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市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看拼音,写词语。
xì nìkāi záo xī shuài pái huái
( )( )( )( )
dǒu penɡzhòu rán kānɡ kǎi shùn jiān
( )( )( )(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
..的是哪一组?()
A.栖.息(qī)花圃.(fǔ)皮开肉绽.(zhàn)
B.蒜.头(suàn)彻.底(chè)凿.壁偷光(záo)
C.蚯蚓.(yǐn)耽.搁(dān)抛砖.引玉(zhuān)
D.细腻.(nì)花蕊.(ruǐ)燃.眉之急(rán)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报酬趔趄弥慢载誉而归
B.遵守渴望急燥各抒己见
C.碧宵帷幔屋脊气焰嚣张
D.缝隙蟋蟀叱责妇孺皆知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A.有些恐龙像他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
B.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一座稳稳矗立的小山。
C.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D.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B.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
B.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
C.“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D.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下列诗句与作者及诗题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B.“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于谦《石灰吟》
C.“留连戏碟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D.“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于人。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把下面的短语按一定顺序填入句子中,与前面的内容衔接最恰当的是()
竹,是上苍赏赐南山的肺,吐纳氧气,滋生水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泻进山商下的洼地
②凝结在叶尖化为晶莹的露珠
③汇成一泓清莹的湖
④跌落岩缝汇聚成“叮咚”作响的山泉
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
③D.①④②③
按要求写句子。
(1)例: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这是一个______句,我来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
(2)例: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是一个______句,我也会写: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学过的古诗文、名言警句填空。
(1)、“咏物诗”往往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
李贺的《马诗》中,诗句“何当_______,快走___________”饱含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
____________在《石灰吟》中,通过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为人清白、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我还读过这样的咏物诗《__________》。
(2)、“春”一直以来是诗人笔下描绘的对象:唐代的韩愈看到京城的春雨和绿草,写下了“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对于悄然无声、默默奉献的春雨,杜甫则发出了“___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的赞叹;而王观则在“若到江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中寄托对好友的美好祝愿。
(3)、中秋佳节,遥望天上的月亮,唐朝诗人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让我们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我还知道类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不能铺张浪费,有句古话说得好:“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青出于蓝”是一个成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这个成语出自《荀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
(6)、《学弈》中描写其中一人“三心二意的学棋态度”的句子是“一人虽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综合实践。
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写字用的笔与电脑的鼠标在争夺汉字书写的天下。
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
为此,学校特地举办“推广写字周”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该开展哪些活动,请列举两项。
答:(l)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杀驼破瓮①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②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③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④日:“汝⑤莫愁,吾⑥教汝出。
汝当斩头,自能出之⑦。
”即用其语⑧,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注释】
①瓮(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
②盛(chéng):把东西放进去。
③不得:不能够。
④语(yù)之:告诉他。
⑤汝:你。
⑥吾:我。
⑦出之:使(让)它出来。
⑧即用其语:就采用那个人的话。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昔.有一人昔:________(2)有一老人来语.语:________
(3)汝.莫愁汝:________(4)即用其.语其: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养骆驼的人为什么会被天下人耻笑?要让骆驼的头从陶罐中出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其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与你共“5”,未来已来
【材料一】
进入5月,5G的造势愈发火热,勾起了大家对5G生活的各种向往。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它具有超大带宽、超低时延以及海量连接等特性,性能指标较4G有10倍以上提升。
目前,中国、韩国、美国、日本已成为全球5G的主要玩家,处于5G整体准备进度的第一梯队,而欧洲的主要国家德国、英国、法国则全被挤到了第二梯队。
中国在5G准备和商用方面排名第一,计划2020年正式商用5G网络。
【材料二】
5G不仅让我们手机上网更快,还意味着更多的可能。
5G的活力在应用。
我们可以用“与你共5未来已来”来描述5G智能生活的各种小美好。
比如无人巡逻机,它在一个恒温恒湿的无人机机库内24小时待命,机库内有充电系统,需要的时候自动飞往任务点,巡检完成,再自行返航。
无人机出勤后采集到的数据,会通过5G传回。
另外,还有可以搭载安防监控摄像机、环境监测设备、Wifi发射装置、电子显示屏等功能的智慧路灯;能实现水下VR的远程传输的水下机器人;还有无人巡逻车、机器人快递等。
5G以技术进步创新城市应用,未来将加快推进城市各方面高度智能化的进程。
(摘自《解放日报》2019年5月17日)16、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材料一,归纳出5G的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18、材料二中,作者采用______(填说明方法),介绍了______种5G带来的智能生活的小美好。
19、你想象中的5G智能生活还会带来哪些小美好呢?请再列举一个,并用一两句话介绍清楚: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蘑菇转了一个弯
①那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家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
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
一家公司的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
②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
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③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④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
算了,别想了。
哎,对了,这
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蘑菇吧。
”
⑤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⑥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⑦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
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
”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
⑧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
别看父亲五十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
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店主。
”
⑨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
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⑩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
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
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
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发我啊!
