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的本质、模式与策略研究-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式学习的本质、模式与策略研究-模
板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项目式研究强调的是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探究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的是课堂教学,而项目式研究则更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
传统教学模式评价学生的成绩,而项目式研究则更注重学生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评价。
因此,项目式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转变,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从知识传授转变为问题解决、实践探究和自主研究,从成绩评价转变为研究过程和成果评价。
三、项目式研究的基本要素和特征
项目式研究的基本要素包括:项目目标、项目任务、项目资源、项目评价、项目管理和项目成果。
其中,项目目标是项目式研究的核心,也是学生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项目任务是项目式研究的具体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核心。
项目资源包括教师、学生、教材、设备、网络等,是项目式研究的支撑和保障。
项目评价是项目式研究的关键,也是学生研究过程和成果的重要反馈。
项目管理是项目式研究的组织和协
调,也是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的重要保障。
项目成果是项目式研究的最终产出,也是学生研究成果的体现和展示。
项目式研究的基本特征包括:学生主体地位、学科整合、问题解决、自主研究、合作研究、实践探究、反馈评价和成果展示。
学生主体地位是项目式研究的核心特征,也是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的基础。
学科整合是项目式研究的重要特征,也是学生跨学科研究和探究问题的重要手段。
问题解决是项目式研究的本质特征,也是学生实践探究和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
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是项目式研究的基本特征,也是学生研究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实践探究是项目式研究的重要特征,也是学生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反馈评价是项目式研究的关键特征,也是学生研究过程和成果的重要反馈。
成果展示是项目式研究的最终特征,也是学生研究成果的体现和展示。
四、项目式研究的实施步骤和策略
项目式研究的实施步骤包括:确定项目目标、设计项目任务、组织项目实施、开展项目评价和总结反思。
其中,确定项目目标是项目式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学生研究的核心。
设计项目任务是项目式研究的具体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探究和
解决问题的核心。
组织项目实施是项目式研究的组织和协调,也是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的重要保障。
开展项目评价是项目式研究的关键,也是学生研究过程和成果的重要反馈。
总结反思是项目式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研究成果的体现和展示。
项目式研究的实施策略包括:建立合适的研究环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能力、提供多元化的资源支持、开展有效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探究、促进学生的成果展示和分享、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和协调机制。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实施项目式研究,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传统课程教学的短期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事实性知识、术语和内容,并掌握单一技能;而PBL模式则强调学生应理解和
运用复杂的观念和过程,并掌握综合技能。
从长远目标来看,传统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广度,目标是培养在标准成绩测试中获得成功的学生;而PBL强调知识的深度,最终的育人目标
是培养具备决策和规划能力的、自觉和持续进行终身研究的学生。
PBL模式的思维本质转变在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现实问题或实际现象的解决过程中,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性参与主动发掘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和普遍理论,实现了从现象到理论、规律的建构过程。
因此,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演绎思维相比,PBL模式突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思维的形成。
在PBL模式中,知识是整体的,各个学科之间也是交叉的,因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的是整体的知识。
因此,与传统教学相比,PBL强调整体思维的培养。
PBL模式中有四个最基本的要素: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
内容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完整而非支离破碎的知识片段,具有探索性的开放问题。
活动是指研究者采用一定的技术工具和研究方法来探究面临解决的问题,自行制定行动计划并通过“行动”完成计划。
在活动中,研究者要参与研究,并转换角色,积累实践经验,为适应未来工作做准备。
教师在活动中要提供丰富的信息,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完成类似“行家”完成的任务,履行专业性的职责,提高自身技能。
PBL研究模式的第一步是项目选择。
在选择项目时,必须紧紧围绕核心概念和原理,选择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并具
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一旦项目确定,就需要设计研究活动和制定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应该得到发挥,强调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并突出学生的认知加工和建构活动,以形成自主的研究模式。
为了适应PBL模式,需要创造一个适合研究的环境。
教
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将以往的项目研究内容编辑积累成案例库,并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工具,比如群、微信群等等。
在建立了适合学生的研究环境后,需要选择适合学生项目研究的策略,包括建模、指导、反思以及角色扮演。
在建立项目操作模型后,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并促进学生在开展项目中进行反思和角色扮演。
最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项目,让学生成为项目的主人,进行自主的研究和建构。
最终,在项目完成后,学生应该生成有意义的作品,并促进学生之间就成果进行交流,这是非常重要的成果展示环节,并突出作品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最重要的是最后的活动评价环节,在PBL研究模式中,评价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包括教
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内评价、小组间评价以及过程评价。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的成长建立个性化的档案袋,以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成为生动鲜活的评价方式。