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静的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静的理解
本义是安静,引申为平定、镇抚,后世多写作“靖”。

由本义还引申为静止、恬淡、平和等义。

静的本意是不争,不争意味着不贪求名利,顺其自然。

《论语》云:“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如果能不争,心就能静。

静是一种安详平和,是一份怡然自得,又是一种悠远的境界,可以获得智慧灵感,所得有所悟。

所以古人常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静思则通”,修身要心静,诸葛亮《诫子书》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个“静”字,蕴含了古人圆融通达的智慧。

境。

“境”是心的窗口是以光明诚实为最重要,仪容外貌以老成持重为最重要,说话以简洁诚恳为最重要。

人们常说: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知足者常乐。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心里无私天地宽。

属于人家的隐私,要想着维护,不能有一点说坏话的念头。

对于贫赛卑微的人,要想着礼遇他,不能有一丝傲慢轻视的态度。

对待别人应从过错中看到他的长处,不但能保厚道,而且能化解对方的怨恨。

何以息谤?日无辩。

何以止怨?日不争。

路窄的地方,要留一点地方让别人通过。

好的味道,要留一些让别人品尝。

负责处理困难的事要有力而没有怨言。

与难以相处的人在一起,要心中有数而口中不说。

以前的人教导别人,多出于爱意,所以人乐于改过,关系也亲近,所以教导容易推行。

现在的人教导别人,多出于厌恶,所以被教的人宁可自暴自弃,关系也不融洽,所说的话对方也就自然难以接受。

喜欢听别人的
过错,不如喜欢听自己的过失。

喜欢说自己的优点,不如说别人的善行。

涵养虚心便是做人学问,去除烦恼心性自然祥和。

争功诿过是小人的本事,掩饰过错、夸耀功劳是凡人的本色,功劳美好谦让于别人是君子的行为,替他人担当罪过是成就德行的事。

事物忌讳到达极点,事情避免极其完美,人则忌讳飞黄腾达。

有见识的人做事能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及撇得开。

用真诚待人,事情虽不一定成功,日后他人必定知我真心诚意。

以欺骗的心肠处事,别人一时或许受到迷惑,但日久必见我心肠狡诈。

只看别人的一切坏处,是恶的根源。

有捭明察自己一切的缺失,才是所有善的根本。

欲念旺盛时,能想到招致疾病,兴趣即能冷却如寒冰。

利欲熏心时,想到死后全无,即索然无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