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素材:单元主题悦读(一)(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题一品味经典
林黛玉:孤独的泪珠儿
卓琦培
有些许光泽,也有几分浑浊与咸涩。

一个被拉长或者压扁的圆,像所有的生命,渴望圆满,却又带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遗憾,总是不能圆满。

水一样的灵魂,泥一样的归宿和命运!
不要问你是谁。

也许,你什么都不是,你只是泪珠儿。

你清,你浊,你像生命一样脆弱,一触即碎——你,你只是一颗孤独的泪珠儿。

三月,所有的花朵都在燃烧,你却用锄,将一瓣瓣青春的碎片,连同自己的泪珠儿,一起埋入土中。

你要将生命里所有被拉长或者压扁的缺憾,连同你的梦、你的渴望,还有这泪珠儿里的浑浊与咸涩,全都埋入土中。

你把所有能埋掉的,统统都埋掉了。

只是有一样,你无法埋掉。

那就是孤独,藏在泪珠儿里的孤独!
有人因美丽而孤独,有人因智慧而孤独,有人因洁白无瑕而孤独。

有的人孤独,是因为在应该糊涂时不肯糊涂,却又总是在不该清醒时清醒。

你为什么孤独,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你是美丽的,你是智慧的,你是洁白无瑕的。

你只是在一个不该有梦的时代,做了一个不该做的梦。

既然别人都不做梦,为什么独独你要做梦?
许多年过去了,花朵一次又一次地在她曾经凋落过的疤痕上燃烧,接着落英缤纷,青春碎了一地。

生命的美丽其实是埋不掉的。

许多年过去了,你,还有你那孤独的泪,一次次从不同版本的书页中走出来,从不同版本的银幕和荧屏中走出来,让许多男男女女咀嚼品味。

青春的梦,还有梦的酸涩,何尝能埋得干净?
是的,你就是一颗泪珠儿,一颗许多人眼里都曾经有过的泪珠儿,带着青春的梦,和梦的酸涩;带着生命对于圆满的渴望,和渴望中被拉长或者压扁的缺陷和遗憾。

是的,你就是一颗泪珠儿,美丽而又脆弱,一触即碎的泪珠儿。

从一滴泪里,我们看到了自己灵魂深处的孤独!
告诉我,人世间水做的骨肉、泥做的骨肉,你灵魂深处的孤独,是不是也美丽得让人心碎?
(选自《读者》)
点评:《林黛玉:孤独的泪珠儿》堪称一篇极富个性的文章。

通过一个文学形象所携带的典型细节——黛玉葬花,解读其个性,透析融注于形象中的社会历史内涵与人文内涵,窥视出一个时代的生活与人生、世态与人情;融注于文字中的独特生命感悟与人生见解,更是让读者走近了一个文学形象,贴近了一颗跃动的心。

“悦”读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点鲁迅
如今的国人若再清茶一杯,台灯一盏,把鲁迅书一卷,肯定是一道奢侈的风景。

孔方兄的诱惑,浮躁的心绪,已将思想框成格子。

我在格子的氛围里,坚守那份承诺的执着:读点鲁迅。

当琼瑶的情在梦里飞,歌在情里唱,梦在心里生;当席绢演绎现代男女的痴情纯恋,灯红酒绿;当现代的音响充斥婚恋畸情凶杀危乱。

我知道,我们要执着心中的那份承诺:读点鲁迅。

读点鲁迅,我们可以少些肤浅,少些小家子气,少些俗庸和丑陋。

读点鲁迅,我们才能逐步地成熟,正视人生,直面社会,热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的鲁迅,他首先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有憎才有爱,鲁迅是我们毕尽一生要倾读的一部大书。

鲁迅的书就如一杯上好的龙井,初品,觉得生涩难懂,似乎还有一些浅薄;细细品尝,就觉得愈读愈深,茶味也愈香愈浓,颇能感触到先生文章的妙处,宛如窗台边的米兰,多嗅几口才知道其花香的浓郁,多看几眼才知道它的力度和深度。

