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广德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AqKAA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德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沈走珍审题人:钱军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4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焦虑症
有的人经常焦虑不安,怀疑自己身体这儿有病,那儿有病,惶惶不可终日。
这种状态发展严重的,在医学上称为“焦虑症”。
焦虑症属于神经官能症,是一种不能很好地适应正常环境的反应。
这种病人,对现实和未来充满困扰、恐惧和危机感,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产生了种种内脏症状。
患这种病的人性格常常不稳定,似有大祸临头,死亡降临。
因此,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出冷汗,手脚颤抖。
其特点是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病人自己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有“心脏撞击胸壁”,“透不过来气”的感觉,并由此担心是“心脏出了毛病”而四处求医,可是什么大毛病也查不出来。
慢性焦虑症,患者常诉说心烦意乱,不易入睡。
也有的人出现一种“睡眠缺失感”——客观上呼呼大睡,但醒来时却说“一分种也没有睡着”。
因长期失眠,病人十分苦恼,平时表现焦虑、孤独、羞怯、慌乱、紧张、易怒,也有的情绪郁闷,不愿与别人接触,郁闷在心,久思成疾,患者常出现各种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和体征,如头晕、多汗、恶心、呕吐、持续腹胀、便秘、心慌、尿频、思想不集中、视力模糊等。
病人常怀疑自己的内脏有严重的病变,忧心忡忡,惶惶不安,但经医生仔细检查,却无异常发现。
焦虑症是由于中枢神经机能失调引起的,并无任何器质性病变,所以患者应当相信医生的话,解除“身患重病”的顾虑,建立一个必胜的信念,靠自己的毅力把自己从“病”的陷坑中拉上来。
作为患者的亲人、家属不要认为他们是“装病”,生活上要热情关怀、体贴,多做家务工作。
生活环境上,要让病人到外面散散心,多做些户外活动,这可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
作为医者,对病人的主诉症状要作出解释,以消除病人的疑虑。
除进行心理暗示疗法外,再适当配以抗焦虑药,疾病的魔影就会很快自然消失。
1、下列对“焦虑症”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焦虑症”是一种怀疑自己有病,经常焦虑不安的病症。
B.“焦虑症”是一种对现实和未来充满困扰、恐惧和危机感的病症。
C.“焦虑症”是一种很不适应正常环境并怀疑自己的有病的病症。
D.“焦虑症”是一种不能很好适应正常环境并怀疑自己有病而产生的神经性病症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患“焦虑症”的病人,对现实和未来充满困扰、恐惧和危机感,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产生了种种内脏症状。
B.慢性“焦虑症”患者都会出现“睡眠缺失感”。
C.焦虑症患者常出现各种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和体征,思想不集中,视力模糊。
D.腹胀、便秘、心慌、尿频等都属于内脏病症。
3、对本文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焦虑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比慢性的内脏症状为严重
B.“焦虑症”的产生与人的性格和环境有关
C.“焦虑症”虽无任何器质性病变,但还是需要治疗
D.必胜的信念、亲人的关怀、医生的分析和解释,调节生活环境、心理暗示、服用抗“焦虑药”,“焦虑症”是可以解除的。
二、(3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B寿毕,请以剑舞寿:祝酒
C杀人如不能举举:举起
D会其怒,不敢献会:恰逢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因击沛公于坐罔不因势象形
B臣请入,与之同命夫晋,何厌之有
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其意常在沛公也左手把其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选文的主要情节是项羽杀刘邦与不杀刘邦之间的矛盾,在这一波三折、惊心动魄的宴会上,刘邦和项羽两股势力一直在暗中较劲。
B作为宴会上斗争双方的主要人物,刘邦明显处于劣势,而项羽则掌握着主动权,但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却在此刻显出优柔寡断的一面。
C宴会上范增“数目项王”,举玦暗示多次,要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都“默然不应”,万般无奈下,范增只得出去招呼项庄。
D刘邦以“如厕”为借口出营后,留下昂贵的礼物让张良送给项羽和范增,自己却带着几个部下偷偷逃跑,表现刘邦极其胆小的一面。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行香子
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
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
儿舞,蝶儿忙。
8、这首词中介绍了词人哪些活动?抒发了此人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词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春光图。
