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课时检测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检测——理解散文的词义和句意
一、题型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8分)
嘉峪关记
于坚
①旅行团走的是古代中国从内地进入嘉峪关的路线,我们决定背叛旅行团,从古代胡人入关的方向重新走进嘉峪关。
走了大约两小时,古代旅人的那种感受早已体会,这路途的确是“行路难”,没法阔步大迈。
没路的地方,坑坑洼洼,还得避开高高低低的石头和铁丝网般的荆棘,下脚如插针;就是上了便道,路面也全是砾石,踩不稳还要滑倒。
很少树木,白杨偶尔出现,但枝叶都朝天扬着,很难遮阳。
②嗓子冒烟的时候,远远地看见了嘉峪关。
在地平线上,它像一位披甲戴盔的武士正在戈壁上策马疾驰而来,两边的城墙犹如马蹄卷起的一排黄雾。
有人得救似的大喊起来,看那,嘉峪关!越走越近,从穿越戈壁而来的胡人的位置,只看见关楼而看不见城门。
只有几步了,还是看不见城门,只是在地表上拱出一个半圆。
直到迈上城门前面隆起的小阜,才看见嘉峪关陷在这阜丘的后面。
其实如果要强调气势的话,嘉峪关只要跨前几步,就可以俯视一马平川,却屈尊在凹处,这就是玄机。
③嘉峪关外面看着很文气,内部却杀机四伏。
罗城[注]与主城之间,是一个陷阱。
如果敌人突破了罗城,那么只要将罗城大门一关,罗城与主城之间,就形成一条死巷,敌人即刻被罗城和主城城堞上射下的乱箭歼灭。
嘉峪关的设计是采取守势,以柔克刚。
人不犯我,那么重门深宅暗藏的是礼数。
从外到内一路丝绸飘扬,笙歌锣鼓不绝,升入厅堂之际,来宾们的敬畏之心、归家之心已经油然而生。
人若犯我,经过几重陷阱,铁骑也溃不成军。
④在嘉峪关主城的西门和东门上,分别刻着大字“柔远”“光化”。
这是嘉峪关这个关隘的主题,这个关隘是为着柔远、光化而建造的。
军事只是一个次要的主题。
柔远、光化,不是非我族类必欲诛之,而是以德化之,这就是中国。
嘉峪关不仅仅是一个耀武扬威的工事,还是德关,嘉峪关的德就是信任来者、虚怀若谷。
⑤怀柔远人,以什么怀之、柔之?丝绸。
有明一代,丝绸已经成为一种东方文明的象征。
⑥胡人为丝绸来。
这是一条死亡之路,其旅程犹如穿越地狱抵达天堂。
丝绸之路,就是朝觐东方天堂的路。
⑦嘉峪关正当丝绸之路的要冲。
设身处地地想想,那些胡人,穿过浩瀚坚硬干旱的死亡沙漠,亚麻布、皮子捆在身上,又渴又累,跌跌撞撞,就要彻底绝望之际,终于爬进嘉峪关,忽然看见丝绸,灿烂耀眼,柔软如美女子,飘逸如春天之光——服了!“怀柔远人,
厚往薄来”,制服也。
制服既是动词的制服,也是名词的制服,这套制服是丝绸做的。
⑧我们进入嘉峪关,登上柔远楼,像是逐渐失去记忆似的,古代那种苍凉雄浑的感觉逐渐消失。
嘉峪关西面的戈壁与嘉峪关城内完全是两个世界。
那边,满川碎石大如斗。
这边,前后左右摩肩接踵的似乎都是现代“胡人”。
穿西装打领带的、穿拉链夹克的……比比皆是。
朝东望去,关内,摩天大楼、高速公路林立蜿蜒,飞机穿越石油城划出高空的长烟……关外,没有一个“胡人”。
他们在关内,我们也在关内,如今全世界都在一个“关”内,这个关可不是嘉峪关、长城或者柏林墙们守得住的。
胡人虽然在关内,但毕竟还个个揣着本护照,此时说不定正担心着过期呢。
⑨恋恋不舍,白天在戈壁走了一趟,到黄昏时分,一行人又沿着城墙在戈壁滩上走。
默默地登上一片高地,坐下。
天地之间充沛着苍茫大气,内心光明感动,落日在背后,夜晚在搭台,像个酒保似的,一颗一颗擦着他的星星。
高两米多、厚一米多的古城墙已经看不出曾经是墙了,已经化为一列坚固密实的土墩,仿佛大地突出的手筋,有些缝隙长出蔓草,被鼠类钻开暗室。
城墙曾经令某个时代的人们绝望,曾经拥有人为的雄强霸道的力量和质地,宿命般地不可抗拒。
从前那些胡骑攻到城墙下,长叹一声,明白了固若金汤的含义,以为它们将天长地久,不敢再犯。
如今安在哉!
