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创设有效情境提升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情境提升初中化学高
效课堂
摘要:情境教学法不但能为学生打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还能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教师应
结合多种有效的方式展开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境教学法;高效课堂;策略
文章针对性分析目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创设情景提高初中
化学教学的实效性展开研究。
一、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教学情境创设缺乏针对性。
要想实现高效的情境教学,教师在设计内容时还
需要掌握现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但是,部分教师对班级内学生的实际学习
情况以及认知水平的了解并不全面,导致在教学素材的使用上,选择了学生
不熟悉、不了解的范围,反而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学习难度,从而使学生无
法将知识和教师创设的情境进行良好的连接。
二、创设情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策略
1.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创设其感兴趣的情境。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前要针对初中生的实际学习
需求展开调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以及感兴趣的事物。
教师在创设情
境时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充分了解这一授课方式及其作用,并选择主题鲜明且内
容充实的情境素材对学生展开引导。
需要注意的是,所选取的素材既要能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又要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这样才能保证以初中生现有的知识水
平和教学内容作为出发点,通过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化学知识。
以“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为例,在教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课时,
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知识,对化学的概念认识并不全面。
针对该课内容,教师可以
结合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来搜索相关的情境素材或者案例,以学生熟知的事物对学
生进行引导,改变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陌生的印象。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区分物
理现象和化学现象,教师可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烧水的时候,会发
现烧水的水壶有大量的水蒸气冒出来,水壶的盖子上有小水滴附着。
一块饼干可
以碾碎变成粉末。
请问这两个现象有哪些共同之处?学生针对这两个现象展开思考,很快就能结合自己之前学习的物理知识进行作答。
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那么,当我们点燃一张纸的时候,会发现纸在燃烧时产生了一些气体。
当一块面
包过期时,其上面出现了发霉变质的现象,请问这两个现象与前面的物理现象有
哪些区别呢?为什么?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化学现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
到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能够在接下来
更加顺利地学习和接受化学知识。
2.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一致欢迎,其在课堂
上应用的方式有很多种,能够将知识更加直观全面地展现给学生,降低学生的学
习难度。
对此,教师要合理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学生展开教学指导,通过多媒
体视频、图片以及音频等,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以“爱护水资源”为例,
在教学该课内容时,教师可事先在网络上搜集有关于水资源分布以及水污染等方
面的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结合教学内容适当选用。
例如,在带领学生
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以及分布情况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动态视频,应用幻灯片展示海南岛海滩、部分地区干旱、受污染河流以及河里长满水葫
芦的情境,带领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水资源情况,使学生了解淡水资源的有限,
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危害等。
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这些现象说一说自己的
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对水资源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等相关化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授课方式之一,教师对学生展开提问,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
但是,很多教师依旧采取传统单一的提问方式,在提问时并未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想法和意见。
这种做法很容易降低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害怕教师的提问,回答时无法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对此,教师应改变单一提问的方式,学会将提问与情境进行融合,创设出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4.结合实际生活现象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深刻理解。
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可以适当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对其展开指导,以此拉近学生和所学化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以“燃烧和灭火”为例,在该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师可引入实际生活现象为学生创设情境讲解火灾现象,借助多媒体同步播放视频或者图片,引导学生对这些生活实例展开分析。
如:在家中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了,妈妈拿起锅盖迅速盖上,灭掉了火;在楼道的某个角落堆放的一堆废弃纸箱着火了,楼内的居民端来了水灭掉了火;澳大利亚的森林发生火灾,烧死了很多的动物,烧毁了很多树木,为了扑灭森林火灾,一群人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了。
请问,以上这些灭火案例中,灭火的原理是什么?教师将教材中的化学知识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讲解,不仅能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相关知识,还能有效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1.创设实验探究情境,带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实验是化学课程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过程。
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实验探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尊重每个学生
的想法,打造和谐、互帮互助、互相尊重的课堂情境,以此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实验的学习和探究中。
以“制取氧气”为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组织学生展开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以及收集、验满和检验的方法,学会整个制取氧气的操作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要提前备好微课,利用微课播放实验步骤,并同步组织学生跟着微课中的实验步骤操作化学实验器具。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意识,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各个小组通过自行学习微课内容来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和种类,并选择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来进行实验操作。
氧气制取方法有以下三种,分别是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
针对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一实验,在各个小组展开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对各组的实验步骤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验情境中遇到的疑惑。
如:这一收集装置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对制取气体的试验装置需要满足什么样的要求?检查的方式是怎样的?向管口塞一团棉花的作用是什么?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不同问题进行辅助指导,不但能保证各个小组实验的顺利进行,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效率。
总而言之,教师要不断创新授课方式,在授课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提高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认识。
同时,教师要注重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逐渐运用所学知识,并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自身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靳飞.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1).
[2]杨雪.以“情境”为主线的活动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
[D].重庆:西南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