词人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例并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任选6题。
共6分)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②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③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
④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⑥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⑦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____________________;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雨巷》)
⑧___ ,小人长戚戚。
(《论语》)
三、(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季羡林
季羡林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这是名副其实的称号。
不过,我想说,他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他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为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不愧是“中国的脊梁”。
像季羡林这样六岁以前还在地里拾麦穗,割草喂牛,与文字无缘的人,日后能成为学术大师的,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寥若星辰。
例如,比季羡林大三十岁的鲁迅先生,虽然幼年时家道中落,“从小康而坠入困顿”,却仍然能够在“三味书屋”中得到寿镜吾老先生的开蒙教育;再比如比季羡林大一岁的钱钟书先生,出身于无锡有名的书香世家,四岁识字,五岁入私塾读《毛诗》,每天上学都有家中人接送。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相比之下,季羡林的“蒙学”却等于零。
说实在的,像季羡林这样家庭出身的人,若无特殊的机遇和过人的聪明与勤奋,要想日后再中国学坛独树一帜,并且成为世界知名学者,几乎是不可能的。
季羡林常说:“我少无大志,从来没有想到做什么学者,”这完全是他发自肺腑的实话。
高中三年级,虽然已经没有经学课程,国文课也以白话为主,但是季羡林没有放松对中国古籍的钻研。
他阅读的范围仍然很广。
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煜、陆游、姜夔等诗人、词人的作品,他读了很多。
这对他以后的研究和写作,无疑影响深远。
1930年夏天,季羡林随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同班毕业的八十多位“举子“,联合”进京赶考。
他只报了北大、清华两所大学。
他说:“我一辈子考试的次数成百上千,从小学一直到最高学位;但我的考试运气好,从来没有失败过。
”这当然不是运气好,而是有实力与自信。
但是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非北大、清华不上,这多少有点狂妄。
由此也可看出,青年季羡林的心气有多高。
季羡林留德十年,时间是够长的,但是这十年中,他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没有去过其他城市,更不用说是欧洲其他国家了。
没有去外地旅游,除了没钱,更重要的是没有时间,或者说,还有比旅游更让他感兴趣的事。
在他看来,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所得到的享受,远甚于去高山滨海旅游。
而且,像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对一般人来说,是极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成大事者,皆有癖。
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从1992年到2002年的十年,是季羡林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功成名就,誉满天下。
如果用百米赛跑来比喻季羡林一生的学术历程的话,那么,可以说六十七岁,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和干扰,只跑了二三十米。
而在最后的七八十米跑中,从1992年至2002年的十年,则是他最后的冲刺阶段。
所以他说:“我的学术研究冲刺起点是在八十岁以后。
”在这最后十年中,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学术著作:《糖史》、《吐火文(弥勒会见记)译释》和《中国佛教史•龟兹与焉耆的佛教》。
他预言:“21世纪东方文化必将在世界上首领风骚。
”他对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充满希望,从不悲观。
他对人和万物充满爱心,这种爱心发自内心深处,却包容整个世界和宇宙。
不知道哪位哲人曾经说过:“伟大来自平凡。
”季羡林平凡,平凡到不需要任何修饰,所以才会令人感到他的伟大。
他这种平凡的伟大,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就是一个字“真”字。
“怀真情,讲实话。
”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人,都是这样的。
在这两年中,季羡林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也忘记了燕园的风光。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漫长的,几乎跨越了整个20世纪。
20世纪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一百年中,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由贫弱走向小康,由混乱走向统一,由任人宰割走向独立自主,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充满着失望、迷惘、混乱与幻灭;同时,也充满着希望、激情、梦想与信心。
