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小学语文教学课例研究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理解“资源有限”。
A、地球是如此地可爱与渺小,人类又是什么样对待它的呢?自由读四、五自然段,想想这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B、交流:人类是什么样破坏地球资源的?
C、理解“本来”一词的作用,体会文本用语的精确性。
D、借助视频,进一步体会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E、说一说现实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对待地球的?
四、说写迁移,随文练笔
2、请学生夸夸我们可爱的星球(尽可能用上四字词语)。
3、交流了解“世界地球日”——每年的4月22日。
4、介绍“世界地球日”日的由来。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简单引导学生理解生字的音、形、意,提醒写法。
三、理解内容,获得知识。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哪些方面的知识?
1、说一说,议一议,你想对地球、人类说些什么?(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2、结合别人的发言,把自己想对地球、人类说的话写下来。
3、交流展示。
五、提示文体,布置作业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回忆学过的说明方法,回家继续阅读课文,举例说一说,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课前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补充课文内容的能力;2、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把本上的环保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培养学生意识到环保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四、教学过程
一、PPT引入新课,认识地球。
1、播放展示地球风貌的视频。
本人对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但整个教学都是以解决生字新词教学,读通读顺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会概括文章内容为主。学生能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积极参与到课文学习中来,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学习效果很好。
可爱与渺小
资源有限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不能移居
五、课例研究综述
经过反复的思索,我给这节课定了一个指导思想: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角色,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方法。《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我让学生抓住主线引导学生从“可爱”和“破碎”两方面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学课例研究作业模板
课题研修人
任教学科
小学语文
教学课例名称:
《只有一个地球》
一、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分四部分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课题点明了课文内容,揭示课文中心。课文条理清晰,运用了比较、列举数据、打比方、假设等多种说明方法,层层深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本文语言朴实、流畅自然,清晰的说理,又饱含深情。尤其在表达方面,本文注意用词的准确性,行文十分严谨,知识性较强。
教学重点:
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由于人们环保意识淡薄,滥用资源,乱砍乱伐,我们原先美丽可爱的地球变得惨不忍睹,环保越来越恶劣,我们仿佛听到了地球母亲在哭泣,保护地球的意识是多么重要呀!
本课的亮点是通过PPT的视频播放,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地球的魅力。
本课精彩的地方在于我通过让学生猜谜导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投影出示地球图片,让学生对地球有初步认识。
2、交流: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
3、理解“美丽又渺小”
A、“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齐读句子。
B、请在文中找出描写地球可爱的段落,读一读。
C、观看视频,进一步体会地球的可受。
D、练习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E、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地球的渺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
继续学习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非常强,课堂表现较为活泼,思维比较灵活。语言的理解能力较强,但是思维不够敏捷,上课时常走神,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弱,注意力也不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