⑩落日终于归顺大地,星子出现在天空,天幕森蓝,那个伟大的怀柔者在黑暗里凝视着这片无声的瀚海,四周似乎有万涓细流缓缓涌入。
隐约间,似乎听见戈壁某处传来歌声:祁连山高啊嘉峪关长/戈壁滩大啊地老天荒/长风万里野茫茫……
(选自《散文》,有删改) [注]罗城:城墙外另修的环墙。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题)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制服既是动词的制服
.....,这套制服是丝绸做的。
.....,也是名词的制服
答: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把词语置于语境中进行理解;需要把握表层意思,更需要进入作者思想感情层面把握其深层含义。
联系该句的上文,胡人看到丝绸后感叹“服了”,可知“动词的制服”指使外族归化,而这种制服靠的就是“丝绸”,“名词的制服”是指以丝绸为代表的东方文明。
参考答案:动词的制服:指使外族归化。
名词的制服:以丝绸为代表的东方文明。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题)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4分)
那个伟大的怀柔者在黑暗里凝视着这片无声的瀚海,四周似乎有万涓细流缓缓涌入。
答:
解析:理解句子的含意,需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把语句置于语境中进行理解,突破句中关键词的含义。
此句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怀柔者”即嘉峪关,“无声的瀚海”即这片戈壁,“万涓细流缓缓涌入”即上文中主要表现的嘉峪关作为“德关”的“以德化人”的特点。
参考答案:嘉峪关胸怀博大,能够以德化人,接纳外族。
二、高考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14分)
故乡的沉沦
耿立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
我心中涌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
“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
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
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
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
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
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
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
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
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
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
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
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
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
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
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
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
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
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我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
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
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有删改) 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通过对照片的描写与感想,引出了下文的回忆与乡土中国面貌变换的思考。
B.作者回忆童年在故乡背诵课文时常常仰望星空,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
C.作者有意曲解成语“背井离乡”的含义,是强调故乡在游子心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D.本文的语言饱含深情,深切的回忆交织着对农村现实的深刻思考,富有批判精神。
解析:选B“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有误,应是表达对当初故乡的怀念。
4.(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题)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沉沦”有几重含义。
(5分)
答: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内容上的层递关系,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第二段写到“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田园风光的消逝”;紧跟着文章以友人和老兵的故事写人们背井离乡,远离童年的记忆;接着写到“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看不见灵魂的归路”。
参考答案:①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田园风光在消逝。
②背井离乡,远离了童年的记忆和时光。
③毁容整容后的故乡让我们的灵魂找不到归宿。
(意思对即可)
5.(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题)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解答本题,先回归语段找到这句话,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含意。
从文中来看,“故乡的土”是一个载体,承载着老兵对故乡、亲人的思念;“配制”意思是替代,因“土”对老兵的意义不同,故“故乡的土”是不可替代的,表现老兵对故乡的感情。
参考答案:故乡的土承载着老兵对故乡深刻的记忆、深切的怀念和对亲人的真挚感情,所以是无可替代的;这句话表达了老兵与故乡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