(选自《世界名人的成功之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季羡林》有删改)11、作者在第二段中提到鲁迅和钱钟书,有什么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通观全文,在季羡林身上表现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最后一段看似闲笔,其实很有用意。
试简要分析其用意。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人生怎样才能走向成功?请结合季羡林的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共86分)
四、语言运用(26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怅廖廓苍茫大地峥嵘岁月书生义气
B.浪遏飞舟五岭逶迤颓圮凄婉迷茫
C.河畔一愁莫展笙萧天伦之乐
D.青苔披荆斩棘凑和窗扉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
B 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那首《诸葛亮》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C 谭嗣同是甘为变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D 余秋雨先生博闻强记,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能够随时引用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品,令人叹服。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俄罗斯富商议员克里莫夫以时速26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在大道上行驶,结果与一棵大树亲密接触,险些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
B奥兰多魔术队的球星霍华德逐渐成长为NBA第一中锋,其原因是他超强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意识分不开的。
C受快餐文化的影响,真正喜欢阅读中外名著的中学生并不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就显得格外重要。
D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零排放,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的研制和壮大,让人类看到了克服汽车弊病的希望。
18、下列一组句子的正确顺序是()(3分)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④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气。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B.④⑤①②③⑥
C.③①⑤④②⑥D.④②①⑤③⑥
19、某班级教室墙上挂着一副对联:“有梦少年存志远,无声春雨润红花。
”此对联有一处不够妥帖,请根据对联相关知识对这副对联进行修改,并说明理由。
(4分)
修
理
20、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三选二),要求语言幽默风趣,能体现出两个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分)
有趣的汉字对话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
“巾”对“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茜”对“晒”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兵”对“丘”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要点(不超过30个字)。
(6分)
在重庆库区,国家决定初步纳入规划保护的文物点为754处,到目前为止,在501处地下文物中已开展的项目仅42处,不足10﹪;已经完成发掘面积4.85万平方米,不足发掘面积128.76万平方米的4﹪。
地面文物44处,由于规划滞后,文物搬迁选址工作无法实施。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移民迁建区的施工建设与开发,大量古墓葬、古遗址、古民居、石刻等遭到破坏;盗掘古墓、古遗址的事情时有发生,也给抢救工作增加了难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926年,英国皇家学院院士肯•莱文发现一个大沙漠中有一个叫比赛尔的小村庄。
它紧靠一片绿洲,从这里走出沙漠只要三天时间,可是奇怪的是,这里却没有一个人走出过沙漠。
肯•莱文问那里的人:为什么不出去?得到的回答是:走不出去。
原来他们尝试过多次,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每次都是回到原地来。
肯•莱文当然不信,他雇了一个叫阿古特儿的当地人,让他带路,走了十天,果然又回到了原地,他由此弄清了他们走不出去的原因:原来他们不认识北斗星,在茫茫大漠里没法准确地判断方向,所以他们走的路线实际上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弧线。
肯•莱文告诉阿古特儿,你白天休息,晚上朝着那七颗星星的方向一直走,就能走出去了。
后来,阿古特儿就成了那里第一个走出沙漠的人。
如今那里成了旅游胜地,那里树着一座阿古特儿的铜像。
走出沙漠,我们就可以让本来贫瘠的土地变成旅游胜地;走出大山,我们的视野前面可能就是一马平川;走出失败,我们就可能到达成功的山岗;走出阴暗的心理,我们就可能让阳光洒满心田。
