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危机”与“新政”》教学设计(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危机”与“新政”》教学设计
(缸顾中心校王青冬)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
一、请学生自主学习(复习)教材第一章第四课P××至P××。
二、结合学习的内容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黑色星期四”在美国历史上特指什么?
2、经济危机三个主要特点是?
3、新政措施首先从哪个领域实施?
三、自主解答几道题目(3-5道)
1、1929年—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矛盾激化,引起各国政局动发了一连窜的、、。
3、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他为解决1929——1933年经济危机而实行。
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
由于影响重大,美国《时代周刊》每期封面印上了。
4、为缓解就业危机,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兴建的世界闻名水利工程。
5、“新政”开创了,进一步提高了,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新政取得很好的效果,使美国。
课堂主体参与(教案)
【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全国工业复兴法》、“新政”。
2、通过对1929―1933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以及作用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是本课的基础和重点。
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内容】
一、课前自主学习检查
1、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表现?
2、新政有哪些主要措施、中心措施是什么?
3、新政中兴办公共工程有何作用?
4、新政的实施有哪些重要影响?
二、构建知识框架、剖析典型概念
1、经济危机产生背景、原因、表现、影响。
2、新政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实质、影响。
3、新政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三、自主研究例题
1、材料一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的5%的最富有者攫取,另一方面,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生活在仅够维持生活的水平上(一年2000美元)或在这一水平之下。
他们的总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
更为严重的是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他们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4%。
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达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答案:贫富差距增大,购买力低下。
2、在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股票从151上升到286,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从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
实业家、学究式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都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
1929年秋,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希尔宣布:“股票价格所已达到的高度看起来象是持久的。
”财政部长梅隆也于1929年9月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
这一繁荣的高潮将继续下去。
”
答案:贫富差距增大,购买力低下。
3、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骛,“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
当时人们追求的消费包括收音机、电影、新型电器(吸尘器,冰箱和洗衣机等)、汽车等等。
对新汽车的追求永无止境,当福特在1928年宣布他将推出新的A型车时,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对这种尚未谋面的汽车下了订单。
“新时代”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
答案:市场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编写说明:为例题和答案)
四、小组讨论质疑
(学生分组研讨刚才完成的典型例题,相互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对个性问题,教师可直接帮助小组解决,对共性问题准备在全班研讨,对大家都争论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停止争论,下一环节共同解决)
五、师生合作研讨
(每个学习小组安排1个人,代表本组汇报本小组交流过程中仍然不能解决的、仍有困惑的、新生成的问题,教师先请能够解决的同学帮助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同时要注意:若教师事先思考的典型的、重要的问题在研讨过程中学生并未提出,教师则要主动提出来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决,体现主动教!)
六、总结提升(编写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本课的主要问题从思路和方法的高度进行思考、提炼、升华)
新政能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和国与国关系有什么影响?
【当堂训练】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什么会产生?
2、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是什么?你对新政作何评价?
3、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在这段时间里你会发现美国有哪些变化?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罗斯福总统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拓展延伸】
1、罗斯福新政能解决经济危机吗?罗斯福新政会使美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吗?
2、对比新政与新经济政策、它们各有何特点,又有何特点?
………
【课后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自我学习资料
“大危机”与“新政”学习资料
危机前
美国的繁荣:1929年,美国的汽车产量为将近540万辆,平均每6人一辆汽车。
美国工业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在1913年为38%,1929年为48.5%。
192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占世界黄金储备的一半以上。
《美国的悲剧》:20世纪2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资本家充分利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他们造成的优越条件来谋求高额利润,美国工业生产保持世界首位,大大超过了一战前的水平。
1928年的生产总值超过了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这一切使美国资产阶级得意忘形,大肆鼓吹美国资本主义“已经克服了它的内在矛盾,美国已不再有经济危机了。
”但这种繁荣是短暂的,市场的表面繁荣潜伏着危机。
问题: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的5%的最富有者攫取,另一方面,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生活在仅够维持生活的水平上(一年2000美元)或在这一水平之下。
他们的总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
更为严重的是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他们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4%。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达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人们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在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股票从151上升到286,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从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
实业家、学究式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都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
1929年秋,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希尔宣布:“股票价格所已达到的高度看起来像是持久的。
”
市场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骛,“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
当时人们追求的消费包括收音机、电影、新型电器(吸尘器,冰箱和洗衣机等)、汽车等。
对新汽车的追求永无止境,当福特在1928年宣布他将推出新的A型车时,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对这种尚未谋面的汽车下了订单。
危机后
美国:1932年,全国1.8万家银行库存现金不过60亿美元,却要应付410亿美元的存款。
工业生产持续下降,到1932年,汽车工业仅开工5%,全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7%。
危机期间,商业降到正常时期的60%以下。
全国13万家以上的企业倒闭,失业人数在1933年达到1300万以上,占劳动人口的1/4。
农产品滞销,农民总收入下降了57%,大批破产。
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总值都下降70%左右。
资本输出几乎停止。
倒闭:全国5000多家银行倒闭。
近9万家商号暂停营业。
国民生产总值从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
工业:美国钢铁公司,开工率只有危机前的19%。
美国机车公司20年代平均每年生产600台机车,可1932年一整年只卖出了一台。
航空公司7成多的座位都是空的。
农业:农民一车燕麦不到4元,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
1.5元。
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1.1元,售价却不足1元。
密西西比州1/4的农场倒闭了,城市里的多数人却买不起农产品,买不起的原因是失业人数太多,有工作的人工资也低的惊人。
失业:在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失业者的队伍越来越大。
1933年初,完全失业的工人总数达到1500至1700万人。
此外还有很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
为了找到职业,失业者通宵达旦等侯在职业介绍所门前。
他们忍着饥饿、寒冷,希望找到一份工作。
但找工作谈何容易,他们往往不能如愿。
本图据摄自当时美国街头的一幅照片绘制。
工资:工人每周的平均工资只有16元。
15岁的童工每周只有2.7元。
女工每周工作50小时,报酬是2.39元。
1932年,美国财富杂志统计,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接近人口的1/3,这一统计数字并不包括1100万农村人口。
美国《时代》周刊说:“无法无天的雇主”已经“把美国工人的工资压到中国苦力的水平了” 。
生活:男人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
自己动手卷纸烟,要不就抽翅膀牌,因为只要1角钱.为了省电,改用25瓦灯泡。
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2分。
妇女们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饥饿与死亡:纽约市福利委员会报告说:“有29人饿死,另有110人死于营养不良,多数是儿童。
”这一时期出生的儿童身材矮小,后来被称做“萧条的一代”。
当美国参加二战需要补充大量兵员时,因体质不合格遭淘汰的达40%。
1932年,全国小学生中有20%的学生营养不良。
一位教师劝一个小女孩回家吃点东西,她回答说:“不行啊,我家是轮流吃饭的,今天该我妹妹吃。
”
民谣: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英国:工业生产指数下降了23.8%。
1932年,失业人数近300万,出口贸易下降50%。
1931年,实行英镑贬值。
法国:工业生产指数下降36.2%,约倒退了20年。
1935年,失业人数为50万以上,半失业者占工人总数的一半。
1937年,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从1929年的6.4%降为5.1%,危机延续到1936年才稍有回升。
德国:工业生产降低40.6%。
失业人数最高时达600万~800万,占近全国工人半数,居欧洲各国之首。
农业收入减少30%。
进出口都减少70%左右。
日本:对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对外贸易,出口下降76.5%,进口下降71.7%。
工业生产总值下降32.9%。
1931年,失业人数近3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