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靖高速公路双线连拱隧道安全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和范围 (1)
1、编制依据 (1)
2、编制范围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1)
工程概况 (1)
第三章安全目标 (1)
1、“七无” (1)
2、“三消灭” (2)
3、“一创建” (2)
第四章安全组织结构及安全保证体系 (2)
1、建立安全组织机构 (2)
2、安全保证体系框架图 (3)
3、建立安全检查框架图 (3)
第五章安全保证措施 (3)
1、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3)
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 (3)
3、防范技术措施 (4)
4、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措施 (6)
5、机械安全措施 (10)
6、爆破作业安全措施 (10)
第六章各类制度和专项安全措施 (11)
1、建立交底和值班制度 (11)
2、隧道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2)
3、隧道施工监控安全措施 (20)
4、搅拌站安全技术措施 (20)
第七章隧道施工危险源的识别及控制措施 (20)
隧道危险源风险识别及控制措施表 (20)
附件1 (27)
附件2 (28)
附件3 (29)
附件4 (30)
第一章编制依据和范围
1.1编制依据
1.1.1《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74-94)
1.1.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76-95)
1.1.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1.1.4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1.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及省、市安全法律、法规
1.1.6本合同段的施工承包合同
1.2 编制范围
百靖高速公路第x标xx隧道。
第二章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本施工段位于百色市田阳县坡洪镇,起点桩号K20+650,终点桩号K25+650,合同段全长5. 0KM;路线在K20+800~K21+180段为xx隧道,隧道全长380米,隧道区围岩为较坚硬岩,隧道区围岩分为Ⅲ、Ⅳ级,其中Ⅳ级围岩分布在隧洞进、出口段,长度分别为42m 和42m;Ⅲ级围岩主要分布在隧洞洞身山脊地段,长度为280m。
隧道围岩稳定性较好,开挖以掉块为主,局部围岩可能产生小的坍塌,进出洞口段成洞条件较好。
本隧道设计为双线连拱隧道,左右线测量线间距为4.5m,纵坡采用+1.7%的上坡段。
设计行车速度:100KM/h;建筑界限:净宽10.75m,净高5.0m,行车横洞建筑界限:净宽4+0.25+0.25米,净高5米。
第三章安全目标
本项目隧道施工的安全目标为“七无、三消灭、一创建”。
1、“七无”
○1无因工死亡事故,职工年重伤率控制在0.5‰以下,年轻伤率控制在12‰以内;
○2无设备安装工程重伤以上(含重伤)事故;
○3无洞内塌方冒顶事故;
○4无重大机电设备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及火灾事故;
○5无因施工导致交通中断等重大事故;
○6无集体中毒事故;
○7无爆破飞石造成人员、建筑物受损事故。
2、“三消灭”
○1消灭违章指挥;
○2消灭违章作业;
○3消灭惯性事故。
3、“一创建”
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
第四章安全组织结构及安全保证体系
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部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详见《安全保证体系框图》),切实抓好施工中的安全工作。
保质量、保工期,首先必须保安全,项目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施工经理和安检工程师为副组长的安全生产小组,全面负责并领导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
本项目实行安全生产三级管理,即:一级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二级管理由安检工程师负责,三级管理由施工作业班组长负责,各作业点设安全监督。
按照项目部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自作好本岗位的安全工作。
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由安检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详细安全技术交底,凡参加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要履行签字手续,并保存资料。
安检工程师对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
4.1建立安全组织机构。
见附件1
4.2安全保证体系框架图
见附件2
4.3建立安全检查框架图
见附件3
第五章安全保证措施
5.1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为保证检查制度的落实,规定每周一为安全质量定期检查日期、安全生产小组所有
人员必须参加检查,并进行评比,实施纠正、整改和处罚。
非定期检查应视工程情况,
如施工准备前、施工危险性大、季节性变化、节假日前后等时间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
现的问题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制定整改措施,定人限期进行整改,保证“管生产必
须管安全”原则的真正落实。
5.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
5.2.1安全教育
安全生产是工程施工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安全生产与广大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
为了让员工提高和加强在作业中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少出安全事故,尽可能不出事故,特作如下规定:
