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 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古典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
祝玉红
课程大纲

古典自由主义
–古典政治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 –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凯恩斯主义 瑞典学派

古典政治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
亚当· 斯密

Adam Smith, 1723-1790
代表作:《国富论》《道德情操论》 中心思想:

–揭示促进和阻碍财富增长的因素,进而系统 论证经济自由的观点 –前提:“经济人”的假设。
背景

1929-1933第二次经济危机 新古典经济学派衰落
–“萨伊定律”:市场供求力量能自动实现充分 就业 –自由放任主义

三大宏观经济学派:
–凯恩斯学派 (代表人物:凯恩斯) –奥地利学派 (代表人物:哈耶克) –瑞典学派 (代表人物:奥林等)
凯恩斯生平及其理论



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 代表作:《货币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主要经历:
3.实行自由放任,否定济贫法:
–不能改善贫民的生活状况,使贫富双方状况 恶化 –鼓励了不谨慎、不节制、不勤勉 –济贫税加重,普遍贫困 –渐进的方法废除济贫制度 –反对全国统一征收济贫税 –贫民应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培养自立, 避免福利依赖
马尔萨斯

Thomas Robert Malthus, 1766-1834

《道德情操论》 “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 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 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 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外,一无所 得。”(亚当· 斯密,1999,p.5)
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 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 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 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地运行,甚至民族 的强盛将是至关重要。

对亚当·斯密的评价

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 基础; 自由放任、竞争、劳动价值论构成古典经济 学说的三大特征; 在100年内占据主导地位,至今仍影响深远。

பைடு நூலகம்

李嘉图

David Ricardo, 1772-1823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主要观点:
– – – – 人口与财富 工资的基本意义 自由放任主义主张 否定济贫法
• 人们都有“改善境遇的欲望”,这种欲望“与生俱 来,并且除非进入坟墓,否则不会离我们而去”。 • 强调从个人利益出发

1.劳动价值与工资理论:
–劳动价值说
• 劳动是社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 个人收入一定来源于劳动、土地或资本 (工资、地租、利息)
–工资理论
• 劳动者的工资必须维持生活所需,且应该超过生 活必需水平; • 工资和生活资料所需直接相关,还和不断增长的 国民财富直接相关; • 社会贫富不均源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
1.人口与财富增长
–人口增长受制于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与财 富增长状况 –人口对生产资料造成压力时:
• 减少人口 • 更加迅速地累积资本
2.关于工资的理论
–工资作为劳动的自然价格,应该让劳动者大 体上能够维持生活,并满足劳动力再生产的 需要。 –维持生存的能力取决于工资的实际购买力 –劳动的价格=维持生活的食物+必需品+享用 品 –供求关系影响劳动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 波动。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属于自然失业状态 结构性失业与周期性失业是可以通过国家宏观调 控进行调整的

充分就业

一定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 得到工作的就业状态

充分就业不包括自愿失业的状态(即不愿接受现 有工资水平的人)
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非充分就业
收入——生产部门——生产量——需求量——需求 不足——产量下降—厂家收入降低——裁员
凯恩斯的经济社会主张

核心:充分就业
–批判新古典学派把失业归因为摩擦性失业和 自愿性失业,提出非自愿性失业 –两类充分就业:
• 没有不自愿失业的存在; • 社会就业量达到饱和
充分就业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非充分就业 社会经济总是在达到充分就业之前就实现了平 衡
失业
失业的分类:
– 摩擦性失业:生产过程中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的、过渡性的失业。 – 结构性失业:劳动力供需不匹配造成的失业,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 – 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中,衰退或萧条而造成的失业。
不干预原则的不适用范围

不干预原则并非普遍适用,例如:
–初等教育 –社会弱势群体 –永久性契约 –规定劳动时间 –利他行为 –公益服务与社会事务
有限救济

实行有效的财富再分配,实现社会的公平

通过社会组织救济亟待救济的人
–国家实施的大规模殖民 –提供可开垦的公有土地以形成小土地所有者
凯恩斯主义
–人口增长未必会对生计造成负担(即工资高出维持生计的 水平的“工资钢铁定律”) –人口增长在增加生产的情况下,工资依然会增长
3.主张自由放任政策(laissez-faire)
驳斥旧的重商主义,该学说片面强调国家大量贮备的重要 性;
极力推崇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认为市场会由它 自行调节;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赞成降低关税和自由贸易。
国家 1. 美国 2.中国 3.日本 4.德国 5.法国 6.英国 7.意大利 8.巴西 9.加拿大 10.俄罗斯 11. 印度 12.西班牙 14.墨西哥 15.韩国
GDP (百万美元) 15,924,184 7,426,090 5,974,297 3,305,898 2,555,439 2,258,656 2,023,687 2,023,528 1,536,664 1,476,912 1,430,020 1,374,779 1,004,042 986,256
–个人对自己的一切拥有充分的自由 –自由是有限的,个人自由必须不使自己成为 他人的障碍。 –凡是能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行动就 是正义的行动 –终极标准的功利必须以人类的永久利益为基 础的最广泛意义上的功利。
有限干预思想




