地理著作,而且郦道元毕生的思想抱负,也都凝结在这部著作之中”。
郦道元的地理描述中还蕴含着深切的人文关怀:人的情感和自然山水融合,乃是文化地理学题中应有之义。
这些自然场景一旦注入人文情怀,就不再是无情物,而变成伤心地或欢娱场。
不仅个人情感可以通过山水风物来表达,国家民族的集体记忆和历史文化同样也可以寄托在自然山川之中。
《水经注》对于每条水道所经,必详细记载其城邑兴废、民族迁徙、风土人情、历史故事乃至神话传说,将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融汇于自然山川之中。
我们在展读《水经注》的每一篇章时,不仅可以了解壮丽的河山,同时也能读到兴于斯、盛于斯的民族文化,自然与人文打成一片,自然景观也成为人文景观。
这样,一个国家和民族随着时间而发展的历史,就通过空间的形式得以展开,民族情感也通过文化景观得以凝聚。
一、我们来一起看看《水经注》这部巨著有何魅力?从名字来看这本书是为桑钦所撰的《水经》作注释,但实际上它是以《水经》为纲,作了20倍于原书的补充和发展,将原文1万多字扩充至30多万字,以全国河流水利为基础,打破当时人为的政治疆界的限制,将原著中记录的130多条河流增加至1252条,并从河流的发源到入海,一一穷源竟委。
《水经注》中除记载这一千多条大小河流的变迁沿革外,还记叙了与之有关的山陵城邑、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同时,书中有地名的记载达2000处,喀斯特地貌方面记载的洞穴达70余处,植物品种记载多达140余种,动物种类超过100种,还记载了各种的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风灾、蝗灾、地震等,其中水灾30多次,地震10多次。
因此,郦道元的《水经注》被誉为中国6世纪以前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此外,《水经注》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不仅记录了详实的地理知识,还描绘了大量自然景观和园林、宫苑等建筑,而且记录了许多碑刻、墨迹和民间歌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郦道元与他的《水经注》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08级,刘东众所周知,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文学家,他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
可以说他开创了中国地理学的先河,被尊为“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他所著的《水经注》也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因此毛泽东称“《水经注》的作者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也有人评价他为“中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
一.郦道元所处的大时代背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两汉是一个国势鼎盛的时代,但在那以后的魏晋南北朝,国家动乱,南北分裂,人民流离失所,郦道元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虽然战乱频繁,但也是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代,这也就造成了这个时代思想的大转变。
在中国北方,到了北魏后期,社会上以及政治领域都笼罩着不安定的气氛,但就在这种惊恐的政治气氛中,学术事业并没有停顿,有价值的著作也先后不断出现,其中最有影响、至今仍为人们所称赞的就是郦道元所著的地理巨著、人文经典《水经注》。
两汉过后三国两晋时期“独尊儒术”这样一种儒学独大的地位逐渐被破除,到了南北朝时期,思想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思想,儒、玄、佛、道思想四分天下。
在诸多的思想流派中,出现了以法治国、务实求治的主张和“无君论”等有价值的观点,也产生了消极颓废、遁世游仙的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玄学思想,这是道家和儒家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想,主张研究幽深玄远的问题,这种玄学思想对郦道元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他的《水经注》中地理、人文的描写也体现了奥妙玄远的玄学思想。
由于出身世宦,从小接受儒学正统教育,因此他及他的著作明显受到儒学思想影响,《水经注》一书中很好的体现了儒家理念的运用。
二.郦道元著《水经注》水是生命之源,人类赖以生存繁衍,也是中国传统“五行”之一,古代人民早就意识到了水之重要性,水被比作圣人,如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面对滚滚而流的江河溪流时他们又会有何等慨叹?“逝者如斯夫”便是其中最出色的代表。