请以“走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广德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答题卷
题号二三五总分
7、8、9、1011、12、13、1419、20、21
得分
二、(33分)
7、翻译(10分)
(1)(5
分)
(2)(5
分)
8、(4
分)
9、(4
分)
13、(4
分)
14、(8
分)
四、(26分)
19、修改(2
分):
理由(2
分):
20、(三选二)(4分)
“巾”对“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茜”对“晒”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兵”对“丘”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100字
200字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700字800字
广德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 D(A项错在与原文中“这种状态发展严重的”之意不相符;B项是焦虑症具体表现;C项中”很不适应”与原文“不能很好适应”之意不符)
2 B (B扩大范围)
3 A (无中生有)
4 C (尽)
5 D(代词,他的)
(A,因:趁机/就着;B,之:代词,他们/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乃:才/是)
6 D(“表现刘邦极其胆小的一面”错)
7 ①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评分标准:“以”“翼”“蔽”各1分,句意2分)
②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骊山脚下,取道芷阳,从小路走。
(评分标准:“走””道”“间”各1分,句意2分)
8 词人活动:乘兴闲游,欣赏春光。
(2分)抒发的情感:欢快轻松,怡然自得。
(2分)
9 (1)动静结合,静的百花、动的虫鸟,交相映衬,渲染出春天的绚丽多彩和生机勃勃。
(2)远近相间,从眼前的小园到远处的茅堂小桥,从而描绘出整个大自然处处盎然的春意。
(3)排比,上片结尾处花儿的排比表现了春光烂漫,下片结尾处虫鸟的排比表现了春光的生机勃勃。
(4)敷设色彩,用桃花的红艳、李花的雪白、菜花的金黄渲染出春天的色彩缤纷、盎然生机。
(任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
10 ①万类霜天竞自由;②挥斥方遒;③在星辉斑斓里放歌;④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⑥风萧萧兮易水寒;⑦丁香一样的忧愁;⑧君子坦荡荡
11 鲁迅和钱钟书是世界著名的大文豪和大学者,作者把他们和季羡林相提并论,可以突出季羡林先生的伟大成就;(2分)同时通过比较说明了季羡林学习的客观条件比较差,他的成功是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取得的,因而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2分)
12 勤奋务实:季羡林出身贫苦家庭,能成为世界知名学者,全靠他的勤奋和求真务实的钻研精神,高中时,不放松对中国古籍的钻研;晚年时,一直沉迷于书海,忘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
心气清高:进京赶考,他只报考了北大、清华两所大学,非北大、清华不上。
博爱宽容:他对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充满希望,从不悲观。
他对人和万物充满爱心,这种爱心发自内心深处,却包容整个世界和宇宙
爱国为民:他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为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每点2分,要点1分,分析1分。
答对3点得满分。
)
13 一方面说明季羡林先生的一生见证的中国百年的沧桑巨变,(2分)另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百年的巨变也影响和成就了季先生的一生。
(2分)
14 (1)勤奋博学。
一直没有放松对中国古籍的钻研,广泛涉猎,为他后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兴趣。
季羡林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3)自信。
他对自己信心十足,非清华北大不上。
(4)专注,甘于寂寞。
一生沉迷于书山书海,物我两忘。
(5)天资和机遇。
蒙学等于零,而成为大学问家,这里有天资聪明的成分,20世纪中国文化的复兴也成就了他的辉煌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
答案探究性、开放性,解答本题时,要从文本出发,分析所认同的原因在文中相对应的内容并概括。
(每点2分。
要点1分,分析1分,答对四点的满分。
)
15 B
解析:A.寥,意;C.筹,箫;D.合
16 D(A,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B,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C,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D,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17 C (A重复,将“时速”或“公里每小时”删掉其一。
B句式杂糅,去掉“分不开的”。
D搭配不当,“壮大”改为“推广”。
)
18 D
19 修改:“红花”改为“花红”(或“志远”改为“远志”) (2分)
理由:“志远”与“红花”对仗不工整。
(2分)
20 “巾”对“币”说:儿啊。
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
“茜”对“晒”说:出太阳了,咋不戴顶草帽?
“兵”对“丘”说:看看战争有多残酷,两条腿都炸飞了!(每句2分)
21 (地下)文物发掘进度缓慢;(地上)文物搬迁无法实施;破坏、盗掘现象严重。
(每点2分)
22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