我们曾经在周作人的乌篷船里寻觅悠闲和怡适,我们曾经在梁实秋的雅舍中喝茶谈酒,我们曾经在陈源的闲话里论随笔谈小品,我们也曾经在林语堂的幽默里赏鉴人世间的恩怨:我们单单忘怀了那位孤独的巨人,呐喊的勇士,深沉的思想者,慈爱的老人,那1 000万言16本的大书。

我读鲁迅的高洁。

那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态。

面对黑暗中来自四面八方的诘责与诬蔑,他是“彷徨”在暗夜里仍忍不住要“呐喊”的猛士。

他自比为雪,“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他笔下的雪,恰如自己的写照,是漫漫长夜中孤独却努力发亮的一点微光,是万物俱浊中的一片清新。

我也读鲁迅的幽默。

《采薇》中借伯夷、叔齐的传说讽刺那些可笑可悲的封建卫道者,让“不食周粟的商朝遗老”大啃同样生在周朝土地上的薇,毫不留情地剥下忠君的伪善画皮。

《肥皂》里把肥皂的泡沫比喻成螃蟹吐出的白泡泡,想象奇特;《狂人日记》里对“吃人者”入木三分的刻画,令人触目惊心;《高老夫子》中对不学无术的主人公上历史课的描写,读来让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
我还读鲁迅的坚韧。

面对“朋辈成新鬼”的惨痛事实,他毫不退缩避让,以一种毅然决然的无畏态度,要“怒向刀丛觅小诗”,向残忍的敌人讨还那“拖得越久,越要付更大利息”的血债;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的文章如一把把匕首,刺向敌人的心脏。

他敢爱,更敢憎,因为爱得忘我,所以憎得深切,所以“怒其不争”。

我读鲁迅,不仅读他的杂文,他的诗,他的小说,他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也读他自己。

他的阅历之丰富,知识之渊博,心胸之广阔,眼光之锐利,更像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凝视着黑色背景下熟悉的清瘦老人的头像,带着几分敬畏与崇拜“读”他瘦削的面颊,他炯炯的眼神,他那“一”字形的浓须……
读点鲁迅,在你孤独无助时,那是一根神奇的拐杖;在你彷徨无奈时,那是一盏不灭的明灯;在你空虚单调时,那是一餐无价的精神食粮;在你沉沉入睡时,那是你枕下的宝典。

(有删改)
点评:文章首先指出了在当今这个物质化的浮躁社会中读鲁迅的意义和作用——少些肤浅,少些小家子气,少些俗庸和丑陋。

接着指出当今人们阅读的肤浅化:寻觅悠闲和怡适、喝茶谈酒、论随笔谈小品、赏鉴人世间的恩怨。

然后列举从鲁迅作品中可以读到高洁,读到幽默,读到坚韧。

最后指出鲁迅是我们孤
独无助时的拐杖,是我们彷徨无奈时的明灯,是我们空虚单调时的精神食粮,是我们沉沉入睡时的宝典。

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位世纪伟人的崇敬之情。

“悦”读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当如铁
天,阴阴欲雨。

我坐在桌前,一边看书,一边思索,这是一种习惯。

看的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本我很喜欢的书。

没有别的原因,只被书中蕴涵着的“硬汉形象”而深深吸引,这是一种很纯真也很质朴的感情。

它在无形之中,却投射出一往无前的勇气与毅力,如同诠释着永恒存在的信念:人生当如铁。

书中的主人公桑地亚哥连续出海十四天了,一条鱼也没捕到。

然而,他不沮丧,不伤心,也从不轻言放弃。

因为他有自信,有不屈的斗志,在他看来,世界上是绝没有做不到的事情的。

然而,往往事与愿违。

幸运女神似乎背弃了他,一无所获的结果持续了许多天,唯一的伙伴,那个孩子,也选择了离他而去。

孤独的老渔夫桑地亚哥,在浩瀚无比的大海面前,或许,他最后的结果终是难逃一败。

然而,即使如此,他还是未曾放弃求索的希望,毅然地在这片苍茫而遥远的领域和各种困难作斗争,和穷凶极恶的海上霸主拼搏了三天三夜……最后拖回家的只有一副十八英尺长的鱼骨架和伤痕累累的身体。