政府干预具有强制性,征收用于干预的税收也是 强制的; 政府干预必增加政府职能,每增加一项政府职能, 都会增加一项政府权力和影响; 政府干预的实施和政府职能的增加,会增加政府 的工作和责任; 私人经营因为对所经营的对象具有较大的利害关 系,效率反而更高; 反对政府的干预可以使人民养成共同行动的习惯。
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 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 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 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 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 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 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边沁和米尔都 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米尔认为: 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 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
– 1883年6月5日生于英格兰 剑桥 – 1905年毕业,获剑桥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又滞留剑桥一年, 从师马歇尔和庇古攻读经济学 – 1906-1908:印度事务部文官 – 1908-1915:剑桥大学讲师 (1909年凭概率论论文入选剑 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 – 一战期间: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 – 1919.6 : 复归剑桥大学 – 1921~1938年任全国互助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 – 1929:英国科学院院士 – 1940年出任财政部顾问,编制国民收入统计 – 1944:IMF, 世行英国理事 – 1946:世界银行第一任总裁
边沁对自由放任主义的阐释

国家只限于保护个人活动的自由和保护 私有财产的安全,除此之外,不应对个 人作任何干涉。 在经济上实行自由放任,生产上将会得 到最大量,分配上将越趋于平等,从而 使幸福也达到最大量。

穆勒的有限自由主义
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有限自由

2012世 界GDP 与人均 GDP
13. 澳大利亚 1,219,722
2012中国人均GDP:5,184;排名:90
2012中 国GDP与 人均GDP
2.社会财富与社会福利

社会财富的增长必须服务于人类繁荣与幸福的需要, 尤其要致力于普通劳动者生活状况的改善; 人口增长须与社会财富的增长保持一致;

主要派别

情境功利主义(Act Utilitarianism)
–在当下,如何做才能促进全体快乐值。 –“某个行为仅在全体快乐值不低于其他等同行 为所产生的全体快乐值时为善。”

普遍功利主义(General Utilitarianism)
–“若每个人都按照我现在遵守的道德律作出行 为,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国家
1.卢森堡 2.卡塔尔 3.挪威 4.瑞士 5.澳大利亚 6.阿联酋 7.丹麦 8.瑞典 9.荷兰 10.加拿大 11.新加坡 12.奥地利 13.芬兰 14.爱尔兰岛 15.美国
人均GDP(美 元) 122,272 97,967 96,591 84,983 66,984 66,625 63,003 61,098 51,410 51,147 50,714 50,504 50,090 48,517 48,147

济贫法制度的弊端
–济贫法使人口增长,生产资料却没有相应增 加,造成更多人需要救济 –济贫院内的人会减少更为勤劳、更有价值的 社会成员本应享有的份额,客观上鼓励更多 人依赖救济为生 –促使更多人失去自立意识,依赖福利 –助长了浪费行为 –对民众的自由构成了影响。

解决方法:
–完全废除现有的济贫法制度 –鼓励人们开垦新地、鼓励农业 –各地方可为极端贫困者建立济贫院,由全国 统一征收济贫税 –济贫院的生活应该是艰苦的,凡能工作的应 该强迫其工作 –济贫院应为暂时缓解困境的地方。
亚当·斯密有关“道德人假设”
1、利己心是人类的本能,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社会制度下,利己 心具有自发地趋向美德的内在力量; 2、在市场经济社会里,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主体必须具有自由和独立 的人格,其个人伦理或者说国民性才表现为基于利己心的慎思之 德; 3、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社会中,其国民的富与德(物质富裕与道德) 将自然而然地同时实现。即国民在积累经济资本的同时,积累勤 勉、节俭、诚实、守约、守时等道德; 4、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富裕的过程就是道德修炼的过程,这是一个 无意之中的结果,意味着每一个市场的参加者谁也没有意识到在 经商中使自己高尚起来。 5、从长期看,一个民族或国家将通过自由的市场经济而成为有德之 国。这是因为市场社会存在着看不见的道德强制作用,无形之手 的伦理学涵义正在于此。
代表作:《人口原理》 人口增长与财富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1、2、4、8、16、32、64、128、256、 512… –财富增长:1、2、3、4、5、6、7、8、9、10… – 225年后,人口/财富=512/10; – 300年后,人口/财富=4096/13;

人口增长与贫困
–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必然出现贫 困 –但人口增长受制于生活资料的限制,人口增 长会被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实际人口同生活 资料保持平衡。 –贫困不仅是必然,且是有用的。 –缩小贫富差距,应该减少贫富两极人数,扩 大中产阶级人数。
边沁

Jeremy Bentham, 1748-1832 功利主义学说的奠基人 主要观点:
–人类让渡权利以组织社会和政府源于功利 –功利就是人们趋利避害的倾向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Maximum Happiness)
• 生存、充裕、平等、安全 • 对现存事物不断进行批判,并进行社会改革,是实现人类 幸福的途径 • 协调好个人利益与全体利益 • 国家、政府是幸福的保证,但干预应在最低限度 • 拥护新济贫法、反对工厂法

规则功利主义(Rule Utilitarianism)
–若每个人都永远遵守同一套道德规范,就能产 生最大快乐值
边际分析与社会福利
代表人物:杰文斯 边际效用分析是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关系的一种解释,最终指向对人的福利 状态的评价。

满足人的需求 的能力
效用
市场交换能力
快乐的状态
各种效用的累积效果 = 个人福利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