我国可考证的最早记述水系的专著为《水经》,它大约成书于秦汉或汉魏,它简要记述了一百三十七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
但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记载不够详细具体。
熟读《水经》的郦道元认为,应该在对现有地理情况的考察的基础上,印证古籍,然后把经常变化的地理面貌尽量详细、准确地记载下来。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郦道元决心为《水经》作注。
《水经注》原序就记录了他写的原因和目的:“《易》称天以一生水,故气微于北方,而为物之先也。
昔《大禹记》著山海,周而不备;《地理志》其所录,简而不周;《尚书》、《本纪》与《职方》俱略;都赋所述,裁不宣意;《水经》虽粗缀津绪,又阙旁通。
所谓各言其志,而罕能备其宣导者矣。
今寻图访赜者,极聆州域之说,而涉土游方者,寡能达其津照,纵仿佛前闻,不能不犹深屏营也。
余少无寻山之趣,长违问津之性,识绝深经,道沦要博,进无访一知二之机,退无观隅三反之慧。
默室求深,闭舟问远,故亦难矣。
然毫管窥天,历筒时昭,饮河酌海,从性斯毕。
窃以多暇,空倾岁月,辄述《水经》,布广前文……《经》有谬误者,考以附正文所不载,非经水常源者,不在记注之限。
但绵古芒昧,华戎代袭,郭邑空倾,川流戕改,殊名异目,世乃不同。
川渠隐显,书图自负,或乱流而摄诡号,或直绝而生通称,在诸交奇,洄湍决澓,躔络枝烦,条贯系夥。
”“所以撰证本《经》,附其枝要者,庶备忘误之私,求其寻省之易。
”《魏书·郦道元传》中记载,“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正是由于他的兴趣爱好及博学多才和一种历史责任感与爱好祖国大好河山的这种情怀,催动他写了《水经注》。
他以《水经》为典本,以水道为纲完成整部书,所记水道一千二百五十二条,逐一说明各水的源头、支派、流向、经过、汇合及河道概况,并对每一流域内的水文、地形、气候、土壤、动物、植物、林园、矿藏、特产、农业、建筑以及山陵城邑、名胜古迹、地理沿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都有具体的记述。
举凡干流、支流、河谷宽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以及沿河所经的伏流、瀑布、急流、滩濑、湖泊等等都广泛搜罗,详细记载;所记湖泊、沼泽五百余处,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三百处,伏流有三十余处,瀑布六十多处;所记各种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岭、坂冈丘阜、崮障峰矶等,低地有川野、原隰等,仅山岳、丘阜地名就有近两千处,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记洞穴达七十余处,植物地理方面记载的植物品种多达百四十余种,动物地理方面记载的动物种类超过百种,各种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蝗灾、地震等,记载的水灾共三十多次,地震有近二十次。
可见记述之详。
可以说是它不仅是地理的大成之书,也是一部地文水文人文的巨著。
“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便是《水经注》的写作基础,繁征博引,详加考求,态度严谨,引用书籍多达四百三十七种,还有诸多汉魏碑刻。
同时郦道元超脱自己出身北魏的束缚,超脱南北分裂局面,把汉族活动的范围,作为统一记述的对象,体现了《禹贡》中大一统的思想,这也是儒家思想的集中反映。
加之郦道元的文学功底,使文章行文简洁雅驯,并带有骈体修辞特色,可谓生动优美的山水散文之集合。
《水经注》可谓为一部文学典范、地理人文巨著。
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非《三峡》莫属,《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
作为中学必修课文,它不仅集中体现了《水经注》的在地理学上的重要性,更体现了《水经注》那文学华丽典雅之美。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郦道元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将景物的神韵充分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也体现了作品的人文关怀。
成书后的《水经注》成为了我国第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也是公元六世纪以前我国最全面最系统的。
这是一部集历史地理学、水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考古学、水利学等方面的重要文献,对后世影响颇深。
三.郦道元的科学思想《水经注》集中体现了郦道元的科学思想:环境变迁思想、人地关系思想、流水作用的思想、地名学思想、朴素唯物论思想等。