世俗的人都认为他失败了,败得一塌糊涂,败得无可挽回,甚至昏头昏脑的将无用的鱼骨头当作“战利品”拉回来。

但是,他们却不懂得,老渔夫所做的一切,是人类意志力的记录,是生命存在史上的奇迹。

他们比起老渔夫来,是何其懦弱,又何其渺小!
老人不畏惧风吹雨打,因为他是弓,压力越大拉得越满,射出的箭越是强劲;老人永不言败,因为他是铁,沉甸甸压在心底,化作信念的基石;老人是鹰,纵横四海,飞得越高,看得越远……
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是不会被狂暴的风浪所吞没的;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是不会被死一样宁静的孤夜压弯脊梁的;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所谓绝望,不过是他手中随而扬空的粉屑;一个相信自己的人,他会在失败中拯救自己,在成功中摆正自己,在红尘的沧桑中升华自己,在多舛的命运中坚定自己!
这部小说的真谛也就恰恰在于此。

桑地亚哥,一个普普通通的老渔夫,却能及别人所不能及。

无论在哪里,只要遇到挫折、困苦,他总是默默地对自己说,“痛苦对男子汉来说不算一回事”,语气很坚定。

即使面对死亡,他也没有皱过眉头,收回前进的脚步。

人生当如铁,这一无比亮丽的字眼,笼罩了他的生命,注入了他的血液,幻生出酽酽的豪迈,凛凛的英雄本色。

合上书,我的脑海里出现了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出的经典名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天,终是无雨。

点评:文章切合文题,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以景物描写作为开头,烘托“我”的心情,接着结合《老人与海》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揭示桑地亚哥的形象意义。

最后用小说中的经典名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作结,并以“天,终是无雨”照应开头,收束全文,结
构圆合。