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
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
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20、第①段中的“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1、请将文中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请在下面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 )——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 )
“我们”采摘山果,卖了不少钱——( )——父亲解惑,“我”去公司做保安。
2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B.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儿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
D.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式,也许离成功更近。
25、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方法,再现第⑤段中“我”儿时生活的情景。
(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
心愿,就像一粒刚刚发芽的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
你的心底藏着哪些心愿?请以“我的心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主题明确并符合题目要求;2.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字数在400字左右。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细腻开凿蟋蟀徘徊斗篷骤然慷慨瞬间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腻”“蟀”“篷”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A
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选择中花圃“圃”读“ pǔ ”。
3.D
解析: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识记。
A. 报酬趔趄弥漫载誉而归
B. 遵守渴望急躁各抒己见
C. 碧霄帷幔屋脊气焰嚣张
4.A
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辞的辨析,要注意结合不同修辞的特点分析。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项,“恐龙”和“他们的祖先”是同类事物,故不是比喻句,该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B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庄稼堆成垛”比作“小山”。
C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桃花水”比作“竖琴”。
D项,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结合“顽皮的雨滴”“跳舞”等内容,可知,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雨滴拟人化。
故选A。
5.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对常见病句类型的分析。
作答时要先仔细阅读各选项中的句子,再判断其所属的病句类型。
常见病句类型包括: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分类不当、重复啰嗦、语序颠倒、前后矛盾、不合事理、指代不明、含糊不清、一面对两面、比喻不当、关联词语不当。
修改病句的方法是增、删、调、换。
A该句属于一面对两面,可改为“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B该句属于搭配不当,可改为“中学阶段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表述正确。
D该句属于搭配不当,可改为“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看到的是愉快的笑容”。
6.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
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C选项有误,应改为:“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7.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试题搭配的掌握。
C.错,留连戏碟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出自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创作现实主义诗歌、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8.C
解析:C
【详解】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
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
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故答案为C
9.拟人花儿在春姑娘的抚摸下绽放笑脸。
比喻鲜绿的草地像是给大地铺上了绿色的地毯。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修饰手法的辨析以及仿写句子的能力。
(1)“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洪水”看作人。
仿写句要用拟人。
例如:快乐在春风的呼唤声中降临。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喻成“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喻成“白色的大花”,仿写句要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例如: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10.金络脑踏清秋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草色遥看近却无随风潜入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不知秋思落谁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莫把无时当有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全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咏物诗还有罗隐的《蜂》,王冕的《墨梅》等。
(2)、此题考查学生诗词的识记默写能力。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诗: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此题考查学生诗词的识记默写能力。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全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思念家乡亲人的诗词还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等。
(4)、此题考查学生名言名句的识记。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摘自《增广贤文·上集》意思是:过好日子的时候要居安思危,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不要等到真正过上穷日子的时候才只能去回想当年富足的风光。
(5)、此题考查学生名言名句的识记默写。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摘自《荀子·劝学》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6)、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识记默写能力。
原段: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1.举行写字比赛。
举办面向社会和家长的书法展,同时也请社会上的书法名家到学校搞书法展览。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本题根据“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