他关于环境变迁的思想,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不是静止不变的;二是环境变迁是可以认识的。
在《水经注》中,郦道元对许多变化了的地理现象能做出符合实际的辨别,比如关于地理名称与实际情况有矛盾的问题,他认为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自然环境的变迁,二是“流杂阀居,裂溉互移,致令川渠异容,津途改状,奉物望疑焉”(《水经·汝水注》)或“今古世悬,川域改状”(《水经·河水注》)等人为活动的影响。
郦道元肯定复杂的环境变迁是可以认识的。
他认为,不管地理环境条件如何变化,人们总是可以找到辨认这种变化的规律。
“虽千古茫昧,理世玄远,遗文逸旬,容或可涪逮隐显,方上町验”(《水经·河水注》)。
郦道元关于人地关系的思想也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定胜天的思想;二是社会变迁与地理的关系。
他记载了前人兴修水利、改造盐碱地,改造河道以利航行的许多动人的历史事实,如李冰修都江堰之后,“蜀人早则借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水经·江水注》)溉田万倾,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等,充分认识到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主导作用。
对于社会变迁与地理的关系,体现在政区的变更、地名的改肄,这非常明显。
郦道元举例说:“自昔匈奴侵汉,秦之土率为狄场,故城旧壁尽从胡臣。
地理沦移,不可复识”(《水经·河水注》)。
郦道元把流水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思想在我国是最早的。
这个杰出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地质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郦道元能够提出这种思想,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他接受了前人提出的流水侵蚀和搬运思想,如老子讲的“夭下柔弱奠过于永,而攻坚强者莫艺能胜”(《道德经》);二是郦道元亲自观察到的流水侵蚀现象,如徐水流经石门时,“飞水历其闯,倾涧注七也丈有余,触石成井”(《水经·池承注》);三是郦道元对看到的地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从分析中阐明了流水侵蚀、搬运和沉积的原理。
《水经注》对地名学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因山为名原则的发展,因水为名原则的雏形,人名地名的总结,形象地名的归纳,地名搬家的解释,物产地名的揭示,方位地名的见解,地名通名的认识,因事命名原则的发扬,以自身经历证明地名的来历等。
他的朴素唯物论思想,表现在他能摆脱当时十分盛行的佛道思想的污染。
他对地理环境、人文政治等如是的描述是实事求是的体现;他反对厚葬,主张薄葬,也是朴素唯物论思想的表现;他的无神论也有体现了这一点;对待可疑却不确定的事物,他往往采用录以备考的态度。
这些可贵的科学精神就促使了他完成了这样一部宏伟的著作,可见思想是指导人们从事任何事的旗帜,要建立自己的思想,才能有所建树。
四.《水经注》及“郦学”的研究与影响《水经注》对河流及河流流域的各种地理、人文、经济、政治等的记述之详尽,使它成为了一部被后人广泛学习借鉴引述的巨作,尽管它是一部以描述河流为主的区域历史地理学巨著,但同时也兼具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学科特征,是中国地学史上的一座巍峨的丰碑,也是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宋初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引用此书甚多。
唐代李白、杜甫的诗篇里,都吸收了《水经注》的艺术滋养;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文章实脱胎于《水经注》;宋朝苏轼在《寄周安孺茶诗》说:“嗟我乐何深,《水经》也屡读”,苏轼有文《石钟山记》,其中就有“《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这些足以可见《水经注》地理及文学影响之深。
自成书后,学习研究《水经注》的大有人在,而到明清时,尤为甚。
明清时,由于政治束缚的原因,考据学大为发展,而《水经注》为一本记录地理人文的书,都是记载、考察和引述,因此便大为考据学者们推捧,因此《水经注》的研究就成为了一门专门学问,成为“郦学”。
在后世的研究中,发现了《水经注》的一些缺漏,很多人做了完善补足的工作。
明朱谋玮、全祖望,清赵一清、戴震、王先谦、杨守敬、熊会贞,近人王国维、胡适等都是研究《水经注》的名家,近时国外许多学者对郦学大量研究,日本甚至在大学内开有郦学课。
当代郦学研究最有名的莫过于陈桥驿了,他著有《水经注研究》、《郦道元评传》、《水经注校释》、《水经注校证》、《郦学札记》等著作,为郦学研究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