本文语言老到,文采飞扬,意蕴丰厚,不乏精警之句。

“悦”读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中之猫
海明威
两位美国客人住在这家旅店里。

楼梯上人来人去,可都是陌生的面孔。

他们的房间位于二层楼,面向大海,正对着公共花园和战争纪念碑,花园里有高大的棕榈树和绿色长椅。

若是晴朗的天气就会常见一个画家带着画架来写生,画家们喜欢棕榈树的姿态以及在花园大海衬托下的旅店那明快的颜色。

那些意大利人远道而来就是为了看看战争纪念碑,它是由青铜制成,在雨中闪烁着光彩。

雨还在下,淋淋的水滴从棕榈树上落下,碎石路上的水湾儿已被填满。

海涛在雨幕之中一次又一次地扑上沙滩,随即又退去。

战争纪念碑旁边广场里的汽车都已各奔东西。

广场对面的咖啡馆里,一位侍者正站在门道上,眼瞅着空空荡荡的广场。

那位美国女士立在窗边,眺望外面的景色。

窗户的正下方有一只猫,蜷缩在一个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

那猫萎缩成一团,生怕被淋着。

“我要下去救救那猫。

”女士说道。

“还是我去吧。

”她的丈夫躺在床上提出。

“不,我去。

可怜的小猫正在桌下避雨呢。


丈夫仍在读书,用床头上两个枕头垫起来躺着。

“别淋湿了。

”他说道。

女士下了楼,路过旅店办公室时,店主便立起身来向她鞠躬施礼。

只见他是一位高个头的老者,他的桌子放置在屋内的最里端。

“下雨啦。

”女士说道。

她喜欢这个店主。

“是,是,太太,坏天气。

天气很不好。


店主在昏暗的办公室里,站在桌子的后面。

女士喜欢这个店主。

她喜欢他接受任何怨言时那种严肃的风度;她喜欢他的服务礼节;她喜欢他那种良好的职业自豪感。

她喜欢他那久经沧桑的脸庞和大手。

像他一样她推开门向外看。

雨越下越大,一位男士穿着橡胶披肩正穿过广场,朝着咖啡馆走去。

那只猫应该就在右边吧,可能沿着屋檐下便可以过去。

当她站在门道时,一把伞在她身后张开了,是她房间的女仆。

“你别淋湿了。

”她笑道,说着意大利语。

显然,是店主派她来的。

女仆给她撑着伞,沿着那条碎石小路来到窗户下。

桌子还在,在雨中洗刷得特别绿,但猫不见了。

她顿然大失所望,女仆眼看着她。

“您丢什么东西了,太太?”
“有一只猫。

”女士说道。

“一只猫?”
“是,猫。


“一只猫”女仆笑道,“雨中之猫?”
“是。

”她说道,“在桌子下面。

”然后,“我很想要它,我很想要只猫。

”(当她说英语时,女仆的脸变得有些紧张。

)
“来,太太。

”她说道,“我们必须回去,你会被淋湿的。


“我想也是。

”女士说道。

她们沿着碎石小路回到旅店门口,女仆在外面将伞合上。

当美国女士路过办公室时,店主便在桌子旁边向她鞠躬。

一阵莫名其妙的不适与紧张在心头掠过,这位店主有时候让她感到很重要,有时候却感到那么形象渺小。

瞬间,一种至高无上的感觉油然而生。

她上了楼,推开房门,乔治还在床上读书。

“捉到猫了吗?”他问道,把书放下来。

“不见了。


“想想它能跑到哪里去?”他边休息一下眼睛边说道。

她坐在床上。

“我很想要它。

”她说道,“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想要它。

我想要只猫,那只可怜的猫在雨中不会有什么好玩的。


乔治又开始读书了。

她起身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从手中的镜里自我欣赏,欣赏自己的形象,从这一边,到另一边,再转向后脑和脖颈。

“你不以为我留起头发来是一个好主意吗?”她问道,又投入了镜中自赏。

乔治抬起头看了看她脖子后面,头发修剪得像个男孩儿。

“我喜欢现在的样子。


“我已经厌倦这个样子了。

”她说道,“我不想再像个男孩。

”乔治在床上移动了一下位置,自从她开始说话他就一直注视着她。

“你看起来很漂亮。

”他说道。

她把镜子放在梳妆台上,走向窗子,举目远眺。

天色暗下来了。

“我想把我的头发紧拉到背后,再打一个感觉舒服的结。

”她说,“我想要一只猫,让它坐在我的大腿上,摸一摸它,它就会咪咪地叫。


“是吗?”乔治在床上说道。

“我还想用自己的银器用餐,而且要有蜡烛。

我还想一年四季如春,我可以在镜子前梳我的头发,猫和新衣服我也想要。


“哦,别说了,还是去读点什么吧。

”乔治说着,又继续读他的书。

女士在向窗外看去,天色已黑,仍在下雨。

“不管怎样。

我想要只猫。

”她说道,“我想要只猫,我现在就想要只猫。

如果我不能留起长发或者有其他的快乐,我总可以有只猫吧。


乔治没有注意听,他在读自己的书.妻子从窗口向广场上有灯光的地方看去。

有人敲门。

“请进”乔治说着。

从书中抬起头来。

门口处站着女仆,她抱着一只龟壳花纹的大猫,那猫紧紧地缩在她的怀里,尾巴还在摇摆。

“打扰一下,”她说,“店主叫我把这个带给太太。


点评:小说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

然而,在海明威客观冷静的观察和凝练含蓄的表达下,我们却体会到了无穷的言外之意——现代人隔阂与束缚的生存困境,没有激烈的情节冲突只是再现生活,人与人的心灵正如那可怜的小猫一样被大雨所隔绝。

有谚云:“一颗沙砾一个世界,刹那在永恒里收藏。

”这正是《雨中的猫》所体现的“冰山原则”的精髓之所在。

“悦”读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