为此,学校特地举办‘推广写字周’活动”信息,写出你所认为的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活动即可,如“可组织学生在校或公共场所进行义务写春联活动”、“举办书法比赛”等。
12.12、以前,从前。
告诉。
你。
代词,代老人。
13、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这个人随即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的头斩断了。
14、因为他盲目地听从那个老人的愚见,把骆驼杀死了,陶罐也破了。
把瓮敲碎就可以了。
在陶罐的边缘擦点油,减少摩擦力应该可以试试。
15、做事情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建议,要三思而行。
【分析】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
一头骆驼偷吃了瓮中的粮食,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
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
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出来了。
”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
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
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12、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加点词的意思,需要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和本文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说出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然后再分析单个字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题(2)的“语”在这里作动词,读“yù”,读“yǔ”时作名词,翻译为语言、话语。
13、本题需要解释整句话的意思,需要着重注意的点还是比较多的。
题(1)“既”翻译成“因为”,“以为忧”翻译为“为此事而忧虑”,所以整合后整句翻译为“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题(2)中的“以”翻译成“用”,需要特别注意。
14、这道题共有三个问题,在回答之前需要审题清楚。
首先问杀骆驼的原因,结合文章主要内容回答即可;再次,问让骆驼出来的最好办法,也就是在骆驼不用杀死、粮食不会损失条件下的可以做到的最快的办法,陶罐易碎,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敲破陶罐;最后,第二好的办法比较多,只要言之有理并且有用即可。
15、这道题主要考查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学生需要结合文章主要内容来进行分析。
这类题型为开放性题型,学生只要围绕“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建议”这一中心思想言之有理即可。
13.G
解析:16、排名第一的中国,2020年正式商用5G网络5G创新城市应用,将加快智能化进程。
17、超大带宽超低时延海量连接
18、举例子5
19、5G在教育领域主要有三个应用场景,一是增强移动带宽,应用一般是超高清视频、VR、AR,会大幅度提高传输效率;二是海量大连接,5G可以链接PC、传感器、监控器,实现物联网相关连接数据的传输,打造智慧互联教室。
【分析】
16、考查学生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阅读材料一,结合句子“大家对5G生活十分向往”和“中国在5G准备和商用方面排名第一,计划2020年正式商用5G网络”可知,材料一主要写了中国在5G准备和商用方面排名第一,计划2020年正式商用5G网络
阅读材料二,结合句子“5G以技术进步创新城市应用,未来将加快推进城市各方面高度智能化的进程。
”可知,材料二主要写了5G以技术进步创新城市应用,未来将加快推进城市各方面高度智能化的进程。
17、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阅读材料一,结合句子“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它具有超大宽带、超低时延以及海量连接等特性,性能指标较4G有10倍以上提升。
”可知,5G 的三个特点:超大宽带、超低时延、海量连接。
18、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
阅读句子“比如:无人巡逻机,它在一个恒温恒湿的无人机机库内24小时待命,机库内有充电系统,需要的时候自动飞往任务点,巡检完成,再自行返航。
无人机出勤后采集到的数据,会通过5G传回。
另外,还有可以搭载安防监控摄像机、环境监测设备、wifi发射装置、电子显示屏等功能的智慧路灯;能实现水下VR的远程传输的水下机器人;还有无人巡逻车、机器人快递等。
”可知,作者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五种5G带来的智能生活的小美好。
19、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即可。
即:道路上有很多井盖,这些井盖容易丢失、损坏,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的隐患,5G智能的井盖可以定位,能及时发现
位移、损坏等情况。
14.20、满大街寻找工作
21、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怎么会发现我的才能呢?
22、“我”寻工作不得,回到老家因为人多,“我们”未采到蘑菇父亲买蘑菇,为“我”做汤
解析:20、满大街寻找工作
21、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怎么会发现我的才能呢?
22、“我”寻工作不得,回到老家因为人多,“我们”未采到蘑菇父亲买蘑菇,为“我”做汤
23、尊重、理解孩子;善于引导,讲究方法,有智慧。
24、D
25、那时的我,天真活泼,最开心的事就是和父亲一起去山上采蘑菇。
天还没亮就起床,那时山上还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父亲把我背在身上,我数着天上的星星,闻着父亲身上的味道,那是我最幸福快乐的时刻。
【解析】
20、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特殊含义,同时也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
解释词语时需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再联系文章内容和语境解释。
此题中要求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因此无需解释本义。
首先“扫街”有引号,此处表示特殊含义,与真正的扫街不同。
在这里联系文章内容看,由“那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家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
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
”这段话可知,“扫街”是满大街找工作的意思。
21、此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
句式变换要求句式可变,但不能改变句子原来意思,这里考查学生陈述句变反问句。
陈述句变反问句时,需要改变标点符号,句号变为问号;加上疑问词和语气词,“难道”“怎么”“吗”“呢”等;有否定词则删,无否定词则加。
因此可以得出答案: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怎么会发现我的才能呢?
2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概括的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是在于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需要抓住关键的词句来梳理故事情节,同时也需要根据所给的情节进行解答。
所给情节“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是由文章第四段得知,因此可知①处答案由前三段进行概括,得出答案:“我”寻工作不得,回到老家;情节“我们采摘山果,卖了不少钱”由文章第八段得知,因此可知②处可由“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
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
”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
”这句得出答案:因为人多,“我们”未采到蘑菇;从“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
”“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
”这些句子可以知道因为我们未采到蘑菇,父亲用了采摘山果卖的钱买来蘑菇为我做汤,故③处答案概括为:父亲买蘑菇,为“我”做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