5.2.1.1新工人入场安全教育
新工人入场必须由工程作业组负责人领队,先到经理部报到,携带工人名单,身份证复印件,三张一寸照片,并逐一核对身份证是否与本人相符,禁止冒名顶替。
工人名单由经理部汇总后分发有关部门。
安检部对全体新工人,必须进行入场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a、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施工安全的方针、政策、法令的规定。
b、安全管理规定。
c、机电及各工种的技术操作规程。
d、施工生产中的危险区域在安全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及预防措施。
e、尘毒危害的防护。
f、执行入伍教育、现场教育、岗位教育,三级安全教育制度。
经安全、职能考试合格后方能录用。
接受教育者人人均需签名报到,不得遗漏。
未接受教育及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安排上班。
g、特殊工种工人必须参加主管部门的培训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严禁无证上岗作业。
h、在工作及中途不随意更换人员。
如需换人,须经安检工程师同意,新进场人员到经理部报到进行安全教育。
i、培训时间:不少于16小时。
j、项目经理部对受教育人员考试成绩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
k、凡是从事特种作业的员工,必须经由劳动局指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取得合格的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5.2.1.2生产过程中安全教育
a、经过安检部进行安全入场教育的工人,由安检部将名单交班组长查对核实。
班组长才接收安排工作。
班组长交待工作任务的同时,必须交待安全,有针对性的再次提高安全生产知识和防范能力。
b、班组长交待安全生产时间为每周星期一早晨上班前。
交待本周工作任务的同时交待安全生产注意事项和遵守的规定。
内容由工长口头宣讲、书面交待、班组长签字。
c、班组长随时检查现场安全防护情况。
如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采取措施,把不安全隐患消失在事故发生之前。
5.3 防范技术措施
5.3.1劳动防护
对现场工作人员根据作业种类和特点发放相应的劳保用品,包括安全帽、水鞋、雨衣、工作服、手套、手灯、防尘面罩、安全带等;不同作业人员安全帽发放不同颜色安全帽;
5.3.2照明安全与防火:
5.3.2.1照明:为确保工程安全顺利施工,各种作业区的最低照明度不得小于规定值。
5.3.2.2防火
a、防火是施工安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保证工程中的一切物品及生产、生活设施不受影响,成立一支10人的义务消防队伍,由安检工程师任组长,具体负责消防工作,消防人员都熟悉消防业务,训练有素,能够在火灾初期控制火情,起到消除火险的作用。
b、在临建方面布置时,充分考虑防火要求,宿舍、食堂、试验室等处满足消防间距并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在各种电气设施旁除布置灭火器外,还加设灭火砂。
在生活区、搅拌站三处设大型灭火专用场区,内设灭火砂、消防桶、灭火器、水源等,并且在关键场所和部位设置相应的火警系统。
设专人对消防器材维护、保养,定期检查、换药,确保完好率达到100%。
c、在工作中,消防组成员要经常向全体职工进行防火教育、消防法教育,以提高全员的安全防火意识。
消防组昼夜安排成员值班、巡查。
每周组织一次专门的消防大检查,由消防组长、相关班组负责人、安全员等联合对施工现场及生活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定人、定时、定措施进行整改。
5.3.3综合保证措施
5.3.3.1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制度明确、责任到人。
5.3.3.2按施工人员的比例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员,驻地管理人员一律佩证上岗,安全员佩证为红色,以示醒目。
5.3.3.3 在编制施工计划的同时,编制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细则、制度及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分发至各施工班组,逐条落实。
搞好“五同时”(即生产与安全工作的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要同时进行)
5.3.3.4每一工序开始前,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实施措施,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及时做好施工技术及安全技术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督促检查,严格坚持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5.3.3.5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安全的事故隐患,杜绝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现象,同时加大安全教育及宣传力度,对重点作业场所、危险区、主要通道设“五牌一图”,即:工程告示牌、安全生产记录牌、防火须知牌、安全无重大事故记录牌、工地主要管理人员牌、施工总平面图。
5.3.3.6坚持每周一安全活动日的安全学习制度。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坚持工前讲安全、工中检查安全、工后评比安全的“三工制”活动。
5.3.3.7开工前期制定各项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
a、各类机电设备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作业规章制度。
b 、用电安全须知及电力架设、养护作业制度。
c、风、水管路安设及养护制度。
d 、有关乘坐车辆的安全专项规定。
e、防雷电、防洪、防火的安全专项规定。
5.3.3.8施工现场设工地医务室,做好现场医护和急救工作。
5.4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措施
5.4.1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